小麥返青期到拔節期有什麼施肥特點,如何施肥才能保證後期產量?

老陳的種植經


進入二月,春風在與寒流的交戰中逐漸佔據上風,氣溫緩慢上升,沉睡的麥苗被喚醒,漸漸有了綠意。小麥返青.起身、拔節生長期一步步到來,又到施肥澆地時間了。

小麥返青至拔節是小麥的重要時期,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決定了小麥未來長勢長相直至產量的高低。它的需肥特點是什麼樣,如何才能保證後期產量呢?

小麥是喜磷作物,所以底肥以高磷為主,或二銨或複合肥皆是如此。而返青至拔節期即進入小麥生長髮育旺盛期,氮肥需求量顯著提升。缺氮將造成麥苗生長緩慢發黃苗稀苗弱現象。生產實踐中不乏這樣的實例。苗稀苗黃的麥田通過返青起身期的追肥而後大變樣,打算毀種的麥田也能獲得不錯的產量。這個時候的追肥太重要了,一定要重視。

如何施肥,用什麼肥,施肥多少才能既保證產量又不浪費呢?總的原則是因地制宜,因苗而定。弱苗苗稀地早澆地施肥,促進弱苗變壯,提高春分孽的成活率,增加群體量,以便不減產或少減產。對於群體大生長旺盛的麥田可稍晚施肥,掌握在拔節以前完成績即可,保證苗基數和冬前分孽量即能達到應有的產量。追肥不能晚於拔節前,否則會造成損失,影響產量的。

追肥所用化肥品種很多,如尿素、氫銨、含硫追肥及氯化銨、含鉀氮肥等。但以尿素為重,含硫追肥(硫酸銨及含硫其它小麥追肥)次之,也有用含鉀的二元複合肥(高氮低鉀)。具體用法用量根據土質、麥苗長相、當地施肥特點而定。沙土地用量偏多一些,二次追肥前期重後期少(拔節後期);粘土地黑土地我們這裡都是一炮轟(追一次)。尿素用量60斤左右(好地),其它肥料因肥而定。

‘‘春風又綠江南岸’’,農時不等人,希望在做好肺炎防控的同時謀劃好小麥的追肥管理,祝你有個好收成!


無名三農人


小麥返青期是指天氣回暖,氣溫到達2-4攝氏度以上,小麥田有一半心葉長出1-2cm的時期,這是小麥生長的一個關鍵時期,要注意管理技術與養分的補充,小麥返青期到底用什麼肥最好呢?作為一名多年的小麥種植戶,我覺得返青期的施肥,要結合苗情、土壤、天氣狀況綜合考慮。

一、根據苗情施肥。

1、如果苗情長勢較弱,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例如:在越冬時是否受到了凍害,如果是受到凍害造成的苗弱,要及時的趁墒追肥,可使用沃葉高氮型粉劑複合肥(30-10-10)15kg/畝,或者使用麥糧專用葉面肥60g+磷酸二氫鉀40g,兌水30kg進行葉面噴施,都可以補充養分,快速恢復小麥的長勢。

2、如果返青期長勢健壯,這就表明小麥在秋冬季節已經建立了比較好的群體,這個時期只要沒有表現出脫肥現象,返青期就可以少用肥或者不用肥,以免小麥的群體過大影響後期的長勢。

二、根據土壤施肥。

1、特別是在沙土地,保水保肥能力差,應當多施肥,如果沙土地施肥不足,對後期的孕穗、籽粒形成以及小麥的千粒重都會有很大的影響。沙土地在返青期可以使用尿素20kg/畝或沃葉高氮粉劑複合肥2kg/畝

2、如果小麥所種植的土壤是黏土地,根據黏土地的特性,施肥效果相對與沙土地來說較差,此時的小麥田應少量使用返青肥,畝肥量減少為尿素10kg或沃葉高氮粉劑複合肥(30-10-10)10kg,孕穗期還可以用沃葉磷酸二氫鉀40g+麥糧專用葉面肥60g,兌水30kg進行葉面噴施。黏土地要控制用肥量,如果用肥過多會造成小麥後期的貪青、晚熟,甚至倒伏。

三、根據天氣狀況施肥。

1、返青期間,如果遇到乾旱天氣,要在施肥之後及時澆水,提高肥料的吸收利用率。

2、返青期間,如果遇到雷雨天氣,施肥的時候要用專用的施肥器進行溝施,嚴禁在下雨時進行撒施,撒施會造成肥料的浪費、利用率降低,還會出現燒苗、燒葉的現象,影響小麥的生長和後期的產量。

返青期是決定有效分孽數的關鍵時期,用肥不當,很容易造成小麥的有效分孽減少,由於春季新生根系較差,會影響小麥田的整體長勢和穗粒數,從而影響小麥後期的產量。前年,在返青期沒有掌握好施肥技術,麥田的整體長勢都比較差,分櫱數也不多,產量也不高,作為一個過來人,要提醒各位,返青期要培育壯苗,保證增加有效分孽、小麥穗球,達到小麥穗大,籽粒飽滿,千粒重高,為小麥的豐產豐收打好堅實的基礎。





阿杜在港城


小麥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尤以冬小麥為主。小麥開始返青到拔節期是重要的營養生長階段,也是穗粒分化生殖生長基礎,因此搞好這個時期的施肥尤其重要,施肥要點是合理平衡施肥。

返青期施肥管理

早春麥田半數以上的麥苗新葉長出部分達到1至2釐米時麥苗就進入了返青期,這個時期應以促早發,鞏固冬前分櫱,促進根系發育為主攻方向。返青肥對於促進麥苗由弱轉壯,增加畝穗數有重要作用。生產上把冬前每畝種苗數在60萬至80萬之間的麥田稱為一類麥田;每畝種苗數在45萬至60萬之間的麥田稱為二類麥田;每畝種苗數小於45萬的稱為三類麥田。對於長勢較弱的二至三類苗田或地力差,早播徒長,脫肥的麥苗應早施重施返青肥,可在地表開始化凍時搶墒追施;對於苗數較多的一類麥田或長勢偏旺而未脫肥的麥田則不施返青肥,應推遲到拔節時追施,以控制無效分櫱達到提高分櫱成穗率,增加畝穗數的目的。返青肥的施肥量可以用測土配方的方法確定。

拔節期施肥管理

返青到拔節是冬小麥春季的分櫱期,分櫱在拔節期會達到最高峰,如果分櫱過多對幼穗形成期的發育是極為不利的,所以要控制適宜的群體,鞏固早起分櫱,爭取較高的成穗率。拔節期的麥苗生長勢要穩健,要壯而不旺,夜色要青綠不顯黃,為了達到這一管理目標,小麥拔節後追肥是一項必做的工作。這個時期的追肥要看墒情,每畝總苗數,苗情,地力等具體情況而進行。由於二、三類麥田在返青時追過一次肥了,所以拔節期就不用再施肥了;對於一類麥田這時要追肥一次,可以先取土化驗,然後根據營養需求情況進行追肥。

以上相關闡述,希望對朋友們有所幫助。同時歡迎轉發、點贊、關注,我是“大妹子香香”,感謝您的閱讀!


大妹子香香


立春之後,天氣開始一天天暖起來了,不需多日,冬小麥就該澆水施肥了。題主問:小麥返青期到拔節期有什麼特點,如何施肥才能保證後期產量?但我想說,通過施肥保證小麥高產,應當是一種系統性綜合措施,單純地討論小麥返青到拔節如何施肥才能保證後期產量,可能意義並不是很大。想要小麥實現高產,綜合考慮基肥和追肥的施用,才更實用,也更有意義。

小麥返青期到拔節期的特點及追肥的施用

冬小麥越冬後,從返青期到拔節期所經歷的時間非常短。一般來說,越冬後的小麥,在天暖後首個新生葉長出1——2釐米時,便開始進入了返青拔節的過程。在這一極短的過程內,是小麥花芽分化的關鍵時期,此期會決定穗數和穗上小花分化的多少以及是否會退化。最終小麥畝產的多與少,此期也是重要的決定時期。

在小麥返青期到拔節期,麥農管理小麥的重點應該是控制小麥的無效分櫱,保證有效分櫱形成的數量,儘量促使小麥多分化小花,增加最後的穗粒數,並因此促使小麥增產。

具體到科學施肥來說,小麥在播種前施足基肥的情況下,春季追肥,要根據不同麥田麥苗的長勢具體決定。生長正常的麥田,在返青期,每畝施尿素10——15公斤,或碳酸氫銨30——40公斤,這樣就能保證足夠的分櫱數,增多群體。在某些晚播麥田或者是麥苗生長較差的地塊,可在拔節期再追施尿素10公斤,或碳酸氫銨30公斤,這樣追肥對促成弱勢麥田成穗,增加穗粒重,奪得小麥高產有極好的作用。

對小麥 施用少量鋅肥和硼肥有增產效果。鋅肥如果是作為根外噴施的話,應該在小麥苗期或拔節期,使用0.2%硫酸鋅溶液,噴施1——2次,每畝使用溶液50升,共用硫酸鋅100——200克。硼肥在小麥上作為追肥使用時,100克硼砂用100升清水溶解成0.1%的硼砂溶液,在小麥拔節或孕穗期噴施,每畝使用藥液50——75升。

小麥科學施肥需要將農家肥與化肥合理配合

根據科學測定,一般每生產100公斤小麥,約需氮素3公斤,磷素1——1.5公斤,鉀素2——4公斤。

由於小麥需肥較多,營養期較長,一方面要在小麥的整個生育期不斷供給營養,另一方面要在小麥生長的關鍵時期保證有足夠的養分。因此,在對小麥肥料的施用上,需要把肥效慢的農家肥和速效型化肥合理配合,才能保證小麥高產對養分的不斷需求。

有實驗資料證明,在對小麥配合施用農家肥和化肥時,每畝產量350——400公斤的麥田,農家肥施用3000——4000公斤,氮素使用12——17公斤,磷素使用10——12公斤的配合施用方法效果較好。

麥農想要小麥高產,需要將氮、磷、鉀、鋅、硼肥適量施用

1、小麥氮肥的合理施用。小麥是需要氮肥較多的作物,氮肥對小麥的增產效果十分明顯,但氮肥的施用效果也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小麥每畝產量400公斤以上的高產田,每畝應施氮素10——11公斤,相當於尿素21.7——24公斤,或碳酸氫銨60公斤。每畝產量350——400公斤的中產田,每畝應施氮素11——12公斤,每畝產量350公斤以下的低產田,每畝需要施用氮素12——14公斤。也就是說土壤肥力低、產量基礎差的麥田,氮肥用量要適當增加。

2、磷肥的合理施用。磷素是小麥生長不可缺少的元素。受過去施肥習慣的影響,尤其是受農家肥用量少,速效氮肥施用多的影響,一些麥田土壤出現了嚴重缺磷、施用氮素不增產的現象。因此,對麥田施用磷素的增產效果比較明顯。一般情況下,小麥每畝施磷用量在7——10公斤。但具體施用時,應當考慮因地制宜。

3、鉀肥的合理施用。小麥施用適量鉀素,不僅可以增加產量,還有促進植株健壯、稈粗、穗多、籽粒飽滿、減輕倒伏、增強抗病能力等作用。有實驗證實,小麥每畝施鉀素4公斤,結果增產27.6公斤。

4、氮、磷、鉀配合施用增產效果好。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曾經做過多年的小麥施肥與增產的科學實驗,結果表明,將氮、磷、鉀配合起來給小麥施用,增產效果最好。

5、鋅肥、硼肥的合理施用。鋅肥除了作為追肥返青後噴施外,更主要的是與氮肥摻混用作基肥,每畝使用硫酸鋅1公斤。或用作拌種,每500克種子使用硫酸鋅2克。硼肥用作基肥,每畝使用硼砂0.5——1公斤拌細土15——25公斤撒施後翻耕入土。拌種時每公斤種子使用硼砂2克,加入種子量1/10的清水攪拌均勻後噴灑種子,晾乾後播種。

追求小麥高產,需要科學施用基肥

小麥施用基肥,一般應當以農家肥為主,配合磷、鉀化肥,土壤速效磷含量低於20毫克/千克的地塊,可畝施過磷酸鈣30——50公斤。土壤速效鉀含量低於50毫克/千克的地塊,可畝施氯化鉀5——10公斤。假如農家肥數量不多,可施用碳酸氫銨30——40公斤。基肥需要均勻撒施並翻入土壤,才能為小麥增產打下基礎。

以上就是關於題主“小麥返青期到拔節期有什麼特點,如何施肥才能保證後期產量”的回答,如有什麼疑問和不同見解,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討論。關注我的頭條號“鄉村螢火蟲”,每天分享不一樣的“三農”知識。謝謝大家的閱讀和點贊支持!


鄉村螢火蟲


我是江蘇徐州的農村人

首先需要知道返青期:1、因為各地的氣候條件不同,所以小麥返青的時間也會有所不同,一般在2月底至3月底左右。2、返青其實就是指小麥越冬以後,麥苗越冬葉與心葉開始恢復生長逐漸變成綠色,因為季節氣溫不是很穩定,忽冷忽熱,晝夜溫差較大,需適當較水,防止麥苗凍傷。

其次需要知道拔節期:以節間長出地面2釐米左右為拔節期的主要標誌, 進入拔節以後,分櫱迅速向有效和無效兩極分化,界限逐漸分明,以拔節期到抽穗前是小麥一生中生長速度最快,生長量最大的時期,穗葉莖等器官同時並進,葉面積及莖穗的長度和體積成倍或幾十倍增長,幹物質積累也進入迅速增長階段。

施肥主要是尿素為主,同時還可以加入一些磷肥、鉀肥,一般情況下,正常的麥田追施尿毒10-15kg/畝,需要磷肥或鉀肥,可追施磷酸二銨5kg/畝,另外,如果土壤較肥沃的地塊,小麥長勢好,追肥量可適當減少,比如5-8kg/畝,相反,如果是比較貧瘠的地塊,小麥長勢較弱,追肥量可適當增加,比如15-20kg/畝。

特別注意:根據苗情施好返青拔節肥(消除春季施肥會貪青遲熟的誤區),看苗情長勢一般在3月15日至3月25日,畝量尿素20公斤,對於長情示弱及落黃田地,應在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畝量尿素10到15公斤,促進分櫱,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再施尿素十公斤左右,促分櫱成穗。

疫情面前一切安全第一。






大陽陽Baby


您好,我是青楓亭記,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小麥今入返青期之後,對氮肥的吸收量有所增加,拔節期至開花期是第二個需要氮肥的高峰期,在這個階段對氮肥的需求還是較大的,約佔總吸收量的35%-40%。而拔節期小麥對磷肥的吸收量約佔總吸收量的20%,鉀肥的吸收量約佔總吸收量的10%。總看所看,如果您地裡的鉀肥、磷肥充足的話,返青期到拔節期只需追加氮肥就行了。

返青期到拔節期在小麥的一生中對肥料的較少,應該適當控制施肥量。拔節期到開花期是小麥需求肥料的一個高峰期。

小麥的返青期主要包括:小麥幼穗發育的伸長期、單稜期和二稜期。這段時間是小麥的重要轉折點,是決定小麥是否高產的重要環節。

小麥施肥期間要根據小麥的具體長勢來確定,現在一般都是播種期一次性施肥,所有後期需要追加氮肥,來提高粒重和蛋白質含量。施肥方法:有機肥、部分氮肥、磷肥、鉀肥、作為基肥在播種時一次性施入,後期追肥只施氮肥。追肥時間: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左右,氮肥融到水中,澆灌到地裡。

以上是我的觀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祝您今年豐收!


青楓亭記


小麥返青期到拔節期有什麼施肥特點,如何施肥才能保證後期產量?

小麥返青期即早春管理,施肥澆水情況,要依據麥田苗情、土壤墒情、病蟲害情況以及氣候特點、農時科學應變,因地塊區別對待。掌握恰當合理的水肥管理時機。有以下四點。

一、看土壤墒情。土壤墒情好(如年前雨雪多,土壤墒情持水量相對在65%以上)、苗壯苗旺、群體大,可不急於施肥澆水,應推遲至起身後期或拔節初期追肥澆水,前期以控為主。

二、看苗情。提高年前分櫱質量,控制春生分櫱,保根系發育,培養壯稈大穗。弱苗、黃苗、或凍害嚴重的,返青期要進行施肥澆水管理,以促為主。群體小的晚播麥返青期管理,注意採取鋤劃鎮壓、保溫保墒促早返青與分櫱。

三、氣候情況。如氣溫、降雨多寡及水利條件等。正常麥田水肥施用過早並不好,易使群體失控、田間鬱蔽、病害加重、麥腳不利落、無效小穗增加和倒伏。

四、病蟲害情況。春季返青期,如冬春乾旱時易發生麥蜘蛛為害,起身期後有麥葉蜂、麥稈蠅、潛葉蠅及吸漿蟲幼蟲等,要及時防治,可用1.8%阿維菌素乳油1000~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氰戊菊酯乳油4000~6000倍液噴霧防治。對於不抗病品種,初生根易感紋枯病、根腐病等,噴藥防治的同時可澆水施肥,可刺激生根發育。

施追肥澆水,施肥量看苗情,一般畝施尿素10公斤左右。春季第一水澆地不需水量過大。返青水澆水晚到拔節才澆水的,可酌量增加施肥量。結合澆水畝施尿素20~25公斤。返青期水肥要在氣溫5°C以上時進行。另注意,返青期化學除草。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看苗的情況施肥,在追肥過程中要根據不同苗情況追肥,到小麥拔節期前後施肥澆水,這是氮素後移施肥,施反青肥,每畝可施尿素10-15公斤,並澆好反青水,可在葉面施肥一次,這樣可促發新根,有利於促弱轉裝,增強抗旱,抗病能力,在田中一些長不好的弱苗,可以施偏心肥,這樣可以使長勢一致,這樣可以有利於小麥高產。



鄉村小鮑


小麥起源於亞洲的西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早在公元前15000——10000年,人類已開始種植小麥。我國栽培小麥也有4000多年的歷史。小麥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也是寶貴的商品糧,而且品質好、營養價值高,很適合人體生理的需要。因此,發展小麥生產,對實現國民經濟規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一、返青期的施肥:

1.早春追肥 對中、低水平的麥田,麥苗生長較弱,在返青期結合中耕,每畝追施尿素10斤左右,或硫銨20斤,或碳銨30斤,這些速效氮肥能提高分櫱成穗率,增加每畝穗數,增產效果非常顯著。

從土壤解凍到拔節前的一個月裡,也可以追施人糞尿。據測定,每千斤人糞尿約相當於25斤硫銨。在化肥不足時,應重視人糞尿的施用。

碳銨揮發性強,施用時以穴施為宜。

對肥地壯苗,可不施返青肥。但對年前旺苗,主莖凍死,嚴重脫肥的麥田,可酌情追肥。

二、起身拔節期的施肥:

起身拔節期對產量水平較低的弱苗,如未追施返青肥,也未澆好返青水時,則應在起身至拔節期間,儘早追肥,每畝施尿素15斤或者碳銨30斤左右。缺墒時配合澆水,並注意鬆土保墒。因為起身的肥水,能延緩分櫱的兩極分化,有利於提高分櫱成穗率和增加每畝穗數,但不增加新生分櫱;同時對促進幼穗小花分化,爭取穗大粒多也有顯著作用。

對施過返青肥,但起身後群體仍然偏小,葉色較淡,空心櫱出現較早的麥田,這說明肥水仍然不足,可在拔節前再次追肥、澆水,配合中耕鬆土,一般每畝可在返青追肥的基礎上,追施尿素15——20斤或碳銨30——40斤。

對肥水充足的旺苗,必須看地力,看管理基礎,看麥苗長相,採取相應措施,巧管、細管。這類麥田應控制返青期肥水,並深耕或耬耠3——4寸,適當斷根,控制生長。若深耕鋤後群體仍有增加,在拔節初期可再次深鋤。也可在返青期,當莖部開始伸長,,但尚未露出地面時,適當進行鎮壓。還可再臨拔節前噴施1——2次啊0.25%——0.4%的矮壯素,每畝藥液100斤。這些措施均有壯杆防倒的效果。總之,旺苗在返青時主要是控,若效果顯著,群體適宜,則可在主莖第三節伸長時追肥澆水。此時追肥不宜過多,以免引起貪青晚熟。有些肥力基礎較好,採取控制措施後仍然生長旺盛的麥苗,也可只對少量生長較弱地塊,點片補施少量肥料。至於因播量過大而形成的假旺苗,應該疏苗,然後酌情追肥澆水或噴矮壯素,以免杆弱易倒伏。





升騰龍鄉土情


你好!我是老劉家二姑娘。很高興回答你的這個問題。
1、冬小麥在進入返青期是都要澆水施肥,一般都是以氮肥為主。這時候如果氮的營養不足,就會造成小麥的苗小,分岔少,這樣小麥就不會高產。所以追施的氮肥量不易過少,但是也不要追施太多。追施太多氮肥,氮的營養就會多餘,會造成小麥葉子大,分岔太多,以後就會長的莖長杆細,容易倒伏,而且穗粒少,粒長不飽,這樣也不會高產。所以在追施氮肥的時候應該以小麥的苗情而定。


2、在小麥拔節期是應該少施氮肥,一般每畝地追施尿素二十多斤,在拔節以後應該以磷、鉀肥為主。
3、現在追施小麥肥一般都是結合澆水撒施。這樣撒肥的話,化肥不能夠被小麥充分吸收。隨意在施肥時最好還是能耬隔行埋入地下,這樣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到後期小麥根系吸收差時,在使用葉面肥更好。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46a0002f97066894a9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