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覺得將作業發到群裡噁心,是怎麼回事?

閒魚變成鹹魚


同學們要互相幫助,但是不要把自己寫好作業發到群裡。因為有的學生上課認真聽課,寫作業啥也不會,也不問人,你這樣就是讓他抄作業,會害了別人。學習成績好的同學,不要認為幫助同學解決問題是浪費時間,幫助別人解決問題可以鞏固一下自己所學的知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這是一種雙贏的學習方法。同學們的學習一旦互動起來,不僅可以把學習搞好,還可以加深同學之間的感情。當老師的感覺是很爽的,對學習成績的提高也是很大的。


蔡軍東


不願將自己的作業公之於眾的同學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個人原因

1.思想性格內向。內向性格的同學,常常封閉自我,不願敞開心扉與他人交流、互動。

2.自卑心理嚴重。自卑心理的產生,往往是生活不如意,學業基礎薄,成績不理想,不受他人關注導致而成。

3.嫉妒心理作崇。嫉妒心較強的人,往往看到別人能力強於自己,內心會產生一種對別人的憎惡感,當別人展示自我時,會曲解他人在有意炫耀,故意顯擺。

4.理想前途定位較模糊,未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與計劃,遭遇困難內心脆弱。

二、外部因素

1.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境不理想,成員不和諧,指責多於鼓勵。

2.學校教育不到位。師生對其關注度不夠,缺少同學的尊重和老師的理解。

3.受社會不良環境的影響。當今社會競爭激烈,不少人堅持“成者為王,敗者為冦”觀點,常常以名利作為追逐的目標,不利於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佛塵古井


有人覺得將作業發到群裡噁心。這裡的人應該是指家長,而不是指學生生。學校要求班主任建立一個家長群,目的是便於老師和家長的交流,這一現象的初衷是好的,通過這些社交軟件老師和家長之間的互動可以變得更多簡易高效,一些有關學生之間的問題也可以快速地進行溝通。但現在事件的性質已經出現了變化,有些班主任和老師把微信群作為督促家長幫助孩子學習的工具,的確惹家長心煩。

讓家長感到噁心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1,有些老師比較自私,明確要求學生在幾點前必須首先完成他所教的學科並完成上傳作業任務,這些老師根本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沒有及時上傳就會提出批評,甚至當著全班同學批評沒有及時上傳作業的學生。要求其他學生少接觸“和他目標不一致”的學生,多跟那些“光榮榜”上的學生學習,這種方式,會影響孩子們之間的交往,也讓後進的學生被“孤立”。 增加學生心理負,摧殘了學生的自信。的確可惡!2,有些老師要求家長上傳作業只為圖個安心,他們根本不會看學生的作業是否有質量,只關心上傳的時間,這就導致有些學生為了早點上傳作業,不去仔細分析問題,在沒有正確理解題意的情況下,匆忙下筆,結果答非所問,錯誤率很高,長期以往不管是優等生還是差生都會影響了個人成績。如果將來在一些重大考試中,“一分定終身”的前提下,還粗心馬虎,確實是一件憾事,到時追悔莫及。的確可惡。3,個別數學和英語老師會額外私下佈置作業,增加學生和家長的負擔,比如,數學老師增加N多個計算題,英語老師增加N多個翻譯句子,要求學生完成後上傳,上傳後再發答案讓家長批改,讓孩子訂正後再上傳,把檢查批改作業的任務推給家長,還美名其曰“家校合作”。這是老師的職責所在,弄得家長們整天提心吊膽,疲憊不堪!的確可惡!

 上級主管部門一再要求教師不得通過微信或者QQ等方式佈置作業,不得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不得把批改作業的任務交給家長。由於老師們的功利性,這一利好的政策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我認為:要想真正讓老師的教育事業回到正軌,讓家長不用揹負過多的壓力,還得從學校、老師的工作態度和責任範圍作明確劃分,由此就不會出現越界的行為了。

 



jslyxh


如果有這樣的人,我推測那他的作業不一定怎樣!一般小學階段的孩子,特別喜歡得到老師的關注,尤其是書寫和準確率較好的孩子發到群裡,老師會及時鼓勵,增加了學生的積極性!當然也要看老師,老師要及時鼓勵孩子,哪怕只有一個標點的進步,再提出合理的建議,告訴孩子自己對他的期待,我想如果是這樣,學生會喜歡主動發作業的!




小錢老師


關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想的:

把作業發到群裡和私信發給老師有什麼不同?都是給老師看的,不過是一個看到的人多,一個看到的人少罷了。如果覺得噁心可能是以下原因:

一、對老師有看法,覺得自己比老師水平高,在群裡交作業,覺得憋屈。

二、對自己有看法,覺得自己的作業寫得太差,發到群裡,讓大家都看到了,覺得丟人。

三、群裡有他特別在乎的人,交作業會暴露出自己的不足,心裡不舒服。

總之,這個人不是太自大,就是太自卑。交個作業,怎麼交都是交。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要。抱著一種虛心求學的態度才好。


藍藍的天快樂一生


問題不大。小孩子受點挫折沒啥。走上社會沒人慣著。俺小時候淘氣還在黑板旁邊站一節課,也沒記恨老師,現在家長太玻璃心了




小小偉同學


首先,我們來看看問題說到的孩子,他有兩個不敢:第一個不敢,不敢在群裡給老師發自己完成的作業,第二個不敢,不敢加老師微信然後自己單線聯繫老師。從兩個不敢我們可以明確知道他對自己完成的作業沒有十分的把握或者說不夠自信,所以,才出現兩個不敢。

其次,他用噁心來描述別人在群裡發作業的情況,這是一種很不正常的心理狀態。為什麼說不正常,因為大家都在群裡交流,老師佈置作業在群裡,學生完成後在群裡交作業,在大家看來司空見慣的事,可他不能接受。其實,他在防禦自己被別人笑話亦或他在逃避被人關注。

通過以上兩點,我認為這種現象多半與心理學所講的“焦點效應”有關。

什麼是焦點效應?人們高估周圍人對自己的外表和行為關注度的一種表現。孩子的自尊心脆弱,容易讓外界的評價陷入到“焦點效應”中。例如,今天去做個演講不小心還說錯了一句話,我特別關注別人對我的評價而不是我後面的演講。

焦點效應對孩子有這樣兩種影響:孩子越加不自信,不敢展示自己。有一件事情沒做好,他得到了很多負面的評價,造成自尊受挫,時間久了他不敢展示自己的任何成果,是不是很像問題描述的孩子一樣。孩子害怕犯錯,直接逃避責任。

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讓孩子從接受評價開始,讓他接受來自不同人的評價:及時鼓勵做事的孩子讓他完成後面的事情。消除這種心理狀態的不利狀況,鼓勵他勇敢顯示自己。


夏都山安閣


將作業發到群裡沒有什麼不好!通過提交作業,可以看到其他同學的作業完成情況。比如:字體工整,認真解題的同學作業就值得借鑑與學習;字體潦草,作業完成不全面的同學,要告誡自己避免。有對比就有進步!三人行必有我師,每一件事情都要從好的方面去想!加油!



慧合沙畫藝術


這個問題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要看群裡人員的構成,如果屬於學習群,成員有老師、同學等,類似這樣的人員構成,作業發到裡面,大家共同探討,是好事,跟噁心無關。如果群裡是不相干的人員,發作業就有點不倫不類了。其次要看發作業人的目的,你發作業的出發點是什麼,發作業的出發點決定了發作業產生的後果影響。


春水流成一條江


發表一下個人的觀點,有說的不對的地方還望大家多多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