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職場提問,被問個人隱私這樣應對!

職場上是人際交往的地方,有交流就會有被問及隱私的時候,那麼,我們可以使用以下2個心理效應來應對,讓自己完美躲避。

1、使用“邊界效應",明確界限,找到分寸

大家有沒有發現,每當我們進去一個餐廳就餐時,第一反應就是尋找靠窗邊的位置坐下,而不是中央的位置。因為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我們需要坐在角落裡,找到自我的安全區域,便於觀察四周的情況,而這個行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邊界效應”。

邊界效應是由心理學家德克德▪瓊治提出來的,從心理學上說,人們在交往中都需要安全感和界限感,如果在陌生的環境下,為了滿足人們安全的需要,就會產生尋找安全區域的動機。處在角落裡,人們的視野會變得寬闊,可以觀察到任何地方,及時收集信息,保證自己的安全。

通俗來說,即明確界限,找到分寸

福州職場提問,被問個人隱私這樣應對!

小李和我同一家大學畢業出來的,都聽說58同城上招聘信息廣泛,於是我和他選擇在58同城上找工作,很快我和他在就收到了來58同城上HR的面試電話,後來我們兩也成為了同個部門的同事。在之後的相處中,我發現的他處理人情世故這塊做的非常好,有次我們部門聚餐,幾杯下肚後,大家開始拿部門新來的女同事開玩笑。

“上大學時候,有沒有談戀愛啊?”

“上次楊總跟你開小會,說了什麼秘密啊?”

“聽說你爸媽是公務員,你怎麼也不考個公務員呢?”

……

同事們你一言我一句地發問,難住了這位女同事。

幸好老李靈機一動,藉著現場氣氛,舉起酒杯,讓大夥一起玩一個遊戲,他定了一個規則,誰發問都可以,前提是喝了三杯後才可以自由發問,而且對女同事發問後,也要回答其他人提出的問題。

這回,大夥都笑了笑,沒人想當眾討論自己的私事,於是也不敢再向女同事提這些隱私性的問題了。老李明確界限,找到分寸,知道哪些事情不能開玩笑的,而且巧妙利用一個遊戲,完美的化解了一個尷尬場面。

福州職場提問,被問個人隱私這樣應對!

2、運用“心理距離效應”,疏者密之,密者疏之

“心理距離效應”是人際交往中重要的一點。它是指空間距離分為近、中、遠三種程度,中等程度的空間距離最能產生較強的心理吸引效應,而過近或過遠的空間距離都會使人產生排斥或疏離的心理效應。

通俗來說,就是做到“疏者密之,密者疏之”,如果“心理距離效應”運用到職場上也同樣適用。

福州職場提問,被問個人隱私這樣應對!

就好比如我們團隊的項目負責人老張,他十分懂得跟我們保持一種不遠不近的恰當合作關係。當我們碰到難以解決的事情,出現緊張焦慮情緒時,他就會表明態度,同舟共濟,上下一心面對困難。當我們關係密切,得意忘形時,他會適時地給我們施加壓力,擺出威嚴的態度,讓我們收回驕縱的心,重回兢兢業業的心態。

而我們在平級同事相處之間,也要有“心理距離效應”。不能走得太近,彼此摸清對方的狀態,不利於互利的合作關係。也不能離得太遠,否則毫無交流,消息不共通,無法把工作做好。

因此,在面對同事關係時,我們要懂得收放自如,張弛有道,這樣做既可以獲得對方的尊重,又能保證在工作中不喪失原則。要做到“疏者密之,密者疏之”,這才是職場生存之道。

福州職場提問,被問個人隱私這樣應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