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沒家屬陪伴,沒關係,有我們在

2月10日,這是我們進駐協和醫院西分院的第二天,也是我們正式接管呼吸二區病人的第一天。

我上的是16點—20點的班次,隊伍早早就出發了,提前一個半小時到達醫院。雖然我已經接受了多次的培訓,也跟過班,但是心裡還是忐忑不安,不是害怕,也不是緊張,說不上是什麼樣的感覺。組長再次強調上班的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項,比如:必須先執行完霧化治療後,才可以進行輸液治療;霧化使用的氧氣流量儘量調低,以減少空氣傳播等。雖然聽上去並不複雜,甚至可以說是簡單,但此時此刻,我們都聽得無比認真和仔細,生怕漏了什麼,畢竟這是一場不同尋常的戰鬥,任何程序、任何環節都不容疏忽。

中山一院馳援日記||奶奶,沒家屬陪伴,沒關係,有我們在

今天病區總共有46個病人,其中病危5人,病重41人。我們總共8個護士(其中1個是協和醫院的護士)上班,其中組長2人負責督導、電腦班1人、入組護士8人。另外還有1名機動護士和2名甘肅醫療隊的護士跟班。 按照組長分配,我負責第4組(9號、10號、11號病房)的護理,每個病房有三張病床,總共9個病人,其中重病3人,92床、102床和111床,這三個病人都有心電監護、使用高流量呼吸溼化儀或是使用無創呼吸機。與上一班的老師查本、交接班後,我迅速地理了一下重病人的病情關注點和執行治療的思路,即刻進入了緊張的工作狀態。接班沒多久,三個重病人都要抽血氣分析,92床崔奶奶特別配合,她知道需要抽血後很快地伸出了右手,我一看,橈動脈周圍的皮膚一片淤青,觸診有硬結,我條件反射地看了一下奶奶的左手,橈動脈附近有留置針,很明顯,兩隻手都不是穿刺的理想選擇。於是我脫下奶奶右腳上的襪子,準備在腳上試試。戴著雙層手套的手並不十分靈活,而且觸感遲鈍,奶奶的足背動脈搏動又那麼弱,我定了一下神,慢慢摸索足背動脈搏動最明顯的地方......終於摸到了!我當機立斷,迅速進針!當動脈血湧入針管的那一刻,我懸著的心瞬間安定下來。當我告訴奶奶血已經抽好的時候,發現奶奶已經睡著了。奶奶沒有家屬陪伴,我站在床邊幫忙加壓止血,看著熟睡中的奶奶,我希望她能早日康復,順利出院。時間不允許我停留,止血完畢後,我輕輕地給奶奶穿上襪子,繼續給其他病人抽血。

不知道過了多久,當我完成其他治療停下來時,才感覺到洗手衣已經溼透,而護目鏡也早早就起了一層薄霧,大腦開始變得有點遲鈍,我慢慢調整呼吸,讓緊張的身體舒緩一下,我知道,這個時候我不能太急......在組長的協調下,組員們分工明確,配合默契,工作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而我的身體也慢慢進入了適應狀態。

20點交完班出艙時,我們的洗手衣早已溼透,溼和累夾雜著。我們穿上外套離開協和醫院,在路邊站著等21點15分的班車,周圍很冷清,可是,嘰嘰喳喳的我們打破了夜晚的清靜,交流著上班時出現的各種狀況,一起討論解決方法。

回到酒店整理完畢,已是夜晚23點,吃著留有餘熱的晚餐,我的心裡備感溫暖。深夜,躺在床上的我開始翻閱手機裡未讀信息,看著手機上一條條來自領導、家人、同事和朋友的關心問候的短信,我又充滿了信心和力量。雖然我們身在一線,困難重重,但是我們有堅不可摧的信念,有真摯關愛的領導,有接踵而至的後勤保障,有堅強可靠的同事,我們一定堅守崗位,奮戰到底!最後的勝利一定屬於我們!

時間:2月10日

記錄人:黃梁露(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馳援武漢醫療隊隊員)

廣東科技報 姚贊原 通訊員 彭福祥 梁嘉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