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一家中小企業的自我救贖之路


疫情之下,一家中小企業的自我救贖之路

大年初二上午,張青(化名)剛起床,就接到公司領導的電話:晚上六點線上開會。

張青在鄭州一家專門面向B端餐飲門店供應食材的互聯網公司上班,往年這個時節,是他們的旺季,下游的數千家餐飲門店會提前向他們下單預定蔬菜、調料等貨品,但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在讓這些餐飲門店遭受重創的同時,張青他們公司的高管們面對著倉庫裡堆積如山的節後備貨,也發了愁。

這可是數以百萬計的生鮮食材啊!一旦不能及時處理,就意味著公司今年就可能面臨大虧損。

於是,本該與家人團圓的張青,不得不把自己關在房間,與公司幾位高管,一起商討自救方案。

突襲之痛

“下游的餐飲門店,肯定是指望不上了。”張青說,現在,他們自顧不暇。

張青所在的公司名叫蓮菜網,依靠B2B模式快速發展,將阿五黃河達大鯉魚、煜豐汴京烤鴨等鄭州市場上90%的品牌餐飲店發展成為蓮菜網的服務對象。

2019年年末,為了迎接春節就餐高峰,每家品牌餐飲企業均提前向蓮菜網採購了價值數十萬至數百萬不等的蔬菜、水果、鮮肉等食材。比如,巴奴毛肚火鍋依託自身的中央廚房,便儲備了20000公斤哈密瓜、15000公斤火龍果以及數千公斤的聖女果、笨波菜、豬黃喉等,按照往年計劃,這些食材有望在春節期間為巴奴貢獻6000萬元的營業額。

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斷擴散,鄭州與很多城市一樣採取了嚴格的隔離防控措施,眾多餐飲企業不得不大批量閉店,此前採購、儲備的生鮮貨品轉眼就成為無法甩掉的成本負擔。

顯然,此時再指望這個往年的大客戶繼續向蓮菜網採購,已經變得不現實了。

事實上,巴奴毛肚這類餐飲公司自己也在艱難度日——僅數天時間,巴奴毛肚火鍋的中央廚房內已有價值300萬元的生鮮貨品變質報廢,6000萬元的預期收入已經無法指望,公司老闆杜中兵又向近4000名員工承諾,暫停營業期間,公司不裁員,夥伴在宿舍待崗,保障員工一日三餐,保障員工餐質量,保障員工工資。面對庫存的貨品,巴奴公司自己派出十幾輛配送車,將這些生鮮貨品,全部無償捐獻給湖北、河南的一線員工了。

當其時,整個餐飲行業,都在面臨巨大的陣痛。

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對外公開稱,雖然西貝在全國60多個城市擁有400多家西貝莜麵村餐廳,但由於疫情影響,這些線下門店已基本停業,這將直接導致公司在春節前後一個月時間損失營收7-8億元。“我們的現金流按照發工資的極限,我們現在貸款還不多,即使貸上款發工資,我覺得撐不過三個月。”賈國龍說。

民生證券研究院宏觀固收主管張瑜在一份戰疫系列報告指出,對於餐飲業來說,三個月的剛性現金支出對應三個季度的淨利潤。疫情的影響若繼續,餐飲業無疑是受損比較嚴重的行業之一。由於員工與房租支出成本較為剛性,在缺少營收的狀況下,餐飲業短期面臨較大的現金支出壓力。“我們估算,餐飲業一年的人力成本+房租成本在1.42萬億左右,對應三個月的支出壓力在3550億左右”。

“西貝之憂,反映了餐飲業當前普遍面臨的經營困境,在收入迅速下降的同時,面臨較大的剛性現金支出壓力。與餐飲業類似的行業至少還有住宿業、旅行社等人力密集型行業。”張瑜在報告中說。

除餐飲業外,其他諸如住宿業、旅行社、培訓教育等服務行業以及工業製造業同樣面臨巨大沖擊。

在浙江溫州從事油田閥門製造的劉先生在接受第一財經1℃記者採訪時說,由於員工無法及時回廠上班,已經造成他們工廠年前接到的訂單被迫延遲交貨,預計會給公司帶去數百萬元的損失。

2月6日晚間,IT職業教育企業兄弟連教育創始人李超給全體員工寫下《致兄弟連全體學員、員工、股東的一封信》,正式宣告品牌“破產”。在公開信中,李超說,自即日起,兄弟連北京校區將停止招生,所有員工遣散;其他地區的校區可自行更換品牌發展。

成立13年、營收破億、掛牌新三板的兄弟連教育,最終倒在疫情門前。

自救

不過,和許多創業者一樣,誰都知道這次面臨的困難有多大,但都希望能夠從中找出一條活路,張青他們每天都就此在線上探討。

零售市場瘋漲的蔬菜價格也引起來張青和同事的關注,比如一棵普通大白菜,有的商場居然賣到了63塊錢,如果這樣下去,必然引起市民恐慌,也不利於抗擊疫情工作。這背後實際上是市民對物資緊缺的擔憂,也有一些是確實存在緊缺的現實。這讓張青所在的蓮菜網開始思考:在B端餐飲市場幾乎停擺的情況下,是否可以積極開拓C端市場?

最終,幾個公司高管們經過一上午的討論後決定,既然B端餐飲市場短期內難以好轉,而且企業短期內也復工無望,公司必須加快轉型自救,否則,倉庫內的數百萬元備貨將全部報廢。

“大年初二,我們在高管群內討論做C端,大年初三,我們就開始召開碰頭會安排實施,當天中午開始接受訂單。”張青告訴1℃記者,早在最初創辦蓮菜網時,公司高層就探討過進入C端市場的可能性,但最終確定的戰略,還是繼續夯實公司的B端市場,沒想到,一場疫情,徹底打亂了公司的部署。

“B端和C端的服務邏輯,有很大不同。”張青說,相對於C端的零散配送,公司的B端生意比較穩定,客戶的需求也是相對穩定的,因此,隨著客戶數量的穩定,公司的備貨庫存、配送成本也都基本穩定,但C端市場卻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天的訂單量就超出他們的預計。按照計劃,他們是從上午9點開始接單,然後把訂單的截止時間放在晚上9點,隨後,公司開始連夜備貨,在第二天將這些訂單配送完畢。結果,第一天,訂單量就高達數千單,而他們的人手,卻因為很多人無法及時返崗面臨嚴重不足。

隨後,一些用戶向蓮菜網投訴說,他們2月4日下的訂單,到2月7日還沒有收到貨。

“確實是沒想到。”張青說,他們本來是按照B端餐飲模式的配送效率來測算每輛配送車的工作量,但在實際配送時卻發現,C端家庭客戶在配送時,交付環節的時間成本非常高,“比如,貨送到了,客戶的電話卻聯繫不上。再有,有的客戶一直說馬上下來取,卻遲遲見不到人,司機不得不各種等,減低了配送時效。”相比而言,B端餐飲客戶,都有固定的經營實體店面,基本不存在這種“各種等”的情況。

不過,在經過初期的摸索之後,張青他們也逐漸摸索出C端市場的經驗,一是不做單個菜品的零散供貨,只做集裝箱供貨。此前,他們在面向B端餐飲客戶時,都是先由客戶根據自身的單個菜品需求量下單,但在C端市場,這種模式卻會嚴重加大公司的運營成本;再一個,即便是每天的訂單量都在激增,公司仍嚴格控制訂單數量,“我們測算後發現,按照公司的目前人手,每天控制3000單,是一個能做到的相對沒問題的服務範圍。”隨後幾天,訂單量一旦到達3000單範圍,公司就立即停止接單。不過,這也讓公司的每天截單時間不斷提前,從最初的2個小時截單,到現在,剛過10點半,訂單就不得不截止了。

對於下一步的計劃,張青說,經過這段時間的摸爬滾打,以後即便是B端餐飲市場回暖,蓮菜網也不會放棄C端市場,“即便疫情結束,公司也會保留C端業務,並執行和B端不一樣的運營服務標準,直至建立一個遍佈鄭州社區的合作網絡。”

“這也算是危中有機吧。”張青說,在這個特殊時期,考驗的是公司治理能力。雖然有些不足,但做總比不做好。

“危機危機,危中也有機。”上海九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馬滎中說,疫情對餐飲業、零售業、旅遊業甚至房地產等行業都造成了巨大沖擊,但與此同時,也應該看到,與互聯網相關的同城配送、在線娛樂、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行業,也在迎來新的發展機會。“只有從危機中發現機會,才能真正實現自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