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抗疫


创业者,抗疫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一个欢乐的春节转眼变成了一个全民“抗疫”的长假。当假期延长到2月2日时,我还还感慨终于有了个长假,毕竟这几年作为一个“创业者”(其实不太喜欢这个称呼,可谁让咱做生意还没赚到打钱呢)我已经几年连年休假都没修过了,好不容易今年提前休了假又和春节连上,一个工作以来最长的假期就这样来了,可是当上海发布2月9日24时前不可复工的通知后,我有了一丝担忧。当2月10日进入办公室后,发现大部分确定要来公司办公的同事因为回沪未满14天被挡在大厦外时,我焦虑了。

其实,我们公司成立到今年即将满5年,也算是垂直细分领域里的头部了,账面资金以现在的规模,什么也不干支撑个几年也不成问题,可是当正常的企业经营秩序被打乱后的焦虑是没法消除的。

作为合伙人,不可避免的在思考,疫情将会带来什么改变。

1、市场状况变化,我们是否能踩中时代鼓点

2003年非典将刚刚面世的淘宝推向了高峰,彻底激活了电商市场,也深远的影响国整个零售行业。这次的疫情应对措施比那时更加严苛,人们也更加谨慎,宅家不出成为“抗疫”和为国做贡献的基本姿势,但吃喝拉撒的基本需求还是需要满足的,谁能抓住机会呢。

一直不温不火的社区电商、O2O服务迎来了旺盛需求,可是面对庞大市场需求释放,巨头与独角兽们也未必能够完全接住,某东引以为傲的配送体系终于不堪重负与运输限制,没了平时的响应能力;到家服务的App不是没货就是配送员已经约满,宅家的老百姓依然有人处于物质生活难以满足的境地。

本来以为以往重视线下的消费模式将在本次疫情催化下转化到线上,可是我们看到的确是汽车新零售的独角兽率先宣布裁员,危机之下,危险来临,大多数创业者的体量与反应能力摸不到机的来临。

创业公司限于能力、人才、资金,当面对市场快速变化时,本应船小好调头、身轻好上位,可是要啥没啥的状态下,怎么能快速推出符合市场的产品呢,纵使有再好的想法,在激昂的市场鼓点中,恐怕大多数胎死腹中了。危险来临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道“富贵险中求”,威中有机却无法抓住。

2、人心变化,团队散了

企业裁员时,员工是弱势群体,希望尽可能得到补偿,这是人之常情。可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企业面临重大危情,受到打击必然波及员工,更何况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企业支撑不住,是此前所有人都没把这座大厦搭牢才造成的。员工损失了生计,可以再找,老板们呢?真金白银付诸东流谁来安慰呢?

互联网时代,SOHO本来也是一种很好的办公方式,可是当大家需要协同办公,保证代码安全、数据安全、进行相互鼓励时,视频与音频中的彼此处于同一个时空,却未必处于同一个宇宙。

本应是共同勒紧裤腰带,一同挺过难关,可大多数员工的内心是:我只是个打工的,凭啥要我减薪。共度时艰?不存在的!

在家办公受干扰因素多、容易产生惰性,诸如销售这类需要和人打交道的事基本停滞,没有销售就没有收入,更是雪上加霜。经过漫长的宅家,一旦正常上班免不了同事之间、客户之间的疏离难免产生,而工作状态多久恢复也是未知,团队可就不一定好带了。

3、坐吃山空,钱花完了

这次疫情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全面的,每一个企业都有可能面临上下游合作方停工、停产的困境,照着当年非典的状况,本次最乐观的估计,一切恢复正常也到6月了,这么长时间只出不进,有几个企业受得了,大型企业都很难全身而退,小企业、创业企业就更是雪上加霜了,这个时候哪个企业的管理者不头疼呢,甚至肾疼也没用。员工大不了辞职、裁员,损失个把月工资,公司的老板呢?全部身家在这,多少人要一夜白头了。

企业难做,又在整体经济形势不好的状况下来了天灾人祸,任谁也淡定不了。其实当一个人走上了做企业这条路时,已经把自己送到了悬崖边上,纵身一跃是能冲上云霄,还是粉身碎骨,除了实力,还有运气,除了天时,还要人和。焦虑归焦虑,但是风浪越猛,过后的天空也就越晴,啥也不说了,硬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