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间,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防护?专业医生教你应对


近期新冠肺炎疾病肆虐,大家在疫情没有缓解的情况下最好不出门。不过有一些长期要服药的慢性疾病患者,比如心脏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就很纠结了:去医院吧,怕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不去医院复查开药吧,药一停,心脏病突发、血压或血脂飙升。

因此,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这个特殊时期该如何进行防护?本期我们专门邀请到西安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李涛副主任医师为大家“指点迷津”!

防疫期间,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防护?专业医生教你应对

▲李涛医生为病人进行诊治

▍心血管疾病患者群体有哪些特殊的防护措施?

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治疗策略最主要的是长期的预防和管理,从而减少甚至避免发生心血管意外。

很多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都知道他们长期服药的目的并不是针对某一症状,而是预防和保护,防止更严重的后果发生。

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治疗,因此长期遵医嘱规范的服药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是最重要的防护措施千万不能随意的停药换药

在目前疫情非常严峻的情况下,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坚持规范用药以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特殊情况:

① 目前正值春节期间,传统的饮食习惯倾向于高盐高脂,这和临床上通常所倡导的低盐低脂的健康饮食习惯恰恰是相反的,而这样的饮食习惯就有可能增加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即便是在春节期间还是要倡导健康的饮食习惯

② 为了避免感染病毒大家长期居家,日常活动比平常明显减少,甚至很多人日常规律的锻炼也终止了,而久坐不动、高脂饮食就会有很高的风险,会引发心血管意外甚至是肺栓塞,产生很严重以及可怕的后果。因此即便居家也应该利用一切的手段和场所适当的锻炼

③ 目前处于冬春交替,天气变化无常,还经常受到雾霾的困扰。而这些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因此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尤其是老年人,在天气变化的时候需要根据温度适度的增减衣物,避免感冒受凉。雾霾天在家中使用空气净化器也是有效的保护措施。

④ 如果确实需要去医院诊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出门要规范的戴口罩,回家后洗手换衣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疫情期间的药物治疗是否需要调整?

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一般来说在病情没有发生变化的时候,是不需要特别调整药物的。因此疫情期间如果没有特别的症状,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按照原来的治疗方案服药

但是如果自我感觉和平常不一样,尤其是出现了

心慌、胸闷、气短、胸痛、活动耐量减低、乏力、下肢水肿、心率以及血压不稳定,这个时候往往提示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整药物。

调整药物一定要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而不能自行随意的调整。

到了该去医院复查时间了,该不该去医院?

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大多都是需要门诊定期复诊的,根据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冠脉支架术后、起搏器术后以及需要不断调整药物的患者来说,更需要相对严格的时间和要求进行复诊。

但是目前的疫情确实限制了患者的复诊。我(李涛医生)的建议是,如果患者病情稳定没有新出现的情况,可以暂缓复诊

但是如果病情发展或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出现了胸痛、严重的呼吸困难或者更严重的情况,则应该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及时到医院就诊,千万不能因为害怕感染病毒而延误了治疗。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很多网络的医患平台、医院都可以提供在线问诊和咨询,大家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高关注度的网络平台,或者医院的平台在线咨询专业的医生,获得专业的意见。

心血管疾病患者居家如何自我监测?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自己居家可以监测的项目最重要的有两个:心率血压

心率可以通过自己数脉搏或者用电子血压计测量的方法获得。一般来说,绝大多数人的心率的范围在60~100次之间,摸的脉搏相对来说是比较匀齐的。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或者脉搏不齐,就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正常的血压范围是在140/90mmHg以下,血压过高或者血压过低都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明显升高或者波动较大,则需要更好地监测血压,甚至需要去调整降压方案。

此外,糖尿病的患者还应该监测血糖。维持血糖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

要提倡健康的饮食习惯,主要是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通俗来讲就是要少吃盐,高脂肪油腻的食物以及甜食。此外在健康饮食的基础上还需要规律的运动和锻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