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市大觀區玉琳路街道:紅色娘子軍勇逆行“老中青”三代齊戰“疫

玉琳路街道紅色娘子軍以“巾幗不讓鬚眉”的豪氣,發揮著“老中青”三個年齡段各自的優勢,撐起了奮戰疫情的“半邊天”。

   志願服務“傳幫帶”,群防群控做表率


安慶市大觀區玉琳路街道:紅色娘子軍勇逆行“老中青”三代齊戰“疫

胡忠蘭,今年77歲了,是玉琳路街道濱江苑社區守護平安服務隊的二隊隊長,是一名有著41年黨齡的退休老黨員。春節期間,她看著和平常似乎沒什麼不同,手戴臂章、胸配黨徽,是她一直以來不變的裝束和不變的初心。但又有些不同,她佩戴了口罩,還揹負著子女強烈的反對。但她依舊主動請戰,加入到抗擊疫情的一線。

  她的身份是變化的。最初,在社區落實小區臨時封閉式管理人手不夠的時候,她成為了卡口出入登記管理崗的一員。她看著進進出出的“老熟人”,熟稔的交談、耐心的勸導和仔細的登記,讓這份部署更加順利落實,第一天就發放了出入證近百張。

  後來,她回到了“本職”,是黨和政府聲音的傳播者、社區平安的守護者。她成為了一名疫情防控宣傳員。她右手拿著播放“疫情防控需要依靠所有市民的共同努力......”的小喇叭,左手提著裝有《致廣大市民的一封信》、倡議書和明白紙宣傳冊的布袋,走在她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那條條街巷間,見人就問一聲平安,發放一份宣傳單頁,勸導一句“帶口罩、少出門、勤洗手”。

  她常說,“我們是守護平安服務隊,平安是靠大家來守護的”。她和她的隊員們一起,以“不忘我初心、奮戰在一線”的固執與決心,用腳踏實地的態度和日積月累的經驗傳遞給了年輕一代,用沉甸甸的愛心溫暖了整個社區,以一己之力保護社區居民的平安。

   奮戰一線“夫妻檔”,牽手逆行保平安


安慶市大觀區玉琳路街道:紅色娘子軍勇逆行“老中青”三代齊戰“疫

汪紅春是四眼井社區的一名基層黨員幹部,她的丈夫是大觀區機關事務局的公職人員。在這次疫情中,她和她的丈夫雖然不在同一個社區、但都身處在抗疫一線。他們是一位即將高考的孩子的父母,卻沒有時間照顧春節期間感冒咳嗽的兒子,也沒有時間陪伴指導孩子的學習;他們也是為人子女,過年期間早出晚歸連和父母嘮嘮家常都很少。

汪姐她是社區第五網格的網格員,連日來,她一家一戶敲門摸排,已對246戶居民基本情況進行了瞭解。她堅守崗位,粘貼發放了疫情防控宣傳單頁500餘份,發放出入登記證200餘張。一直以來,她以實際行動讓黨徽亮起來!

   青年“出列”有溫度,不負韶華勇擔當


安慶市大觀區玉琳路街道:紅色娘子軍勇逆行“老中青”三代齊戰“疫

吳晶是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是街道疫情防控工作的常務副指揮長。自區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以來,她中午不回家,第一時間指導制定了《玉琳路街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應急預案》。大年初一,她下沉太平寺社區,帶頭上門摸排武漢及湖北返鄉人員。晚上在收到區指揮部會議精神後,協助指揮長提前做好疫情聯防聯控各項準備工作。

  連日來,她是街道指揮長的最佳助手,是上傳下達最緊實的紐帶,是讓所有一線工作人員感到滿滿安全感的後勤保障。她總會在第一時間將中央和省市區重要部署要求結合街道實際貫徹落實下去,也會想著各種方法途徑去購買口罩、消毒液以解決街道物資緊缺的問題。她緊盯摸排工作,帶頭包保了8名武漢返鄉人員居家隔離觀察工作,“送溫暖、送服務”,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截至目前,街道共摸排武漢返鄉人員40人,均已實行街道社區兩級包保。

  為了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大多時候,只要是街道條件允許的,都是“創造條件自己幹”,很多宣傳頁就是與保護長江母親河共存的。為了讓更多的居民朋友“少聚集、戴口罩”,她聯繫多家印刷公司希望合作做橫幅、溫馨提示牌和展板等宣傳材料,被拒絕多次,也“功夫不負有心人”得到合作。截至目前,街道共懸掛宣傳條幅30條,製作粘貼溫馨提示展板70塊,擺放各類流程圖展板86塊。為了讓臨時小區封閉式管理規範化,她制定制度、整合材料,印製成《臨時封閉式管理工作制度》60份併發放到位。

  她是90後年輕的黨員領導幹部,但她敢吃苦、不怕累,以不忘初心擔使命的堅定,同街道全體共戰“疫”,不負韶華只爭朝夕!

  玉琳路街道紅色娘子軍通過結合老黨員垂身為範,60後、70後中流砥柱,80後、90後朝氣進取,全力出擊、抱毒逆行,切實扛起了共產黨員疫情防控政治責任!

(大觀區玉琳街道 汪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