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故事」封城後,武漢人買到的蔬菜,竟出自一群95後之手?

「真實故事」封城後,武漢人買到的蔬菜,竟出自一群95後之手?

​疫情席捲武漢,大多數商超餐廳打烊,堅持營業的新零售超市承受著訂單量暴增的壓力。位於武漢郊區的一間加工中心正在高速運轉,日均數十萬份生鮮食物被運送到室溫0℃的冷庫。這個冬天,有一群人正在這裡透支著體力,每天十幾個小時分揀、包裝,只為武漢居民能採購到新鮮的蔬果和肉蛋。

20歲的蔡志炫在冷庫中堅持至今。他說,倉庫很冷,但心很熱。

「真實故事」封城後,武漢人買到的蔬菜,竟出自一群95後之手?

“今天一庫、二庫,總量50萬件,大家加油!”

1月23日下午3點多,蔡志炫在釘釘工作群裡收到了消息。這意味著,50萬件生鮮食物,需要經過分類、包裝處理後,在次日凌晨前配送到門店,供武漢市民選購。

這是日常工作量的3倍。作為盒馬鮮生武漢加工中心的一名分揀員,蔡志炫已經高負荷工作了10多天,每天從下午5點忙到凌晨3點。到家後,他累得顧不上看手機,倒頭就睡。直到釘釘提示音響起,睡眼惺忪的蔡志炫拿起手機,才被數字“50萬”驚醒。

自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定人傳人,武漢市內許多餐廳、商超暫停營業,居民們做好了屯糧食、少出門的打算。這天凌晨2點,武漢市宣佈了封城令,恐慌再次升級——交通停運後,買不到菜怎麼辦?

正在值班的盒馬加工中心負責人夏佳祥預感到,天亮之後,看到封城消息的人們會湧入超市搶購,今天的量肯定不夠。他和應急小組連忙溝通各地供應商的存貨和通行,精確到了“哪一輛車幾點從哪一個高速公路進來”。12個小時後,他們謀到了這50萬件食物。

這些內情,20歲的男孩蔡志炫所知甚少。他家在武漢市漢南區的一個魚池旁,遠離城區、人煙稀少,與加工中心離得近,下班走路回家僅需十分鐘。兩點一線的節奏裡,恐怖的疫情還沒有切實侵入他的生活。只是聽說有些朋友的小區裡出現疑似病例,網上確診數字在不斷增加,他上下班路上都捂得嚴嚴實實,反倒更擔心在武漢城區執勤的交警舅舅。

「真實故事」封城後,武漢人買到的蔬菜,竟出自一群95後之手?

圖 | 疫情來臨前的大男孩蔡志炫


陡增的工作量這時讓他緊張起來。不到5點,蔡志炫就趕到了加工中心。進門前,負責安檢的同事為他量體溫、消毒雙手,還遞給他一個新的口罩備用。

盒馬武漢加工中心有兩個冷鏈倉,一庫負責蔬菜水果,二庫負責肉禽蛋、烘焙品和乳製品。蔡志炫在常年低溫的二庫。為了保鮮,即使在冬天,冷庫裡的冷風機也要每隔4小時運行40分鐘,才能保持室溫在0到4℃。

蔡志炫在自己的衣服外面套上工作服,一件橙色棉襖。在這裡工作了3個月,蔡志炫逐漸適應了這種冷。走進倉庫的那一剎那,還是忍不住打了個哆嗦,口罩擋住了哈出來的熱氣。頭頂的冷風機嗡嗡作響,在氣流作用下,蔡志炫的頭髮豎了起來,頓時額頭一涼,睏意全無。

看到冷庫裡堆放的貨物,蔡志炫才對今天的工作量有了實際的感受。左邊區域的牛奶等乳製品,比往常高了一倍。旁邊挨著封裝好的各種肉類、雞蛋,似乎是為了節省空間,擺放得格外緊湊。朝右邊望去,兩個備用區域臨時投入使用,存放著豆腐、丸子等火鍋食材。

蔡志炫一時分不清,這些是為各家各戶的年夜飯準備的,還是疫情已經嚴重到需要大量囤貨。他深吸一口氣,在心裡犯嘀咕:“這麼多貨,也不知道明早八九點能不能下班。”這時,經理夏佳祥拍了拍手,說道:“辛苦大家了,公司請大家吃漢堡、全雞,馬上就送到。”

氣氛被調動了起來,大家開始在各自負責的區域分揀貨物。雙手碰到的地方是冰涼的,但不到半小時,蔡志炫已經汗流浹背。風吹得他有些心煩,冷風機歇下來,才舒服了點。

「真實故事」封城後,武漢人買到的蔬菜,竟出自一群95後之手?

圖 | 工作辛苦,冷庫裡也出汗


「真實故事」封城後,武漢人買到的蔬菜,竟出自一群95後之手?

通常在晚上9點前,供應商會送來全部貨品。但這天夜晚,送貨的車輛不斷前來,封城13個小時後,最後一箱雞肉在冷庫門口被卸下,50萬件貨品才算全部送到。

夏佳祥早就預料到人手不夠,包括蔡志炫在內,盒馬加工中心的正式工不足原來的七成。開工前,夏佳祥加急聯繫熟悉的臨時工,除去已經回老家的人,能來的都答應了,好幾個員工還提出帶家人來幫忙。最終,29個健康核實後的臨時工加入了這場抗疫行動。

蔡志炫也喊來了媽媽和弟弟。在蔡志炫入職之前,媽媽經常週末過來做短工,是水果加工包裝線的“老手”。而這個寒假,上高中的弟弟第一次來體驗打工生活,跟著蔡志炫學幹活。

在蔡志炫眼裡,弟弟到底是個小孩子。弟弟第一天過來時,聞到倉庫裡面包的香味犯了饞,偷偷跟蔡志炫說:“哎,為什麼只能看不能吃。”23日,是弟弟“體驗”的第9天,蔡志炫隱隱擔心他中途撐不下去。

晚上11點多,剛送過來的雞肉等著被搬進冷庫。幸好此時室內外溫差不大,沒有給搬運增加難度。若在武漢夏季,從冷庫裡出來時,渾身會像火燎一樣疼。

蔡志炫喊弟弟一起,弟弟有些不情願:“太髒了,不想搬。”由於貨量太大,供貨商來不及換盒馬統一的膠筐,直接用了自家的舊箱子。“沒關係,搬完洗手消毒嘛。”蔡志炫說完就開始動手,弟弟也悶聲搬了起來。兄弟倆的衣服再次被汗水浸溼,一晚上反覆好幾次,秋衣緊緊黏在身上。

不傳遞負面情緒,是蔡志炫這3個多月學來的工作哲學。有時候,體力已經透支了,蔡志炫會第一時間掐滅“不想做”的想法,否則連精神也跟不上。蔡志炫覺得,他累的時候,同事一定也累了,於是時不時地喊一句:“搞完下班,搞完下班,再堅持一下。”

「真實故事」封城後,武漢人買到的蔬菜,竟出自一群95後之手?

圖 | 疫情期間工作量大


心理暗示的作用下,時間走得快了許多。到了24日凌晨3點半,蔡志炫和弟弟已經連續工作了10個小時。晚上吃的漢堡消化得差不多了,蔡志炫覺得有點餓,想起公司還給每人發了一個饅頭。他主動用微波爐熱好饅頭,大家幾口就吃完了。還剩下8萬件貨物,沒有人顧得上說話。

重回崗位後,蔡志炫發現,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人吭聲。吵鬧的冷風機一停,整個冷庫,安靜得只剩下走路時鞋底的摩擦聲、搬運時的喘氣聲、摞放黑色膠筐時的碰撞聲。蔡志炫抬頭一看,大家手上的動作比下午更快了。分揀員們已經顧不上冷,只想趕緊做完剩下的活兒。

凌晨6點,50萬件食物全部分配完畢,整整齊齊地擺放在18個指定區域。為了準時營業,盒馬門店增加了前來運貨的人手。

9點59分,武漢封城近24小時,馬路上偶爾有出租車出現。各大超市的門口,手裡拿著布袋的人們在排隊等著大門拉開。1分鐘後,盒馬發送了一條微博:“今早武漢18家盒馬貨架已上滿。今天是大年三十,望新春安康,好好吃飯,武漢加油。”

一位住在武昌的女士頭一天沒能買到菜。她打開了盒馬App,想碰碰運氣,看見“門店供應充足,到店安心選購”的提示,才放心戴好口罩出門。到了家附近的盒馬超市,恰好遇到店員正在補貨,買到了一家人三天的菜量。她當然不會想到,這是蔡志炫和同事們在冷庫裡奮戰了十幾個小時的成果。

「真實故事」封城後,武漢人買到的蔬菜,竟出自一群95後之手?

凌晨6點15分,累到癱瘓的蔡志炫終於下班了。天已經矇矇亮。一連好幾天陰雨,武漢的清晨比冷庫還冷。蔡志炫感覺剛從冷庫出來,又走進了冰窖,想回家洗一個熱水澡。

“再堅持一下,這幾天正缺人。”他怕弟弟怕累。弟弟卻沒說什麼,點頭答應。

兄弟倆不再說話,隱約感覺到某種異樣。路上空無一人,蔡志炫拿出手機刷了刷,所有的新聞標題,都是“肺炎”和“封城”。他想起來,小區出現疑似病例的朋友,已經在家隔離了。而好多住得遠的同事,仍然冒著風險前來上班。

事態比想象得嚴重太多。蔡志炫這才明白,同事們一起忙碌13個小時的意義,或許是為了讓武漢人在春節正常吃上飯。

然而,這個除夕,蔡志炫一家人沒能吃上年夜飯。蔡志炫媽媽所在的水果包裝線,下班要早一些。等兒子們到家後,她煮了兩碗麵條,就當提前吃了團圓飯。媽媽看著他們吃完後,才各自睡去。等睡醒了,母子三人又將重返加工中心,共同面對第二輪“50萬”。

「真實故事」封城後,武漢人買到的蔬菜,竟出自一群95後之手?

圖 | 蔡志炫和媽媽、弟弟一起上陣


疫情期間,很多武漢盒馬門店銷售的水果,都經過了蔡志炫媽媽雙手的包裝。蔡媽媽的本職工作是加工汽車零部件,1月19日,汽車廠放假後,聽說盒馬最近缺人手,主動聯繫了夏佳祥。既能補貼家用,還能為疫區貢獻一份力。

儘管水果的需求量不及蔬菜、肉禽蛋那麼多,但蔡媽媽還是每天工作到凌晨兩三點。她擅長做這些精細活兒,用保鮮膜包好水果,還要編竹筐、折禮盒。最近新來的臨時工多,她便細心地教新人如何把塑料提手插進禮盒。

疲憊的時候,蔡志炫媽媽會擔心隔壁冷庫的兒子熬不下去。轉念一想,吃點苦也好,況且,這個春節不光他們一家在這裡堅持著。

水果包裝線的組長邵堯鉦也帶著父親、妻子在加工中心加班,家裡只留下母親和1歲的孩子。有人問,怎麼不讓家人回去陪孩子。邵堯鉦回答:“說句不好聽的話,就算我一人遭了,也會傳染給全家,不如動員大家來幫忙,做些力所能及、有意義的事。”

蔡媽媽覺得這話在理,一家人能在一起,累點也值得。在她眼裡,真正辛苦的,是那些家人在外地的正式工。“這些春節值班的人,原本初七就該輪休了,現在因為疫情,一直堅守在這裡。”

有一次在休息室,她聽見同事王松在和遠在徐州的妻子視頻。為了不讓妻子擔心,王松像彙報工作似的:“今天倉庫消毒了3次。”“我按時換了口罩,你放心。”“晚飯吃了,公司還加了餐。”

“別哭啦,疫情過去了我就回家了。”

「真實故事」封城後,武漢人買到的蔬菜,竟出自一群95後之手?

從大年初一開始,夏佳祥所在的加工中心每日供貨總量有所下降。受封城影響,部分供應商已經在前兩天送完了貨,物資告急。同時,如果繼續這樣的工作時長,冷鏈倉的幾十號員工恐怕熬不住。夏佳祥決定,暫停一些需求量小的食品供應(比如烘焙),保持民生必需品(蔬菜和肉蛋)充足供應。

武漢封城20多天,作為幕後的加工中心有條不紊地運轉著。為了顧及到所有環節,夏佳祥最大的感受是“快”,大到與門店、供應商配合,小到與社區溝通員工正常出行,都需要及時響應。在這間位於華中的加工中心之外,盒馬還“借用”其他餐飲企業的員工,快速培訓上崗併為他們支付酬勞。

共克時艱的日子裡,蔡志炫沒有停下來休息。他也沒想到,自己能堅持這麼久。初中輟學後,蔡志炫斷斷續續打零工,一直穩定不下來。待得最久的公司,是武漢一家街舞工作室,常年要到全國各地辦活動。直到去年11月,蔡志炫回家了,媽媽問他:“家對面的盒馬,你要不要去試試?”

那就試試吧,蔡志炫在心底給自己設了一週的期限。

「真實故事」封城後,武漢人買到的蔬菜,竟出自一群95後之手?

圖 | 生活中的蔡志炫總是很樂觀


這份工作雖然上手很快,但十分考驗體力和耐力。剛開始,最難忍的是冷,走動一兩個小時才稍微暖和一點。蔡志炫戴了一雙棉手套,每抬一次裝貨箱就會磨損,分揀肉類又浸溼了,手套不到5天就破了。蔡志炫嫌手套礙事,乾脆和其他人一樣徒手幹活。多洗幾次手,似乎就沒那麼冷了。

熬夜上班對蔡志炫來說不是什麼難事。他愛打遊戲,以前常常在網吧通宵,睡一覺就精神了。打遊戲時,他最喜歡大家為了目標全力拼殺的氛圍。在二庫這個小團隊裡,蔡志炫找到了這種氛圍。“好像沒有大家做不到的事情。”

蔡志炫打了一個比方,“如果一個陌生人走進我們冷庫,就能感受到大家做事熱火朝天的。而且大家不會各自冷著臉幹活,休息時聊得很起勁,即使這個人不愛說話,也能很快融入我們。”尤其是一起經歷了這次疫情,蔡志炫愈發覺得:冷庫雖冷,但心很熱。

大年初三,夏佳祥目睹了這個小團隊的“熱”。臨近凌晨三點,大家都餓了,在休息室裡翻箱倒櫃,才找出了6桶方便麵。

“女士優先!”有人提議。還剩3桶,“誰看上去最累誰吃。”夏佳祥知道,每個人都累,但從不展露在臉上,根本分不出“勝負”。最後,大家讓來讓去,才分完這些方便麵。第二天,夏佳祥搬來了一些吃的,“感動歸感動,還是別讓大家再餓著了。”

在疲憊和熱情的交織中,蔡志炫發覺,“一個星期,一個月,一下子過去了。”年輕的蔡志炫,似乎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職業。更重要的是,身為武漢人,他想為這個城市做點事情。冷庫裡只有冬天,但武漢很快會等來春天。

撰文 | 成琨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