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盆栽到苗圃:院長帶頭全面推行互聯網庭審|現場直擊

今天(2月13日)上午,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一中院)黃祥青院長、湯黎明副院長、澹臺仁毅副院長分別擔任審判長,通過互聯網公開開庭審理三起案件,以此帶動該院全面開展互聯網庭審工作。

一天之內,三位院領導三場互聯網庭審

“檢察員、上訴人、辯護人,現在的網絡信號是否穩定?是否能夠看清合議庭、書記員及對方的現場畫面,是否能夠聽清各方的現場語音?”

“可以。”“穩定、清楚。”“沒問題。”

隨著一聲法槌敲響,由黃祥青院長擔任審判長並主審、通過互聯網審理的一起涉非法開設賭場刑事二審案件正式開庭。


從盆栽到苗圃:院長帶頭全面推行互聯網庭審|現場直擊

合議庭成員面前,是70英寸的電子大屏,屏幕上同時顯示檢察員、上訴人、辯護人、審判席各方畫面,並根據發言情況將主畫面即時進行切換,屏幕顯示的各地場景清晰可見,語音功放功能良好,線上交流順暢。整個庭審過程程序完備、進展順利。合議庭在充分聽取控辯雙方意見、經休庭評議後,當庭作出宣判。庭審結束後,檢察員、上訴人、辯護人通過電子終端設備查看了完整的筆錄,在確認無誤後點擊“確認筆錄”按鈕,進行電子簽名。


從盆栽到苗圃:院長帶頭全面推行互聯網庭審|現場直擊

與此同時,在上海一中院另外兩個法庭裡,也在進行互聯網庭審,分別是該院湯黎明副院長擔任審判長並主審的一起涉廣告合同糾紛民事二審案件,以及澹臺仁毅副院長擔任審判長審理的一起涉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的刑事再審案件,該刑事再審案件經休庭評議後亦當庭宣判。一天之內,上海一中院三位院領導均進行互聯網公開庭審,為該院後續全面開展互聯網庭審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引領作用。


從盆栽到苗圃:院長帶頭全面推行互聯網庭審|現場直擊

據悉,該院部分業務庭庭長、審判長近期亦已開始嘗試互聯網庭審,為該院互聯網庭審從盆栽到苗圃積累實踐經驗。

多措並舉,互聯網庭審從盆栽到苗圃

互聯網庭審,是應對此次疫情的特殊舉措,但卻不是上海一中院的第一次嘗試。早在兩年前,上海一中院為方便當事人訴訟,就率先嚐試進行互聯網庭審,昨天(2月12日)上午,該院還率先聯合檢察機關、看守所等嘗試開展刑事案件互聯網庭審。通過不斷嘗試,上海一中院在互聯網庭審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線上庭審技術也經歷了更新迭代,如實現了當事人身份線上驗證的技術升級等,為互聯網庭審從盆栽到苗圃創造了有力條件。

為全面推行互聯網庭審工作,上海一中院在總結兩年來互聯網庭審經驗基礎上推出多項舉措:

首先,規則先行。出臺《互聯網法庭使用指南(暫行)》,明確互聯網庭審的適用情形、技術保障及具體工作流程等內容,確保互聯網庭審的安全性、規範性。

其次,技術保障。增加互聯網法庭數量,目前共有11個法庭可以開展互聯網庭審,確保每個審判業務庭擁有一個專屬互聯網法庭。加強對法官、書記員等互聯網庭審培訓指導,安排專門技術人員實時在線,做好技術支撐。第三,激勵引領。通過院庭長等帶頭開展互聯網庭審、每週統計通報、納入績效考核加分項目等,激勵法官開展互聯網庭審工作。第四,協作溝通。向上海律協發出推行互聯網庭審的倡議,並得到上海律協的大力支持。與檢察機關、看守所等部門加強溝通和技術對接,實現刑事案件互聯網庭審。


從盆栽到苗圃:院長帶頭全面推行互聯網庭審|現場直擊

上海一中院湯黎明副院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上海一中院的互聯網庭審經歷兩年多的摸索實踐,是從盆栽到苗圃的過程。上海一中院將充分運用司法科學技術,加大互聯網庭審探索,完善機制,實現司法為民便民的同時確保庭審規範性、安全性,切實保障訴訟參加人的權益。疫情是暫時的,但是互聯網庭審是長期的,是發展趨勢,上海一中院願意在這方面努力做好先行者,開展更多嘗試,更好地做好審判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