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災已經到了印度和巴基斯坦會不會蔓延到我國?解決蝗災問題有什麼好辦法?

GUOKE123


解決蝗災的最好辦法就是在蝗災成型之前徹底打敗它。但是就目前來看,所有的國家所有的區域已經喪失瞭解決蝗災的最好辦法,實際現階段除了能夠有效遏制蝗災之外,有效的解決方法少之又少。

現階段的可怕蝗災

我看到的這個數據是前一段時間,也就是今天上午或者是昨天的,但是不知道具體數據有沒有實時更新。

而現階段能夠有效的預估蝗蟲,可能數量在5000億隻左右。

5000億是什麼概念?哪怕一隻蝗蟲只吃兩塊食物,5000億隻蝗蟲,它所吃的糧食也是極多的。

所以一些官方網站證明蝗蟲怎麼怎麼消耗糧食,消耗了3400萬人的口糧,甭管這口糧是一頓的還是一天的,這個數據都是極大的。

但是請注意不單單是消耗口糧這麼簡單,他們所到之處幾乎寸草不生,有一些莊稼正在成長,有一些莊稼正在產生糧食,而在產出糧食的前提之下,就已經被蝗蟲給一鍋端了。

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在過去到現在到將來一段時間裡面這一塊土地上根本不會產出任何糧食,它的時限可能是三個月到六個月甚至三個月到一年的時間。

所以一些言論說蝗蟲之後會帶來糧食危機,這一點並不是聳人聽聞的,任何一個國家如果想要扛過去,尤其是經過蝗蟲肆虐的地區想要扛過去,主要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糧食的儲備。

解決蝗蟲的辦法

有一些科學家在很早之前就曾經提到過一系列的解決辦法,但是這些辦法或多或少有一些不足之處,我們來看一下。

1.直升機噴灑農藥。

首先直升機噴灑農藥其實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情況,因為噴灑完農藥之後會把農藥帶進整個食物鏈當中,當然有一些農藥可能對食物鏈沒有影響,但是有一些農藥或多或少會有一些負面效果。

除此之外,當直升機飛到高空當中,看到黑壓壓的一片蝗蟲,這群蝗蟲還有可能把直升機給圍起來,到最後直升機直接墜毀,這種情況在其他國家也有發生過。

2.用火來撲滅。

用火來撲滅,目前來看是副作用最小的一種方法,我們在蝗蟲聚集地直接用對應的火槍點起熊熊的大火,對蝗蟲進行撲滅。

但是這個火勢的發展走向,這個火勢究竟是往哪邊走,不可預估,畢竟把蝗蟲燒急眼了,鬼知道他們哪個地方跑。

除了這一點之外還有一點,那就是一旦用火的話,是否會對用火的那個人造成傷害,是否又會引起其它不必要的火災,這些都需要考量。

3.捕捉蝗蟲使用。

很多人都會天真的以為:蝗蟲既然來了,咱們不要怕,也不要說畏懼什麼的,直接拿起一張大網把蝗蟲捕捉了不就好了。

但是大家忽視了一點,那叫做能量的傳遞和能量的轉變,蝗蟲吃了糧食之後,轉變為自身的蛋白質,本身能量就已經下降了很多。

而我們捕捉的那些蝗蟲,無論是儲備,無論是製作亦或者從其他方面進行食用的話,所能夠提供的能量可能不及糧食的1/10或者1%。

面對蝗蟲的來襲,我們只能做好全方位的準備,以防蝗蟲真的飛到咱們這邊。

但就目前來看的話,咱們這邊的地勢得天獨厚,它們無論是想從咱們的西南方和西北方哪一個方向飛過來,都有很大的難度。

目前最害怕的就是他從南方一直往北方飛,但這樣的可能性似乎也不太高,具體可能性有多少以及蝗蟲的走向,還需要請相關專家來做詳細闡述。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蝗蟲是人類的美食,蝗蟲也是人類的災難。人類把蝗蟲當成美食,而蝗蟲更把農作物當成美食。蝗蟲的可怕在於它的繁衍與傳播,短短一兩個月,蝗蟲就從非洲東部漂洋過海,翻山越嶺,橫掃中東,肆虐到巴基斯坦印度,已經引起了蝗災。

那麼,蝗蟲會不會蔓延到我國呢?福垊認為有可能,絕不能掉以輕心。



蝗災危害之大,傳播速度最快之廣,往往會令人措手不及,即使有強大的防災能力,也會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這群不速之客不是一般的蝗蟲,而是沙漠蝗蟲。沙漠蝗蟲的襲來,足以用寸草不生來形容。4000萬隻蝗蟲群,日行三百里,能吃數萬糧。上月末,巴基斯坦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他們如臨大敵,全力除害。這兩天它們已經將印度的拉賈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糟蹋殆盡,導致37萬公頃良田有可能顆粒無收,直接造成了印度百億盧幣的損失。



如果您留意的話,這群遮天蔽日的蝗蟲,鋪天蓋地的一路東進。不少同胞好友都認為我們高枕無憂,其理由如下:

第一、我們有崑崙山(喜馬拉雅山)的阻擋,小小蝗蟲豈能飛過七八千米的高峰?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蝗蟲穿越巔峰,簡直就是做夢。

第二、退一萬步來說,縱使蝗蟲能翻過喜馬拉雅山。山北苦寒、山北無農作物,也能把蝗蟲凍死、餓死。小小蝗蟲,不足為慮!



福垊不這麼認為,您看蝗蟲都是一路向東,而且恰恰是高山、苦寒、無農作物,我們才不能掉以輕心。蝗蟲喜熱不喜冷呀!要不然,它早在非洲時,就北上入歐了。試想蝗蟲一路向東飛到緬甸、老撾、越南一帶時,會不會向北?那裡沒有高山阻擋,氣候適宜,而且有很多的農作物。

現在蝗蟲開始在印度產卵,預計到4月份將會得到一個新的高峰。會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它們一邊東進,一邊產卵呢?要不然他們怎麼能生存呢?福垊請問一下,東近併產卵那麼到4月份,這個高峰會發生在哪裡呢?想想感覺有些不安!

解決蝗蟲有什麼好辦法呢?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如果考慮到出現這種可能性的話,我們就可以有備無患,從而做到減少損失,甚至輕鬆治未病。福垊認為,如果是小規模的蝗災,可以通過蝗蟲的天敵,讓它們一物降一物。蝗蟲有68種天敵,有禽類、爬行類、兩棲類。像鳥類了、家禽了、青蛙等,比較推薦的是中華雛蜂虻,更有趣的是,就連蜘蛛也是蝗蟲的天敵。



如果是大的蝗災,比如像這種比較難以處理的沙漠蝗蟲,就需要用高新科技來滅絕他們。山東、河北、新疆建有三大治蝗專用機場,可以迅速做到防、控、治。尤其是事前以專用飛機對農作物進行噴灑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對口農藥。比如5%銳勁特懸浮劑,就可以做到防患於未然。如果當初巴基斯坦、印度能夠提前進行農藥噴灑的話,還會有今天的損失嗎?

對此,你怎麼看?


福垊


蝗蟲雖然飛行能力很強,可以連續飛行四五個小時,但蝗蟲飛行高度有限還特別怕冷,並且遷移時需要大量進食,所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蝗災是不會牽連我們的。
(喜馬拉雅山和青臧高原都在四千米以上,這道又冷又高的屏障,蝗蟲是無論如何都飛不過去的。)

其實這次印巴蝗災,在去年十月份的巴基斯坦一直存在,由於氣候的原因蝗災開始的規模不是很大。大家都知道,去年印度修改了印控克什米爾的憲法,印巴在該地區的軍事衝突,一度造成兩國關係的高度緊張。由於這兩國都把關注力放到了邊境安全上,從而導致了印巴西部邊境,大量的蝗蟲全部都安全越冬了。
從一月初開始,由於南亞次大陸受印度洋暖流的影響,氣溫慢慢變暖和了。現在巴基斯坦的東南部和印度的拉賈斯坦邦氣溫回升到二十度以上,這種情況下在巴基斯坦安全越冬的蝗蟲,已經具備大量繁殖的基本條件了。

蝗蟲的繁殖力是很可怕的,一隻成蟲一天產卵60一80枚,10一15天就能出幼蟲,而蝗蟲的幼蟲到性成熟期,除了吃還是吃。大家想想,如果蝗災成規模了,那它們就是綠色植物的收割機,飛到哪裡,哪裡就絕對會變成光禿禿的一片寸草不生。
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蝗災已經開始了,但這兩國由於經濟基礎的原因,根本就沒有成規模的飛機殺蟲作業條件,和大批量生產殺蝗蟲特效藥的工廠。面對蝗災這兩國的農民,除了用原始的打鼓和放火起煙方式來驅趕蟲災外,基本上就沒有別的辦法了。

現在是這樣的,印巴除了本地的蝗災要滅,從非洲東部而來的蟲災也要防,如果非洲個頭大的蝗蟲趁著馬上要到的雨季鑽到了南亞。那麼在兩頭的夾擊下,十三多億的印度人就要餓肚子了。
關於蝗災怎麼滅,我們的老祖宗一直告誡我們,天災一般都是人禍引起的。如果印度能把用在克什米爾的軍事資金,轉變到跟巴基斯坦和睦相處上,那麼消滅起源於巴基斯坦的蝗災就根本不成問題了。


馮明凱


看了這個問題,量子君只能感慨這個世界是咋啦,到處都不安寧。本次非洲蝗災是東非20多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嚴重影響了非洲大陸。黑壓壓的蝗蟲不僅是給當地的植被造成寸草不留的結果,鋪天蓋地的蝗蟲也讓當地居民感到恐慌,也許會導致嚴重的饑荒。

更可怕的是,這些蝗蟲很有可能從非洲遷移到亞洲的印度和巴基斯塔邊境附近,在這些氣候溫暖,雨水充足的地方,蝗蟲可以更好的繁殖。這就離我們國家比較近了,聽起來很可怕。

蝗蟲的生命週期只有三個月,但它們繁殖能力驚人,成年後可以繁殖三至四代,這樣計算起來,其數量的增加令人震撼,每一群蝗蟲都是以千萬只來計算,每天飛行100多公里,所經之處,寸草不生。

對付蝗蟲,除了噴灑化學藥物,很多物理方法也有效,比如火燒。在我國古代唐代,勞動人民用的就是燒烤的方法,晚上在田地裡點上火把,吸引蝗蟲飛來,再把它們掩埋處理。而且還鼓勵農民捕捉蝗蟲,一筐蝗蟲可以換一筐糧食,很快就遏制了蝗災。

專家也可以出來論證一下,蝗蟲算不算野味,那我們燒烤、油炸都可以,就看吃貨們的戰鬥力如何了。


量子實驗室


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出警告:非洲之角的沙漠蝗在一年半的時間內,數量暴增6400萬倍,如果控制的不好,這場蝗災可能導致1900萬人的糧食安全受到威脅。2019年12月份以來,對於肯尼亞來說這是70年來最嚴重的蝗災,而對於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是25年來最嚴重的蝗災。


據科學模型統計這三國的蝗蟲總數量已經超過了3600億隻,如果你想把它烤了吃掉,全世界的人無論老人、兒童還是成年人,每個人差不多需要吃掉50只才成,如果一串蝗蟲五隻的話,需要吃十串。吃貨本質不變,一切都能隱身到吃的上來。



蝗蟲一般我們都它稱之為“螞蚱”,是昆蟲綱下直翅目的統稱,一般包括包括蚱總科、蜢總科、蝗總科,在全世界內除了極地之外都有分佈,共有超過10000種類型。在我國分範圍內就有1000多種蝗蟲。蝗蟲在群體數量密度較低的時候,它們不喜歡聚在一起“搞事情”,大多數的時候都會躲著其它同類個體。


但是當一塊區域內數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後,相互接觸較多,最後形成反射聚集成一個群體,向著同一方向運動。【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論文表示,蝗蟲的密度對於蝗災的形成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在一片區域內如果每平方米範圍內蝗蟲數量在25-62只的時候,它們會不由自主的朝著一個方向運動,並可以隨時改變方向。當每平方米蝗蟲數量超過74只的時候,這個群體就不會在隨意的改變方向,朝著一個方向一直飛行大約8個小時左右。

根據資料顯示一般一個普通大小的蝗群成員個數會超過4000萬隻,一天之內就可以飛行150公里,消耗掉大約3.5人的口糧。而根據報道顯示,在肯尼亞的東北部地區僅僅一個蝗群就長60公里、寬40公里。而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位於東非的蝗蟲群已經開始產卵孵化了,科學家預測它們會在4月份形成新的蝗群,如果一直無法得到更好的控制,待6月大旱來臨,蝗蟲數量可能會增加500倍。

從一月份開始,非洲之角的蝗蟲沿著紅海兩岸開始侵入沙特阿拉伯、蘇丹、也門、阿曼、伊朗等國,之後又躍過巴基斯坦國境線。在1月31日巴基斯坦已經宣佈進入國家緊急狀態。但是此次蝗災並不會侵入我國,因為它們很難飛過寒冷的高海拔地區,並且在沙漠蝗蟲在巴基斯坦等地已經開始落地產款,這會大大削減它們的遷移飛行能力。

解決蝗蟲現在很普遍的辦法就是飛機噴灑化學農藥了,當然這並非是永久的辦法,因為蝗蟲的抗藥性也會增加;其次可以藉助基因調控,讓它們變得“不孕不育”,這是最本質的辦法,但是難度極大;第三就是尋找蝗蟲聚集的機制,例如化學信號等,如果真的發現了這種辦法可以解決任何的蝗災,因為根本不會讓它們成群的聚集。





科學黑洞


蝗蟲應該不會從巴基斯坦進入我國,一方面是因為他們這些國家都在奮力的反抗,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緩衝的作用。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和巴基斯坦以及印度接壤的地區在克什米爾地區。為什麼有克什米爾地區蝗蟲就進不來了呢。那你就不得不瞭解這個地區的氣候以及環境。

克什米爾地區的氣候

喀什米爾地區屬於高原山地氣候,平均海拔都非常高大約都是在6千米以上,而且大部分都是綿延的山脈。一年四季溼度非常大、降雨量也充足、但是溫度比較低。

蝗蟲的生活習性

大家沒事的話,可以瞭解蝗蟲的一些生活習性,

在20~25攝氏度時孵化的天數需要21~24天,如果是在胚熟期大概需要3~6天。在27~30攝氏度時孵化的天數大概是到2~3天。

那克什米爾地區平均的氣溫究竟有多高呢?

即使他到達了克什米爾谷底,等待著他的是一個喜馬拉雅山脈,喜馬拉雅山脈不要說是這些蝗蟲,想要飛過去了,即使是在現在的條件下人想從上面飛過去都比較困難,登山運動員們也非常的費力,更不要說這些小蟲了。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記得小時候聽家裡大人講,如果蝗蟲來了,可以用兩句話來形容。一是“遮雲避日”,另一句是“一掃而光”。意思就是說蝗蟲來襲時,天空會突然暗下來,而當天空再次“放晴”時,田裡的農作物基本上“顆粒不剩”,大一點的農作物也就只剩下光禿禿的杆子了。

2020年註定是個不平凡的年份,天災人禍在挑動著人們的神經。據世界糧農組織的通報,近期,東非的埃塞俄比亞,肯尼亞等國家爆發了幾十年不遇的大規模蝗蟲災害,導致農作物被大面積的吞食,這些國家註定又是個“荒年”。對於貧窮的東非人民來說,可謂是雪上加霜。由此可見,人類一直是在與大自然的較量中生存和發展的。


蝗蟲災害雖然不能直接要人命,但在間接上卻也能給人類帶來災難。特別是在現代文明之前的歲月裡,也可以間接要了人命。道理很簡單,那就是蝗蟲災害可以導致農作物欠產,進而餓死人。因為,那時並沒有人道主義援助的說法。而指望衙門的賑災往往“不靠譜”。即便是現在,蝗蟲災害仍然是人類需要防備的,一是會造成糧食饑荒,二是會給農民帶來經濟損失。所以,在農業為主的國家裡,仍然將蝗蟲災害視為農作物欠產的元兇之一。

病毒靠傳播,如果阻斷傳染途徑的話,就可以將瘟疫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可是,對於蝗蟲災害,人們卻並沒有太好的辦法阻止它的蔓延。因為它是“空軍”。通俗的說,如果是通過陸地或河流蔓延的話,人們還能有辦法阻斷。可是,遇到“空軍”時,也就基本束手無策了!這不,源頭在東非的這場蝗蟲災害已經蔓延到了南亞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導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宣佈進入了“緊急狀態”。本來,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正在發生衝突 ,而蝗蟲的到來卻戲劇性的使雙方不約而同的“停了下來”。也算是蝗蟲間接“立了一功”。不過,“功不抵過”。人們仍然要想辦法消滅它。畢竟,它是在人類的“口中奪食”。據“印度時報”報道,印度正在組織“空中滅蝗”行動。所謂的空中滅蝗,就是使用飛機和無人機進行“撒藥”。不過,這種方式也只能消滅一部分,而更多的蝗蟲都被“驅趕”到別的國家了。因此有人擔心,被驅趕的蝗蟲會不會飛到我們國家?這種可能性當然也存在。畢竟,我們和印度及巴基斯坦都是鄰國。


從古代來說,我國就是蝗蟲災害的重災區。即便是在解放後,也偶爾會在一些地區爆發。直到農藥被普遍應用後,蝗蟲災害在我國就極少發生了!不過,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現在依然還能夠見到蝗蟲。不過,數量已經不多,無法形成災害了!究其原因,主要是農藥的副作用抑制了蝗蟲的繁殖。再者,蝗蟲的繁殖和生長也同樣需要一定的氣候條件。蝗蟲“喜熱”,這是個常識問題。所以,由於我們和印度接壤的邊境地區氣候寒冷,蝗蟲直接從印度蔓延到我國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由於印度和巴基斯坦所處的南亞地區與東南亞接壤,而東南亞地區的氣候也適合蝗蟲生存,因此,本次蝗蟲災害從印度蔓延到東南亞國家,然後再“飛”到我國的這可能性還是存在的。所以,不能掉以輕心。

從大自然和生物學來說,蝗蟲也是個古老的“物種”。從營養學來說,蝗蟲可以食用,具有高蛋白的特性。因此,在我們的餐桌上經常能夠見到它。正因為此,有人調侃說:“蝗蟲不敢到我國來,因為我們喜歡吃它。”其實,之所以在我國已經沒有大規模的蝗蟲災害,不是因為“吃”的緣故,以蝗蟲的繁殖能力,是吃不絕的。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農藥抑制了它的繁殖。所以說,假如這次蝗蟲災害蔓延到我國的話,還是要依靠現代科技進行藥物播撒。當蝗蟲災害來臨時,“每一團”蝗蟲都是以千萬只計算的,僅靠人工捕殺顯然不現實。不過,隨著科技的發達,人們對蝗蟲災害已經不恐懼了!因為,以現代化工具再配以專門藥物,顯然可以抑制它的蔓延。


卞競婉


非常可能!

印巴大規模的蝗蟲侵襲並非完全不可能到達中國。蝗蟲每日可飛行150公里,甚至可以飛躍紅海從非洲到亞洲。絕大部分人以為中印邊境就在西藏,這沒錯。

但是蝗蟲並不會理會中印邊境。飛過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西北地帶往東,就是植被豐富的恆河流域,在此蝗蟲完全可能以更大規模爆發,繼續往東到達印度孟加拉和印度東北各邦,然後進入緬甸。緬甸周邊國家氣候溼潤植被茂盛,蝗蟲可一路向南進入馬來西亞印尼各國,或者向東進入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也可以北向進入雲南,以雲南的地形植被狀況,根本不足以抵擋蝗蟲向周邊省份如四川貴州廣西等地蔓延。

而今之際,需要密切關注蝗蟲動向,餘蝗災各國密切合作。而不是抱著看客心態作壁上觀,等到蝗災到了眼前束手無策!

歷史上中國也經常爆發蝗災,導致赤地千里人民衣食無著的情形很多,切不可以玩笑視之!



及時雨談古論今


一場來自巴基斯坦的蝗災蔓延至印度,初步估計印度的蝗蟲數量約為3600億,並且這個數字仍在持續增長,正在瘋狂啃食糧食作物,造成超過20萬公頃的農田受到蝗災,一天吃掉了3400萬人的口糧。

蝗蟲是莊稼作物的天敵,一旦出現大規模蝗災,意味著其所到之處很可能會顆粒無收。為此,有些網友調侃道“沒想到一群小小的蝗蟲居然讓印巴兩國擱置多年來的爭議,共同商討應對蝗災之策”。

蝗蟲遷移能力很強,可以日行150公。同時,蝗蟲的繁殖速度又很快,一隻蝗蟲一次可產下60-80枚蟲卵,每平米範圍內可產卵數千枚。因此,一群蝗蟲的數量通常可以億計算。

此次蝗災會蔓延到我國嗎?

正常情況下,印度的蝗災波及不到我國。原因很簡單,我國和印度之間存在一道天然屏障,海拔4000米的喜馬拉雅山可不是那麼容易逾越的。同時,蝗蟲是喜熱昆蟲,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使得當前西南地區氣溫比較低,蝗蟲自然會避而遠之。

消滅蝗災有什麼辦法?

蝗災對農業的破壞太大,無論出現在哪個國家,它都應是被消滅的對象。消滅蝗蟲的方法有很多,如火燒、食用等,但最高效的方式還是利用天敵、噴灑殺蟲劑。具體來說,可每畝使用5%銳勁特懸浮劑20-30毫升兌水50-60公斤進行噴施。


鄉鑑


蝗蟲雖然會遷徙,但是蝗災一般不會在地區間大範圍的擴散。爆發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蝗蟲災害當然不可能越過喜馬拉雅山蔓延到我國境內,完全沒有必要過度緊張。

中國古代經常爆發蝗蟲災害。大範圍的蝗災發生,一般都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前一年冬季溫度較高,埋藏在土裡的蝗蟲卵沒有被低溫殺死,第2年又比較乾旱蝗蟲卵也沒有被水浸泡漚爛,這樣條件還是比較苛刻的。更何況喜馬拉雅山北麓的青藏高原都是些凍土層,根本不支持蝗蟲大面積過境和肆虐。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東亞地區和印度、巴基斯坦所在南亞地區對於蝗蟲而言,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板塊。東亞地區發生蝗蟲災害不會蔓延到南亞地區,自然南亞的黃種災害也不可能對東亞地區造成危險。



不僅如此,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歷史上有很多對付蝗蟲的經驗。在古代因為蝗蟲的蝗和皇帝的皇同音,人們對蝗蟲還是有一些畏懼之心的。歷史記載唐玄宗李隆基等英明的皇帝都曾經當眾食用油炸蝗蟲,鼓勵人們參與滅蝗。現如今在雲南等省份,還在把油炸蝗蟲作為日常的一道菜餚。由於蝗蟲本身富含高蛋白,如果真的出現蝗蟲災害,恐怕會有不少人願意食用這種營養價值很高的動物,這可能也是中國人對護蝗災的一種獨特手段。


在農業社會蝗蟲對農業生產有著巨大的威脅,但是在現代社會這種威脅已經比過去小了很多。因為的殺蟲劑等化學制劑的廣泛應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蝗蟲災害應該不會對本國農業生產造成太大的影響。對於好兄弟巴基斯坦,我們大可以支援一些庫存的農藥和器械,對於“世界大國”印度,他們自然會有自己的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