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又哭又笑,他會是下一個崔雪莉嗎?”

這個春節,唯一被罵成篩子的娛樂圈紅人,是姜思達

週末,#姜思達直播#登上熱搜,直播裡的他,先是崩潰著大哭抹眼淚,然後又笑著模仿網友的口氣念評論,整個過程又哭又笑。


“直播又哭又笑,他會是下一個崔雪莉嗎?”


這一哭,非但沒能引起同情,反而惹來一身的嘲諷:“噁心”、“辣眼睛”、“瘋了”。


“直播又哭又笑,他會是下一個崔雪莉嗎?”


姜思達怎麼了?


前不久,在火神山和雷神山兩座醫院建設得如火如荼,網友紛紛正當雲監工的時候,姜思達特立獨行地罵了起來。


“直播又哭又笑,他會是下一個崔雪莉嗎?”

說的是什麼呢?網友嘴上叫的“嘔泥醬”、“小叉醬”、“阿中哥哥”,又土又噁心!


這一怒懟,網友不樂意了:那就你比較高貴咯?


於是,一場互相網暴開始了,姜思達在評論區口無遮攔地爆粗。紅人敢罵髒話,那還不得炮火連天啊!


“直播又哭又笑,他會是下一個崔雪莉嗎?”


兩次“作妖”下來,姜思達的口碑一落千丈,脫粉無數。


看著他有些神經質的表現,也有網友心有慼慼:


“他會是下一個崔雪莉嗎?”

“這是抑鬱症的表現,大家不要太咄咄逼人。”

是抑鬱症還是作精?從姜思達的精神狀態來說,似乎不容樂觀。


年紀輕輕就被推上風口浪尖,姜思達是一直如此,還是忽然墮落了?


“作精”姜思達,憑什麼自詡高貴?


我們來細看姜思達得發博:“知識知識沒有,邏輯邏輯沒有,倒也算了,最後還不得體,做人毫無decency。”


這裡有個新單詞來學學:”decency“,意思是得體。姜思達站在身份的制高點,帶著強烈優越感指責廣大網友對武漢疫情的飯圈化表達。


他這種優越感,來自於哪裡?


“直播又哭又笑,他會是下一個崔雪莉嗎?”

姜思達,93年生人,中國傳媒大學畢業,大學的時候就是辯論隊的隊長,沒畢業就參加了《奇葩說》,成為早一批備受矚目的“老奇葩”。


姜思達可不是普通辯手,深刻詮釋了“奇葩”這兩個字。


在節目中面不改色地公開出櫃,言論鋒利鮮明,造型又標新立異,大貂、眼影、長髮,沒有他不敢打扮的。


“直播又哭又笑,他會是下一個崔雪莉嗎?”


在《奇葩說》這個講求包容和多元的平臺,特立獨行代表少數人的姜思達,自然是相當出眾的,“名媛姜思達”的稱號迅速出圈。


他舉重若輕,散發著一股懶洋洋的自信,高貴名媛本人。


伴侶和自己的顏值分佈,誰98,誰2?他毫不猶豫選自己98,因為:“別人的美你總會習慣,但是自己的美,千金難換。


有深度的辯題也能信手拈來。


有家庭的和單身的,誰更應該上戰場?他辯有家庭的,因為:“只有我見過血淋淋的生,我才能更好地面對血淋淋的死。”


“直播又哭又笑,他會是下一個崔雪莉嗎?”


那個時候,娛樂圈文藝少女馬思純、大編劇史航都是他的粉絲,同是奇葩辯友的馬薇薇也讚賞他:


“我知道這個世界上有著主流的審美,主流的道德,部分人類,還詭異地認為有著主流的性取向。然而,

姜思達頭戴紅花而過,把人生走成了一個T臺——我很喜歡這個傢伙,他平靜中自見靈魂洶湧。”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他參加了四季奇葩說,都沒有獲得冠軍,第四季肖驍拿了冠軍,引發了一場撕X戰,姜思達和馬薇薇也撕破了臉。


他放任別人罵,也放任粉絲罵別人,似乎一切都不在乎。

很快,姜思達走出《奇葩說》自己當起了老闆,成立工作室,出了兩檔節目《透明人》和《僅三天可見》。


從反映時代百態的Ayawawa、papi醬、離婚律師,再到爭議明星謝娜、於正、池子、週一圍等,姜思的訪談質量頗高,口碑和熱度都不賴。


“直播又哭又笑,他會是下一個崔雪莉嗎?”


與此同時,他又開了自己的公眾號“思達帕特”,打算寫純文字的小說,標準的文藝青年。


姜思達向來不寵粉,喜歡跟粉絲互懟,但每條微博,每一篇微信文章的底下都會有粉絲叫他早點睡。


“直播又哭又笑,他會是下一個崔雪莉嗎?”

姜思達微博裡的約法三章


能說會道又能寫,心思細膩觸動了時代的脈搏,不迎合大眾的坦率又讓他獨樹一幟。


現年26歲的姜思達,作為新生代的文化分子,已經打敗了至少95%的同齡人。


敢說敢表達,姜思達是一個當代有種青年沒有錯。


狂妄的姜思達,被討厭太正常了


但是狂妄的年輕人,一個不留神,很容易被討厭。


說回姜思達怒懟“武漢疫情飯圈化”,網友把施工工具當作愛豆追隨,雲監工、建超話,也就是苦中作樂。


苦難可不可以娛樂化?姜思達其實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完全可以作為一個奇葩說的辯題進行辯論,再不濟,寫微博表達的時候髒話收起來也是可以的。


但姜思達夠狂啊,他選擇了一個

最不體面的方式——開撕。


並且帶著排除異己的優越感去指責其他人,這就相當不合時宜


“直播又哭又笑,他會是下一個崔雪莉嗎?”


不愛好好說話的姜思達,一直就相當喜歡製造不合時宜的“尷尬”,被討厭就沒有停過。

《僅三天可見》為什麼能頻頻出圈,跟姜思達自成一派的風格相關,他執意要和採訪嘉賓一起生活三天,試圖去挖掘對方痛苦、脆弱、破碎的一面。


於正就來者不善。


採訪於正的時候,於正一直噠噠地玩手機,回答問題也冠冕堂皇。


飯局上還直接傲慢地說姜思達“長得不好看”,姜思達也不示弱,毫不掩飾他的白眼。


“直播又哭又笑,他會是下一個崔雪莉嗎?”


一天拍攝下來,姜思達感到特別煩,說他像個“AI”。


兩個人針鋒相對,導演快被急哭了,跑去跟姜思達爭論了2個小時,結果他跟導演說:“我可以煩一個人嗎?”。


對於姜思達來說,不看透一個人的脆弱和恐懼,這個採訪就沒有意義。


“直播又哭又笑,他會是下一個崔雪莉嗎?”


為了讓觀眾能夠穿透於正的保護殼,他執意把於正送上了遊樂場,硬逼著於正去玩根本不懂的碰碰車。


這一刻的尷尬和侷促,我相信於正一定是很煩他的,但這也恰好成為了整期節目最真實的一幕


“直播又哭又笑,他會是下一個崔雪莉嗎?”


做節目的姜思達,不像其他主持人一樣甘願做個襯托的旁觀者,而是做了一個參與者和干預者。


他狂妄,但也足夠坦誠。


和採訪對象坐在一起,他也是主角之一,姜思達會袒露自己的不堪,也從來不在鏡頭前掩飾自己的尷尬、不滿,甚至是哭泣。


“直播又哭又笑,他會是下一個崔雪莉嗎?”

姜思達採訪池子


也正是因為他的坦誠,姜思達採訪出來的人物,有了不為人知的一面,例如比任何時候都要安靜的謝娜。


“直播又哭又笑,他會是下一個崔雪莉嗎?”


強烈的表達欲,不掩飾情緒,有人說“真性情”,自然就有人說“神經質”。


他像個孤獨又偏執的青年,執意在這個時代建立自己格格不入的主觀世界。

《奇葩說》裡曾經有個辯題:“全村人都喝愚人井裡的水,神志不清,只剩下你一個沒喝,你喝不喝?”


姜思達的觀點是堅決不喝,理由是:"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就是我這麼多年學來的教養。"


“直播又哭又笑,他會是下一個崔雪莉嗎?”

“直播又哭又笑,他會是下一個崔雪莉嗎?”


他身體力行,堅守自己的教養。


他自命清高,率性坦誠,崇尚自我,是奇葩說節目裡最推崇的少數派。


作為少數派,他狂妄到沒有辦法包容與自己不一樣的其他人


在於正那期《僅三天可見》的最後一天,姜思達學著去接受於正,即使不喜歡,但也承認他是一個不同於自己的新的存在,表示“於正自有於正妙”。


“直播又哭又笑,他會是下一個崔雪莉嗎?”


成長了嗎?然而一回到現實,姜思達又失去控制了。


“直播又哭又笑,他會是下一個崔雪莉嗎?”


疫情苦難可以娛樂化嗎?給勞動工具取可愛又好記得名字,或許難登大雅之堂,但這的確是很多普通網友參與大事件的方式,娛樂的出口。


這些在姜思達眼裡,就是蠢,並且他把這個蠢字罵了出來。

世界上永遠有觀點不一樣的人,高高在上的傲慢嘲諷,才招致了更多的厭惡。

既然被討厭,那就做自己也罷,大不了和意見不同的網友勢不兩立,互噴唄?可姜思達偏偏跟這些討厭過不去。


姜思達,放過網友,也放過自己吧


蟬主無意過度批評指責姜思達,看到他精神狀況不太穩定,跟網友也跟自己死磕的時候,還是有些心疼的。


在直播裡,他崩潰地哭著說:“我沒有做錯任何事吧?我戴自己買的耳環與項鍊,我沒做錯什麼吧?”。


“直播又哭又笑,他會是下一個崔雪莉嗎?”


gay也好,各種豔麗的造型也好,口無遮攔也好,既然有人喜歡他真性情,就有人討厭。


有人捧,自然就有人黑,這是身為名人難逃的宿命,遺憾的是,姜思達內心其實一直沒辦法接受。


“直播又哭又笑,他會是下一個崔雪莉嗎?”

姜思達曾經的微博,現在已刪


在採訪完papi醬之後,他在公眾號裡寫下這一段話:


“我有個習慣很難以啟齒,就是在微博上搜自己。每天條數不等,絕大多數還是粉絲表達對我的日常想念。這些我都照單全收了,心滿意足覺得自己確實是個小小人才。但是,每次搜索,我都特別緊張——因為

我生怕看到一條負面評價。”

……

我收穫了多少的讚美,我就經不起多少的詆譭,在絕大多數的問題上我或許可以展現地勇敢決斷,但在評價上我糾結在意到令人髮指。我會頻頻問自己,我真的是這樣的嗎?


作為時代的少數派,活在自我裡的姜思達,在這個社會里做一個獨特的表達者完全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他活得太累了。


看似舉重若輕,卻比任何人都要在乎外界對自己的看法。


姜思達有一個不太幸福的童年,單親家庭,見慣了父母的爭吵,微博頭像是被姥姥抱著的照片,他比大多數人都敏感、渴望認同


“直播又哭又笑,他會是下一個崔雪莉嗎?”

《透明人》裡,姜思達和媽媽哭著對話


或許也是這樣,一句差評對他來說會有多大的影響。


自命不凡又渴望認同,才會被叫做玻璃心。


我們難道會討厭少數人嗎?討厭觀點特立獨行的精英嗎?當然不是,恰恰相反,我們需要給時代帶來不同思考的少數人。


少數精英派表達自己的方式也有很多種。


他不像同樣年輕的陳銘詹青雲一樣,用溫和的方式表達自我;


“直播又哭又笑,他會是下一個崔雪莉嗎?”


他也不像老油條馬東,即使底色悲涼也能圓滑地嘻嘻哈哈;更不像溫和的蔡康永,隨手一端就是雞湯。


“直播又哭又笑,他會是下一個崔雪莉嗎?”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跟許知遠倒是有幾分相似,“過氣文人”許知遠,在《十三邀》裡執意地“用偏見看世界”,被罵了一輪又一輪。


但不管是在鏡頭前尷尬也好,被罵油膩迂腐也罷,他從來不在意,懂得如何自處。


“直播又哭又笑,他會是下一個崔雪莉嗎?”


每個人都獨一無二,當然不必都活成千篇一律溫和圓滑的樣子,但如果選擇了不妥協,就得學會跟自己和解。


只有一種聲音的世界是可怕的。


可以不喜歡“嘔泥醬”和“小叉醬”嗎?可以。


可以不迎合大多數的網友嗎?可以。


“直播又哭又笑,他會是下一個崔雪莉嗎?”


姜思達敢說敢罵敢表達,話不中聽,但我敬佩他。


但他罵完網友又期待別人溫柔以待,這就有點得了便宜還賣乖,俗稱“又當又立”。


我們的時代,需要不同觀點的存在,也需要那些獨特的少數人,但一個彼此和諧的前提,是相互包容,理性對話。


如果你做不到好言好語,那就得承受被噴的後果。


習慣罵人的姜思達,轉頭又因為網友不夠仁慈而崩潰大哭,既痛苦了自己,也為難了網友。


你可以不喜歡姜思達,姜思達也有權不喜歡“平庸”的網友,不如大家各退一步,放過彼此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