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讀懂別人,先得認清自己

我們常常在解讀自己時,總是戴著“放大鏡”無限放大自己的優點;

對於缺點,用老花眼模糊而無視它的存在,

這就是所謂的“自欺欺人”,我們不願意自我剖析,不願意去認清自己……

我們習慣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場,去看別人,看世界。

用自己的道德標尺去衡量別人,斷定事情的真偽。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說的就是我們處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下,看不清自己。

若要讀懂別人,先得認清自己

語言很多時候都是假的,一起經歷的才是真的。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本書,而父母就是我們的出版社,

封面是父母給的,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力寫好裡面的內容。

每過一歲,就會增加新的一頁,沒有人知道各自最終定稿多少頁,

或許你心有不甘,或許你躊躇滿志......我們都無法改寫了。

人生裡有快樂的故事讓我們堅定,痛苦的故事讓我們成長。

這麼多的故事,湊成人生。

痛苦永遠是刻骨的,被我們記憶最深,要用心去回憶。

若要讀懂別人,先得認清自己

有些事情,

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

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

有些人,彼此相互讀了一輩子,也沒有讀懂;

要想了解一個人,就如同拿起一本書,

我們往往只注重封皮的美觀,

而忽略了書的內容,書上怎麼寫就照做,

而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的不同。

想讀懂他人,要先讀懂自己。

若要讀懂別人,先得認清自己

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家裡,

我們都總是想要說服或影響別人做我們要他們做的事情。

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改變自己去順應別人,

人生終究就是在追尋一種幸福的感覺,想要得到的東西都是為了獲得這種感覺。

請嘗試接受及包容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

做好自己,儘量不要以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

原諒自己,包容別人。

常用自己的是非觀念作參考,而不是評判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