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電商成“電視購物”: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


網紅電商成“電視購物”: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


2018年的“雙十一”,張大奕用一場直播秀讓店內銷售額在28分鐘內突破億元。自此,網紅帶貨高舉高打、洶湧而來。

2019年,“口紅一哥”李佳琦憑藉魔性的叫聲和誇張的“Oh my god”,創下五個半小時帶貨353萬元的記錄,讓網紅電商進入全新的“種草”時代。

如今,各類“張大奕推薦”、“李佳琦種草”充斥直播、短視頻和電商平臺,各路非電商平臺也逐漸成為網紅帶貨的新戰場。對此曾有營銷人表示,創業者若十年前錯過淘寶,五年前錯過微信,現在就不應該錯過網紅帶貨。

然而,當“種草”、“帶貨”成為社交電商以及短視頻平臺的重要盈利模式時,一些套路、欺詐行為也開始出現,而且大多新瓶裝舊酒,還是那股熟悉的味道。

甚至有用戶表示,如今很多網紅“種草”的視頻內容,總能讓人想起宣傳誇張、用力過度的電視購物節目。一些網友調侃稱,電視購物並沒有走遠,更沒有離開消費生活圈,只是從電視轉移到了網絡直播間。

網紅“老虎藥”自誇,氣勢再現“九九八”

網紅電商成“電視購物”: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

“用完我推薦的這款醫美面膜,你絕對會立刻扔掉其他牌子。”

打開某社交電商平臺,一陣濃濃“種草”風撲面而來。小編瀏覽了其首頁推薦的內容後發現,幾乎超過一半是在“種草”醫美面膜,而且療效宣傳十分誇張。

其中一位網紅達人所推薦的醫美面膜,宣稱能夠短時間內祛痘消痘,因此吸引了不少用戶關注和留言。然而,“種草”視頻中,大量“立馬下單”、“立即訂購”、“無效退款”、“最後十分鐘享受最低折扣”等字眼,卻無不充斥著電視購物的既視感。

“保價銷售最後一天,過了這村可沒了這店;還剩下幾個小時,廠家通知要漲(價)了。”在一些網紅推出的視頻內容中,不斷出現著“漲價”、“脫銷”的緊張感,催促著消費者抓緊時間下單。這與電視購物中的“優惠最後半小時”,大有異曲同工之處。

瀏覽這些產品介紹後,可以發現一些醫美面膜產品的功能幾乎是無所不能。消費者任何一種皮膚疾病,似乎都能夠在這裡找到對應的治療產品。有的網紅甚至將醫美面膜,比喻為“皮膚的藥”,甚至是可長期使用的保健品。

在一些短視頻平臺上,小編同樣看到有大量網紅博主發佈了誇張的營銷視頻。其中一段視頻中的博主,不僅詞語誇張,那種急促語速、打了雞血的吼叫,直教人“血脈噴張”。

她介紹的是一款所謂的“老虎面膜”,“含有積雪草成分,能給老虎治病呀,拯救了太多反覆熬夜長痘的女性朋友。”各種神奇成分,聽上去玄之又玄,而在網上搜索“積雪草”,出現的卻是一些祛痘、護膚產品的宣傳軟文,有的內容更是宣稱,老虎受傷時就會尋找種“神奇的草藥”治療自己。

除了神奇老虎和大量醫美面膜之外,這些社交電商和短視頻平臺上,還有很多網紅帶貨的視頻,充斥著生活中匪夷所思的“超值”產品:如月瘦25斤的App應用、20歲還能長高的神奇保健品、能殺滅99.9%細菌、病菌的手機消毒器、89元的純金瑪瑙手鍊......

網紅、直播、限時促銷……這架勢遠比過去電視購物催著你“抓緊時間撥打電話”更加動人心魄。那麼,在帶貨視頻中的那些無所不能、功效強大的神奇產品,有多少人會“買單”呢?

“種草”不保質,價格再低又如何?

網紅電商成“電視購物”: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

“最初還好,但買過幾次網紅推薦的產品後,現在不會再去買了。”

提及網紅帶貨和“種草、拔草”內容,來自廣州的白領楊愷泓(化名)有著一肚子苦水。她告訴懂懂筆記,前幾年直播十分流行的時候,她便迷上了直播電商。最初,她買過不少網紅主播安利的美妝產品,當時感覺還不錯——基本上花一二百元,就能夠購買到性價比不錯的美妝套裝。

“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網紅直播也好、短視頻平臺也好,很多買回來的商品都變差了。”讓楊愷泓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去年在某短視頻平臺上看到一位KOL推薦的一款夏天用爽膚水。因為KOL名氣很大,爽膚水的價格又不高,於是她便購買了兩瓶。

這款產品的生產廠家和品牌均不太知名,但是這也是網紅帶貨的一貫“特色”,她也早已習慣。在她看來,線上任何高性價比的產品都只能圖好用,別圖牌子。不過,這款爽膚水卻顛覆了她對於網紅帶貨的印象。

“用在臉上黏糊糊不說,而且還會過敏、發癢,去平臺投訴對方回應說是我的體質問題。”此後,小楊和身邊朋友也都陸續購買過一些面膜、卸妝水或護膚產品,都先後遭遇過品質不佳卻概不退貨的問題。自此,她開始對網紅帶貨失去了信心。

仔細捉摸一番後,她發現如今網紅帶貨中宣傳的話術也越來越誇張和失實。有些知名網紅,甚至會將一瓶小小的護膚精華液,說成包治皮膚百病的良藥。就連含有中藥成分的衛生巾,也被說成是治療痛經、內分泌失調的婦科保健品。“對網紅達人帶貨的信任度已經大打折扣,不願意再上當了”。

顯然,網紅帶貨一旦缺乏監管,就會讓原本規範的市場濫竽充數、魚龍混雜。這樣的結果,很容易讓直播+網紅+帶貨的新模式遭遇信任危機,甚至讓行業發展的步伐亂了節奏。

堅持“一次性買賣” 先賺錢再說

網紅電商成“電視購物”: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

“現在都是小心翼翼在維護(老)客戶,通過老客戶介紹,再去開發新客戶群體。”

從事網紅電商已經三年的李莘(化名),過去半年來一直在為開發新客戶的難題而煩惱。李莘最早是通過直播銷售護膚產品的,後來短視頻興起,她便轉戰短視頻平臺,代理和銷售某品牌的口紅產品。

然而,折騰下來她卻感覺忠粉很難吸引,更多的時候是莫名受到質疑和指責。

“很多留言、互動,都是瞎湊熱鬧,有的甚至是莫名其妙直接質疑產品,質疑我的誠信。”李莘表示,過去從事網紅電商,還是有不少用戶勇於嘗試高性價比商品。然而如今有許多觀眾甚至連商品內容都未了解,就已經開始在留言區直接說“爛臉”、“偽劣商品”了。

在她看來,這樣的境況也不能全怪觀眾。原本市場一片清朗,但是網紅圈子裡銷售三無、高仿、劣質商品的博主多了,才慢慢導致很多消費者上當受騙,並且全盤否定了網紅帶貨。

“大家都在賣同樣的商品,怎麼講良心?我現在都不敢保證我的東西一定是好的。”李莘表示,不少網紅“種草”的商品都是一些低成本低價格的美妝產品,如果有網紅推介質量較好但價格稍高的產品,一定會被淘汰。

競爭激烈的網紅經濟圈內,已經容不下高價低利潤的商品。更何況,有部分網紅並非是賺取商品利潤,而是與一些小品牌方簽訂了一次性推廣協議,無論銷量有多少,都是按照合同支付推廣的費用。

“很多三無產品都在尋找網紅達人,五萬粉絲的籤推廣就能拿到三萬報酬。”李莘透露,至於一些美妝商品的質量如何,網紅壓根不會理會。畢竟原本就沒指望能夠有二次營銷,實現商品的復購,“說白了,就是一次錘子買賣,賺的是推廣的錢。”

至於一些頭部網紅和KOL,更不會擔心所“種草”的產品質量問題。甚至在一些精美的帶貨視頻背後,無論產品質量好壞,真實銷量多少,都有操盤手在“刷量”衝數據。這些銷售數字只是對網紅機構、投資機構、品牌主負責。

“再差的面膜,在網紅機構手裡也能倒騰出上千萬銷售額。”一位不具名的投資業內人士表示,這些做數據不做真實流水的現象,不僅出現在網紅帶貨機構的投融資環境中,以前很多APP創業團隊就是這樣“糊弄”投資人的。長此以往,網紅電商真會毀在這些“種劣質草”、販賣三無產品的KOL手上,“但現實是網紅不會對此做出改變,誰改變誰就餓死,這個圈子裡追賺到錢有錢了誰就是榜樣。”

網紅電商成“電視購物”: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


結束語

低成本、低價格,高利潤,電視購物市場中的一些噁心已經漸漸轉變為網紅電商領域的怪現象。這種情況也讓不少原本信任網紅電商的消費者,開始產生質疑甚至避之不及的心態。

這樣一來,原本想“踏實”帶貨的網紅,也將面臨信任喪失、用戶逃離的窘境。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一旦滿眼,網紅帶貨(電商)不僅會變成“電視購物”,更會呈現曇花一現的悲涼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