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說《玫瑰的故事》中窺見亦舒的愛情觀

人們愛的是一些人,與之結婚生子的又是另一些人。

——亦舒《玫瑰的故事》

從小說《玫瑰的故事》中窺見亦舒的愛情觀

亦舒,香港作家。其言情小說,與金庸的武俠小說,倪匡的科幻小說被稱為香港“文壇三大奇蹟”。亦舒的小說主題多為都市男女的愛情與婚姻故事,這一點在《玫瑰的故事》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亦舒小說的語言簡潔精練,尖刻犀利卻又冷靜客觀。與擅長描寫傳統愛情故事的瓊瑤相比,亦舒筆下的女人,多半懂得自愛自重,或者在人生浮浮沉沉中懂得了獨立的可貴。

由於自身的經歷和其女性視角,亦舒的小說中大多對女性有著悲天憫人的深切關懷。亦舒出生在上海,5歲隨父母到香港生活,她的小說中也大多以香港這座弱肉強食、競爭激烈的城市為背景,這裡的女性孤獨地渴望愛情,但又彷彿看清了愛情的本質,選擇自立更生。濃厚的商業氛圍下,這座城市中的中產階級由封建愛情轉變過度到現代愛情的矛盾,在她的作品中也一一呈現。

與此同時,藉由一個個的女性愛情故事,我們同時可以窺見亦舒本人的愛情婚姻觀。極度缺乏愛與安全感,卻又迫於現實的壓力,在金錢與愛中搖擺的姜喜寶。前半生安於婚姻,被老公拋棄後,尋得真正獨立的子君。以及《玫瑰的故事》中,至情至性的黃玫瑰。這些女性,都被打上了現代都市女性的符號,這些女性,就是亦舒一生愛情的縮影。

愛情與婚姻

《玫瑰的故事》圍繞主人公黃玫瑰,講述了擁有眾多追求者的她,卻冥冥之中愛上了一位叫莊國棟的設計師,雖然莊國棟已有未婚妻,少不更事的黃玫瑰卻飛蛾撲火,這注定會落的一場空。最終,莊國棟娶了未婚妻,活潑可愛的黃玫瑰從此收了心,前往美國讀書,期間與方協文結婚,生有一女。十年後,黃玫瑰選擇離開方協文,回到香港,並遇到了身患絕症的溥家明,三個月的熱戀使她柔腸寸斷。幾年後,已然再婚的玫瑰巧遇那個一直思念著她並已離異的莊國棟,內心掙扎後,玫瑰選擇了自己最後的歸宿。

亦舒的一生的,結過三次婚。坊間傳聞的兒子蔡邊村,是她與第一任丈夫蔡浩泉所生,但亦舒一生未與其相認。現任丈夫,姓梁,曾是港大教授,育有一女。許是豐富的感情經歷,讓亦舒的小說,被公認為“情愛寶典”。

從小說《玫瑰的故事》中窺見亦舒的愛情觀


從《玫瑰的故事》中,不難看出亦舒的婚姻愛情觀。故事中,玫瑰對待愛情往往是難能可貴的真摯熱烈,但她與方文協的第一段婚姻,只不過是一次失敗愛情的避難所,並且那時的玫瑰不知道婚姻的真實意味。

她心中只是操著同樣的觀念:人們愛的是一些人,與之結婚生子的又是另一 些人。

從美國回香港生活的玫瑰,甚至完全不知道這10年是怎麼忍受的和一個不愛的人在一起生活。遇到家明的玫瑰,卻是幸福的,兩人在短暫的時間裡,享受到的是深情,但到底身患絕症的他會有離去的一天。玫瑰覺得擁有過,就是幸福。

既然得到過,已值得慶幸了,有些人一輩子也未曾經歷過呢

這些人包括娶妻生子,卻始終心裡掛念玫瑰的溥家敏。

雖然他口中唸叨著:縱使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但最終還是選擇了一段中規中矩的婚姻生活。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愛情與婚姻是可以分開的,有了婚姻未必就有愛情,而沒有愛情的婚姻也是成立的。愛情是虛幻的過眼雲煙,婚姻卻是實打實的過日子。

未必每個人都能像黃玫瑰一樣,對待愛情飛蛾撲火。大多數的都市女性都與蘇更生一樣,她們面臨著的是平淡的愛情和平淡的婚姻,蘇更生與黃振華舉案齊眉,理智地黃振華當然不懂得什麼是為愛情喪失理智,他只是選擇了自己的理想型婚姻伴侶,在他的眼裡,這就是世俗中的愛。

但你可知,即使這樣的婚姻在大多數人的眼裡都是幸福的。愛情與婚姻在亦舒的故事中多數是兩難的,愛情是美麗的邂逅,而婚姻必定要經歷磨損和縫補。

愛情與孤寂

愈是繁華的香港,愈是凸顯女性的孤寂。亦舒將愛情看做一面鏡子,照出香港都市麗人,知識女性們內心孤獨和寂寞的心境。她們因寂寞而尋找愛情,卻又因遇不到真愛而陷入更加寂寞的心境。物慾橫流的都市讓人丟失掉質樸與純真,變得圓滑世故,物質豐滿、心靈貧瘠,困擾著她們的愛情觀和婚姻觀。

玫瑰尚未遇到莊國棟之前,已經將一大批人迷倒在石榴裙下。已婚的士輝為了她寧願放棄自己已建立起的溫馨家庭。哥哥振華警告她不要與士輝來往,她的答案很簡單:只因為寂寞,只因為對她好。

即使是如玫瑰一樣絢麗的人,也想在這茫茫世界,尋得一個真正愛護自己的人,抹平將心裡那份孤寂。可人是不會單純在被愛中消除孤寂的,愛與被愛才是最好的答案。

從小說《玫瑰的故事》中窺見亦舒的愛情觀

這一點,小玫瑰方太初,是最幸運的。她既覓得真正的愛情,帶著愛情走向婚姻,縱使她有百般理由可以得到更高貴的生活,卻清醒地意識到真正的好生活得有愛,得有共同努力,彼此相惜的伴侶。

太初是最適中的,她的性格在她的母親與舅母之間。做女人,能夠糊塗的時候不妨糊塗一點;靠自己雙手打仗的時候,又不妨精明點,只有太初具這個本事。誰能想象黃玫瑰有朝一日坐寫字間呢?又有誰能相信黃振華夫人肯一心一意靠丈夫呢?但太初真的能文能武。

她既不會為了寂寞犧牲掉真正的自我,也懂得真正的愛情是要靠彼此守護的。但是人世間哪有那麼多方太初同款愛情和幸運。玫瑰太熱烈,更生又太精明,只有方太初是恰好的,她擁有愛與被愛,也幸運地將愛情帶到了婚姻生活。

亦舒強調的愛情,是能夠抵禦的住物質的誘惑,追求精神富足,在愛情裡互相珍惜抵抗寂寞和困難。

愛情與獨立

波伏娃曾經在《第二性》中談到:人們將女人關閉在廚房裡或者閨房內,卻驚奇於她的視野有限;人們折斷了她的翅膀,卻哀嘆她不會飛翔。但願人們給她開放未來,她就再也不會被迫待在目前。

而亦舒裡的女郎,的確意識到了獨立在愛情中的重要性,她們面對愛情更現實、更清醒。

從物質到精神上,由傳統愛情中的依靠異性、依靠婚姻上升到了勇敢追求愛情和經濟上的獨立。

黃玫瑰,是一個敢愛敢恨的勇敢女性形象。對於莊國棟,她大膽追求,毫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即使最終莊國棟選擇迎娶的是自己的未婚妻,她也從未後悔過自己的這段感情。對於家明,即使對方只有幾個月的時間,她仍然悉心照料,寧願與他結為連理,陪他走完人生中最後的一段時光。而當離了婚的莊國棟回來找她的時候,她聽從內心選擇了當時給了她愛的羅德慶,在每段感情裡,她都盡情投入,刻骨銘心,不留遺憾,這種不計後果的勇敢令人敬畏。

在《玫瑰的故事》中,經濟獨立也是舒女郎的標配。當黃振華知悉更生曾經離過婚之後,追著她說:“我會原諒你的”。更生的回答堪稱典範:“我有什麼要你原諒,我有什麼對不起要你原諒?每個人都有過去,過去也是我人生的一部分,你如果不滿大可以另尋淑女,可是我為什麼要你原諒?”。這個已年近30歲的更生,之所以可以這樣對峙未婚夫,畢竟是來自於心理上的獨立,也來自於經濟上的獨立。

獨立和勇敢,是亦舒女性所倡導的現代愛情必備元素。這些香港新女性們猶如帶刺的玫瑰,在愛情中仍然找尋平等和自主的價值體現,具有一個時代的先導作用。

從小說《玫瑰的故事》中窺見亦舒的愛情觀

有人說:從但丁開始,西方就有一派愛情觀,把男女之愛看作通向上帝愛的第一層階梯。愛具有某種神性,亦舒的小說中,愛情是要和婚姻、孤寂以及獨立的字眼糾葛在一起,體現了亦舒愛情觀的多面性。這恰恰表明了她以女性的視角客觀理智地抒發愛情的矛盾,就像每一個渴望愛情又害怕愛情變成一場瘟疫的女子。

直到現在,我們也仍然是亦舒筆下的女子,不是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