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你幻想的那个人!”《囧妈》揭示中国家庭关系的扎心真相


“我不是你幻想的那个人!”《囧妈》揭示中国家庭关系的扎心真相


从《人在囧途》到《泰囧》《港囧》,徐峥的“囧”系列电影给观众带来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人生故事。与以往题材不同的是,《囧妈》是以母子关系为主线,穿插婚姻矛盾,在笑与泪中反射出了中国家庭关系里存在的一些问题。

主人公徐伊万缠身于商业纠纷,因为拿护照意外和母亲坐上了开往莫斯科的火车。六天的旅行,让徐伊万和母亲卢小花的母子矛盾一步步升级,在遭遇狗熊遇险,坐热气球去红星大剧院等事情后,最终与母亲和解的故事。

电影的前半部分延续了徐峥一贯的搞笑风格,后半部分温情有泪点,赋予了影片更多的内涵。除了情节让人感动,难得的是电影中从北京到莫斯科的K3列车,6天莫斯科之旅,让观众欣赏到了原生态大草原、优美的贝加尔湖等风光。

可是这些美景没有让徐伊万和卢小花心灵安静,在6天的相处中爆发了一系列亲情危机。以前逃避的家庭矛盾,像一个个面目狰狞的怪兽全都跑了出来。

徐伊万和母亲卢小花就是现实中的我们自己,电影以直击人心的形式揭示了中国家庭关系的扎心真相。

“我不是你幻想的那个人!”《囧妈》揭示中国家庭关系的扎心真相


一、妻子的自我牺牲,并没有赢来家人的尊重

徐伊万的母亲卢小花,年轻的时候喜欢音乐和电影,但是为了家庭放弃了梦想,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家庭中。

可是这样全心全意的付出并没有赢来家人的尊重,丈夫和儿子反而特别排斥她,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

爱情幻想的破灭

卢小花喜欢看电影,丈夫徐翔是一名电影放映员。有一次卢小花迟到错过了看电影的时间,徐翔愿意为卢小花再放一次,这部电影就是《伊万的童年》。

就这样两人产生了感情,走进了婚姻。但是婚后的现实生活让卢小花发现,徐翔并不是自己内心深处真正要找的那个人。两人在家庭、生活方式上的不同,使得婚姻矛盾加剧。徐翔爱喝酒,且酒后有暴力倾向,卢小花也因此受到了伤害。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为何爱会伤人》中指出,一段完整的感情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1=1,即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们两人宛如一体。

第二个阶段,1+1=0,即你是我人生痛苦的根本,我是你人生痛苦的所在,我们两个人怎么会走到一起?真是天大的错误。

第三个阶段,1+1=2,即我是我,你是你,但我们在一起,并且真的感觉到我应该和你在一起。

第一阶段是对爱情幻想的阶段,将理想中完美爱人的形象投射到了对方身上。所以一步步看清对方的真实面目时,对爱情的幻想破灭,不断地争吵爆发了感情危机。

卢小花和丈夫显然是处于幻想破灭的第二阶段,她看到了丈夫在婚姻里的丑态,心生悲愤与难过。

因为处处管着徐翔,不让他交朋友,徐翔生活压抑,酗酒死去。这是婚姻的悲哀,更是卢小花的悲哀。这个怀揣爱情梦想的女人,也曾想在婚姻里有一个值得依靠的丈夫,可是连这点都得不到。多年以后在回忆起这段婚姻的时候,她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当初两人因为看电影结识的浪漫情景。

现实中有多少女人和卢小花一样,在幻想破灭的第二阶段对自己的婚姻失望透顶,有过一万次离开的念头,却为了年幼的孩子在枯萎的婚姻里凋零。她们以为这是为孩子好,殊不知对于孩子来说,看到父母长年累月的吵架,这也是一种童年的不幸与折磨呢?

“我不是你幻想的那个人!”《囧妈》揭示中国家庭关系的扎心真相


对儿子超强的控制欲

一个女人婚姻不幸福,很容易把所有的情感都投入到孩子身上。卢小花就是这样,徐伊万就是她生活的全部,哪怕儿子已经到了四十岁,还是会把他当个小婴儿看待。

在火车上当徐伊万打电话时,她不停地朝儿子的嘴里塞小番茄、鸡蛋。吃多少红烧肉要控制,几点喝水几点吃水果都有时间标准,就连儿子的夫妻生活也要过问。


“我不是你幻想的那个人!”《囧妈》揭示中国家庭关系的扎心真相


想起了明星朱雨辰的母亲,儿子不管在哪里拍戏,她都要带着锅碗瓢盆,还美其名曰:“不论儿子走到哪里,都要给她一个温暖的厨房。”

对此,朱雨辰在节目里曾说:“我妈给的爱真的让我压力太大了。”

而电影里的徐伊万偷着扔掉了母亲的小番茄,和母亲在火车上保持距离,就是对这份爱的反抗。

帕萃丝·埃文斯在《不要用爱控制我》中说:“爱往往会成为控制的理由。”

那些控制的人本身也生活在焦虑与恐慌之中,就如电影中的卢小花,不止一次地对儿子说:“因为我是妈妈呀,我这都是为了你好。”

她忽略了自己的孩子都已经四十岁了,一心想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这对于一个独立的成年人来说,就是一场爱的灾难。所以徐伊万只想逃离母亲的爱,不认可她的付出,甚至觉得酒鬼父亲都是可怜的。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宰,谁愿意成为别人手中的牵线木偶呢?

“我不是你幻想的那个人!”《囧妈》揭示中国家庭关系的扎心真相

徐伊万和卢小花母子关系改善


二、爱是一场轮回,谁也逃不过原生家庭带来的伤悲

徐伊万和妻子张璐感情很不好,面临离婚的困境。他想去纽约的真实目的就是想挽回妻子,不想和她分开。可是他意识不到自己在婚姻中的错误,连妻子的喜好也不知道。

电影中借用一个修理好的小台灯,以小见大展示了夫妻间的问题所在。徐伊万把修理好的台灯给了妻子张璐,可是她从来不喜欢这个台灯,张璐反问徐伊万:

“你心里面住了一个幻想的老婆,她应该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该怎么说话,你全都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

徐伊万面对母亲的控制,也忍不住叫嚣:

“你心里面住着一个幻想出来的儿子,他应该吃几块红烧肉,脸上的肉是横着长还是竖着长,什么时候要孩子,膀胱几点钟排水,你全部都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我并不是你想象中的儿子。”

两句话遥相呼应,徐伊万讨厌母亲的做法,却在不知不觉中活成了母亲的样子。他的心里住着一个幻想出来的爱人,当发现和现实中的妻子有差距时,便试图去改造对方。只有张璐清晰地认识到了问题所在,不想陷入这样的情感怪圈。

“我不是你幻想的那个人!”《囧妈》揭示中国家庭关系的扎心真相


美国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中就曾指出:“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徐伊万从小就经常看到父母的争吵,见过狼狈酗酒的父亲,控制欲极强的母亲。父母的婚姻出现问题时,不是好好沟通,而是大吵大闹。这一切都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成为童年挥之不去的阴影,也让徐伊万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影响。

徐伊万和妻子就连最基本的交流也不能好好说话,两人之间就像有一堵沉重的墙阻隔着相互靠近,只要迈出一步就会遍体鳞伤。

电影中直到母子二人在林海雪原上深度交流,母子关系发生了扭转。徐伊万理解了母亲行为背后的心酸,也学会了换位思考,意识到了自己婚姻问题的所在。

徐伊万和母亲主动和解,也让夫妻关系得到了改善。在看似一团乱麻的家庭矛盾里,徐伊万看到了原生家庭的问题,并没有逃避与沉沦,而是从原生家庭的泥沼中摆脱出来。其实每个人只要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可以走出原生家庭带来的阴影的。

“我不是你幻想的那个人!”《囧妈》揭示中国家庭关系的扎心真相


三、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亲情和婚姻中修正自我,学会接纳不完美

在林海雪原上,大雪纷飞,森林一片寂静。徐伊万和母亲沟通后,母子关系得到了改善。一场遭遇狗熊的危机,更是让徐伊万体会到了母亲宁愿舍弃自己的性命,也要保护孩子的一颗慈母之心。

卢小花年轻的时候错过了在红星大剧院的演出,这一次徐伊万下定决心一定要帮母亲实现梦想。他背着母亲在冰面上一路奔跑,温馨的一幕感人泪下。

当他看到母亲站在舞台上的精彩演唱,留下了激动的泪水。徐伊万冲过人群,拥抱了母亲,这一刻母子间的隔阂被打破,一个拥抱胜似千言万语。


“我不是你幻想的那个人!”《囧妈》揭示中国家庭关系的扎心真相

拥抱和解学会接纳不完美


卢小花反省了自己的错误,对徐伊万放手,给他自由和独立。母亲的做法像一面镜子,也让徐伊万反思了自己在婚姻中的行为,爱不是控制和索取,而是接纳和尊重。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自我反省后的行为,也会引发其他人的自我改变,这就是一个连锁反应。家庭就像一个由几个齿轮构造出来的机器,当一个齿轮生锈,那么所有的齿轮都转不动。如果一个齿轮做出了改变,那么整个家庭系统就会进入到一个良性的循环。

心理学家阿德勒也早就指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同样是人,在生命、性格、兴趣、价值观等方面都会有差异,在现实中接纳不完美是基本的生活哲学。

学会在亲情和婚姻中修正自我,不要把想法强加在对方头上,让每个人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活,这也是电影本身要传达的积极意义。

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一份清醒的智慧,化解嘈杂的纷扰,调整固执的态度。改变能够改变的,接纳不能改变的。不管人生如何跌宕起伏,都能活得安稳宁静。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