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持倉幾隻股票是比較合理的?

社保小達人


這個一般情況,就說普通投資者吧,如果幾十萬元資金,個人建議控制在2-3個吧。

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要是把所有資金重倉一個個股,確實是把自己的風險放大了,因為一般投資者,研究能力以及對市場的把控沒有那麼強,另外,這幾年市場出的黑天鵝也確實不少,加上退市規則的嚴格執行。萬一踩到地雷,一般投資者是多個跌停板後才有機會賣出股票的。

比較好的數量是2-3個。如果超過3個,普通投資者沒有那麼多精力跟蹤。是的,買了股票後,你是要時不時看看它的;除非,你買的所謂茅臺,這裡不是推薦茅臺,意指真正的白馬長牛股。茅臺股東的日常:持股,旅遊,喝酒,健身。到了年底打開賬戶看看,又賺了這麼多。普通投資者,你持股平時的走勢,新聞,龍虎榜,季報等總是要看看的吧。

這裡有個通病,很多人股票的個數可能會越買越多。買了兩三個,走勢可能都不大理想,就接著買第四,第五個。打開賬戶一看,一長排股票,綠盤居多。

其實,股票是要精挑細選的,如果兩三個持股都綠盤,那麼或者市場已經轉差,或者自己這段時間的思路與市場相悖。那時候應該警惕,想辦法給之前的持股解套或止損,而不是越買越多了。

市場這麼大,也有聽說投資者持股很分散,卻也做得好的。最終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操作模式,但總的來說,百萬元內資金,個人建議控制在2-3個吧。


翻倍小螞蟻,十餘年股市老兵,咬定青山不放鬆,螞蟻翻倍再翻倍!

回答期待對你有所幫助,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翻倍小螞蟻


持有幾隻股票合理沒有絕對的答案,看風格,因人而異。

全倉打板

我身邊有一位打板選手,他每次出手的倉位都很重,少則半倉,多則全倉,專打龍頭股漲停或打回封,去年操作下來從10萬打到近50萬,整體來說收益還不錯。

但不是所有人都吃得消,所謂盈虧同源,重倉的收益和風險成正比,優勢很明顯,賺錢快,劣勢也明顯,虧錢快。

記得去年7月,他重倉打板泰晶科技,當天虧損近20%,第二天一字跌停,核按鈕的機會都沒有,第三天割肉出來已虧損三十多個點,那幾天他的臉色很難看。

如果你想重倉做短線,首先要考慮一個問題,能不能接受短線的劇烈波動?可能是三天30%,不是賺30%,而是虧30%,如果這種極端情況接受不了,建議不要這樣做。

另外短線重倉非常考驗心理素質,如果有半點猶豫,錯失機會經常發生,無論是買入機會還是賣出機會,所以看盤要非常專注,也非常辛苦,我身邊那位,看盤的時候基本不說話,如果沒有足夠的看盤時間,專注交易的,也不建議短線重倉。

重倉長線

如果是做長線,長時間拿著不動,倉位重一點無所謂,巴菲特也很推崇,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然後看住它。

這種做法比較省事,但對選股能力要求比較高,對上市公司有深入的研究才行,可能前期會花很長時間選股,再花很長時間等待預期差出現。

輕倉短線

就我自己來說,輕倉短線是我一直用的倉位管理方法,四份資金三份倉位,也就是將資金分成四等份,最大持倉不超過75%,單隻不超過30%,持倉不超過三隻。

有人會問每天空出的倉位那不是資金浪費嗎?其實不浪費,每天剩下的那份倉位是準備給第二天的,因為我以短線為主,第二天說不好什麼時間出現機會,可能是開盤,也可能是尾盤,而昨日買入的股票何時出現買點同樣說不好,為了防止出現機會又因沒有倉位喪失機會的情況發生,所以都會提前預留一份。

如果滿倉但發現一個買入的機會會怎樣?要麼立即賣出手中的,無論什麼價格,可能是一個不友好的價格;要麼眼睜睜看著機會流失;兩邊都挺難,如果盤中出現這種情況,很容易打亂交易節奏,甚至影響交易心態。

當然這種倉位管理賺錢的速度是慢了點,但收益率曲線比較穩定,容易控制回撤,對實現長期獲利很有幫助,操作沒有太大壓力。

舉個例子來說,30%的倉位虧損10%止損也就損失本金的3%,相對容易止損;如果換成滿倉持有虧損10%那就是實打實的,止損的心理壓力會更大,容易影響交易紀律。

按照這種思路還可以靈活變通,如果資金量特別大,可以五份資金四份倉位,甚至十份資金八份倉位,當然我也不建議買入的股票太多,對個人而言,精力有限,股票太多容易分散人的注意力,把握不好買賣點。

總的來說,倉位管理要考慮自己的操作風格、風險承受能力,還要兼顧收益率回撤,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羊城股俠


2006年開始步入股市,經歷了2007和2015兩個大牛,也親身體會了08和16兩個大熊。抓到過方大炭素、北方稀土、中青寶這樣的牛股,也陷入過樂視、奧瑞德、康美藥業這樣的泥沼。這些年的起起伏伏讓我現在的持股策略:

1.每支股票不超過總金額的20%,,為什麼呢? 中國股市黑天鵝滿天亂飛,你不知道哪隻剛好落在了你的頭頂。 連第一牛股貴州茅臺都碰到了塑化劑事件,當年跌幅超過了50%,股價在低位徘徊了好幾年,好在它真有內在價值,忍幾年還能東山再起。而更多的黑天鵝是一蹶不振。總之,防風險放第一位。如果一支票倉位在20%以內,虧損一半本金還有90%,完全可能東山再起。

2.集中火力,全倉1~2支股票屬於純賭博行為,相當於壓大小,壓對了大賺一筆,萬一壓錯了可能一蹶不振,從此退出江湖。

3.持有幾支股票,我的做法是取決於總倉位。全倉,至少5只。40%倉位最少2只。

本人這些年積累了一些投資、管理、教育、自媒體等各行各業學習資料,有需要的私信我!免費送!


牛散成長之路


持倉幾隻股票,是散戶經常問到的問題,那麼對於散戶而已,應該持倉幾隻股票比較合理呢?

我個人認為,對於大多數散戶來說,一般情況下資金量都不足20萬,這種資金量最好就持有一隻股票就可以了。

我當年入市的時候,只有1.5萬元,後續追加到3萬元。當時最多持倉達到了6-7只股票,有的股票只有100股。但是經常是顧不過來,甚至不看交割單都不知道持有的股票到底是哪幾只,經常是顧首不顧尾。

後來,一位老股民告訴我,對於我們這些小散戶來說,買1只股票就可以了,什麼時候資金量大了,再考慮買兩隻股票。把資金用到你選擇到的優質股票上去,應該是研究如何選出最好最有把握股票,而不是買 一堆你認為都好的股票。

有句話很通俗易懂,孩子多了不好養。這句話對於年輕夫婦來說,應該深有體會。數量多不如質量好,數量少可以集中精力去培養,何況現在工作生活經濟壓力這麼大。

炒股票也是一樣,買入的過多了,你都沒有精力每一個都實時關注,會分散很多精力,導致可能 好的賣出機會沒有賣出,好的止損機會沒能及時止損,造成收益下降 和虧損的增大。

有人又說了,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樣安全。我就問你了,人家放不同籃子裡,那是人家蛋多。你丫就一個雞蛋,你怎麼給我放在不同的籃子裡?


禪壹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500萬以下的資金,持有2-3只個股足夠了,沒必要太多,太多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太多持倉會造成精力分散,資金分散

持有許多隻股票,不僅僅會讓你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鑽研研究個股的情況,走勢,報表,以及消息,還會大大分散你的精力,讓你無法全面顧及,掌握投資!

另一方面,較多的持股,會讓你資金無法達到一個均衡分配,一旦出現了下跌,大部分的投資者都是會手忙腳亂,不知道如何補倉,甚至無法做到逐步補倉!

第二,股票太多容易加大踩雷風險

對於大部分的散戶來說,持股數量越多,不意味著風險越低,反而可能加重踩雷的概率!簡單的說,如果持有的數量只有3只,那麼踩雷的風險也僅有3/3600,也就是1/1200。

可是一旦你加大了自己的持股數量,變為了10只,20只,那麼你的踩雷風險也會提高到1/360,甚至1/180,以及更多!

對於大部分的投資者而言,不是加大自己持股數量而降低風險,而是要提高自己對於個股的把控,選擇,分析的能力!如果你選擇的是績優股,優質股,那麼自然會大大降低投資風險,持有2-3只不僅可以避免踩雷,還可以提高安全性!

但是如果你是投機,炒作,抄新,炒差,那麼持有10只,20只,甚至30只垃圾股,就會更容易讓你踩雷!

總結

買股票就想找老婆!結婚之前千挑萬選,結婚之後要懂得從一而終!因為當你老了病了,決定是否搶救的不是醫生而是你老婆!

股票也一樣,買之前可以千挑萬選,但是買之後要專一持股,因為到了行情爆發時決定你賺不賺錢的就是你挑的這隻股票而不是其他!有多少人錯過了曾經選的股票現在已經一飛沖天的,所以同樣的錯誤不要再犯了!股票越少越好,老婆也是,因為你沒有這個“精力”全部打理!

記住,股票投資好像是挖井!千萬不要東挖挖西挖挖,結果哪裡都不出水!情願十年挖一口井,也不要一年挖十個坑!成功不是靠著一夜暴富,而是靠著日積月累!

⭐點贊關注我⭐帶你瞭解更多財經和投資背後的真正邏輯。謝謝您的支持,一家之言,歡迎批評指正。


琅琊榜首張大仙


炒股同時持倉的個股數要根據你的資金量而定。有關數據顯示中國股市中70%的投資者的資金在40萬以下。那麼我們就主要來說說資金40萬以下同時持倉幾隻股票為宜。首先說10萬以下的資金持倉1—2只股票為宜;10萬—30萬的資金持倉2—3只股票為宜,最多不要超過4只。總之,40萬以下的資金不建議持倉超過3只股票。那麼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1.集中資金,將收益最大化。人們說不要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但這並不適合每一個投資者。你分散投資來分散風險的同時你也分散了盈利。而有意思的是你經常只是把盈利分散了,風險好像並沒怎麼分散。而在股市中我們有時候就要有把雞蛋全都放到一個籃子裡的魄力。做一個嚴格的止損止盈紀律,你足以把收益最大化風險最小化。

2.集中精力,做好一隻股票。首先來說資金不到30萬肯定是散戶,你一個人的精力肯定是有限的,跟資金龐大的機構完全沒法比較,且不說人家的技術怎樣怎樣,你要知道人家是一個團隊在作戰,而你只是一個人在戰鬥。所以你需要做的就是瞄準一個點,集中火力。


廣盈匯通


一般情況下持倉30到50只股票是比較合理的。

這個持倉股票的數量是經過經濟學家運用公式進行周密的運算計算出來的結果。持倉組合達到30只股票以後,個股風險將降低到幾乎為零。因為持倉30只以上就可以無限接近於大盤的收益。也就是持股30只就能夠只有大盤指數的系統性風險了。不用再擔心自己的股票的個股風險。

很多人都認為持有二三隻或三五隻最好。理由是可以照顧得過來。言下之意是多過的股票品種會照顧不過來,所以因為照顧不過來就只持有幾隻股票就可以。

上面這個邏輯就不對。市場的風險是不會考慮你能照顧過來幾隻股票的。市場不會因為你只能照顧好三五隻股票,就保估你這三五隻股票都平安無事。投資人超過5只的股票都照顧不過來,說明你的投資能力太差,根本就不適合進入市場投資!這就好比參加高考,每天應當考二科。你卻說自己一天只能考1科,因為科多了精力不夠。。。。

前段時間有個牛散,買了五隻股票,一下就踩中五個地雷。這一下就可以斷定這5只黑天鵝馬上就能讓他的投資業績回到10年甚至20年之前。

散戶的資金有限,很難買30只以上的股票。那麼我的建議是你至少要買10只股票。也許現在你認為我說的很扯淡,但是10年、20年後你就不會這麼想了。


孟可的思想空間


對於大多數股民來說,資金量非常小,不會超過20萬,資金量在5萬以下的更不在少數。對於這部分股民來說,持有1-2只股票是比較合理的。

普通投資者的精力有限

普通投資者通常都是工薪族,根本沒有多少時間研究股票背後公司的盈利情況和行業發展特徵。持續跟蹤1-2只股票還是可以做到的,不需要過多的精力。

小墨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朋友,只關注一隻股票,大致可以判斷出公司股價在多少是低估或者高估,來回做波段,不求翻倍,只求賺點零花錢。

買股票就是買公司

很多人買股票就是為了博弈,恨不得資金今天剛進去,明天就能翻倍。買股票其實是買公司,賺的是背後公司盈利增長帶來的股價上升。公司的盈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投入人力、物力,更需要時間來實現盈利。如果你對某家上市公司的持續盈利非常認可,可以在股價合適時成為他的股東,你的資金將隨著公司的盈利而增長。


總結

買股票就是買公司,貴精不貴多,持續關注1-2只股票,更容易判斷入場和出場的時機。


墨非鳴


過去是有研究結果的。在百萬級資金以下,持有2~3只股票足矣。同時可以利用目前一些創新的投資工具進行調整,例如ETF50期quan。在此情況下,所消耗的交易成本最低,讓收益更大化。

這是專業投資學中的組合投資控制風險的道理所決定的。股票數量越多,重疊性越強,對盈利的削減性越重。股票數量太少,個股風險太大,做不上市場的轎子。

作為普通投資者,在股市中只有兩個目標,第1個是要有盈利,第2個要活得長。所以必須處理好盈利和風控的關係,確保在盈利的同時不忘風控,做到在風控的同時去最大追逐盈利。所以要做組合投資。組合投資的股票數量肯定是大於一的,同時每個人的研究能力和投入時間也是有限制的。到底有幾隻股票為妥呢?

2~3只股票進行組合投資,已經足矣。股票數量再多,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另外還有一份別的事情要做,在投資方面哪有那麼多時間可以投入啊?如果對自己所買的股票分析不夠,研究不夠,那不就變成了盲目瞎買嗎?另外買了太多股票,每天股票有漲有跌,其實合併在一起,它的總收益就非常有限了。如果想最大盈利的話,還是要集中性購買。那麼怎麼買呢?

1.一隻防禦性的權重股票,例如大盤藍籌股,他對抗了個股市場風險,不對抗系統性風險。會隨著大盤可以隨波逐流。如果選擇的好,在大盤上升的時候它會漲幅更大,在大盤下跌時它的跌幅會更小。

因為防禦性的股票一般股價平穩,日間漲跌幅都不大,那麼他將會作為蓄水池,隨時變換為其他股票。也就是說可以用防禦型股票作為進攻或者防守的後方。一方面獲取大盤上漲時更多的紅利,另一方面可以用於個股積極進取時,轉換的投資工具。

2.一隻進取型的小股票,有著自己個股鮮明特色的行業股。打個比方,在此次病情事件中,一隻大健康概念的股票。他是對沖了系統性風險,但是面臨著個股風險。如果看得準看得對,他將給投資收益帶來極高的回報。

最近很多人不斷在探索,2020年哪些行業會大爆發。其實這個探索過程就是尋找這隻小股票的過程,當行業看準之後,在行業中挑選一隻合適的股票,進行分批次分階段的購買。如果正確,那麼就有可能賺取超額收益。

3.如果還想配置第3只股票,那其實就應該去買基金了。如果偏保守一點,那就買大盤指數基金,例如etf50基金。如果偏激進一點,那就去買行業基金。這種購買方式其實就是第一和第2種的融合過渡模式。

4.至於股票之間的比例配置,如果按照上面方式組合,那基本上就是全倉進入,每隻股票其實先是平均投資金額,之後再根據自己不斷的研究結果,以及對盤面的把握和直覺進行調整倉位。

如果投資風格是偏激進的,那可以留出10%的倉位來去購買一些ETF50期quan,不斷的進行日間雙向交易,這樣可以對沖投資組合中的大盤波動風險。例如大盤明顯趨勢下跌時,可以不用調整股票組合,買一些看跌期權對沖風險。

總結一下:現在整體證券市場的投資工具已經是比較完善了。專業化程度也比較高了。特別推薦利用Etf50期quan進行收益調整和風險調整。股票投資組合不宜超過三隻以上。

當然聽下巴菲特的一句話,這是在長期投資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大部分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早晚會發現,最好的投資股票方法是購買管理費很低的指數基金”。

德先生講金融和理財由專業變得通俗。跟隨德先生得到最簡單的答案和最實用的解決之道。覺得好關注我!再多點點贊。點點下面廣告,讓德先生再賺點錢!


勻楓財技大兜底


很多人都糾結到底持有幾隻股票才比較合理,在我的交易生涯當中,不同的時期所持有的股票數量也不盡相同,這主要是由於我的交易系統和資金量所決定的。

那麼普通散戶投資者如何規劃自己的持股數量呢?我們主要看以下幾點:

交易系統

如果是長線投資者,建議持有的股票不要太多,一般維持在5個左右,主要是一些自己長期看好的上市公司,經過了深入的研究和調研之後,確定未來有成長價值一般增長。

如果是中線波段投資者,建議持有的股票不要超過3只,因為波段操作的時候,需要觀察的指標很多。從時間精力上來說,股票過多會分散投資者的注意力,而注意力不集中,就很容易掉進主力設下的陷阱。

如果是短線抄底,持有的股票數量不要超過2只,因為抄底投資往往都是選擇情緒面的超跌。而且從操作頻率上來說遠遠超過前兩項,尤其在這個時候,我們還要觀察股指期貨和大盤指數,甚至是富時A50走勢對於大盤的影響,包括各個技術面,資金面等等。

另外抄底所使用的倉位相對來說比較少,如果持股數量過多會直接影響收益。

資金量

在投資當中我們所持有股票數量和我們所持有的資金也有一定關聯,一般情況下在500萬以內的話,我們可以按照上面交易系統進行設置,但是一旦資金量超過500萬以上,我們所買入一隻股票的金額就會大幅增加。

我們在買入一隻股票的時候難免會被主力莊家發現,如果大資金進入一隻股票就會被主力所偵測到。

所以如果資金量過大的話,就需要多配置一些股票,有的時候投資者如果看好一個板塊的話,可以參與板塊ETF的操作。另外,作為一個活躍的指數,創業板ETF基金也是可以進行操作的,這個板塊的基金相對來說波動比較大,更適合做波段操作。

綜合來說,在投資當中我們儘量不要持有一隻股票,因為這種投資方式會大幅增加自己賬戶的風險。但是我們也不能使用少量資金參與多隻股票,這樣會導致我們精力跟不上,而且股票一多難免會喜憂參半,最終只能給卷商謀福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