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月亮與六便士》:女人做到了這點,婚姻也能幸福美滿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作品,創作於20世紀初。那時的歐洲社會,動盪不安、危機四伏,為了掙脫現實的枷鎖,一些人向社會,傳遞出了反世俗、反傳統的價值觀。毛姆也受到了這些價值觀的影響,並基於此,創作出了許多否定功利性、否定物質的作品。

《月亮與六便士》裡面的男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就是這樣一位反世俗、反傳統的代表。因為在當時,幾乎沒有人會為了虛無的夢想,而放棄穩定的生活。當然,在反抗的過程中,男主人公勢必會遇到一些阻礙。但這些阻礙並不會真的動搖他的決心,反而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夢想。

對斯特里克蘭德來說,女人就是他追求理想的阻礙。在女主人們的束縛下,斯特里克蘭德最終逃離了她們,而毛姆也藉由小說,忠告女人們:不要總想著控制男人,因為只有理解,才能真正留住一個男人的心。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女人做到了這點,婚姻也能幸福美滿

1. 表面上是辜負了三個女人的“真心”,實際上是不被理解催生的悲劇

小說中,斯特里克蘭德一共遇到了三個女人。這些女人雖然都對他付出了“真心”,但卻也都沒有如願地得到他。因為“真心”雖不假,卻也不純粹。女人們只關心自己想要什麼,而並不關心,斯特里克蘭德到底想要什麼。

斯特里克蘭德太太,出身於上流社會,親切和藹、高貴端莊,她常喜歡在家裡辦酒會,結交朋友。為了滿足太太的虛榮心,每次,斯特里克蘭德都配合太太,在大家面前,演繹他們的幸福美滿。然而,丈夫的賣力表演,卻並沒有換來太太的過多關注。斯特里克蘭德太太,根本就不知道丈夫到底想要什麼。不僅嘲笑丈夫沒有藝術細胞,還告訴別人,丈夫的拋開一切,是因為他變了心。

斯特里克蘭德太太並不理解,丈夫會為了畫畫,放棄穩定的生活。正如勃朗什不理解,為什麼“穩定”綁不住斯特里克蘭德一樣。勃朗什的丈夫施特略夫,是斯特里克蘭德的恩人,在他走投無路時,是施特略夫收留了他。但是,他卻讓恩人的妻子愛上了自己。對勃朗什而言,斯特里克蘭德激起了她對愛的渴望,於是她拼命想要留住這個男人,卻並不理解,這個男人想要的是自由。

離開了巴黎,也離開了勃朗什的斯特里克蘭德,終於到達了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他相信自己在這個島上可以完成震驚四座的佳作。但是,房東的親戚愛塔,卻愛上了他。愛塔是土著人,她很單純,也很美好,卻並不理解斯特里克蘭德的夢想。基於生計的考量,他們還是結了婚。但後來,患上麻風病的斯特里克蘭德,提出想要獨自生活時,卻被愛塔以死相逼。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女人做到了這點,婚姻也能幸福美滿

愛塔愛他,想要和他廝守並沒有錯,但她卻不瞭解他,也不知道對斯特里克蘭德而言,自由、不干涉才是他最想要的。愛塔的挽留,並沒有留住斯特里克蘭德的性命;勃朗什的痴心,也沒能換來斯特里克蘭德的駐足;斯特里克蘭德太太的“嘲笑”,更是將他越推越遠。

表面上,是三個女人的“真心”錯負,實際上卻是因為對愛人的不理解,而造成的悲劇。越是不理解,就越有不確定感;越有不確定感,就越焦慮;越焦慮,就越想控制;越想控制,就會越失控。

對於女性的焦慮,榮格曾說:大部分女性的身體感知更強,也更偏愛用情感和直覺去理解事物。而直覺是模糊的,無意識的,但也是創造性的,神奇的。因此才會在直接或間接地啟動著女性的焦慮情緒,即不確定和不可控的焦灼之態。

基於女人獨有的感知力,這三位女人,在面對斯特里克蘭德時,都因為不理解,而滋生出了不確定感、和焦慮感。所以她們才會越來越失控,以至於沒有花更多的時間,去理解斯特里克蘭德的想法,直到最後失去了他。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女人做到了這點,婚姻也能幸福美滿

2. “我”作為旁觀者,早已暗示了三位女性對男主人的不理解

在小說的敘述方式上,毛姆運用了敘述者“我”。“我”作為旁觀者,既串聯起了整個故事、推動了故事的情節發展,也起到了暗示的作用。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在她們的言語中,發現了她們對斯特里克蘭德的不理解。

·斯特里克蘭德太太

斯特里克蘭德太太,曾滿含愛意地對“我”談起她丈夫,“他一點文學修養也沒有,是個十足的小市民。”她認為丈夫的出走是因為有了新歡,跟一個女人跑到巴黎去了,她根本不能想象也不能接受,丈夫為了心中一個神聖的理想而離開她。

斯特里克蘭德太太是理想的妻子人選,美麗、高貴、端莊、持家。但對於斯特里克蘭德而言,他的太太卻令他感到壓抑。因為斯特里克蘭德太太出身英國世家,也喜歡結交社會名流,所以她從未真正關心過丈夫這等小人物的喜怒。

從她告訴“我”,丈夫“沒有文學修養”,是個“小市民”這一點就能看出,在斯特里克蘭德太太的心裡,丈夫只是陪她表演的道具而已。她根本不瞭解丈夫的喜好,也不屑於瞭解丈夫的一切,甚至在丈夫出走後,還告訴別人,丈夫是有了新歡,才去了巴黎。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女人做到了這點,婚姻也能幸福美滿

·勃朗什

她說:“當斯特里克蘭德說,當他不再需要她的時候,她必須離開時,她說‘她願意,冒這個險’” 她太自信了,以為能永遠拴住他那顆自由的心,她用一切可憐的手段拼命想把他繫牢在自己身邊,她試圖用舒適的生活,網羅住他。殊不知,他對安逸的環境,絲毫也不介意。

勃朗什曾是羅馬貴族的家庭老師,在男主人的誘騙下,不幸失貞後,遇到了藝術家施特略夫,並與他結了婚。婚後的他們,雖然相敬如賓,但卻缺少激情。斯特里克蘭德的出現,將勃朗什心中的愛火點燃,於是她成了慾念的化身,冒險與斯特里克蘭德發生了關係。

激情過後,斯特里克蘭德終是要離開的,因為他有一副自由的靈魂,要去追尋詩和遠方。但勃朗什卻昏了頭,並自信地說,“願意,冒這個險”。可惜的是,勃朗什的冒險,並沒有換來斯特里克蘭德的駐足,因為勃朗什根本不瞭解他,也不知道“穩定的生活”,其實並不是斯特里克蘭德想要的。

所以,才最終失去了他。

·愛塔

當女房東向他提親後,他躊櫥了一陣,同意了。“如果愛塔願意的話,好吧。”斯特里克蘭德得知自己患上麻風病,決定獨自到山上去。愛塔說,“別人誰走就走吧,我不離開你,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要是你離開了我,我就在房子後面這棵樹上上吊。”

愛塔是塔希提島的土著人,有錢有房。斯特里克蘭德會與她結婚,完全是迫於生活的需要。從“如果愛塔願意的話,好吧”,就可以看出,他並沒有打算為了愛塔,而放棄自己的夢想。

然而,愛塔卻並不瞭解,“不干涉、放手”,才是斯特里克蘭德最想要的。所以,當斯特里克蘭德身患麻風病,想要獨自到山上生活時,愛塔才會以死相逼,用生命綁住了他最後的“自由”。然而,可悲的是,愛塔即便拼盡全力,也沒能留住斯特里克蘭德的性命。

在小說中,“我”既是一個旁觀者,又是一個參與者。毛姆通過“我”的視角,傳遞了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也讓讀者可以更加靠近自己,並瞭解到悲劇的源頭,其實是來自於

“不理解”。也由此暗示了我們,女人只有更好地理解伴侶,才能真正控制住男人的心,並迎來幸福的結局。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女人做到了這點,婚姻也能幸福美滿

3. 收起控制慾,做一個理解伴侶的女人,才會讓生活幸福美滿

因為不理解,所以焦慮;因為焦慮,所以失控;因為失控,所以失去。

《月亮與六便士》中的三位女主人公,就是如此,她們都因為對男主人公的不理解,而失去了男主人公。雖然故事的結局令人悲傷,但也由此讓讀者關注到了“理解”的重要。

男女關係中,許多矛盾其實常常源於“不理解”。因為不懂你的喜好,所以無法討你歡心;因為不懂你的底線,所以做了你討厭的事。因此,聰明的女人,常常會花時間去了解伴侶,而不是去控制伴侶。而對於女人來說,理解你的伴侶,不僅可以贏得伴侶的真心,還能讓你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中國著名作家楊絳,就是這樣一位聰明的女人。在清華遇到錢鍾書後,他們便發展成了情侶。但那時候,費孝通也對楊絳一往情深,而且外界還傳出了許多“楊費”二人的故事。楊絳與錢鍾書牽手後,她瞭解錢鍾書是個傳統的人,便主動與費孝通劃清了界限,並且斷了費孝通的所有念想。

因為深愛,所以理解;因為理解你的底線,所以更要潔身自好。錢鍾書雖然學識淵博,但是生活上卻不懂得照顧自己。鞋帶不會綁、飯不會做、傢俱壞了也不會修。但楊絳卻從沒有因此而責怪過他,反而包容著他的一切,也照顧著他的一切。當錢鍾書說自己要寫《圍城》時,楊絳也是全力支持,讓他毫無後顧之憂。

因為理解,所以不勉強你做不擅長的事;因為理解,所以支持你所有的決定。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女人做到了這點,婚姻也能幸福美滿

托爾斯泰曾說:我們平等的相愛,因為我們互相瞭解,互相尊重。

高爾基也說過:如果人們不會互相理解,那麼他們怎麼能學會默默地互相尊重呢?

因為深愛,所以理解。楊絳理解錢鍾書,幷包容他的一切,雖然從未想過控制他,但卻真正“控制”住了他的心。為了照顧楊絳,錢鍾書甚至還學會了劃火柴,和煮豆子。因為感謝你的理解和包容,所以我也願為了你做更多的嘗試。正如錢鍾書自己所說: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從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楊絳和錢鍾書幸福的婚姻,令人羨慕,雖然所有女人都盼望歲月靜好,但大多人卻都在負重前行。就像小說中的三位女主人公一樣,因為不理解,所以越想抓住,就越易失去。

這世上最大的悲哀,就是你與伴侶,離的很近,心卻遙遠。可以綁住男人身體的“繩子”,並不牢靠。因為只有男人的心被綁住了,他才會想要留下來。而想要綁住男人的心,首先就要先理解這顆心。

所以,如果你愛一個男人,就先學著理解他吧。因為愛不足以支撐你們走完一生,只有理解,才能讓你們抵擋住生活中的狂風暴雨。

但願,男女關係中,能多些理解,但願每個懂得理解的女人,都能與愛人相伴,幸福地走完餘生。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女人做到了這點,婚姻也能幸福美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