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在歷史上幾次瘟疫中起過哪些作用?

西伯君


問題是那時有西醫嗎 不用中醫你用啥 說中醫的治癒率如何 就說每年美洲 歐洲的流行性感冒 西醫不也沒招嗎


92816513234燕山


歷史上瘟疫可不是幾次,是無數次!過去瘟疫流行比現在要更加頻繁,現代人的觀點看,過去的人不懂得講衛生,沒有疫苗防疫,遇到流行病不懂得隔離。由於過去人口流動量小、密度小,雖然瘟疫頻發,死亡率高,但是波及區域較小。中醫治瘟疫起過那些作用說實話真是不詳,但是,屠呦呦發現了青蒿素的過程印證了一個事實,傳統中醫對於瘧疾的治療是無效的,僅僅起到了安慰劑的作用。


滄浪之水清兮abcd


嘉靖己未(1559年)酷暑炎夏,江南和淮北一帶(今江浙滬、安徽等地)突然爆發疫情,瘟熱病肆虐,民不聊生。而有醫者以人參敗毒散一方,熬製給患者服用,"服者盡效,全無過失"。

無在萬曆戊子己丑年(1589-1590年),爆發了疫情,疫區染病無算。在無情的瘟疫面前,"凡服本方發表者,無不全活"

有很多,我隨便找了兩個,誰還有補充一下


我讓啊


在歷史上的瘟疫,今天看來都不是瘟疫,都是簡單的痢疾、受寒、感冒之類,這些病可以通過百草的寒熱性加以驅除。對於鼠疫、天花之類,中醫基本無計可施。在西醫沒誕生之前,古代人民也只有勉強利用中醫生存。

住房也一樣,在古代經常出現狂風暴雨、冰砲、地震、洪水等大災,茅草屋無計可施,但還可以保護老祖先避雨擋寒的。

所以,中醫和茅草屋,今天看似落後,但為我們的老祖宗繁殖一代又一代起了幾千年的作用。


楊哥之翩翩舞


這個要對比古今的疫病致死率,看過一些古書的記載,一般都是十之三四,十之五六,有的十之八九。也就是說最低都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致死率。在交通落後,信息不通的古代,可想而知政府的調控能力。農村地區一般只能就地找村醫治療,沒有檢查設備和技術,只能憑病人數的不斷增加來斷定是否是瘟疫性質的傳染病。人口集中的城鎮也沒有現在政府辦的這麼大的醫院,無非靠一些民間的醫館收治病人,其容納量可想而知。好在古代沒有現在的城市化,人口流動量特別少,九成以上的農村人一年都上不了幾次集市,病毒傳播範圍有限,城市與城市之間相去甚遠,交叉感染的程度很低。總而言之,大概率靠天,跟現在的醫療衛生條件,交通通信能力,政府的應急管控水準相比,應該說是天壤之別!


D0了了1


2003年非典肆虐,中醫藥力挽狂瀾,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不可偏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全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任何的固執己見,都是在視民眾性命如草芥,都是嚴重缺失醫德的行為,皆應被歷史所唾棄!


阿妙音


太醫堂,志在以中醫理論為指導,以七分食物調養二分中藥調治一分適當運動。為了中國更加強大,聯絡志同道合的人,學習中醫,傳承中醫,發展中醫,共同探討未病先防遠離疾病把病症消滅在萌芽時期。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醫院是廚房,最好的藥材是食物,最好的保健品是白開水,最好的運動是散步。使用中醫中藥思想生活,必定不斷延長人的壽限。尋醫不如自醫,建議下載中醫寶典。

只有中醫中藥才能救中國。


榮州龍


只需一個道理,就能說明中醫的成就,中國人口多,古代戰爭不斷,武功路戰無敵!一個軍隊無藥怎麼制軍,民間無藥怎麼興旺!


山水情深天地有緣


中華民族能傳承至今已充分說明:中醫能戰勝大大小小的瘟神。解放初期,國家一窮二白,缺衣少藥,是中醫理論,指導國民提倡《食物療法》。可以說,中醫是我們的國寶。當今社會中西醫相結合是治病救人的最佳途徑。


用戶96354118531


《分診式》記載在國時對疫情已建立逐級報告制度;公元2年建立隔離人群和集中治療、政府施藥預防制度;唐末首次開展人類接種“人痘”預防天花;明末首次系統提出傳染病概念,並總結出傳染病的傳播方式、傳播途徑以及系統的預防手段和治療原則。

以上這些,除掉治療方藥與今天略有不同外,其餘的正是我們今天正在進行實施和執行的。你說說,中醫起到過作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