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的拍攝技巧,夢幻般的場景,捕捉自然的生態美

最近,有不少朋友諮詢我說螢火蟲發光照到底該怎麼拍?其實,我是前幾年才第一次拍螢火蟲,一般的攝影書籍也幾乎沒談過該怎麼拍螢火蟲,我就從我前幾年拍攝螢火蟲的經驗說起,來跟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能一起來討論。

螢火蟲的拍攝技巧,夢幻般的場景,捕捉自然的生態美

時間:

  一般夏季型螢火蟲在春季到夏季之間的數量比較多,主要約在3-5月,而每日的活動時間高峰大概是在晚上7-8點,9點以後則明顯活動力降低,發光的數量變少,所以7-8點時間適合拍大景,而9點以後適合拍特寫。

螢火蟲的拍攝技巧,夢幻般的場景,捕捉自然的生態美

器材:

1、拍攝螢火蟲發光照需要高ISO與長時間曝光,所以機身建議以單反相機為主,手機和普通相機拍出來恐怕畫質會不大理想。

2、鏡頭方面,大景照依場景及個人構圖喜好,可使用等效約28-50mm左右的鏡頭,特寫照則建議使用1:1微距鏡,以最常見的黑翅螢來說體長約1公分上下。

3、因為需要長時間曝光所以腳架是一定需要的,並且強力建議使用可低角度拍攝的款式,另外這時候快門線也是很好用的。

4、拍攝環境大多很暗所以取大景時若有熱靴水平儀,再取景構圖時會比較方便。

5、另外輔助照明器材,最好可以套上一層紅色玻璃紙,因為很多昆蟲是看不到紅光的,螢火蟲也是。所以套上紅色玻璃紙,可以降低光線對螢火蟲活動造成的干擾。

螢火蟲的拍攝技巧,夢幻般的場景,捕捉自然的生態美

大景照:

  為了拍攝到足夠明亮的螢火蟲,感光度建議使用400到800,或更高也可以,與星空攝影類似,光圈選擇大光圈,如F2.8-F4或更高,手動對焦在無限遠處,快門要根據現場螢火蟲數量及環境光的程度來調整,一般來說160秒左右的快門,基本上都可以拍攝到很美的螢火蟲場景。

但是像我原來拍攝的地點是在一個近郊的村子,雖然我已經特別挑了沒有月光的日子前往拍攝,但是天空的雲層反射也會反射城市燈光,造成光汙染,快門時間只能使用約在40-50秒左右。如果使用過慢的快門,只會讓地面或者其它場景過亮,過亮會影響螢火蟲的表現,但調低ISO或縮小光圈,又會讓螢火蟲的光線變得過於黯淡,這時該怎麼辦呢?

螢火蟲的拍攝技巧,夢幻般的場景,捕捉自然的生態美

我想到了一個類似重複曝光但又不是重複曝光的辦法,就是對同一場景,以相同設定值連續拍攝多張,然後需要藉助後期軟件,通過亮度疊加的這個方法來處理,這種方法,這一點與星空攝影又是一個類似的地方,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

螢火蟲的拍攝技巧,夢幻般的場景,捕捉自然的生態美

特寫照:

  拍螢火蟲的發光特寫照,既要螢火蟲長時間不動,又要持續發光,是有一定困難度的。一開始我是用罩著紅色玻璃紙的手電筒利用邊緣光去持續補光,好不容易找到一隻不亂跑的螢火蟲,雖然你感覺螢火蟲似乎沒在動,但其實它的觸角與六隻腳卻是很不安分的,無論是調高ISO還是降低快門速度,畫面都還是有些模糊的。

螢火蟲的拍攝技巧,夢幻般的場景,捕捉自然的生態美

後來我想到另一個技巧,ISO值我調整到400,這樣我就能用更快的快門參數,光圈我縮小到F11-F13來取得足夠的景深,快門調整為B快門,所以,快門速度為多少,這要根據拍攝效果來看。

我的拍法是,開啟B快門,然後數著螢火蟲發光的頻率,等發光約在3-10次後,開始補光然後收快門。這樣做既可以拍到足夠的熒光,也可以避免持續補光容易造成的模糊,成功機率會提高很多。

至於螢光發光幾次後該開始收快門,這要根據的ISO值、光圈,及你想表現出來的發光程度來做判斷。發光次數多、時間長熒光較漂亮,發光次數少、時間短,則熒光較弱。

螢火蟲的拍攝技巧,夢幻般的場景,捕捉自然的生態美

關於熒光的顏色:

螢火蟲所發出的亮光究竟是什麼顏色的?以常見的螢火蟲來說有黃色、有綠色、有橘色,而一般比較常見的黑翅螢與黃緣螢,其螢光都是黃綠色的。曾有朋友提醒過我,我拍攝出的熒光偏黃了,我有試著用RAW去調整白平衡,但熒光的顏色調整好了,背景卻變成藍冷調,有種陰森森感覺。隨著觀察次數越多,反而感覺黃綠色的熒光,其實只有在比較近距離的情況下才分辨得出來,距離遠些的熒光反而比較似黃、似白,而且當眼睛完全適應黑暗後,與剛開始看到的熒光顏色不太一樣,而處在不同環境中有可能看到的熒光都有所差異。

螢火蟲的拍攝技巧,夢幻般的場景,捕捉自然的生態美

在這種環境中,眼睛都無法確認真正的顏色,在調整RAW格式的色溫時,不一定要注重螢火蟲的顏色,反而要以保留現場氣氛為主。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在家學攝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