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療愈來自父母的傷痛,滋養新生家庭的孩子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這是我們兩千多年的傳統文化所弘揚和倡導的,子女對父母無條件的孝道也變成了我們必須遵循的金科玉律。可是辛苦生育我們的父母真的毫無過錯嗎?未必!

我們難以忘記《都挺好》中母親對女兒蘇明玉的冷酷無情;

我們對《小偷家族》裡毫無血緣關係卻抱團取暖的一家人記憶猶新;

我們痛恨《無人知曉》中拋棄子女的父母... ...

豆瓣網中“父母皆禍害”小組更是揭露了某些父母存在的各種問題。毫無疑問,我們不能借著“原生家庭”這個由頭逃避社會現實和遮蔽自身不足。可是我們必須看到父母可能帶給我們的痛苦,並運用正確的方法療愈自己的傷口,才能在新生家庭中滋養自己的子女。那麼到底該如何正確看待我們各自的原生家庭對自身的影響?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原生家庭》可能是一個不錯的原則!這是由美國知名的心理治療師、演說家和作家蘇珊·福沃德寫給所有被自我懷疑、焦慮所困擾的人們!

《原生家庭》:療愈來自父母的傷痛,滋養新生家庭的孩子


明確身處家庭行為模式,看到自己的傷痛

父母生養我們,撫育我們,付出了汗水與時間,不能說他們不辛苦。他們向我們的心中撒下了精神與感情的種子,隨著時光的流逝,這些情感也生根發芽:有愛、有尊重;可或許還會有恐懼與怯懦。多餘的雜草或多或少會讓我們的精神世界不那麼明亮與耀眼。我們需要通過對原生家庭知識的學習,挖掘出那些雜草!

蘇珊·福沃德按照七種不同的原因,把對我們產生惡劣影響的有毒家庭行為模式分成七種:

一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當父母以各種理由責罵侮辱甚至毆打你,還以各種為你好的理由理所當然,振振有詞,他們一定是有毒的父母。

二 不稱職的父母

有的父母只生不養,只顧自己吃喝玩樂,完全忽略孩子的需求與感受!有的家庭因為一方重病,另一方就會離家出走,家庭的重擔壓在了孩子的身上。孩子被迫早早地學會承受家庭的經濟壓力與體力上的負累。他們的內心早已沒有了自己,心心念念地都是這個家庭。也許有人只看到了這樣的孩子身上的責任感,可是隱藏在身後的還有難言的傷痛。

三 酗酒型父母

父母酗酒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可能不言而喻了!他們整體捧著酒瓶,否認並歪曲現實,對孩子漠不關心,給孩子造成難以磨滅的陰影。

《原生家庭》:療愈來自父母的傷痛,滋養新生家庭的孩子


四 身體虐待型父母

人們總覺得“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應該是以前的事情了!的確現在年輕的父母通過自己閱讀書籍和聽視頻課,學習了很多育兒知識,大多不會用暴力來解決問題了。可是社會上仍舊還有各種悲劇時有發生,更有甚者,把自己親生的子女活活打死。這更是人間悲劇!

五 言語虐待型父母

語言暴力的危害也十分可怕!話說我年紀已經不輕了,但是我的母親還會用 “畜生”、“不是人”等字眼來形容我。在看書之前,我會覺得自己是如此不堪,被自己的親身母親用這樣的字眼來辱罵我。關鍵

六性虐待型父母

這樣的父母應該是天下最不配稱之為“父母”的吧!性虐待的傷害從某種程度上帶給孩子的傷害根本是無法估量的。

七 操控型父母

我的母親就是操控型的家長,其實我至今仍舊未脫離她的操控。從小到大,事無鉅細,都要經過父母的允許,我才敢去做。所以我一直膽小自卑,缺乏自信。當我成年,我還是未長大的“巨嬰”。凡事總要經過他們的首肯,才敢去做!等我結婚生子,父親已經知道讓步,我有權對自己的任何事做決定。可是母親仍舊從買房到我孩子什麼時候上幼兒園,衣服怎麼疊放,都要一一指揮。我感到非常痛苦!一旦發生激烈的爭吵,母親又會以“我都是為了你們好”大吵大鬧,痛心疾首地指責我沒有良心...

這就是我拿起這本書的理由。我一直苦悶於“聽到母親的聲音就煩躁”的痛苦!我以為這是因為我內心太過狹隘,連自己的母親都不肯原諒與包容。直到我讀到武志紅的一句話:“你的所有感受都是有道理的,尤其是那些灰暗的感受。”

《原生家庭》:療愈來自父母的傷痛,滋養新生家庭的孩子


直面家庭真相,釋放痛苦之源

避免掉入原諒的陷阱

只有釋放了內心的悲痛和憤怒,只有將責任歸於那些應該負責的人——你的父母之後,真正的解放才能降臨。

原諒曾經殘忍虐待過自己的父母似乎代表看淡看開了,可是裂痕並沒有癒合!最為實際的,原諒這一行為根本就不能給生活帶來本質和持久的改變。所以重拾內心的憤怒是關鍵的一步!只有讓自己內心的憤怒釋放出去,讓父母承擔起應付的責任,才可能讓我們踏上療愈之路。

《原生家庭》:療愈來自父母的傷痛,滋養新生家庭的孩子


情感獨立,學會用回應代替反應

1 “你對他們的反應取決於他人對你的認同感”

我一直都不明白為什麼每次我的母親告訴應該怎樣生活時,我就像被電到了一樣,炸毛起來!直到我讀到“你對他們的反應取決於他人對你的認同感。”

母親肯定是愛我的(你看,直到現在我還在為她辯護)!可她愛我的方式並不正確!直到我快四十歲了,她還認為我做不好任何一件事,想操控我的一切!

她會告訴我手洗衣服的好處,手洗衣服才能洗乾淨:一個人連衣服都洗不乾淨,還瞎講究什麼!

她會在我罵哭孩子不認真練琴時,憤憤對我:“這個鋼琴就不要再學了!”

她會指責我讓先生幫六歲的孩子洗澡,只因為我老公上班辛苦,我的工作相對輕鬆...

是的,一次一次,一樁一樁,我母親內心充斥著對我的不滿,而我因為沒有她的肯定,連保持起碼的情緒穩定都十分艱難!

《原生家庭》:療愈來自父母的傷痛,滋養新生家庭的孩子


2 少一些反應,多一些回應。

當我任憑我的情感反應傾瀉而出,就意味著我把情感的把手交到了我母親的手裡,也就給了她掌控了我的巨大能量。所以我應該讓回應代替反應!如果我要脫離掌控,就要採取非辯護

回應,儘可能在與母親在溝通出城中化解我的過激情緒!

所以當我母親指責我洗衣服洗不乾淨時,我該回答:“媽媽,手洗衣服確實更乾淨。等我能騰出時間,也學著手洗衣服。”

當我母親怒斥斷論孩子不該學琴了,我最好說:“媽媽,我知道你心疼孩子,但是練琴一定要認真呢。”

當我母親指責我偷懶還不體貼老公時,我應該緩解:“媽媽,雖然孩子爸爸辛苦,但是這也是一種親子互動啊。”

《原生家庭》:療愈來自父母的傷痛,滋養新生家庭的孩子


用“對峙”克服直面父母時的恐懼

我們要明確對峙是我們擺脫痛苦陰影與傷害的必經之路:只有面對了自己內心深處最大的恐懼,才能令我們與父母間的力量平衡開始發生變化。

對峙是通往獨立自主道路上最激動人心的階段!

當然在對峙前要滿足四個基本要求:

1.你必須堅強得足以應對父母的反駁、否認、責難、憤怒或其他任何由對峙引發的情緒;

2.你必須有充分的支持體系來幫你度過從期待對峙、對峙本身到對峙的後果出現這三個不同的階段;

3.你必須將想說的內容事先寫成信件或加以演練,必須練習使用非辯護型回應;

4.你必須改變觀念,不再繼續為兒時所遭遇的痛苦經歷承擔責任。

無論是寫信還是面談,都是我們可以跟父母對峙的方式。而且不論對峙期間或之後發生什麼事情,只要你有勇氣付諸行動,就是勝利者。因為你再也不會受制於深陷於父母關係中的舊有角色不得解脫的恐懼感。

我們不該僅僅停留在指責埋怨父母帶給我們的負面影響,而應該學習慢慢掙脫與父母的牽扯著的藤蔓。因為只有我們擁抱了自己的內心小孩,療愈了原生家庭的痛楚,活出自己最燦爛的樣子,才有可能在新生家庭中滋養孩子。

《原生家庭》:療愈來自父母的傷痛,滋養新生家庭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