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學歷史有什麼好辦法或習慣?

cyyaizyh


高一主要是講的中國近現代史,把中國與各個帝國主義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背熟了,再瞭解簽訂這些條約的背景


無錫賣不鏽鋼的小金


雖然現在大四了,但是談到高中歷史,我內心深處頗有感觸,興趣大發,高考的文綜也給我流下來了深刻的印象。我高中的歷史成績從高一到高三一直都是數一數二的,這不是我多麼牛逼厲害!這是形勢所逼,為了考大學真是臥薪嚐膽,勞其心志,勞其筋骨!下面我分享一下我學習歷史的經驗,僅供參考。

1.第一培養對歷史學科的興趣,提高史學素養。這是最重要的,可以說是靈丹妙藥,沒有史學興趣,你會覺得歷史很枯燥乏味,背起來頭昏腦脹,索然無味。只有興趣你才會主動學習,否則一切都是耍流氓!

2.勤奮努力。當然有興趣的還是不夠的,因為歷史學科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尤其高一學中國古代史和古代的政治經濟制度,繁瑣複雜。因為應試考試嘛,你需要大量的努力背誦,當你有興趣了,又努力你就能掌握書本內容,應付期末考試區區一個優秀是很容易的。

3.技巧麼方法:1.可以用串聯的方法,把古代的各個朝代時間和串聯起來記製作時間軸,編程口訣,2.記某個歷史事件的方法,首先分析時間和歷史背景,包括經濟,政治,文化,軍事,階級矛盾,社會矛盾等,然後分析人物,導火索,事件的主要經過。然後些歷史人物和事件有什麼影響和意義,一般有積極和消極之分。這樣大概就可以了掌握了一個歷史事件。

4.就是課本預習和做課後練習,來查缺補漏。

提高高一歷史成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長期努力的結果,是不拋棄不放棄的堅持過程,希望這些經驗或者習慣對學弟學妹有用。那就不枉這些文字了。







陽剛至強1


一,做好筆記。在我自己高中的時候,歷史成績還算不錯,我的方法是做好筆記。而且我的高中歷史老師板書非常的好。我高中三年的歷史筆記大概三百多張A4紙。而老師的出題範圍一般大不過講課。拓展部分很少很少。

二,多做習題。推薦猿題庫,我高中用過,不知道現在還免費不。就是有些題目可能會錯答案,但是……畢竟免費,而且有評論區可以糾正。說實話,出題套路也就是上網查查,歷年試題庫翻翻,結合一些習題集編輯一下。你題量做夠了,絕對是能夠考出好成績的。

三,答題套路。這個我想我不用多說,你的老師應該教過你。每種題型的答題套路。原因經過結果正負面影響,政治經濟文化……分點作答。這個非常重要,一定要聽自己的老師好好講。

四,重視背誦。不要諱言背誦。我可以跟你說,到了考研,背誦仍然很重要,並不要輕視它,也不要覺得說歷史要背誦就是反理解的。我讓你背誦的是答案,但目的是讓你熟悉出題人的思維方式,用出題人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總結答案。

所謂高中歷史重理解,其實更多的是讓你理解答題套路,而不是具體的歷史事件和問題。在高中生中,史觀並沒有完整的建立,怎麼去理解史實。如果一定要理解,學生能夠超過出題人嗎?不是說要一字一句地背誦答案,而是說要背誦出題人精心設計的答案,才能讓你自己理解如何答出出題人滿意的答案,注意,出題人滿意是標準,而不是你寫的答案多深多廣多學術。

大部分的三四線城市現在的高中教師都還是本科生畢業去教,甚至還有專科生,這些老師很可能自己對歷史的瞭解都少之又少,又有不少都不是歷史學畢業的,可想而知。

題主要求的是高一歷史學好記住,而不是對歷史學有所瞭解。在我高中的時候,我讀張光直先生的商文明,都給歷史老師繳了,畢業後才還給我。我現在很感謝她告訴我的,什麼年紀該做什麼事,不要好高騖遠。

做好這四點,要把高一歷史知識學好、記住不成問題。


澤坤侃球


說到學習歷史,興趣肯定是第一的。高一的歷史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一些,容易理解。可以說,理解和記憶方面大概是37開吧,3分靠理解7分靠記憶。

我這裡有個五遍學習法供大家參考。就是每樣知識點,學習五遍,基本上就記住了。

1、預習:上課前一天預習一遍,至少要看一遍第二天要學習的內容。特別是不能理解的地方,要重點記下來。

2、上課:認真聽講,一定要跟上老師的思路,重點難點要記下來,不理解的要理解透,有機會課上或課後找老師把不理解的理解透。老師的版書要作為筆記記下來,筆記不要求多求全。

3、課後複習:上課當天下午或者晚上一定要複習一遍。還有是老師的提綱版書要記住。晚上要睡覺時可以靜靜的思考一下今天的知識,在頭腦中過一遍。

4、上課後第二天抽出時間來複習,提綱版書、課本都複習一遍,這點非常重要。

5、不定時複習,做個複習計劃,每週複習幾段時間(至少4段時間熟悉知識點),這個是增強記憶最好的方法。提綱版書一定要熟悉了。

要相信:記憶在反覆之中。只有反覆了,才能記得住。

還有一點是考前複習了,複習課上要跟上老師的思路和講解,老師講幾遍,就讓所有的知識在腦海裡過幾遍,相當於又記憶了幾遍。考前自己複習時就不要去背書了,除非拿準了那個就是必考點才去背。要把書從頭到尾仔細看一遍,相當於全面複習一遍。這樣碰到理解題,理論題,你就能從容應對!





柴少葵


我以一個全國1卷高考文綜35個選擇錯四個,歷史選擇錯一個的過來人身份告訴你。學好歷史需要有以下方法:

1.課本是基礎,一定要把課本內容理解透徹。

2.多閱讀一些歷史的課外書籍,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當前文綜選擇題考得很活,知識面涉及非常廣,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你是無法應對那些題的。

3.上課認真聽講,做好筆記。當天學完的第二天早上要理解性的記憶(注意不是死記硬背)

4.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史學思維,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透過現象看本質的一個能力,對今後文綜選擇題及文綜大題有很大的幫助。

5.多做題,勤思考。選擇題都是可以用排除法去做的,根據題幹中的歷史時代可以排除一些選項。要學會舉一反三,不能就題論題,要想這道題的材料還可以出哪些問題。



文史兼備達人


私以為,無論什麼版本的教科書,高一最重要的是培養一種學習歷史考試答題的思維方式。以下總結個人經驗:

1,最容易忽視的點,章節目錄。

培養歷史思維的重要一點就是把各種學到的東西環環相扣,就像你在圖書館找書,考試的時候自然而然腦子裡就會把相關知識提取出來。那麼,怎麼鍛鍊這種思維呢?重點來了,其實就是令人忽視的章節目錄。

舉例來說,從內外服聯盟到封邦建國-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鬥爭-專制皇權不斷加強…

這一系列的標題也許你在學習的時候看過,但是總會最後忘在角落。其實這就已經為我們理出了一條邏輯線,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古代史中,封建君主專制是怎麼一步一步加強的。背書的時候,翻到目錄頁,對著標題就能把每一步說出來你就理解了第一步了。

2,學會正確的邏輯思維,結合著理解記憶。

那麼學習每一個標題下具體內容的時候,怎麼比較容易理解記憶呢?有一個固定的形式,背景、內容、意義、影響,這幾點有時候就很能全面的描述一個事件了。當然了,背景裡還有政治背景經濟背景,影響還分當世影響和後世影響,這些你在搞懂之後其實就明白事件為什麼能在那個時候發生了,也減少了記憶混淆的情況。

3,縱觀古今,橫較東西。

還是接第一點,其實書本就在告訴我們怎麼學。學完第一單元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之後,緊跟著第二單元就是古希臘古羅馬的政治制度。這在告訴我們學的時候就要明白去思考中西的不同。不單單是內容的不一樣,歷史事件背後的政治經濟等等全部要一一對應的比較。橫的作用就在這裡。縱則就是最基本的,按照時間線去理順;橫是按照地理去對比。


方舟雲考研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我也是一個歷史愛好者。在上高中時歷史成績也還一直不錯,我把我上學時的經驗和習慣來分享一下。

(一)首先最重要的是興趣,愛因斯坦曾經就說過這麼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你要培養自己熱愛歷史的興趣,有了興趣之後你就會發現歷史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那麼學好它也就一點都不難了。該如何培養興趣呢,我來告訴你。平常多看看關於歷史方面的影視劇,可以看看漫畫版的歷史。那上面的圖片都挺有趣的,詼諧幽默。然後再看看歷史插圖上的人物,和歷史上的大人物握個手。想想那種感覺多好啊,也只有在歷史課上才能有這種感覺。

(二)那就是上課要做好筆記。俗話說的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肯定是沒錯的,老師講到重點時都可以記下來。書上的重點也可以畫下來做個記號。舉個例子來說,記得高一歷史必修一書上第一章就是關於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的。那麼涉及政治制度的肯定是重點,就可以將分封制還有宗法制度極其特點給抓住啊。凡事要抓重點,抓住重點會讓你事半功倍。

(三)說到歷史那麼跟記憶肯定是少不了的,這裡教你幾個便於歷史記憶的方法。聯想記憶法,就是比如說上到明太祖朱元璋時期。就可以想朱元璋做了哪些事,廢除宰相,設立內閣制度。還有也可以買買那些歷史小冊子,小冊子上有不少關於歷史記憶的口訣。都是大有用處的

(四)在說一個點那就是多看看課外歷史書籍,還有影視作品。這樣對學好歷史真的非常有用的,還可以開闊自己的眼界。

補充說明一下,千萬不要和自己的老師鬧矛盾,一旦你討厭你的老師那對他教授的這門課也是一點興趣都沒有了。歷史也是一樣的,要喜歡自己的老師。


憐若品史


1.首先要培養興趣,

2.要會用到縱橫比較

3.做筆記,區分重點

培養學習歷史的興趣。

有些同學歷史沒學好主要是因為對歷史沒有興趣,誤認為學歷史就得死記硬背,就得大 畺地背時間、人物、地點、事件等。

其實這是誤解,歷史中的重要人物、地點、時間等當然 要背了但是要看怎麼背,有的人理解地去背,有的人死記硬背,背的效果截然相反。

對學習歷史有興趣的人就會主動地去背,理解著去背,就能把握歷史學習的要求。

在我 們生活中,人們談論的許多事常和歷史有關,可能是古代,也可能是近代史或現代史, 只要我們留心把它和書本的東西結合起來,就能對學習歷史產生興趣。



時尚假髮


首先學習歷史要有時間觀念,即知道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當然並不是所有事件的時間都要記清,對於那些不太重要的只需記住大致發生的時段,分清誰先誰後便可以了。

其次要學會理解。每一個歷史事件或人物都不是單獨存在的,其必然與其他事物有所聯繫。例如中國鴉片戰爭為什麼會戰敗,僅僅因為軍事失利嗎?當然不是,這要從中國與英國兩方面看,而中國方面又可細分為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從這些方面來思考。不知樓主在哪學習,但本人高考是江蘇的,也做過其他省份的歷史題目,其中選擇題往往不會直接問你什麼事件有什麼內容,其經常要通過推理來進行答題,而這就需要你對某一歷史事件或人物有較深的理解。如果僅僅依靠背書,往往會無的放矢。

此外,畢竟是高中,因此對於一些條約內容啥的還需要背誦,這些在大題中一般都會用到。建議經常看書,本人高中歷史並沒有經常背書,但是課本卻翻了好多遍,甚至連小字部分也記住了,因此高考也獲得了A+。

最後是比較偏個人化的,就是把自己想象為歷史人物,將自己置身於歷史事件中,如果是自己會怎麼做,當事人又是怎麼做的,這樣也很有趣,當然這屬於個人觀點。


歷史眼鏡


每個人有自己個人的喜好和習慣。我個人的建議是基礎的知識點整理放在高一高二做,高二的暑假或者高三,就可以開始把學過的知識分成不同的專題、模塊來整理,另外一種方法就是跨越書本,按照時間順序,整理在不同的時期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發生了什麼事。歷史學習中對於時空的把握也是很重要的。

其實,學好歷史並不難,只是很多同學在努力之餘沒有找準學習方法罷了!對於其他學科也一樣,各自都需要一個較好的方法來打開那扇“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