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們無意中捅了天大的窟窿 最後這位皇帝差點被這些官員害死

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10月8日。這一天風清雲淡,紫禁城依然像往常一樣威嚴。

突然有一夥行人,扯掉頭巾,拿出武器,向紫禁城的東華門和西華門兩個發向,同時發起進攻。按理說,紫禁城應當是戒備森嚴。無奈,嘉慶年間,官員腐敗、軍隊紀律松馳,就連紫禁城的守衛都會偶爾開小差。

說來也巧,這一天,嘉慶皇帝並不在紫禁城中。他正結束了自己的休假,在從木蘭圍場回紫禁城的路上。也正因如此,襲擊紫禁城的人,踩著時間點,順利的攻入了,一直打到了隆宗門外……

地方官員不相信的謀反案

在清朝的歷史了,有組織的進攻紫禁城的案例並不多。

要知道,在清朝謀反是重罪,一旦被查獲是要株連九族的。因此,在清代的太平年代,敢於謀反的並不多。至於組織人馬攻打紫禁城的就屈指可數了。畢竟,這個犯罪成本太高,成功概率也太低,很少有人敢冒這個險。


官員們無意中捅了天大的窟窿 最後這位皇帝差點被這些官員害死

天理教徒

而1813年這次,攻打紫禁城的人,是白蓮教的分支——天理教的信徒。事實上,早在一年前,他們的計劃就已經制訂好了。

1812年夏天,臺灣淡水同知查廷華抓住了一個傳教的人。這個傳教士,可能沒有體驗過大清的嚴刑峻法,沒兩下就說了他們的一個驚天大計劃——明年天理教徒將攻打紫禁城,幹掉嘉慶皇帝,建立新政權。這個計劃的領導叫林清,擔任突擊隊長的人叫祝現。

查廷華很興奮,一方面是他可以順藤摸瓜打掉一個反清集團,另一方面以此事為跳板可以長官發財。為此,他不顧深夜,來到了臺灣知府汪楠的府中。

汪楠此時,早已經睡下,正在美夢中的他被部下打擾,實在是很不爽。隨後,查廷華告訴了他這個驚人的發現,並且

汪楠稍作思考說:“犯人為了保命,什麼胡話都會說。你知道謊報的後果嗎?快把那傢伙宰了,免得出去瞎說,給我們惹事。”

就這樣,由於清朝官員的瀆職和自保行為,一場本可避免的謀反案就這樣似乎無法避免了。

官員的不負責任差點害死皇帝

上天似乎是有意幫助大清。就在天理教徒謀反之前,1813年初夏的一天,豫親王裕豐也收到了天理教徒謀反的情報。

這一天豫親王裕豐的管家祝現有事請假,祝現的堂弟祝富慶偷偷來訪。他私下告訴豫親王裕豐,自己的堂兄謀反。同時舉報林清在宣武門租房子賣鵪鶉,其實是在打造槍械。


官員們無意中捅了天大的窟窿 最後這位皇帝差點被這些官員害死

嘉慶皇帝

畢竟是皇室宗親,豫親王一聽就跳了起來:“有這事?我這就進宮稟報!”但等到僕人備好了轎子,豫親王卻擺了擺手,沉吟半晌,低聲勸導祝富慶說:“做事要動腦子啊!謀反是滅九族的大罪,你想害整個祝氏家族嗎?此事到此為止,千萬別再提了。”

就這樣,謀反的事被官員又一次壓下來了。

不過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8月份,北京九門提督吉倫連續接報,說天理教徒很快就要攻打皇宮。

對於這些情報,吉倫不以為然:“紫禁城內又不歸我管,我操這個閒心幹啥?我九門提督的職責範圍是九個城門,加強巡邏就是了。”

不久,嘉慶帝結束休假,離開木蘭圍場回京,下一站行在是薊縣的白澗。吉倫立即率大隊人馬前往迎駕。剛上路,一個參謀騎快馬狂追上來,氣喘吁吁地報告:不好了,不好了,天理教徒混進城了,請大人即刻處理!

眼看向皇帝請功的機會被這些反賊給搶了,吉倫十分憤怒:“你們有完沒完?想立功受獎想瘋了?滾開滾開!”參謀不依不饒,一把拽住吉倫的馬韁繩,苦苦哀求:“大人……大人!您真的不能走啊,要出大事啊!”

吉倫大為惱火:“我大清正是太平盛世,國泰民安,天下歸心,你竟敢造謠惑眾,等我辦完大事再來收拾你!”說罷,一腳踢翻可憐的參謀,撥馬呼嘯而去。

第二天,兵部尚書兼順天府尹劉鐶之,正與客人觥籌交錯。宛平縣令和盧溝橋巡檢破門而入,附耳低語:昨夜、今晨,家住宋家莊的林清等人,騙過崗哨,經盧溝橋進了城,明天午後攻打皇宮,情況十萬火急!劉鐶之早已進入酒酣耳熱狀態,哈哈大笑起來:“幼稚、幼稚!你以為吉倫大人的部隊是聾子的耳朵?皇帝老子家是大柵欄,誰想進就能進?別沒事找事了,陪我喝酒。”

嘉慶王朝最大的危機

就這樣,在1813年10月8日下午3時整,天理教徒200餘人裝扮成賣柿子的、送貨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由東華門、西華門攻入皇宮。

警衛部隊驚慌失措,死傷過百,假如外援及時跟進,林清他們肯定會把大清皇宮連鍋端!湊巧,嘉慶帝的二兒子,也就是後來的道光皇帝,平時最愛擺弄冷兵器時代最嚇人的玩意兒——火槍,這次派上了用場。幾聲槍響,竟然穩住了軍心,逆轉了形勢。在禁軍的圍剿下,天理教徒寡不敵眾,起義失敗。

而遠在河南滑縣的另一支天理教隊伍,稍早前已經起義,劍指北京。清政府用盡九牛二虎之力,耗時三個月,才勉強平息事態。這件事發生於夏曆癸酉年,史稱“癸酉之變”,是清朝由盛轉衰過程中的標誌性事件。

“從來未有事,竟出大清朝!”嘉慶皇帝如此表達了他的震驚和憤懣。事實上,這一事件,不是一個單純的事件,而是整個清王朝的官場出了問題。並且這之後也並無多少改觀。


官員們無意中捅了天大的窟窿 最後這位皇帝差點被這些官員害死

影視劇中的嘉慶皇帝

公元1818年9月,大清帝國舉辦了三年一度的武舉考試。

武狀元、榜眼、探花的名單都已公佈,就等著到太和殿參加傳臚大典了,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卻出了紕漏。

嘉慶早早地率百官在現場等候,眼見大典的時辰已到,狀元和探花卻遲遲沒來。

嘉慶將禮部官員召來斥問,禮部官員這才想起來,當初通知狀元和探花走西華門入宮,後來又臨時通知他們走東華門,十有八九這兩人現在還在路上!

再說狀元和探花走到西華門時,守衛的軍士卻沒有得到命令不給他們開門,當好不容易等來了太監要他倆到東華門入宮的旨意,兩人一路小跑,狼狽地向東華門奔來。

兩地相距很遠,短時間內不可能趕到。

此時時辰已到,嘉慶再也忍耐不住,他當場下旨將狀元和探花的名次革除,隨即拂袖而去。

如此重大的國家禮儀,官員卻出現這樣的疏忽,也難怪大清最後不斷走下坡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