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道德經》的你有什麼想說的?

千澤翎


我看過幾遍《道德經》有收穫也有很多疑問。我想說的是《道德經》不是老子想要留世的著作,而是函谷關令尹喜強迫老子寫的片段文字。老子寫的片段文字不是為了留給好好學習而是為了應付,所以一開始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玄之又玄,讓你雲裡霧裡莫名其妙。老子明知言者不知智者不言但為了儘早脫身運用“道”的原理寫下片段文字應付關長。老子才學博大精深雖然留下不多的文字但字字珠璣極有哲理以致後世深入研究。老子說的似是而非沒有明確的答案以致後人眾說紛紜爭論不休。哈哈,想讀《道德經》的,靜下心來從中找點人生哲理,千萬不要研究“道”是什麼,否則你會鑽進死衚衕!


舞酒綠林


行無言之教,處無為之事。

你不問我不說,我說了也不一定是道,至少不是大家理解的道。

西方說民主必須是普選,我們說民主是民主集中,普選適合歐美西方文化,可民主集中才是符合我們的,可見道可道非常道。

我沒有讀透,所以在這裡胡謅幾句。真正讀懂道德經的人,不會告訴你該怎麼做,而是會告訴你多看、多悟,追求自然,找到本來的你、自然的你、最後成就快樂的你!


聖哲同學


看過《道德經》後,我想說的是:

一、品德高尚的人,走的是一條正道,是一條前途光明遠大的道路。相反,品德低下的人,走的是一條歪道,是一條前途黑暗短小的道路。

二、品德高尚的家庭、家族,走的是一條寬廣的、讓家庭和家族興盛的光明大道,這樣的家庭、家族,必將有利、有功於社會,家風正道優良的家族,後輩人才興起,小者貢獻於鄉鄰、社會,大者將立功於國家社稷。相反,品德低下的家庭、家族,走的是一條狹窄的,讓家庭、家族走向衰落,甚至滅亡的黑暗絕路。這種家風不正的家庭、家族,必將出現違法犯罪、禍害鄉親,以至國家社會的人和事。

三、品德高尚的國家、民族,是最有前途和未來的國家民族,這樣的國家、民族,吃苦耐勞,熱愛和平,勇於擔當,樂於貢獻,這樣的國家、民族,富於創造,英雄輩出,和合周邊,利益天下,是其它國家、民族的榜樣,這樣的國家、民族,既便遭遇天災人禍,因為總是有一大批英雄豪傑戰天鬥地、視犧牲為光榮,這樣的國家、民族,可歷經數千年尤可反覆強盛。相反,一個品德低下、無視道德的國家、民族,它就不可以長盛而不衰,不可能永遠有好的未來。

《道德經》充滿樸素的辨證法的思想,因為其樸素,則《道德經》言道、言德才最為真實。《道德經》的核心要義,就是辨證講清了“崇道而重德”和“貴德而遵道”的辯證關係,即有道必有德,德高必有道。


沃克特爾


炎熱的夏天,人的心情也很容易浮躁,趁此機會,我們再學習一下《道德經》裡的名言,讓我們心也跟著清淨一下,心靜自然涼嘛。

一,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道德經.第六十七章》

仁慈的人,在大義面前才會勇敢,小人只是內強中幹,色厲內荏;儉樸淡泊,才能心胸廣闊;不驕不滿,不敢為天下先,將來才會成為大器。

二,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道德經.第七十九章》

當和事老,用調解的方法來對治很大的怨恨,即使表面解決,必然還會留下殘餘的怨恨,這怎麼能算是妥善的辦法呢?俗話說“冤冤相報何時了,得饒人處且饒人。”只有懂得寬恕之道,才能放過別人,也放過自己。

三,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悟道的聖人,無私無慾,從不為自己要求什麼,他做一切都是為了別人的利益,反而自己得到更多,變得更富有。這就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的道理,越想得到的,偏讓你失去,越不想得到的,偏偏就給你。

四,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道德經.第三十七章》

道是永遠順應自然的,看似無為,卻是無所不為。看看現在的亂採亂伐就知道,這也算作為,不過是妄為,還不如不為。再看看那些原生態的大自然,沒有人去管理,環境卻好好的,大自然看似無所作為,其實是大有所為。

五,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道德經.第四十五章》

這句很複雜,釋義很有爭議。按大流的解釋吧,運動能夠戰勝寒冷,清淨能夠戰勝炎熱。因為書中還有一句“靜為躁君”,清淨還是急躁的主宰,所以只有做到清淨,才能真正達到大道無為的境界。

六,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天道的規律,就是隻管利益萬物,而不會起傷害之心;人道的規律,就是對人民有益的事要有所為,但卻不會爭名奪利。

七,道衝而用之或不盈。——《道德經.第四章》

道是什麼樣子呢?道就像無底的深淵一樣,雖然高山瀑布、小河流水、涓涓細流等等,都在永不停息的流進來,但是這個深淵卻永遠也裝不滿。這就是大道,無窮無盡,永無止境。

八,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道德經.第三十一章》

戰爭是不詳的徵兆,大家都很厭惡,所以有道的人不會去用它。所以《孫子兵法》上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率軍攻城硬拼,那是下下策,萬不得已的時候才用的。

九,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得。——《道德經.第九章》

物極必反,盛極必衰,你看到好吃的東西,就非要吃個沒夠,到最後給撐死了,還不如適可而止,吃個半飽得了;稍微有點才華,就志得意滿,到處顯擺賣弄,早晚會有你難堪的。

十,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道德經.第四十五章》

看起來挺滑頭的人,沒準卻是真正剛正不阿的人;看起來很笨拙的人,沒準是天下最靈巧的人,只是平常人看不懂;看起來木訥寡言,沒準是最有辯才的人。所以說,物極必反,凡事不能只看表面,最壞的往往是最好的,最好的也往往是最壞的。





解答文化問題


道德經算千古智慧奇書了,值得國人學習領會,對人生,生活,工作,心態調節都有積極意義。

看道德經儘量不去看別人的翻譯版註釋版,10000個人心中有10000種道。您自己的道要自己看,自己悟,自己領會,別人領悟的道,不一定就比自己領悟的道更高深。

不看別人註解才開始看著很累,但是,道德經和現在普羅大眾書籍不同,看的不是字。而是這洋洋灑灑幾千字背後蘊藏的無窮信息能量。用什麼去接收和融匯貫通

?

用心!用心才能夠跨越時空和老子來一次跨越千年的靈魂學習。

理解道德經的時候大道至簡,以儘量簡單的方式去理解,可以結合自己身邊的人,事,物。儘量不要想得太複雜了把自己套裡面轉不出來了。真相有時候很簡單,想得太複雜的往往離道更遠了。

今生能夠悟道,明道,證道,行道!沒有白來一遭。


一花一世界一景一菩提


很喜歡看道德經的,希望從中能汲取智慧,豐富內心的靈魂,用行動去體證去悟道,明道。依道而行,就是有道德的人!這就是老子告訴我們的秘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悟者自得。


金子林25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所著的哲學作品,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被譽為“萬經之王”。 它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


呂顯紫mm


突出的感覺有如下幾點:

1.老子是一位知行同一的人——即他是一個既有真知性又具實能功的人傑。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偉大思想家”這個名號遠配不上老子。

2.老子是在行“不言之教”——即他是在用一種無心之心去教化同類。

3.老子為我們提供了系統的修行之路——從修行之理念到身心修為的次第上都有極精到極簡捷的闡述。

4.老子在道德經中對於治國、用兵等世俗類應用的論述看似出於一種社會責任感,實則是出於“護法”的需要。這一做派後世莊子之大德亦如此:明面講故事,實則那僅是個由頭、而重在傳道理,但至於後人是否有得或錯過全在緣分。

5.道德經中最高級的智慧在於無所用心在於不施加念——故老子有言“道法自然”、“唯施是畏”、“不召自來”。

6.道德經其實在對於道的理悟上提出了兩個關鍵點——即一個原則、一個法則。

這個原則是指在對於道之感知上的同一性,即在空間感性上感而有覺,在時間知性上知而有覺;這一法則是指對於道之體用關係理解上的順逆雙趨法則,即由道之體而用之順化,由道之用而體之逆歸。

7.道德經五千言是一氣呵成之作。但其中任何一篇都可與其它部互證自圓,無需他解——故後世旁徵博引之眾解皆為畫蛇添足之作。


一曲凌日


(道德經)簡單明瞭,只是我們看的玄之又玄吧了!不管你怎麼理解介可歸於一“道”這就是對你自己的認知,也就是萬“道”的宗旨。(道德經)開續二十四字,寫的明白。道可.道非.常道,這是明理。“道”你不明白是什麼,只能說,可有.可無.但你就在“道”中。(萬事萬物介在道中)名可.名非.常名,這是明心。在你認知“道”時首先要有個實物,可有名.可無名.但必須有個名字認知。即“常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這是“精神”領會。就是萬物沒有名字也要開始,有了名字也就有了事物之“母”——“母”事物之大爾敬謂。所以理解萬事萬物之時必須要有敬謂之心。八十一章介是以“德”禪述“道”之理。包括任何科學道理都可以套用(道德經)這部公式。


生活147125292


《道德經》這部書並不陌生,雖然只有5000字,但它博大精深,言簡意賅,玄妙無極,是流傳至今不可多得的精品。

它是老子對人性修養,處世哲學,治國之道,軍事哲學,養生之道等的智慧之言,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是中華人民的文化瑰寶,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文獻。

它一共81章,分為上下兩篇,分別是《道經》和《德經》。上篇《道經》37章,講述的是宇宙之根本,道出了天地萬物變化的玄幻,揭示了陰陽變化的微妙;下篇《德經》44章,講述的是為人處世之方,人事進退之道,也包含了長生久世之術。

它讓我們感受到2000多年前的聖哲思想,指引我們的心靈走向光明的通道,讀它一定會讓你受益匪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