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福英雄理琪 ,82年前的今天,他把30歲的生命留在了膠東大地,只留下一個化名

天福英雄理琪 ,82年前的今天,他把30歲的生命留在了膠東大地,只留下一個化名

威海是紅色膠東的源頭,先後發生過“一一·四”暴動、天福山起義等重大歷史事件,湧現出理琪、於得水等眾多英模人物。為深入挖掘紅色膠東革命歷史資源,讓革命先烈精神和紅色故事代代相傳,去年以來威海市啟動紅色膠東革命歷史印跡搶救保護利用工作,目前已梳理紅色印跡500多處,正在分類分批進行搶救保護利用。

為便於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學習,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形勢需要,開設“紅色膠東·紅色故事”專欄,陸續推出膠東革命時期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系列文章,通過傳承先烈先輩優良傳統作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磅礴力量!

天福英雄理琪

他為了革命不遠千里來到陌生的膠東大地,他是犧牲在膠東革命戰場上的最高將領,他留下的只有一個化名和一副畫像,但他的事蹟和英名卻被膠東人民永遠銘記、廣為傳頌。

他就是第四屆膠東特委書記——天福英雄理琪。

今天,是理琪同志犧牲82週年紀念日,讓我們再次重溫他的英雄事蹟,獻上我們的崇高敬意和深切哀思。

天福英雄理琪 ,82年前的今天,他把30歲的生命留在了膠東大地,只留下一個化名

理琪,原名遊建鐸,1908年出生於河南省太康縣遊莊村一個地主家庭,學生時代就投身革命,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在中央蘇區工作,1934年被派往上海做地下工作。

天福英雄理琪 ,82年前的今天,他把30歲的生命留在了膠東大地,只留下一個化名

理琪來到文登後居住的溝於家村

1936年1月,在膠東革命處於最黑暗、最迷茫的時候,理琪從上海輾轉來到文登,他與張修己等一起,冒著生命危險走村串戶,尋找失掉聯繫的黨員,發展新黨員,重新聚集革命力量,並起草了《給各級黨同志的一封信》,正確分析中國和膠東地區的政治形勢,總結“一一·四”暴動經驗教訓,使各級黨組織很快得到恢復和發展。

1936年4月,理琪組織成立中共膠東臨時特委,理琪任書記。期間,針對膠東的革命鬥爭形勢,採取了一系列恢復和發展革命力量的措施,中國共產黨在群眾中的影響日益擴大。

1936年12月,由於叛徒出賣,理琪被捕。被捕期間,理琪受盡折磨,但始終堅貞不屈,對黨的機密未吐半字。

全面抗戰爆發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理琪被保釋出獄。出獄後,理琪很快回到膠東。根據省委的指示,特委決定以“一一·四”暴動保存下來的昆嵛山紅軍游擊隊為基礎,建立一支由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的膠東人民抗日武裝,並在天福山舉行抗日武裝起義。

天福英雄理琪 ,82年前的今天,他把30歲的生命留在了膠東大地,只留下一個化名

第四屆膠東特委臨時會址遺址

1937年12月24日,理琪領導了著名的天福山起義,成立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打響了膠東抗戰第一槍,揭開了膠東人民武裝抗日的序幕。為了加強對抗日武裝和地方工作的領導,1938年1月19日,中共膠東特委決定成立膠東軍政委員會,同時成立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簡稱第三軍)司令部,理琪任軍政委員會主席兼任第三軍司令員。

1938年初,日軍佔領了煙臺等地。為打擊日寇的囂張氣焰,2月13日,理琪率隊成功襲擊牟平城,在雷神廟與增援的日軍進行激戰時,身負重傷,轉移途中壯烈犧牲,時年30歲。

理琪的犧牲是膠東革命的重大損失,但他為膠東抗戰英勇捐軀的大無畏精神,極大地鼓舞了膠東人民抗戰必勝的信心和決心。


天福英雄理琪 ,82年前的今天,他把30歲的生命留在了膠東大地,只留下一個化名

百姓迎送理琪的靈柩

理琪犧牲後,黨組織把他的遺體安葬在文登崔家口。1945年,黨組織決定把理琪的遺體移葬到膠東革命烈士陵園。從崔家口到英靈山幾百里路途中,沿途村民自發跪在村頭,迎送理琪的靈柩。他們用接力的方式,輪換著將靈柩抬到英靈山上,始終沒讓靈柩落地,用這種最虔誠的方式送英雄走完最後一程。

天福英雄理琪 ,82年前的今天,他把30歲的生命留在了膠東大地,只留下一個化名

天福山起義紀念館內的理琪雕塑

1962年,郭沫若先生為理琪賦詩一首。

天福英雄是理琪,獻身革命國忘私。

當年猛打雷神廟,今日高標星宿旗。

百代東風吹海陸,一方化雨仰宗師。

文登多少佳兒女,接力還須步伐齊。

2014年9月1日,理琪同志被列入全國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