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詩人葉紹翁是哪個朝代的?你最愛的是他哪首詩?

農夫老嶽


葉紹翁是南宋詩人,我最喜歡的一首,也最為大眾所知的《遊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莊園的主人啊,太過於愛惜他那一層層青苔,遲遲不肯給我開啟大門,怕我的屐齒在上面留下踐踏的痕跡,任我輕輕敲打柴門,他也置若罔聞。


可是啊,即使你不給我開門,那滿園子的旖旎春光也是關不住的,看那一樹樹紅杏開的是那麼旺盛嬌豔,一條條枝頭伸到牆外,向你訴說著被關的不滿。


一園子的美麗春光景色,應該是要和眾人共賞的呀,豈能因為你是園主就獨自佔有。


葉紹翁另外一首《煙村》我也情有獨鍾


隱隱煙村聞犬吠,欲尋尋不見人家。

只於橋斷溪回處,流出碧桃三數花。


尾句“只於橋斷溪回處,流出碧桃三數花”和“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異曲同工之妙。山重水複對應斷橋回溪,柳暗花明對應流出碧桃,又一村對應三數花。兩者都是既有寫景,同時又蘊含哲理,文筆優美,折轉流暢,令人一驚一嘆。


葉紹翁,字嗣宗,號靖逸,龍泉(今浙江龍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宋代詩人。葉紹翁原姓李,後因受祖父李穎士牽連,家業中衰,少時即嗣於龍泉葉氏。宋光宗至宋寧宗期間,曾在朝廷做小官,與真德秀過從甚密。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又與葛天民互相酬唱。葉紹翁著有《四朝聞見錄》,補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庫全書》。詩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補遺》,其詩語言清新,意境高遠,屬江湖詩派風格。

芬芳杜若


葉紹翁是南宋中期的文學家、詩人,其實他原本是姓“李”的。他的祖父名叫李穎士,曾因抗金有功,被升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但因趙鼎黨事,又被皇上罷免了官職,從那以後家道中落,葉紹翁在兒時隨乾爹葉氏,就改姓“葉”了。

一、關於葉紹翁

葉紹翁,南宋文學家、詩人,字嗣宗,號靖逸,龍泉(今浙江龍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ōu)。

有人評價葉紹翁“年少多困苦,文思多彩霞”,在我看來,他和唐代張若虛有的一拼。張若虛的詩僅存兩首,《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閨夢還》,但僅憑《春江花月夜》,就有“孤篇蓋全唐”的聲譽。這葉紹翁也是如此,就憑廣為流傳的兩首讓後人記住了他,尤其是“春色滿園關不住”句,讓人不禁感慨葉老才是“一枝紅杏”般的存在。

二、葉紹翁的詩

留存下來的葉紹翁詩只有四十多首,以七言絕句最佳,但就《遊園不值》和《夜書所見》流傳度廣一點,其次就是《訪隱者》,像《賦葛天民栽葦》、《葛天民隱居》、《寄湖上黃教》以及《出北關二里》等就沒有那麼大的名氣了。

家喻戶曉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就是出自他的《遊園不值》

遊園不值

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不值:沒得到機會)

春色如水,溢滿園,誰料描寫得如此唯美的春色,被後人用作他指“紅杏出牆”了,哈哈,文化的演變是個很奇妙的存在。

還有《夜書所見》“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這兩句寫兒童夜捉蟋蟀,興致高昂,可是,我們看了全詩就能理解這兩句也巧妙地反襯悲情,更顯客居他鄉的孤寂無奈。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前兩句寫景,落葉飄飄,秋風瑟瑟,寒氣襲人,烘托出遊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淒涼之感。這兩句以景襯情,動靜結合,用梧葉聲和風聲襯托出秋葉的寂靜。

這首詩是詩人客居異鄉,靜夜感秋所作,抒發了羈旅之愁和深摯的思鄉之情。

除了前文介紹的那兩首之外,還有《嘉興界》,寫江南水鄉的景色,別有一番風味。

嘉興界

宋·葉紹翁

平野天山見盡天,九分蘆葦一分煙。

悠悠綠水分枝港,撐出南鄰放鴨船。


不定時讀書


葉紹翁,字嗣宗,號靖逸,龍泉(今浙江麗水市龍泉市)人,祖籍建陽(今福建建甌),南宋文學家、江湖詩派詩人,擅長七言絕句,詩作語言清新、意境高遠。

我最喜歡他的《遊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這首詩歷來為人們所傳誦。


呂顯紫mm


葉紹翁,字嗣宗,號靖逸,龍泉(今浙江龍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宋代詩人。

他的代表如下:

  1、《夜書所見》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2、《遊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3、《嘉興界》

  平野無山見盡天,九分蘆葦一分煙。悠悠綠水分枝港,撐出南鄰放鴨船。

  4、《田家三詠》

  田因水壞秧重插,家為蠶忙戶緊關。黃犢歸來莎草闊,綠桑採盡竹梯閒。

  5、《田家三詠》

  織籬為界編紅槿,排石成橋接斷塍。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間茅屋兩池菱。

其中我最喜歡的詩是他廣為流傳的《遊園不值》, 頭兩句“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交代作者訪友不遇,園門緊閉,無法觀賞園內的春花。但寫得很幽默風趣,說大概是園主人愛惜園內的青苔,怕我的屐齒在上面留下踐踏的痕跡,所以“柴扉”久扣不開。將主人不在家,故意說成主人有意拒客,這是為了給下面的詩句作鋪墊。由於有了“應憐屐齒印蒼苔”的設想,才引出後兩句更新奇的想象:雖然主人自私地緊閉園門,好像要把春色關在園內獨賞,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後兩句詩形象鮮明,構思奇特,“春色”和“紅杏”都被擬人化,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讀者許多聯想,受到哲理的啟示:“春色”是關鎖不住的,“紅杏”必然要“出牆來”宣告春天的來臨。同樣,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鎖不住、禁錮不了的,它必能衝破任何束縛,蓬勃發展。

因遊賞受阻而掃興又得興,這應該看作是一種精神奇遇。此詩就是記錄這種精神奇遇的,它是一首無法成遊、卻勝於成遊的別具一格的記遊詩。首句又作“應嫌屐齒印蒼苔”,我卻嫌這“嫌”字不好,它似乎在表現園主人閉門謝客、遠離塵囂的清高,但清高得有點做作。倒是“憐”字有情致,高齒的木板鞋(屐,音jī)不避苔滑路僻,去探訪春天消息,其鍥而不捨的精神是值得憐惜、同情,儘管它吃了“閉門羹,輕拍木編門扇(柴扉,音fēi)而久久不見打開。“嫌”是從推測園主人感情的角度落筆,“憐”則是從探訪春色者的 遊興的角度落筆,後者更貼合“遊園不值”、無緣進門的詩題。無緣 進得園門,遊賞的願望受阻,未免有點掃興。但掃興之餘驚喜地發現奇遇、奇興,由一枝紅杏出牆,想象著牆內滿園春色燦爛奪目,這就把“屐齒遊園”轉化為“精神遊園”了。失望後的意外精神補償,彌足珍貴。春色在這麼一“關”一“出”之間,衝破圍牆,溢出園外,顯示出一種蓬蓬勃勃、關鎖不住的生命力度。到底自然界比園主人更能體貼遊人的情趣,這就不僅是遊人憐屐,而且春色派遣紅杏使者也 來憐屐了。從某些語句上看,此詩點化了陸游的《馬上作》一詩:“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雲翠靄浮。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不過陸游此作未免平展,有點馬上觀花,不及葉紹翁之作那麼精神專注,在深摯的精神體驗和心理波折中,迸發出春光難鎖、喜從天降的生命力度,以及情趣盎然的精神哲學的啟悟了。可見名家之詩不一定都能省心地成為名作,非名家一旦對生命與詩進行精誠開發,也可能出現奇蹟。


乾信大師


葉紹翁是江湖詩派詩人,宋代詩人。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如“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兩句詩形象鮮明,構思奇特,“春色”和“紅杏”都被擬人化,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讀者許多聯想,受到哲理的啟示:“春色”是關鎖不住的,“紅杏”必然要“出牆來”宣告春天的來臨。寓意美好的事物必能衝破束縛,蓬勃向上!


憶美致詞


葉紹翁,字嗣宗,號靖逸,龍泉(今浙江麗水市龍泉市)人,南宋詩人,原姓李,後嗣於龍泉葉氏。

我最喜愛的是《遊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遊園不值》是葉紹翁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寫的是詩人春日遊園所見所感,十分形象而富有理趣,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點,情景交融,膾炙人口。


西風Live


葉紹翁字嗣宗,浦城人,南宋江湖派詩人,最擅長七言絕句。作品有《靖逸小集》。較著名有《夜書所見》、《遊園不值》和《田家三詠》。他的《田家三詠》寫得比白樂天深刻,比蘇軾《於潛女》醒豁。可見筆力遒勁有力的,不是庸平之輩。

題主你的回覆怎樣?


黃宇芬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宋 葉紹翁《夜書所見》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一個孤島,失去了陪伴,就失去了生存的意義。


起名寶


葉紹翁,字嗣宗,號靖逸,龍泉(今浙江麗水市龍泉市)人,南宋詩人。祖籍建陽(今福建建甌)。原姓李,後嗣於龍泉葉氏。

小學學過他的一首詩是《遊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Wendy夏夕


南宋詩人

《遊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