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宇宙真粒子論的三個來源


、宇宙真粒子論的三個來源

宇宙真粒子論

三、宇宙真粒子論的三個來源

封面


三、宇宙真粒子論的三個來源


三、宇宙真粒子論的三個來源

首先來自我的“宇宙真粒子運動猜想”。其二來自老子《道德經》、佛學、中華國學有關論述、希臘(以太)及當代粒子論、其三來自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論。

宇宙真粒子也是虛空粒子,是生成一切粒子的自然之母。當前已發現的分子、原子,基本粒子是由宇宙真粒子形成的不同層級的物質粒子。基本粒子以量子為最小單位,到現在還沒有新的發現。但根據物質無限可分規律,從量子到宇宙真粒子的路還有多遠,現在尚不可知。宇宙真粒子猜想是從基本粒子出發的,按照世界是物質的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運動說和宇宙無限說進行的。根據這些原則,我們把世界物質分為顯形物質、非顯形物質兩大類。一切迄今為止能夠藉助肉眼和其它專門儀器能觀察到的已有定論的物質為顯形物質,非此,則為非顯形物質。這些非顯形物質(從無限小的宇宙真粒子到量子)都屬宇宙真粒子系列,是當前物理科學家還沒實證但已被哲學邏輯學思考和事實證明了的無形物質,是所有有形物質的存在空間。這裡,顯形物質與非顯形物質是相對而言的,是動態的、變化的,是由人的認識能力和程度決定的,而人的認識程度最終取決於人本身,取決於人的大腦思維的發達程度,取決於宇宙真粒子的運動變化。

為深入理解這其中的含義,我們要講清幾個概念,物體、物質、意識、存在。物體:由物質構成的、佔有一定空間的個體。物質:獨立存在於人的意識之外的客觀實在。意識:人的頭腦對於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是感覺、思維等各種心理過程的總和,其中的思維是人類特有的反映現實的高級形式。存在:所有當下能見和非能見的客觀實在。存在決定意識,意識又反作用於存在。

基於現在物質粒子理論的研究已經進入真正的非顯形物質——宇宙真粒子系列層次,我們可以這樣描繪顯形物質與非顯形物質的關係:世界是物質的、運動的、一體的,是具有普遍聯繫的。它在不同的條件下通過各種引力場作用下的無限小的物質微粒,以不同形式甚至“將錯就錯”地實現聚合分離,實現質與能地不斷結合與轉換,實現顯形物質(目前可看到或觀測到的物質及其微粒)與非顯形物質(無限小的目前還不能看到或觀測到的物質微粒)地循環交流,進而實現造物的使命。這種運動過程是客觀的、永恆的、絕對的、無限的。

宇宙物質微粒循環交流示意圖:

世界物質——宇宙真粒子 示意圖

顯形物質(先宇宙微粒子)---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原子核、電子、夸克、量子、光子)(聚合反應與裂變反應---能的性質)


非顯形物質(宇宙真粒子)---虛空---暗物質---無限小宇宙真粒子


無機物---金、木、水、火、土

趨無 物質 分子 +水 +環境 微生物植物

有機物---細胞---動物---人

隱 物性 精華(意子、趨向) 意志 意識 能動

顯 精神(從低級向高級)

神秘 (宇宙真粒子運動)

自然界 (一真界—宇宙真粒子界-基本粒子界-有機界-人界)

注:以太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所設想的一種物質。是物理學史上一種假想的物質觀念,其內涵隨物理學發展而演變。"以太"一詞是英文Ether或Aether的音譯。古希臘人以其泛指青天或上層大氣。在亞里士多德看來,物質元素除了水、火、氣、土之外,還有一種居於天空上層的以太。在科學史上,它起初帶有一種神秘色彩。後來人們逐漸增加其內涵,使它成為某些歷史時期物理學家賴以思考的假想物質。19世紀的物理學家,認為它是一種曾被假想的電磁波的傳播媒質。但後來的實驗和理論表明,如果不假定"以太"的存在,很多物理現象可以有更為簡單的解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