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現場》:這個世界最大的犯罪現場,在每個人內心

一起復雜錯綜的案子,牽涉到無數人,調查越深入越發現真相遠比想象中的要恐怖,這就是《犯罪現場》。

不吹不捧,整部電影只能說是平庸之作。它的優點在於故事線完整,讓觀眾清晰地瞭解每個人究竟是為何才走上最後違法犯罪的道路,但缺點也很鮮明,老舊的套路,沒有噱頭的宣傳,倉促潦草的槍戰,以及並不明確的主題,所以對該片的最好評價大概就是,可以去看,但並無過深感受。

《犯罪現場》:這個世界最大的犯罪現場,在每個人內心

一起珠寶店搶劫之後,頭目汪新元的手下相繼死去。警官林法梁不斷對案子進行深入調查,唯一陪伴在身邊的證人是一隻鸚鵡。真相遠非分贓不均殺人這麼簡單,背後蘊含著更大的罪惡。

影片敘事方式以兩條線為主,其中一條線是汪新元為死去的兄弟報仇,想要找尋到誰是這起案件的加害者,又是誰掠奪了搶來的珠寶。而另一條線則是林法梁作為該案的負責人,不斷地發現簡單事情背後的真相,而那隻犯罪現場僅存的鸚成為了線索解密的關鍵性道具。

《犯罪現場》:這個世界最大的犯罪現場,在每個人內心

人設塑造方面還是有著很大亮點的,小警員林法梁是個很有趣的人,看起來不太聰明,藉著高利貸養一屋子流浪貓,還不上錢,比起人來說他更加信任動物,而這就衍生出了之後他提著鸚鵡籠子,教鸚鵡說話,辨認罪犯。

也正是他這種近乎天真的稚氣,才會在發現上司葉警官不對勁的情況下,繼續追查,一步步發現事情的真相。可這實際上也論證了一個道理,保存善心的人,往往在現實生活中過得不如意。而拋卻自己良知的人,反而會擁有富貴享樂的生活。

《犯罪現場》:這個世界最大的犯罪現場,在每個人內心

全片看似最大的反派,汪新元,這個角色很複雜,他的整個人物性格是多元化的。

他殺人如麻,為了財物不惜去搶劫珠寶店,打傷打死了無辜的群眾。可他也是一個對兄弟情誼很看重的人,在亡命天涯的過程中也要為兄弟報仇,不讓他們白死。

這個人物最柔情化一面的展現,就是影片中夾雜著他與眼盲女房東之間的感情線,一個看不見東西,不知道通緝犯長相的女人,一個終日失眠,擅長用暴力手段解決問題的男人,兩人的相遇最後感情必然是悲劇,留存下來的眼角膜似乎是這段愛情留下來的唯一痕跡。

《犯罪現場》:這個世界最大的犯罪現場,在每個人內心

這個世界,不應該這樣,是結尾的一句臺詞,也是全片的主題。假若世界不應該這樣,那麼又將是什麼樣的呢?什麼是犯罪現場,不僅僅是指那些打鬥,槍殺,混亂一片的空間,實際上真正指的是每個人的內心。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犯罪現場,它充斥著嫉妒,貪婪,惡意,如果有一天負面情感佔據上風之時,那麼想象中的犯罪現場就會變成現實,總有人會因此流血死亡,進而造成一起起的悲劇。

《犯罪現場》:這個世界最大的犯罪現場,在每個人內心

影片最後汪新元的死亡是一種必然,惡者必將得到報復,而善意者終將被太陽溫暖。他的死亡,早有暗示,兄弟的接連死亡,揹負著極大的壓力,感受到他人的溫暖,與曾經自己混亂提心吊膽的生活。

這一切悲劇的發生都是因為當年那起珠寶搶劫案,沒有此事,那些內心滿滿惡意的人們,還過著幸福穩定的生活,恐怕終生都不會幹出殺人報復之事,所以他的死亡是為這起驚天大案去買單,也是為那些在這個案子中付出生命,遭遇痛苦的無辜者一種慰藉。

人無論何時,要活在當下,珍惜自我所擁有的東西,並堅定地向前出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