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家庭讓人感覺極其噁心,該怎麼辦?

ww166833386


原生家庭有的時候會給一個人留下不可磨滅的傷害,心理上的,肉體上的,甚至成為未來發展上的障礙。

跟大家說說我的原生家庭。從幼兒園我有記憶以後就記得他們倆吵架,吵得特別兇,因為父親賭,他幹裝修掙了些錢全送到賭桌上了,我媽因為生我辭職了,所以也很被動。

後來吵架是因為他賭的沒錢了之後開始酗酒,畢竟跟著別人出去吃飯喝酒不用他花錢,他天天喝到半夜回家,然後兩個人再吵一架,我媽為了保護我會讓我裝睡,然後我就真的睡著了。這個時候我小學差不多。

到這個階段我媽得了抑鬱症,因為和他吵架以及夜不能寐。後來我爸為了翻本去搞海產品養殖,賠了一次之後我們都勸他不要繼續了,他跟親戚借錢又去搞,又賠了一次。這段時間期間他們吵架更兇,有一次我媽去廚房拿刀了,恨不得和他同歸於盡,我爸把刀搶過來從廚房窗戶扔了出去,幸好是晚上樓後是荒地沒有人。然後我摔碎一隻碗把瓷片抵在手腕上阻止了他們繼續爭吵。還有一次我用的小刀,那次好像我媽手被我爸劃傷了,有段時間我身上天天帶著小刀。這樣一回想當時的日子真的很可怕。

我媽吃抗抑鬱藥很多年了,和抑鬱症病人一起生活不知道經歷過的人是什麼感受,我媽偶爾會有自殺傾向,但是她更嚴重的症狀是,在我身上表現出來的。父親不在家的時候,她會先罵他,再開始罵我,小時候還是她給我洗澡,有的時候她會用很大的力氣給我洗澡搓灰邊罵我。稍有點不順或者小失誤,動輒就罵。像地獄一樣。

後來初三他倆離婚了,終於離婚了,我贊成她離婚。我跟母親生活。房本是我爺爺的名字,所以離婚之後我媽什麼也沒拿到,搬走了傢俱,帶走了她結婚的金飾,我們倆租房子住。她工作,我考上了高中。後來在一種艱難但是安全的日子裡我讀完了高中,考上了大學。

我從初一暑假開始兼職的,第一份工是同學爸爸家的塑料加工廠,小廠子不大一天能掙六十到八十塊,很滿足了那時候。後來是服裝廠。高中我媽就不怎麼讓我打工了,學習重要。高考結束我幹了兩份工,一份是在我高中附近的輔導班兼職,一天60。一份是在肯德基,一小時8-9塊記不清了,可能有人會說肯德基一小時那麼低嗎?現在不這麼低了,當時就是那麼低,因為肯德基這樣的外企對員工的工資算的很精確,不肯吃虧的。就因為白天低 所以肯德基的夜班我也幹,從晚上九點到早晨七點,十個小時,俗稱大夜班,一小時10塊,一晚上一百,工作輕鬆一些,一晚上能休息兩三個小時,因為半夜真的有去肯德基吃飯的,還要三四點開始做早餐。我有一次上完夜班第二天在輔導班上班,晚上又給人替了一個夜班,不嚴格意義上,我36個小時沒睡覺。為什麼當時那麼拼,那時候高興啊,有衝勁兒,為了攢大學學費。

我是96年的,雖然不是零零後但是實際上和我一代的孩子們已經是嬌養了,還是女孩子。但是當時我自己不努力沒有人能幫我,我爸在讀高中期間每個月給我六百,後來上了大學過了十八歲就不給我了,大學前兩年我過得還好,錢不多但是節省著也夠花,大三我媽得了淺表性慢性胃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嚴重,不能工作了。

所以我大三開始做家教兼職,開始用助學貸款維持學費。家教兼職幹過好幾個,發現自己不適合帶班,適合一對一,有一個初中生和一個高中生是我長期教的,一小時50,同時我在學校食堂兼職,一小時10塊管飯。靠著三份兼職和我一個姑姑和舅媽的幫忙,大三大四我過來了。後來我媽好一些之後能斷斷續續做一些活兒養活自己。

大四我選擇了考研。其實這個決定我做的很艱難。肯定也會有人說條件都這麼不好了趕緊工作也給媽媽減輕壓力。當時我的導師希望我能考研他覺得我實驗做的還不錯,我媽聽說之後表示支持,當然我也要承認我有自己的私心,我想遠離那些腌臢的事兒,我想為自己活,我想將來過的更好。

幸好一次成功,現在我是一個研究生,我媽仍然能做一些活兒讓自己過的還不錯,我仍然邊做教育類兼職邊讀研,畢業工作之後我會好好孝順她。雖然讀研過程中有一些我不滿足的地方,但是我覺得按照自己的路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偏離了就要及時調整方向。

這些人都是存在於自己人生階段中的過客,原生家庭無法改變那就只能改變自己。


Z誼ou


我是這樣認為的,一個人看到的外在世界其實有很多能反映出自己的內心世界,有一種說法是你最忍受不了別人身上的缺點恰恰就是自己身上不被自我接納的缺點,你不能忍受你的家庭,你覺得噁心,我不知道你家裡的具體情況,也無從評判對錯是非,只是,我想要說的是,要想改變現狀,試圖改變他人都是徒勞無功的,反而會加劇激化矛盾(即使是最親近的人,父母,愛人,孩子),要想改變必須先自己做出改變,以自己的改變來影響家人做出改變,否則一味地只想改造他人,想把對方改造成你理想中的樣子是不可能的。有時候你看到對方行為覺得厭惡時,問一下自己為什麼會對此如此反感?是對方真的做錯了嗎?還是自己腦子裡的觀念和想法不對,不能總是挑剔別人,有時候也需要挑剔一下自己腦子裡的觀念是否正確妥當。以上純屬個人的一點小觀點,如有冒犯還請見諒


謙穎麻麻手工


能這樣鄙視自己的家庭,實屬罕見,原因何在?

不管你父母對你造成了多大的困惑,但他們畢竟是帶你進入這個世界的人,你只有感恩的權利,而沒有埋怨的理由。

其實家庭的概念,屬於助你成長的搖籃。你如果已經長大成人,另立門戶,那麼,為什麼還要這樣埋怨自己的養育父母呢?

當然,你這個題目沒有說出你埋怨和憎恨家庭的理由,但我想再多的理由,也詆譭不掉父母養育之恩。

如果這個家庭負債累累,那你就有還債的責任;如果父母臥床不起,那你就有幫助他們的責任;如果這個家庭貧窮如洗,那你就幫助它脫貧的責任。

埋怨出身的人,

也如畜牲般髒。





雲中一擊


自已的家庭自己應十分清楚是什麼原因讓人極其噁心!是情感的問題?是房間的問題?是家庭和睦的問題?是能力的問題?等等,不論是何種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如果是能解塊不去解決,那便是你的思想出了問題。想辦法先解決思想認識問題吧!再窮的家,只要你捨不得它,它就是家。再醜的妻,只要你喜歡她,她就是妻。仔細想想吧,自已的家,自已不應很噁心!


用戶山澗小溪113A


怎麼辦?說句話你可別跳起來,“要麼忍,要麼滾”。

忍呢?就是適應。說到底,家人也是自己以外,比外人交叉多點。家人嘛,更要寬容。最起碼,對有養育之恩的爹媽要寬容,對有照顧陪睡之恩的配偶要寬容,對自己的血脈要寬容。

家人裡,爹媽是無法選擇的。這選不了的,就別比較。客觀講,都是家,有的溫暖仁義,有的寒冷惟狠。落在溫暖仁義之家,是福;落在寒冷惟狠之家,是鍛鍊。家裡人做得不好,可以改變。改變是需要智慧的,你得用他們能夠接受能夠感知的辦法影響他們。世界觀的改造從來都不是朝夕之功,以身示範、潛移默化、循序漸進,不放棄、不洩氣,如此,你在進步,家人也在進步。

配偶是自己選的,選了就是責任,得對他的餘生負責。孩子是自己帶來的,除非他的媽媽自願減少你的責任,只要他媽媽拿妻子身份要你負全責,你就不可推卸。

完全理解你這種看家不順眼的想法,多數不滿意家的只是不說而已,你說啦,很勇敢。既然是個勇敢的人,那就發揮不怕的優點,多想辦法改變它。


盛世繁華2020


自己的家庭讓人感覺非常噁心,我認為你應該儘早離開這個家庭:因為家是溫馨的港灣,當一個人在外面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遠處看見家明亮著燈光,心中一絲絲甜蜜油然湧上心頭,家既是一個讓人”顧盼生輝,蝶飛鳳舞的甜蜜小世界,也是激情四射的棲息地,情感錯落的庇護所”。能有這麼多美妙的詞句,形容家的骨感美,可見家庭是夫妻的絕佳聖地。但是你卻對家產生了噁心感,你們家的情況看來已經糟糕至極,所以我的建議你馬上離開這個噁心的家庭,去找適合自己的美好未來吧!



九錦朝鴻


別人的事咱們管不了。只要把自己的家建設好。不管別人都說三道四。只要他噁心別人的家庭。那是他的素質太差勁。沒有教養。


夢情966


可能自我比較強勢或者比較成功。讓自己對家裡人的行為習慣感到特別不能接受,另外一種情況從小受到過家裡人的排擠,冷嘲熱諷。心裡有了陰影。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變的強大起來,回想到家裡人以前的所作所為讓你強大的內心有了反感。但是家庭裡的每個人都愛自己,要已平常心對待。


菏澤小曹訓犬


能說自己的家庭很噁心,感覺題主真的要崩潰了,具體哪個方面讓你噁心?總之自己感覺很不幸福。其實沒有一種婚姻是一帆風順的,都會遇到一些問題,凡是沒有觸碰底線的沒有出圈的事,都能商量的解決。

生活總是喜憂參半,熱鬧都是短暫的,孤獨才是長期的,越是沒有理解的時候,你越要做好自己的責任,但凡能忍的住的人,總有一天會迎來柳暗花明,


今非昨e


最近看過一本書《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下面這段話深深觸動了我。

分享給大家。

💙Q 你怎麼看待原生家庭?

你可以愛一個人,但仍然選擇和他說再見;你可以每天都想念一個人,但仍然慶幸他已不在你的生命中。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想,正因為我愛我的家人,所以我是不是做了錯誤的決定?還有,因為我對家人深深的思念,讓我多次陷入自我懷疑,心裡有個聲音不斷重複:“因為我想他們了,所以我一定是做錯了。”我花了很長時間才醒悟過來,沒錯,愛很簡單。最後一次見到爸爸時,他給了我一個僵硬的擁抱,然後對我說:“你知道嗎,我很愛你。”我回答說:“我當然知道,這從來不是問題的所在。”我一直都知道爸爸很愛我,毋庸置疑,我並不覺得爸爸那麼做是因為他不愛我。但當我們試圖以愛的名義控制和改變他人,這種愛就變味了。這並非愛的真諦,你愛別人,就無條件地愛,交還給你所愛的人自我選擇的權利。如果你說,我一定要改變我愛的人,這樣我就能永遠佔有他們了,那這根本就不是愛,也不是愛的價值和力量。所以我想對我的家人說,我現在仍然很愛他們。儘管一半家人已和我斷絕往來,雖然我必須接受現實——他們必須改變才能重新回到我的生命中。至於他們是否會改變,就不是我能控制的了。

最後放三張昨晚玩煙花的圖片✨

煙花易逝,但是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