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里亞共和國簡介

利比里亞共和國簡介

利比里亞共和國,是非洲的一個國家,處於非洲西部。北接幾內亞,西北接塞拉利昂,東鄰科特迪瓦,西南瀕大西洋。19世紀初,一些美國黑奴解放後有計劃地移居到現在被稱作利比里亞的地區,所以國名在英文有"自由"和"解放"的意思。海岸線長539公里,國土面積11.14萬平方公里。

利比里亞共和國簡介

地勢從東北向西南傾斜,全境平均海拔500米以上。沿海為狹窄平原中部為平緩丘陵,內地為高原。西北部的武蒂維山海拔1381米,是全境最高峰。河流眾多,卡瓦拉河是最大河流。

利比里亞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約25℃。溫暖的季節,持續時間從1月1日至5月8日,平均每日最高氣溫高於31°C。在寒冷的季節,持續時間從7月6日至9月17日,每日平均高溫低於28°C。

利比里亞共和國簡介

⒈早期歷史:

12世紀以前,這裡是人口稀少的赤道雨林地區,利比里亞境內的居民,是12~16世紀從北部、東北部和東部先後遷入的。殖民者入侵以前,這裡尚處在分散的部落和部落聯盟階段。

14世紀中葉以後,歐洲人陸續到利比里亞沿岸探險。諾曼人於1364~1367年來到這裡。1461年,葡萄牙人佩德羅·辛特拉在大山角和梅蘇拉多角建立據點,第2年到達帕爾馬斯角。葡萄牙人壟斷幾內亞灣沿岸的貿易約一個世紀。當時利比里亞沿岸的主要出口商品是象牙和馬拉克塔胡椒,歐洲商人稱馬拉克塔胡椒為“天堂的穀子”,因此後來這一帶被稱為“穀物海岸”。16世紀以後,荷蘭、英國和法國商人也相繼到這裡進行貿易活動。

⒉美國殖民:

美國廢奴運動興起之後,社會上出現大批自由黑人。18世紀末~19世紀初,美國一些宗教慈善家、社會人士和國會議員等紛紛提出向外殖民、把自由黑人遣返到非洲建立殖民地的主張。1816年12月28日,美國殖民協會成立。1819年3月,美國國會通過由美國殖民協會提出的一項關於遣返自由黑人到非洲建立殖民地的法案。1821年12月,由詹姆斯·門羅總統的私人代表E.艾爾斯和海軍上尉R.F.斯托克頓等率領一批自由黑人到達穀物海岸的梅蘇拉多角。當地的曼巴人和德伊人酋長在殖民者的武力威脅下,被迫“出售”一塊長130英里、寬40英里的濱海土地,1822年1月初,在梅蘇拉多角的普羅維登斯島建立第一個美國黑人移民區。美國移民侵佔穀物海岸之後,引起當地各族人民的強烈不滿,他們不斷地進行反抗鬥爭。

⒊共和國建立

1824年2月,美國殖民協會依照拉丁文“Liber”(自由)一詞,給這塊殖民地正式命名為利比里亞;給梅蘇拉多移民區取名為蒙羅維亞,以紀念門羅總統。美國各州的殖民協會,也陸續到利比里亞沿岸建立移民區。1838年由蒙羅維亞、新佐治亞和布坎南等8個移民區合併組成利比里亞聯邦,由美國殖民協會委任白人總督管轄。1841年9月約瑟夫·詹金斯·羅伯茨接任總督,他是第一位美國黑人總督。1845年利比里亞發生英國商人拒交關稅的事件,利比里亞為維護其主權,迫切要求建立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美國殖民協會因無法繼續負擔其殖民地的經費,不得不同意利比里亞獨立。1847年7月26日,利比里亞聯邦發表《獨立宣言》,正式宣告獨立,成立利比里亞共和國。同時公佈一部以美國憲法為藍本的利比里亞共和國憲法,國家政權體制和機構也都效仿美國。約瑟夫·詹金斯·羅伯茨被選為第一任總統。

利比里亞共和國簡介

⒋第一共和國

獨立後,利比里亞不斷向腹地擴張。1857年2月馬里蘭移民區加入利比里亞共和國。1878年真正獨立黨執政,政權長期為美裔利比里亞人上層所掌握。美國在南北戰爭後一度放鬆了對利比里亞的控制。1871年以後,利比里亞曾幾次被迫同英法殖民者簽訂邊界條約,以至喪失其原有領土面積的40%左右。20世紀初,美國又不斷地在利比里亞加強其影響,逐漸排擠英國勢力。1912年,利比里亞為挽救其財政危機,被迫以關稅和其他收入作抵押,向美、英、法、德等國的國際財團貸款,並由美國人擔任海關總監兼財政顧問。1926年美國費爾斯通橡膠公司在利比里亞取得土地租讓權,種植橡膠,並享有其他權益,成為利比里亞的國中之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美國利用利比里亞的戰略地位,在這裡建設軍事基地,進一步加強對利比里亞的軍事、政治和經濟等方面的控制。

⒌第二共和國

1980年4月12日,以克蘭人塞繆爾·卡尼翁·多伊軍士長為首的17名士兵發動軍事政變,擊斃托爾伯特總統,推翻了執政103年的真正獨立黨的統治,成立以多伊為首的軍政府。1984年7月軍政府舉行全國公民投票,通過新憲法。1985年10月進行了總統和議會選舉,多伊當選總統。政府在經濟上繼續推行門戶開放政策;對外奉行不結盟政策,同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保持和發展友好關係。

⒍內戰

1989年12月24日,利比里亞全國愛國陣線在科特迪瓦組織反政府武裝,在查爾斯·泰勒的領導下攻入利比里亞,全面內戰爆發。1991年3月,利比里亞內戰擴展到鄰國塞拉利昂和幾內亞。1994年5月,過渡政府組成。長達7年的內戰共造成了15萬人死亡,85萬人成為難民,徹底摧毀了利比里亞經濟。2003年10月1日,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接管了利比里亞,著手解除內戰各方武裝。

⒎民主選舉

2003年8月18日,布拉政府與各政黨社團共同簽署《阿克拉和平協定》,並於10月中旬組建全國過渡政府。經過兩年的過渡,2005年10月11日,在聯合國的監督下再次舉行了民主選舉。

利比里亞共和國簡介

利比里亞是農業國,是聯合國公佈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72%,全國可耕地380萬公頃,已開發的不足13%。天然橡膠、木材和鐵礦砂的生產為其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均供出口,是利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工業不發達,僅有少數企業生產日用消費品。1989年底至1996年8月內戰期間,經濟陷於癱瘓。

利比里亞礦產資源、森林資源、土地和水利等資源十分豐富。主要礦產資源有鐵礦砂(截止2014年已探明儲量超過100億噸),還有豐富的鑽石、黃金、鋁礬土、銅、鉛、錳、鋅、鎳、金紅石和藍晶石等礦藏。

森林覆蓋率為59%,佔西非地區上幾內亞森林帶總面積的42%,生產紫檀木、紅木、桃花心木等;土地資源豐富,不僅適合發展優質橡膠,而且適合種植稻米、木薯、玉米、豆類、蔬菜、棕櫚和椰樹等。境內河流水電儲能潛力巨大。

利比里亞共和國簡介

利比里亞人口總數為430萬。人口年增長率2.7%。全國有16個部族,較大的有克佩爾、巴薩、丹族、克魯、格雷博、馬諾、洛馬、戈拉、曼丁哥、貝爾以及19世紀自美國南部移居來的黑人後裔。

利比里亞官方語言為英語。較大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其中瓦伊和巴薩兩個部族的語言具有文字。

利比里亞施行宗教自由政策,全國居民86%信奉基督教,12%的人信奉伊斯蘭教,2%的人信奉拜物教。

利比里亞共和國簡介

在社交場合,利比里亞人與客人相見時,有特殊的握手方式,正常握手結束後,雙方拇指、食指和中指相繞,擦出響聲;親朋好友相見時,習慣施擁抱禮;與女士見面還可施貼面禮。

利比里亞擁有濃厚的非洲傳統文化色彩,重要客人來訪,當地部落酋長會出面迎接,安排舞蹈表演,對於即將離行的客人,利比里亞人往往贈送傳統大袍,授予榮譽酋長稱號以示感激和祝願。

利比里亞共和國簡介

利比里亞的房屋種類很多,圓形房屋,八角形、橢圓形房屋或長方形房屋都有。在大城市及行政、商業、交通中心,主要是鐵皮房頂的長方形房屋,有的是多層,有的是單層,二層樓房居多。這種房屋一般是磚牆和水泥地。在利比里亞,由於天氣比較炎熱,人們的衣著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美國黑人移民後裔大多身穿筆挺的西裝,他們尤其喜歡大禮帽、手杖、雪茄等東西,紳士派頭十足。而當地的土著居民則完全保持著自己的生活方式,穿著本民族的服裝,顯示出原始的質樸和單純。在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洲國家,人們的傳統食物是木薯粉糊、小米粥和烤玉米。從幾內亞到喀麥隆,包括利比里亞的在內的沿海地帶,居民常以“水果”為食。

利比里亞人是熱情好客的。人們初次見面,總是要寒暄幾句,互相問候,才談正事。人們常常使用的是握手禮,稱呼男性為先生,稱呼女性為夫人、女士、小姐。利比里亞的宗教可以分為傳統宗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三種。利比里亞的所有部族都相信,有一個創造萬物的上帝。他們各自都向上帝祈禱,但沒有特殊的禮拜儀式。基督教對利比里亞產生過很大的影響,該國憲法規定利比里亞是基督教共和國。另外,有的家庭還有各自的食物禁忌,是絕對不能破壞這種禁忌的。

利比里亞共和國簡介

利比里亞總統府位於首都蒙羅維亞市區,是一座6層建築,利比里亞總統埃倫·約翰遜-瑟利夫的辦公室位於大樓4層。蒙羅維亞是利比里亞首都,第一大城市,蒙特塞拉多州首府。位於非洲西部大西洋沿岸梅蘇拉多角和布什羅德島上,據守聖保羅河入海口,是西非重要的出海門戶,非洲距南美洲大陸最近的港口城市。

利比里亞共和國簡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