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那年夜飯吃餃子還是吃菜?

小朋友的媽咪606


這麼快,一年又要進入尾聲,年飯又要成談資了。

年飯糰園,一家一年的大總結,期許明年豐收美滿,意今年有餘。

年飯又叫三十飯。

早上起來一餐素菜元寶餃子,湯圓各半,這叫招財進寶,中午,四大碗,(酥肉豬肉,雞肉羊肉),丸子(渾素),扣肉,炸魚酸湯,四季豐登,晚上,供桌八碗燒香拜祖,燴菜,餃子,祖佑豐年。

初一,零時上香

早上剩菜燴鍋,大燴菜(河南燴菜)棗花饃,豆包,菜包,肉包各回鍋,稀飯(麵糊湯)。

廟會逛大街,小吃走一遍,回家餃子一大碗或直接在外吃完繼續逛街,玩。

晚上,餃子,燴菜,看電視。

初二,走親開始,四冷四熱四果四湯四碗整魚,整雞,羊牛肉。親戚酒後打下麻將,升級,等娛樂聊天。

直到初八都這麼過。

總結過年初一到初八,路上,親戚家,酒桌,娛樂,酒沒醒過的感覺。

現在好多了,不勸酒,隨意。

過了初八,初九就是我們這幫同城的兵開始活動了,戰友聚一起,菜好不好不講究,喝完早上喝中午,喝到晚上再去唱唱軍旅歌,半夜再一喝高就第二天早上再透透酒這。


匯眾天下張振


大家好,我叫薄荷糖,我來回答這個關於年夜飯的問題。

我們老家在過年的時候是從來不吃餃子的。那吃什麼呢?

我們吃大豬蹄、吃臘肉、吃草雞,都是自己家養的。我媽每年養2只豬,8-10只雞,有時候還會養點鴨子。它們都是吃玉米、土豆、紅薯長大的,肉質和口感真的不一樣,超級香!


一般在臘月二十幾就開始忙活了,燒臘肉、做豆腐、打魔芋、生豆芽、炸酥肉和豆腐果,一番熱鬧景象呀!


團年的那天,家家戶戶都做了滿滿的一大桌。有葷有素,大碗小碗,堆得滿滿的。過年嘛,必須豐盛啊!


一般是燙火鍋,大塊大塊的臘豬蹄,超級香噠。先吃肉再燙點蔬菜,一邊喝酒一邊聊天,沒一個小時下不來😂。

在年初一的早上,媽媽會煮點醪糟湯圓,象徵著甜甜蜜蜜,團團圓圓吧。

愛烘焙,愛美食的薄荷糖,頭條號優質美食領域創作者。很高興能在悟空問答與大家交流關於美食方面的問題,歡迎大家關注“薄荷糖美食記”的頭條號,您的每一次轉發分享、點評支持都是對我最好的鼓勵!謝謝大家!


薄荷糖美食記


大家好,很高興能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家鄉的年夜飯菜單,我是一名南方人。首先餃子和其他菜並不衝突,在我們那裡,餃子可以是一道菜,也就是說年夜飯吃很多道菜,可以包括餃子,但幾乎沒有只吃餃子一道菜,其次除夕那一頓飯有重要的意義,我們很重視菜的種類及數量,比如魚是少不了的,象徵著年年有餘;燉雞則是大吉大利,還有要看雞卦(一種民間占卜術,主要看主人家一年的吉凶);蒸臘肉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是特色,而且是長輩們的最愛;還涼拌折耳根(又稱魚腥草),這幾乎是家家必備的菜品;還有就是我最喜歡的下酒菜"農家三寶"指的是油炸的花生米、洋芋片、陰辣椒,特別酥脆,簡直是下酒神菜!其他的有家常菜,素菜等等。總之,這一頓飯很豐盛,基本上得從上午準備,為的就是一家人團團圓圓、開開心心的吃個年夜飯!



歐之風


你們那年夜飯吃餃子還是吃菜?先來看看我們蘇北的年夜飯,你就知道了

大家好!我是四月貓愛美食,也是一位愛做美食的創作者,年夜飯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一頓飯,這是一頓辭舊迎新的用餐,所以這頓飯很有講究。可以做一些有美好寓意的年菜來迎接新的一年,以此寄託人們新年裡有個好彩頭。但是年夜飯吃什麼,這得和各地食俗習慣有關係。我來說說我們這兒小地方的年夜飯吧!

我家在蘇北的一個小縣城裡,我們這兒的年夜飯傳統不是吃餃子而是吃菜,還是一桌挺豐盛的菜。上面這一桌就是我們蘇北農村過年時候吃的一桌年夜飯,雖說看著比較接地氣,不像城裡人做的飯菜那樣精緻,但是農民人家的菜都是大鍋大灶炒出來,貌不驚人味道卻都很香。而且一家人聚在一起,圖的就是熱熱鬧鬧的。

下面這桌是我們蘇北小縣城裡的年夜飯,也沒有大城市裡的精緻,但大海碗大盤子裝的各種各樣菜,可以讓你撐得走不動路。有的盤子大的像洗臉盆,一盤就頂五六個人的份量了。

那麼餃子是什麼時候吃的呢?

在我們這兒應該是大年初一早餐才吃的。不過這都是以前老傳統了,我們在大年三十下午或者晚上就要全家都開始忙碌了。擇菜、剁餡,一番忙碌先把餃子都包好。到了晚上炒上一桌菜,再煮點水餃,邊吃菜喝酒邊吃餃子,吃得非常隨意。

總之,吃什麼沒有統一的要求,各地的食俗不一樣,現在不少年輕人的家庭對傳統年夜飯飲食文化認識模糊又都很隨意,想怎麼吃就怎麼吃吧!也沒什麼任何限制。


四月貓愛美食


你好,非常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

首先我的回答是,年夜飯我家吃菜和飯,正月初一早上吃餃子。

我老家在江西上饒,同一個鎮上也有不一樣的風俗,從小到大我只在家裡過春節,那時候沒有什麼網絡,電視沒有,直到長大了才知道每個地方不一樣,我一直天真的認為全國都和我家裡一樣,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早上吃餃子的。

從來沒有走出去過的我,不知道外面世界,畢竟在同一個鎮上,大體相似。

直到我上大學,來到山東濟南,我們聊過年的天才知道,原來他們是午夜12點吃年夜飯的,徹底改變了我的認知,我們一般是年三十晚上4/5點鐘吃年夜飯的。當然後面外面的地方我去的越開越多 見識也就越來越廣。

另外一個就是我大學畢業後第三年的春節是在老婆家過的(當時還不是老婆),發現同一個鎮上也這麼不一樣,他們家是年三十那天吃餃子的,年夜飯還是一樣的。

還有就是我嫂子孃家,他們是中午年夜飯的,所以每年我哥他們都在丈母孃家吃完中午的年夜飯然後下午回家繼續吃自己家的年夜飯。

中國之大,我相信每個地方的年夜飯吃的時間和方式大不一樣。

又到一年快過年的時候了,相信大家務必都很想自己的家,自己的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老婆/老公,自己的孩子,我也不例外,想家裡的親人,親戚朋友 因為只有過年的時候所有人才有機會聚在一起。特別是像我這樣常年在外的人特別在乎過年。

我還想年年夜飯,每年的年夜飯非常的豐盛,雖然說現在年味沒有以前足,但年還是那個年。

最後早幾張過年留下的年夜飯的照片,祝所有天下中國人今年都過一個好年!

一張是2018年春節,一張是2017年春節 找了好久[捂臉][捂臉]




竹子的美食生活


在我們那邊,過年的時候也吃餃子也吃菜。

我家農村的,每年到臘月二十三,人們就開始忙碌起來了。先打掃了屋子,裡裡外外的,行動早的開始零星的置辦過年的東西了。買鞭炮,買上供用的紙錢和香,買菜和肉,各種買。

臘月二十七,人們開始蒸莊了。蒸莊,不知道哪個莊,反正我們那兒都這麼說。蒸饅頭,蒸包子,蒸黃面糕,各種蒸。

臘月二十八開始炸,炸藕盒,炸肉丸,炸酥肉,各種炸。每個人都笑盈盈的,盼了一年了,可以好好聚一聚,吃一吃了。

過年是每個家庭煮婦最累的時候,因為要不停的打掃,不停的蒸,不停的炸。而且還要動腦子,看看做些什麼稀罕的吃項,以滿足孩子們的口味。

大年三十上午,是擺貢品的時候。四碗肉菜四碗素菜,還有乾鮮果品。一碗幹米飯,米飯上插上幾顆紅棗。兩碗饅頭,好看的饅頭,一碗裡裝四個。飯前放十雙筷子。桌子兩邊一邊一盞燭臺,對了,還有兩盅白酒。菜品人們也是挖空心思的擺好看,初一拜年的時候嬸嬸大娘們要看的,一邊看一邊議論誰家擺的好,誰家擺的稀罕。擺好貢品先祭天祭地,祭各路神仙,在一家之主的帶領下,一家人挨個磕頭,許下心願,願來年風調雨順,事事順心如意。

大年三十中午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叔叔大爺,哥哥弟弟們,還有孩子們,都在一起吃團圓飯。預備一大桌子的菜,有雞,寓意吉祥好意頭,有魚,寓意年年有餘。男人們喝點白酒,女人和孩子們喝些飲料。一家人有說有笑的,熱鬧非凡。


到了三十下午,男人們開始貼對聯,去村頭路口請先人們回家過年。女人們開始包餃子了。和麵,摘菜洗菜切菜,包的餃子是初一早上吃的,所以一蓋簾一蓋簾的包好,放在沒有暖氣的屋子裡,餃子上蓋上黃表紙,紙上再壓上幾枚硬幣。我不知道為什麼,反正年年都這樣。應該是壓歲錢吧。還有餡是素餡的,初一早上吃了這頓素餡餃子,寓意一年都吃素。善良的人們啊。

包餃子的面要多和一些的,因為剩下的面要擀麵條,家裡都有那種一米長的大面板,擀了大大的一張麵皮,疊起來切寬寬的面。就是這樣,喝寬心面,喝了寬心面,一年都心寬,事事都如意。

三十晚上熬三十,年輕的都熬,看聯歡晚會,小孩子在院子裡放花,鑽天猴、滴滴答,各種放。十二點鐘聲一響,鞭炮聲四起,噼裡啪啦的徹響,連綿不斷,基本到第二天早上了。

初一基本就是吃餃子了。初一一大早,都比著早起,三點的,四點的,五點的,早早起來煮餃子。吃完餃子放鞭炮,二踢腳,一家響家家響,告知人們吃餃子了,吃完拜年啦!

拜年回來,還得包餃子,中午吃的。吃完中午的餃子包初二早上的餃子。家裡只要有老人在,就得包,老輩子的風俗習慣,能叫小輩們改了?包!直到初二中午,又開始一桌子的菜了。

我不想說了,想回家。


魔舫美食


年夜飯,先吃菜,再煮餃子,餃子是主食,最後上。

特別懷念小時候,回老家過年,人多,爺爺是當地有名的廚師過年的菜做得特別豐盛,幾張長條桌拼起來,一大家人坐在一起,其樂融融,兒時的記憶裡,那才叫年味。

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候,加上我們兄妹三人,也算是熱鬧。父母有傳承了我爺爺的手藝,做的年夜飯都特別好,還有餃子,年味雖然淡一點,還算是有。

我結婚以後,特別是有了女兒,吃年夜飯只三個人,真的是做多少都會剩下,吃什麼都不香。我一般只做六道菜,包30個餃子就夠了,人少,年味蕩然無存,獨生子女的家庭,過年時好冷清。

女兒和女婿結婚後,每年輪換到婆婆家和我家吃年夜飯,特別是有了外孫,年夜飯的主題都是圍繞外孫,做他喜歡吃的,還是六道菜,做多就得剩下,餃子可以多包一些,原本無存的年味又回來了。








升騰的海水


我們老家年夜飯是吃餃子的,而且是隻吃餃子,一般不會額外再做菜了。

從小到大,我們家在除夕晚上和初一早上都是吃餃子,但是在除夕那天中午一般會做幾道菜,蒸一鍋米飯,全家人收拾完以後坐在一起吃特別開心。我想是全家團圓在一起心裡開心,氛圍融洽,所以吃菜和吃餃子都覺得比平時要好吃的多。

自從結婚以後這幾年,我跟我老公去南方那邊過年,每年的年夜飯婆婆都是做一桌子的菜,下午四點左右就開始吃年夜飯。貌似是有講究團團圓圓的意思,但是我也沒有細問過婆婆,每年年夜飯必有的菜有:一盤煮的大棗、肉湯燉的丸子,其他的菜都是一些肉菜,但總也少不了的是:燉整隻雞、酸辣椒炒牛肚、燉臘羊肉……偶爾來個青菜、辣椒炒肉、清蒸武昌魚等等。

各個地方的年夜飯大有不同,那是因為每個地方的飲食習慣和地理環境有所差異,北方一般習慣吃餃子,南方習慣吃米飯就菜。其實不管年夜飯吃什麼,還是全家人在一起團團圓圓是最開心的。

你們年夜飯都吃什麼呢?


趣味漫生活佳佳


山東膠東半島。

從臘月二十三小年開始,就拉開了持續吃餃子的序幕。

二十三吃餃子;二十七弟弟生日吃餃子;三十年夜飯吃餃子;大年初一吃餃子(包了錢的);初三送年吃餃子,初七人日吃餃子,大年十五吃餃子。

整個春節下來,聽到“餃子”都害怕,不出一個月又開始懷念餃子了。


瘦不下來的蚊子


非常榮幸看到題主的提的問題,您讓我想起了。而是過年的情景。我是一個地道的東北人。1963年。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對於我們這些小孩子來說,該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啊!貼對聯兒。放鞭炮。吃美食。等等,,,記得那時,那裡基本。每家每戶。過年的程序。都差不多。臘月二十九旱上父親出去補充一下還有什麼東西需要買?大約晚上八九點鐘。附近開始煮肉。也是我們這幫小孩子。最開心的時候。肉煮熟之後,就可以隨便吃了。雖然說那個年代很困難。但這時,我們並吃不了多少。完全被新年喜慶的氛圍說左右。吃完飯,那個年代時興貼年畫。記得當時,我和我唯一的姐姐。最樂此不疲的就是,貼年畫。在我記憶當中。那時的年畫。有單人的。但我最喜歡的。當然是那些電影劇照。如,《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奇襲白虎團》。因為,我喜歡他們手裡拿的槍。這也是當時很多小朋友的最愛。幹完這些瑣事。大約在凌晨兩至三點。實在困得不行了。才休息。等三嬸兒早上第一聲炮仗響起的時候,第一反應的是,今天過年了,有一首歌唱的那樣。穿新衣。愛心帽。放鞭炮。這裡的習俗是?早上,簡單的吃一口。我們這裡一般都是在。下午三點左右。吃飯,吃過午飯。我們這幫小孩子。就可以出去玩兒了。那時候,不像現在。娛樂的方式很多。我們那個時候,手裡有一個燈籠。感覺非常的好。是手電筒。都不是家家的有。父母和哥哥的工作。是?炒瓜子。花生。我們這幫小孩子。去左鄰右舍可以隨便兒吃。晚上12點之前。必須回家。這時就要吃年夜飯了。是必不可少的。在眾多的餃子裡。會放上一兩枚硬幣。傳說。誰能吃到這枚並預示著,美好。大概就是,財源廣進的意思吧。餃子包完之後,母親。姐姐。嫂子們。就不用他們在幹什麼了。只等吃年夜飯了。現在想來,也許是。女人們忙碌了一年。不容易。讓他們歇一歇。回到正題。我們這裡。年夜飯不但吃餃子。炒菜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餃子出鍋之前,我們這些小男子漢們。出去開始放鞭炮。大年初一,開始拜新年。 如果要想再這麼開心那就要在等到。一年後的今天。最後,本人很感謝題主。讓我又回到了兒時難忘的情景。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