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or“搏殺”:三大涉稅中介如何共存?

近年來,包括四大等在內的會計師事務所早已將稅務業務發展成為其核心業務之一,在國內高端涉稅諮詢、籌劃服務市場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此外,在中央提出“積極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全面推進依法治稅的背景下,廣大律師紛紛介入涉稅法律服務,發展十分迅速。2017年,國家稅務總局頒佈實施了《涉稅專業服務監管辦法(試行)》,明確將包括

稅務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在內的機構納入涉稅專業服務機構範疇。未來,作為涉稅服務三大專業力量的稅務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如何共存,本文結合相關數據為您解讀。

合作or“搏殺”:三大涉稅中介如何共存?


01 三大涉稅中介家底

律師: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執業律師42.3萬多人,比2017年底增長了14.8%,其中,北京、廣東律師人數超過3萬人。根據司法部《改革綱要》目標,2022年,全國律師總數要達到62萬人,每萬人擁有律師數達4.2名。

稅務師:根據中稅協相關統計數據,目前有稅務師事務所6100多家,稅務師近17萬人,從業人員突破10萬人。

註冊會計師:據中注協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底中全國註冊會計師人數已超25萬人,其中執業會員106798人,非執業會員144413人。


02 各自優勢劣勢

律師:在依法治稅,落實稅收法定原則下,具有財務和稅法複合專業背景的稅務律師優勢更加明顯,特別是在稅務爭議解決方面;但是,目前全國專業稅務律師不到2000人,未來2-3年將會發展到5000人以上,很多傳統律師因缺少財務、稅務方面的專業背景,進入涉稅服務面臨一定困難。

稅務師:傳統優勢業務為涉稅鑑證,稅總函〔2016〕407號要求各地稅務機關一律不得超越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稅務總局下發的稅收規範性文件規定的範圍向納稅人收取鑑證報告,亟需進行業務轉型和升級。特別是在高端稅務諮詢、籌劃、稅務爭議解決等方面。

註冊會計師:優勢業務為財務審計,包括四大在內的部分會計所在稅務諮詢、稅務籌劃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會計師缺少法律的背景,對於未來開展稅法業務,面臨一定的困難。


03 國外借鑑

稅務代理。美國、澳大利亞、德國等有專門的稅務代理人(例如德國的稅務顧問、美國和澳大利亞的註冊代理人),但律師、會計師也可以無限制的從事稅務代理業務,由納稅人自願選擇稅務代理人,英國、法國等實行開放式稅務代理,沒有專門法律和專門管理機構,業務不專營,以行業自律作為主要管理手段,對涉稅服務提供者執業資質和服務範圍沒有限制。而在日本韓國,將稅務事宜的代理業務授予專門設立的稅務代理人(稅理士、稅務士),律師、會計師等不得開展專門稅務代理人的代理業務。根據日本《稅理士法》規定,公認會計士、辯護士(律師)可以免試取得稅理士資格,同時又規定,二者必須與稅理士一樣,在申請加入稅理士會之後,才可以從事稅理士的業務。

稅務律師。目前在美國註冊的120餘萬律師群體中,大約有15-20萬人直接或間接從事涉稅法律服務,其中在其頂級綜合律師事務所中,大約有5%為專業稅務律師。在稅務籌劃、兼併收購、稅務爭議解決等方面提供專業涉稅法律服務。以兼併收購為例,稅務律師主要提供的專業服務包括:前期稅務架構分析籌劃、稅務盡職調查、協議稅務審閱、稅務條款談判與修改、整合中的稅務問題、交割後稅務爭議事項等。與此同時,美國稅務律師社會參與度非常高,廣泛參與稅收立法、司法等活動,積極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和社會的公平正義。

在美國,律師並非僅就職於律師事務所。就稅務律師而言,還有很大一部分律師工作於大型會計師事務所,聯邦稅務局及其地方分支機構也僱有稅務律師。


04 合作、融合還是搏殺?

合作、融合。隨著落實稅收法定原則以及稅收徵管的規範化,市場對專業化、品牌化的優質涉稅服務機構需求會不斷增加。律師、稅務師、註冊會計師三大行業互補性強,可以實現合作共贏,近年來,三大專業力量已經出現合作、融合的趨勢。部分稅務師事務所、會計所開展了合作,一些會計所、稅務所也在積極進入專業稅務律師力量,以補充涉稅爭議等業務的不足。華稅2015年率先在國內發起跨界聯合的先河,截止2019年年底,已與國內近50家優質稅務師事務所實現了平等合併,業務互補帶來合作的巨大空間。

分層。在業務層面,三大服務力量優勢不同,在同臺競技的同時,勢必出現業務的分層趨勢,唯有那些專業水準高、品牌化的機構才能把握機遇,贏得高端、優質客戶的青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