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居家觀察人員跑腿,這個“代購”不掙錢

“姐,青棗沒有了。要不給您換成其他的?”

“有啥呀?”

“雪蓮果吧,又甜又脆。給您拿兩根?”

“好。”

收到“客戶”發來的微信,劉仙雲挑了兩根賣相好的雪蓮果。購物車裡,蔬菜瓜果,油鹽醬醋,已經堆得快要冒尖兒。收銀員見了她,連忙熱情地打招呼:“姐,又囤貨啊?”

其實,購物車裡的東西都是“客戶”要的。劉仙雲只是“代購”。從大年初三開始,她就三天兩頭往超市跑,而且每次都會買上一大堆。幾趟下來,連收銀員都記住她了。

为居家观察人员跑腿,这个“代购”不挣钱

每次去超市代購,除了戴好口罩,劉仙雲總是會穿上那件印有“北京榆垡”的志願者馬甲。她是大興區榆垡鎮的團委書記,也是一名志願者。疫情期間,為了幫助返京人員在居家觀察期間購買生活用品,榆垡鎮組織成立了志願服務隊,專門為他們提供代買服務。

为居家观察人员跑腿,这个“代购”不挣钱

為了避免接觸,志願者先是同返京人員電話取得聯繫,加上微信後,每天詢問他們的身體狀況和日常所需。志願服務隊不建微信群,而是和對方單線聯繫。劉仙雲說,這是為了保護居家觀察者的個人隱私。志願者買完東西悄悄放到門口,然後微信通知對方來取,雙方也不見面。麻煩是麻煩了點兒,但是暖心。

为居家观察人员跑腿,这个“代购”不挣钱

非常時期,居家觀察的返京人員心理壓力都很大,尤其是湖北籍的人員。鎮上有一家洗衣店,五個人都是節前從武漢返京,天天把自己鎖在家裡不敢發出一點聲音。劉仙雲得知後,馬上和洗衣店取得了聯繫。電話裡,對方表示,他們五個人體溫都正常,但是家裡糧食快吃完了,也不敢出門去買。“我們這次回來帶了不少菜,您能不能幫我們買兩袋米,買一袋面?”

劉仙雲一口答應了下來。兩袋米、一袋面,一下子拎這些東西,對於一個纖瘦的姑娘來說並不輕鬆。送完這一趟,劉仙雲反而覺得心裡很暢快。她說,雖然是疫情期間,但大家還是街里街坊,幫著代買點生活用品是分內之事。

为居家观察人员跑腿,这个“代购”不挣钱

從這之後,劉仙雲就成了一名“代購”。每次去超市,劉仙雲都會把購物車裝得滿滿當當。14天的居家觀察期內,基本上每戶都要“補貨”三四次。有時候,居家觀察人員買的東西少,她還會勸人家多囤點兒。

她說,疫情期間,大家要減少外出,能多囤就多囤點兒。春節期間,榆垡鎮由武漢返京和途經武漢的居家觀察人員一共57人,靠著志願者代買的補給,已經有44人平穩度過了居家觀察期。

隨著各單位陸續復工,返京人員的數量越來越多,報名成為代買志願者的人們也更加踴躍。截至目前,報名者已經達到140多人。因為代買志願者有年齡限制,一些熱心的大爺大媽還不樂意:“我身體棒著呢,為啥不能當志願者?”通過這件事,劉仙雲欣喜地發現,大家對志願服務的熱情提高了。

解除居家觀察後,許多返京人員給劉仙雲發來信息,感謝志願者們雪中送炭。她安慰大家:“咱們都是一家人。最困難的日子過去了,以後的日子都是好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