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獨孤伽羅是個怎樣的女人?為什麼隋文帝楊堅臨死前大呼:獨孤誤我?

薛白袍


楊堅說沒說過這話我真心不知道,事實上我們今天沒任何一個人能確切知道楊堅臨死前究竟說了什麼,甚至連楊堅的真實死因目前都已成為一個不解之謎:公元604年六十四歲的隋文帝楊堅在仁壽宮離奇死亡。過去傳統的史書中多認為楊堅系後來的隋煬帝楊廣所殺,但近來不斷有各種反思的聲音出現——這些聲音認為:像弒君這種宮闈秘事外界根本無從得知,所謂楊廣弒父一事其實是出自作為政治對手李淵、李世民父子在位時代的記載,所以不能排除是否存在故意抹黑的現象。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在楊堅之死這件事上唐朝史書的記載不可信,隋朝史書的第一手記錄也未必可信,畢竟如果楊廣弒父一事屬實的話,那麼隋朝史書是無論如何不敢如實記載的。如今關於楊堅的真實死因已然成為一個不解之謎,我們也不可能清楚在當時那種隱秘狀態下臨死前的楊堅究竟說了什麼,所謂“獨孤誤我”的說法更多是出自野史小說家言。當然也不能說這就是毫無根據的,因為這種宮闈秘事本來就是撲朔迷離的。我們不能確定楊堅是否說過“獨孤誤我”這句話,但我們可以分析他是否可能說這句話。要分析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歷史上的獨孤伽羅究竟是怎樣一個人以及她和楊堅的關係究竟如何。

中國南北朝末期直到隋唐時代的獨孤家族絕對是一個顯赫的名門望族:北周王朝的實際開創者宇文泰依靠以八大柱國、十二大將軍為核心的關隴貴族集團和東方的高家爭天下。身為八柱國之一的大司馬獨孤信的長女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明敬皇后;四女是唐高祖李淵之母,李淵稱帝后追封為元貞皇后;七女獨孤伽羅是隋文帝楊堅的文獻皇后。西魏大統十年(公元544年)的一天當時的西魏王朝(此時宇文家尚未稱帝,名義上還是西魏臣子)的秦州刺史、河內郡公獨孤信府上張燈結綵,一時間好不熱鬧,原來這一天獨孤信的七女兒誕生了。當時社會上普遍信奉佛教,於是獨孤信給自己這個小女兒取了一個名字”伽羅“——就是沉香木的意思。北周孝閔帝元年(公元557年)獨孤信看中了自己的老朋友、老部下、時任十二大將軍之一的楊忠的嫡長子楊堅(當時還不叫楊堅,而是使用鮮卑名普六茹那羅延),於是為當時十四歲的獨孤伽羅締結了和楊堅的婚約。然而此時的北周政壇正處於波橘雲詭之際——就在楊堅和獨孤伽羅成親前不久實際掌握軍政大權的關隴集團締造者宇文泰去世,其子宇文覺在堂兄宇文護的扶持下登基稱帝,而實際的軍政大權皆操之於宇文護之手。楊堅和獨孤伽羅婚後不過一月左右獨孤信就在宇文護的逼迫下自盡,獨孤家開始走上衰落之路。這一時期的楊家因不願附和宇文護,加之同獨孤家的姻親關係引起了宇文護的忌憚,以致於楊堅在連續八年的時間裡不但政壇失意,還必須時時刻刻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怕會給自家招來滅門慘禍。

北周朝廷殘酷的政治鬥爭並沒影響到楊堅夫婦的家庭生活——楊堅曾對獨孤伽羅發誓:此生絕無異生之子。在後來的歲月中楊堅夫婦攜手走過了五十年的風風雨雨,一共誕育了五子五女。楊堅也因此被視為中國曆代帝王中少有的只有正妻而無妾室的高官貴族子弟,甚至在他稱帝后也依然只有正宮皇后而無其他妃嬪。獨孤家是鮮卑武將世家,而獨孤伽羅的母親是北魏永昌太守崔稚長子崔彥珍之女,清河崔氏乃是當時河北地區第一等世家門閥大族,因此獨孤伽羅從小就同時接觸到鮮卑族的尚武之風和漢族崔氏的禮儀文化教育,文武雙全的她在波橘雲詭的政治鬥爭中一直保持低調謙恭的作風,儘量為丈夫消禍。楊堅之父楊忠去世後小夫妻倆的境遇就更加兇險了,好在是北周天和七年(公元572年)已隱忍多年的周武帝宇文邕設計誅殺了實際執掌軍國大權的權臣宇文護,楊堅之父楊忠是北周開國元勳之一,而楊堅和獨孤伽羅夫妻又始終堅持不依附宇文護,因此周武帝宇文邕特意禮聘楊堅和獨孤伽羅的長女楊麗華為皇太子宇文贇的太子妃。據說不久之後周武帝的心腹王軌和齊王宇文憲因楊堅相有奇表、氣質突出而勸周武帝今早除掉楊堅。不過我個人覺得此說過於荒誕,多半是楊堅稱帝后好事者為宣揚君權神授、真龍下凡之類的早有預兆之說,其實在周武帝時期楊堅的權力並沒膨脹,也絲毫沒表現出任何政治野心,否則以周武帝宇文邕老道的政治經驗還不早就對他採取行動了。轉折發生在宣政元年(578年)六月——周武帝宇文邕駕崩,楊堅的女婿太子宇文贇繼位,而宇文贇在繼位後沉湎酒色,暴虐荒淫,大肆裝飾宮殿且濫施刑罰,常派親信監視大臣言行。在此之前歷代帝王儘管擁有三千佳麗,然而正宮皇后始終只能有一位,唯一的特例是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前趙皇帝劉聰曾有“三後並立”之舉,宇文贇則冊立了天元大皇后楊麗華、天大皇后朱滿月、天右大皇后元樂尚、天左大皇后陳月儀、天中大皇后尉遲熾繁。其中的天中大皇后尉遲熾繁本是宇文贇的叔父西陽公宇文溫之妻,宇文贇給宇文溫扣上叛變的罪名處死後將尉遲熾繁接入宮。和一般的昏君所不同的是:宇文贇對自己的權力極其重視,放縱聲色並未使他防松對臣下的警惕。在宇文贇繼位之初通過提拔岳父楊堅來牽制宇文皇族內部的長輩們,等到他把宇文宗室內部對自己不服的叔父輩收拾得差不多之後又將目光鎖定在了權力日漸膨脹的楊堅身上——他下旨賜死天元大皇后楊麗華,這時其實不只是楊麗華,而是整個楊氏家族都正處於風口浪尖,稍有不慎就可能招來滅門之禍,這時獨孤伽羅毅然闖宮“詣閣陳謝,叩頭流血”,終於使楊麗華得以被免於賜死,而楊家也就此躲過了一場滅門之禍。

宇文贇是一個喜怒無常的極不理性的君主,儘管他已預感到楊堅的權力正在日益膨脹,卻沒想法加以控制,而是極其輕率地過早將自己對楊堅的猜疑表現出來,這就引起了楊堅夫婦的警惕,於是他們更加小心謹慎以免被皇帝抓到處置自己的把柄。到了公元580年22歲的周宣帝宇文贇因放縱無度而駕崩。這時宇文贇之子宇文闡不過九歲,根本無法實際處理朝政事務,北周王朝出現了權力真空。宇文贇生前寵幸的大臣劉昉、鄭譯矯詔引外戚楊堅入宮輔政,試圖通過操縱他來掌控最高權力。這時楊堅已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宇文贇已死,宇文闡繼位已是必然之事,而自己的女兒楊麗華也會以嫡母的身份隨即升為太后,自己以太后之父的身份入宮輔政等於實際控制了朝政大權。那麼以後呢?其實擺在楊堅面前的有三條路可走:其一是安安心心當一個輔政大臣,等宇文闡成年之後就將權力歸還;其二是在保存北周皇室和國號的前提下當一個像曹操那樣實際掌握軍政大權的權臣;其三是趁機取而代之自立為帝。第一條路不在楊堅的選擇範圍之內,他所糾結的是第二和第三條路——如果選第二條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北周大臣們的反對;如果選第三條路固然是對楊堅及楊氏一門最為有利的,然而這對根基並不深厚的他來說實在是一件一步不慎身死族滅的危險之事。正當楊堅猶豫不決之際獨孤伽羅的一句“大事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使楊堅下定了決心。在獨孤伽羅看來:做一個手握實權的權臣固然可以在一定時期內呼風喚雨,可隨著小皇帝的日漸成長難保自家最後不會落得像宇文護那樣的身敗名裂、滿門株連的結局,與其如此不如索性自立為帝改朝換代、成一世之雄。這時的獨孤伽羅以巾幗不讓鬚眉的氣概表現出了果敢善斷的政治家氣魄。正是在獨孤伽羅的鼓勵之下楊堅才堅定了奪權稱帝的決心,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沒獨孤伽羅可能就不一定有大隋王朝。公元581年的農曆二月十四日楊堅廢黜北周靜帝宇文闡,正式開創屬於自己的大隋王朝,三天後獨孤伽羅被冊立為皇后。這一時期隋文帝楊堅的許多政治決策都是在獨孤伽羅的輔佐下做出的,因此這一時期的格局被稱之為”二聖臨朝“。

由此可見在楊堅稱帝的過程中獨孤伽羅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甚至可以說正是獨孤伽羅成就了楊堅的帝業。那麼“獨孤誤我”的說法又是怎麼來的呢?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呢?楊堅曾對獨孤伽羅發誓:此生絕無異生之子。即使在楊堅稱帝之後偌大的後宮之中也只有皇后而沒妃嬪,所以楊堅的孩子全都是獨孤皇后所生。楊堅和獨孤伽羅一生一共生育有五個兒子、五個女兒。儘管如此當了皇帝的楊堅心境多少有了變化——儘管他依然把獨孤伽羅放在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位置,可終日看著年輕貌美的宮女在眼前晃來晃去也漸漸有了些想法。終於有一天這個曾被視為絕對痴情的好男人還是犯了生活作風錯誤:有一天楊堅趁獨孤皇后不注意寵幸了一名複姓尉遲的宮女,然而天下就沒不透風的牆——楊堅自以為這事做得天衣無縫,可沒多久獨孤皇后就知道此事了。獨孤皇后在得知楊堅寵幸宮女一事後先是裝作毫不知情,然後等楊堅上朝之時帶人將尉遲氏活活打死。楊堅得知此事後仰天長嘆:“朕貴為天子,卻在宮中難得半分自由”,隨即策馬揚鞭出宮直奔山林而去。因為臨幸宮女而賭氣出宮在中國歷史可能僅此一例——這時的楊堅不像是一國之君,倒像是一個鬧著要離家出走的受氣小媳婦。據說楊堅當時甚至萌發了出家的念頭,好在追出宮去的眾大臣們好說歹說勸慰下來總算打消了楊堅的出家念頭。從這件事我們不難看出:獨孤伽羅對自己的丈夫管束得十分嚴厲,不過楊堅恐怕不會為此說出“獨孤誤我”這句話——因為回宮後的楊堅很快和獨孤伽羅和好如初。對貴為天子的楊堅而言:政治利益永遠是擺在第一位的,怎麼可能為了這種生活細節上的事就否定自己的結髮妻子和多年來政治上的得力助手呢?那麼如果楊堅不可能因為尉遲氏的事說出“獨孤誤我”這話,那麼還有什麼原因可能導致他說出這話呢?

話說楊堅不僅在生活細節上被老婆管得死死的,在政治決策上也會諮詢獨孤皇后的意見,而這其中的最佳體現就是立儲一事。楊堅的五個兒子都是獨孤伽羅所生,對此楊堅自己曾這樣評價:”過去的帝王三千佳麗、子嗣繁多,以致於諸皇子身後皆有強勢的母族外戚勢力支持,這就是奪嫡之爭的根源。如今朕五子俱為一母同胞,安能不親密?“然而楊堅忽略了一點:自古以來的皇儲之爭除了有皇子的母族外戚勢力作為外援之外,實際上每一個皇子身邊的師傅、奶孃、太監、宮女、侍衛等等無不希望自家主子繼承大統以提升自己的待遇,因此在每個皇子周圍就形成了一個關係錯綜複雜的利益圈子,即使楊堅的五個兒子都是一母所生,但也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各自的政治班底,每個政治班底都極力想推動自家主子繼承大統。而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獨孤伽羅再次發揮了重要作用:本來楊堅和獨孤伽羅的長子楊勇按傳統的嫡長子繼承製被立為太子,然而太子楊勇喜好聲色犬馬,這就和一生提倡節儉的楊堅夫婦顯得格格不入。同時獨孤伽羅不僅要求自己的丈夫從一而終,也這麼要求皇子和大臣,然而太子楊勇妾室眾多,偏偏和太子妃未能誕下皇嗣。這時次子楊廣的表現引起了楊堅夫婦的注意: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楊廣率部南下參加隋朝平滅南陳的戰役,完成了南北一統,結束了魏晉南北朝三百多年持續的大分裂大動盪局面,他本人也因此功勳而晉封太尉。儘管隋朝完成了自秦始皇嬴政以來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在持續數百年的大分裂大動盪之後的大一統偉業,然而剛剛平定的江南地區尚未真正歸心——就在隋滅南陳的第二年江南地區就爆發大規模叛亂,隋軍平叛後楊廣又被任命為揚州總管,負責處理江南戰後事宜。就在楊堅夫婦對次子楊廣日益表現出好感時楊勇的太子妃元氏卻突然死了,獨孤皇后認為是太子的愛妾雲氏害的,於是派人暗中監視楊勇。恰在此時太子楊勇在朝中最大的支持者高熲又因為納妾而觸犯獨孤伽羅的忌諱。因為這一系列原因就導致獨孤伽羅一直在楊堅面前對楊勇進行負面評價,可以說在楊堅改立楊廣為太子的過程中獨孤伽羅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其實在這件事上我們也大可不必過多指責獨孤伽羅:首先楊勇和楊廣在個人能力上的確無法相提並論,實際上改立楊廣也並非全是獨孤伽羅的主張,至少楊堅自己也是認可楊廣的能力的,否則當獨孤皇后於公元602年去世後楊堅還有一年多的時間可以更改之前的決定。事實上楊廣並非像野史小說中所言是一個荒淫無度之人,他的錯誤在於急功近利:修大運河、發展科舉制、開疆拓土等一系列動作在我們今天看來其實並沒錯,錯在楊廣過於急功近利,而不知愛惜民力。問題在於楊廣沒登基施政之前楊堅夫婦能預知到未來的大隋王朝會因為楊廣的急功近利導致二世而亡嗎?顯然不可能,楊堅夫婦所能看到的就是:楊廣是文韜武略出眾的平陳戰役的大功臣,而楊勇卻是一個飽食終日的浪蕩公子,如果換成我們任何一個人身處楊堅夫婦的立場會如何選擇呢?我個人以為:所謂“獨孤誤我”的說法可能是後世小說家附會之言,之所以要編造出這樣的說法其實是倒果為因——因為這些後世小說家作為事後諸葛亮明確知道隋朝亡於楊廣之手,於是就指責楊堅夫婦改立楊廣是錯誤的。另外在傳統的封建專制社會體系下對獨孤伽羅這種女強人非常排斥的——在封建衛道士的眼中獨孤伽羅干預立儲本身就是不能容忍的,何況在她的干預之下立起來的楊廣活生生搞垮了一個王朝就更給了這些人攻擊獨孤伽羅的口實。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隋朝的江山是獨孤伽羅和楊堅打下的,但是也是獨孤伽羅間接推向滅亡的。隋文帝臨死前說“獨孤誤我”,無非是想表達獨孤誤了他也誤了他的江山。那麼獨孤伽羅是怎樣一個人,隋文帝依靠獨孤伽羅打下的江山,為何又說是她誤了呢?

獨孤伽羅(544年—602年),河南洛陽人,鮮卑人,獨孤信嫡長女,十四歲嫁給楊堅。父親獨孤信與周文帝之侄宇文護鬥爭失敗後,被逼自盡,妻兒受到連累被流放。獨孤家族從此家道中落而退出政治舞臺,獨孤伽羅因為楊堅這層關係沒有被流放。

楊家本來就不願依附宇文護,再加上獨孤伽羅的關係,備受宇文護猜忌,多次受到宇文護打壓,連續八年沒有升職,甚至有的時候還有性命之憂。獨孤伽羅覺得自己連累了楊家,於是為楊堅出謀劃策,幫助丈夫結交大臣,慢慢楊家開始在朝堂上有了幫手和權勢。

周宣帝宇文贇繼位後,楊堅的女兒楊麗華為皇后,最開始把岳父楊堅推到政治權力最高峰。但是這位女婿兇殘暴虐,收拾了一批大臣後,目標轉向岳父,後又賜楊後自盡。於是獨孤伽羅派心腹向丈夫進言:

“大事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

她想提醒丈夫與其做臣子身敗名裂,不如自己單幹,改朝換代。獨孤伽羅的話點醒了丈夫,楊堅決定謀反。在獨孤伽羅的幫助之下,楊堅最後登上了皇位,所以說獨孤伽羅是開國功臣。

對於自己深愛又幫助自己成功的女人,隋文帝為什麼在臨死前大喊:獨孤誤我!

首先我們要從獨孤皇后的性格說起,隋文帝是典型的妻管嚴,獨孤皇后性格聰明強勢,不許自己的丈夫選妃。要在男尊女卑的年代裡堅持“一夫一妻”制度。不僅這樣,還以這個標準去要求她的兒子,甚至試圖去影響大臣,所以基本上隋文帝的孩子都是獨孤皇后生的。


他們的大兒子楊勇喜歡美女,性格率真不偽裝,結果這種性格在爭儲鬥爭中吃了大虧。楊勇喜歡嬪妃勝過太子妃,這點與獨孤皇后的價值觀相沖突,後來太子妃因為失寵而抑鬱寡歡,不久病死。獨孤皇后覺得兒子不能擔當大任,於是慫恿楊堅“廢長立幼”。太子廢后變得瘋癲,如同廢人。

楊廣其實比楊勇更好色,只是他陰險狡詐,善於偽裝,假裝在父母面前與髮妻恩愛,博得母親的好感。楊勇廢后變得神志不清,獨孤皇后覺得自己不配做母親,最後抑鬱成疾,仁壽二年(602年)離世。

楊堅見兒子瘋癲,妻子離世,情緒鬱結。仁壽四年(604年),隋文帝病重,當時皇太子楊廣住在宮內的大寶殿,怕父親有什麼不好的消息,所以要預先準備。於是親自寫了一封信給心腹楊素,問他什麼時候可以登基。楊素記下宮外的形勢給楊廣回信,結果宮人誤將信送到隋文帝的那兒去了,隋文帝見信大怒。這時,隋文帝寵妃陳貴人又說楊廣非禮她。於是隋文帝大發脾氣,要召見廢太子楊勇。

楊廣心腹楊素假傳聖旨派東宮的士兵入宮,又命令張衡看守隋文帝。見不到兒子楊勇,他破口大罵:“畜生何足付大事,獨狐誤我!”。他是覺得獨孤皇后誤了他,最後還誤了他隋朝的江山,當天晚上隋文帝駕崩。

楊廣登記後,荒淫無道,貪圖美色,還佔有父親楊堅的女人,做出了隋文帝和獨孤皇后不可原諒的事情來。獨孤皇后和楊堅辛苦打下的江山毀在兒子楊廣手裡,隋朝就二世滅亡了,隋文帝死前已經預料到自己的江山會誤在獨孤手裡。


小龍談歷史


獨孤伽羅在歷史上被稱為文獻皇后或獨孤皇后,她是隋文帝楊堅的皇后,隋煬帝楊廣的母親。

獨孤迦羅出生於名門望族,她是關隴集團獨孤信的小女兒,獨孤信生了七個兒子三個女兒,三個女兒後來都做了皇后。

長女嫁給了北周奠基者宇文泰的嫡長子——北周明帝宇文毓(yu),她就是歷史上的明敬獨孤皇后。

四女兒嫁給了唐國公李昞,後生下了李淵,李淵就是後來的唐高祖。李淵稱帝后追諡母親為元貞皇后。

小女兒獨孤伽羅是眾多兒女中最出色的一個,她在14歲時嫁給了楊堅,當時楊堅還不是皇帝,是北周的臣子,楊堅稱帝后成為了皇后。

獨孤伽羅慧眼識君,她一眼相中了楊堅。楊堅從小有一種高貴的氣質和長相,北周連續換了幾個皇帝都對他實行了壓制和打擊,據說北周皇帝曾讓相師偷偷為他看過相,相師說楊堅有帝王之相,所以當時的權臣宇文護和皇帝都小心提防他。

楊堅有實力卻要夾著尾巴做人,一直保持著低調。



他的老婆獨孤氏是個有政治眼光和手腕的女人,她在背後鼓勵丈夫要做老大:“與其窩窩囊囊的做臣子,不如奪權自己當皇帝”。

楊堅對老婆言聽計從,於是發動政變奪取了外孫的江山。(北周小皇帝宇文闡是他女兒的兒子)。如果不是獨孤氏背後的支持,楊堅不會做出這種事情。

楊堅在老婆的幫助下建立了隋朝。

獨孤是楊堅稱帝的背後推手,隋朝建立以來,她成了楊堅的幕後軍師,楊堅也很欣賞她的才能,當時大臣們稱夫妻二人為“二聖”。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楊堅就是典型的“妻管嚴”。

說楊堅怕老婆一點不假,“誰叫自己攤上了一個有能力的老婆呢?”楊堅常常自我安慰。

楊堅怕老婆是全方面的,在後宮生活中,楊堅不能找別的女人,如果敢找回家恐怕要跪搓衣板。

因此楊堅是歷史上最純情的皇帝,他的兒女們都是他和獨孤二人所生,二人發誓“兒女絕無旁出”,這在歷史皇帝中絕無僅有。




楊堅不但在夫妻生活上百依百順,就是在政治生活中也夫唱婦隨。

本來“廢長立幼”這事是觸犯祖制的事,楊堅在晚年居然聽信老婆的話,把長子楊勇廢黜,另立楊廣為繼承人,說實話,這一切都是獨孤一手造成的,所以楊堅臨死前大呼“獨孤誤我!”

原來楊勇是二人的長子,是當時的太子,楊廣是次子,本來他沒有機會做皇帝,但楊廣不甘心,他通過賄賂權臣丞相楊素,讓楊素做母親的思想工作,加上楊廣會在母親面前裝高尚,楊廣通過不斷的做戲,讓母親相信他才是最佳皇帝接班人。

獨孤被楊廣的“演技”所征服,她相信楊廣從各方面都比楊勇強,在這種思想支配下,獨孤極力慫恿楊堅“廢長立幼”。

楊堅覺得之前聽老婆的沒錯,這次也就相信了她的話,於是廢了楊勇太子之位,讓次子楊廣做了皇位繼承人。

平心而論,獨孤也是被楊廣矇騙了。



過了幾年後,獨孤皇后死了,又過了幾年,楊堅病危,這時楊廣露出了猙獰面目,他在父親病床前調戲母妃宣華夫人,並被父親發現,楊堅才發覺自己上當受騙了,楊堅死不瞑目,臨死前憤怒的吼道“獨孤誤我!”

但一切為時晚矣,楊廣掐死了父親。隋朝江山落入了隋煬帝楊廣之手,也就從那時開始,大隋進入了滅亡倒計時。

結語:獨孤皇后對於楊堅來說,“成也獨孤敗也獨孤”。楊堅怕老婆怕的太徹底了,獨孤除了政治上的失誤,同時也在歷史上留下了“最佳悍婦”之名。


秉燭讀春秋


獨孤伽羅是隋文帝的皇后,諡為文獻皇后(其中文是隋文帝的諡號,獻是她自己的諡號),獨孤伽羅的父親號稱史上第一岳父,叫做獨孤信。

獨孤信的三個女兒,嫁給了三個朝代的皇帝,成為三個朝代的包括,除了獨孤伽羅,還有長女,嫁給了北周明帝宇文毓,諡號為明敬皇后,四女嫁給了唐高祖李淵的父親李昞,諡號為元貞皇后,而獨孤伽羅是第七女。

西魏有八個柱國大將軍,史稱八柱國,其中就包括獨孤信,還有李淵的祖父李虎。而楊堅的父親叫楊忠,在北周時被封為隨國公,這個也就是為什麼楊堅建立的是隋朝的原因(隨因為名字不祥,所以隨改隋)。

公元557年,獨孤伽羅嫁給了楊堅,這一年,楊堅十七歲,而獨孤伽羅十四歲,兩個人的婚姻可以說是門當戶對,天作之合,而且兩個的感情也十分之好。

北魏分成了東魏與西魏,而到了公元556年,北周取代了西魏,皇帝姓由拓跋變成了宇文家,此時的皇帝叫宇文覺,他是宇文泰的兒子,而真正的權臣是他的堂哥宇文護。

另外一個八柱國,叫趙貴,他對宇文護的專權十分不滿,於是聯合獨孤信意圖除掉宇文護,不過事情敗露,最終趙貴被除,獨孤信被迫自盡而亡。

而做為獨孤家的姻親,楊家自然也受到了影響,所以他就一直低調行事,最終讓北周禪讓於他,建立了隋朝。

獨孤伽羅與楊堅兩個人立過誓言,那就是楊堅不得與其他女子生下兒女,所以楊堅的十個孩子,五兒五女,全部是獨孤伽羅的。

這個固然可以認為是兩個人對於愛情的忠貞,也可以看出獨孤伽羅是一個內妒之人,隋文帝寵幸尉遲氏,獨孤伽羅一氣之下,竟然直接將尉遲氏給殺了,隋文帝一氣之下,騎著馬跑出皇宮,跑進了山林,最後是在高熲與楊素的勸說之下才回宮,而獨孤伽羅也向隋文帝道歉,兩個人重歸於好。

隋文帝的長子叫楊勇,做為嫡長子,當然是太子,可是楊勇並不愛他的太子妃,而喜歡他的側妃,還生下了三個孩子,太子妃也是一個嫉妒之人,一氣之下就沒命了,獨孤伽羅可不喜歡她這個大兒子。

而次子就是隋煬帝楊廣,他到是很聰明,他深深知道母親的性格,所以一心只愛自己的正妃蕭妃,獨孤伽羅感到十分的滿意,所以就一直勸說隋文帝,廢掉太子楊勇,而改立次子楊廣。

而根據一些歷史記載,隋文帝極有可能是被楊廣害死的,他在臨死之前,自然恨死了獨孤伽羅,所以才會說:獨孤誤我!


歷史簡單說


隋後古人對“獨孤伽羅”之評價最客觀的,非初唐宰相“魏徵”之言莫屬

之所以說魏徵對“獨孤伽羅”的評價最為客觀,是因為,他分別對處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獨孤伽羅”都進行了記述和評價。

魏徵評價“獨孤伽羅”的原文是:“後初亦柔順恭孝,不失婦道。貴戚之盛,莫與為比,而後每謙卑自守,世以為賢。

後每與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宮中稱為二聖。後頗仁愛,每聞大理決囚,未嘗不流涕。然性尤妒忌,後宮莫敢進御。

二後,帝未登庸,早儷宸極,恩隆好合,始終不渝。文獻德異鳲鳩,心非均一,擅寵移嫡,傾覆宗社,惜哉!《書》曰:‘牝雞之晨,惟家之索。’高祖之不能敦睦九族,抑有由矣。”

而且,其實這裡還有一點要指出的是,“唐”是將“隋”取而代之的朝代,所以,唐人對於隨人,尤其是隋朝皇室之人的瞭解應該算是最深的、真實性也是最高的。

那麼,從上述“魏徵”對隋朝“開國皇后”獨孤伽羅的評價當中,我們就能知道“獨孤伽羅”此人的性情,以及她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之內的變化。

“後初亦柔順恭孝,不失婦道。貴戚之盛,莫與為比,而後每謙卑自守,世以為賢。”

這句話,應該說是對“獨孤伽羅”這個人在早年間的評價,而且評價十分的客觀,要知道,楊堅在稱帝建立“隋朝”之前,也是經歷了幾起幾落的。

而在那個時期,獨孤伽羅不僅能夠照顧好“楊家”上下,還能夠幫助丈夫“楊堅”出謀劃策,而且她的謀略也絕不亞於楊堅身邊的那些“謀士”。

接下來, 我們再來看“獨孤伽羅”的第二個人生階段,魏徵的評價是:“後每與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宮中稱為二聖。後頗仁愛,每聞大理決囚,未嘗不流涕。然性尤妒忌,後宮莫敢進御。”

這第二個人生階段,自然便是楊堅“登基建隋”之後,楊堅在登基之後的第三天便冊封“獨孤伽羅”為皇后,這一刻,她也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登上了人生巔峰。

即便成為了皇后,“獨孤伽羅”的性情也一如從前,並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仍然在積極勤懇地輔助丈夫治理那個百廢待興的國家。

也正因為,獨孤伽羅在楊堅登基之前始終任勞任怨、不離不棄,成為皇后之後,又能很好地“為君分憂”,再加上楊堅的寵愛,在朝廷當中便有了“二聖”之稱謂。

而且,在這個評價當中,關於“獨孤伽羅”的性情,還提到了一個細節,那便是“每聞大理決囚,未嘗不流涕”,這就說明“獨孤伽羅”是個很有“惻隱之心”的皇后。

不過,與此同時,也提到了她性格當中的一個瑕疵,原本在楊府之時,她能夠獨享“楊堅”的寵愛,而等到成為皇后之後,她就不得不接受“皇帝納妃”這個關乎“國家社稷”的大事。

然而,皇后也是人啊,即便有著與皇帝平齊的權勢,以及與楊堅多年至深的夫妻之情,當面對那些嬪妃的時候,獨孤伽羅還是會顯得有些“不自信”,於是,她性格當中“善妒”的不足便暴露出來了。

而這也使得後宮的嬪妃們,都很刻意地跟楊堅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不太敢明目張膽地跟楊堅親近,甚至是爭取寵幸。

然而,等她進入到了第三個人生階段,這個人生階段便是她的兩個兒子逐漸長大之後,隨著,兩個兒子之間“明爭暗鬥”的展開,她的性情以及立場又發生了不小的變化,這也正式下面我會重點說的,其實獨孤伽羅是“晚節不保”,做了很多“不明智”的決策。

罷黜楊素,廢黜太子,支持楊廣,一系列不明智決策,致使楊堅死前大呼“獨孤誤我”

罷黜楊素,廢黜太子,支持楊廣,這些事情都是“獨孤伽羅”在晚年之時做的,然而,其實在一開始的時候,獨孤伽羅便十分寵愛次子“楊廣”。

然而,由於“楊勇”和“楊廣”兩人的性情完全不同,在按照“祖宗禮法”立了“楊勇”為太子之後,楊堅和獨孤伽羅便又對“楊勇”寄語了厚望。

然而,楊勇的所作所為卻經常讓“楊堅”失望,楊勇行事向來都是率性而為、不拘小節,這與楊堅和獨孤伽羅夫婦一貫嚴正的作風衝突甚大。

而且,楊勇還喜好聲色,致使太子妃已經立了很久,但東宮仍然沒有嫡子出生,尤其再加上他對太子妃的極其不善待引起了“獨孤伽羅”的強烈不滿。

因為,楊勇的這一系列行為嚴重違背了獨孤伽羅極其重視的“嫡長有別”“世家門閥聯姻才門當戶對”以及“太子需保證宗法權力穩定過渡”等政治理念。

而後,加上太子妃突然暴死更是加深了楊勇和獨孤伽羅母子之間的裂痕,於是,獨孤伽羅便開始擔心“楊勇”是否會是繼承大統的最好人選。

說完“楊勇”,再來說說“楊廣”,前面已經說過了,楊廣原本就很受楊堅夫婦的喜愛,只是礙於“祖宗禮治”,只能屈居“楊勇”之下,被封為“晉王”。

而楊廣的話,原本就才智出眾,再加上,他在平陳的統一戰爭中表現突出,之後又在鎮守江南期間很好地穩定了剛剛統一的江南局勢,政績突出。

還有就是,雖然楊廣位居“晉王”,可謂是一人之下,但是,他卻始終都表現得作風簡樸、不好聲色、禮賢下士、謙恭謹慎,也正因如此,他不僅贏得了楊堅和獨孤伽羅的喜愛,也贏得了朝中大臣的稱道。

而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之下,獨孤伽羅權衡比較了兩個“兒子”的不同表現,權衡之後便認為“楊廣”才是值得將“大隋江山”託付的最佳人選。

而後,主意已定的“獨孤皇后”便開始利用自身強大影響力策動了“易儲之事”,針對楊堅,她不停地例數“楊勇”的缺點和“楊廣”的優點,通過這樣的對比來向楊堅傳達“楊勇”絕非未來“帝王”的最佳選擇。

針對朝中大臣,她也不斷地再向他們傳達“太子無德”“晉王賢德”的理念,為的便是借“大臣”之口,繼續向“楊堅”施壓。

此時,再加之“偽裝”地很好的楊廣,對逐漸孤立的“楊勇”進行了多次陷害,致使楊堅也終於不得不下定決心“廢長立幼”。
然而,可惜的是,雖然獨孤伽羅達成她的目的,卻並沒有想到“楊廣”是一個“道貌岸然”之人,平日裡的所有“賢德”都是他“偽裝”出來的。

後面的事情,我們自然就都知道了,楊廣在成為太子之後,由於“登基心切”便做出了“弒父殺兄”“收納父妃”等違背論綱常的惡事。

隋仁壽二年,即公元602年,八月二十四日午夜,獨孤伽羅在永安宮溘然長逝,而這對當時已在垂暮之年的隋文帝的打擊是“毀滅性”的,而此時,由獨孤伽羅所選擇的太子“楊廣”也已經成為“太子”很久了。

由於獨孤伽羅的去世,隋文帝也失去了以往的“鬥志”,沒過多久隋文帝也是“重疾纏身”,然而,就是在這個時候,已經穩穩地掌控朝局的楊廣便開始實施“登基稱帝”的惡毒計劃了,致使隋文帝楊堅宮中離奇死亡,當然,這是正史當中的說法,而細細推敲一下的話,便可知隋文帝是死在了“楊廣”的心急之下,而且,千百年來,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而也就是楊堅在彌留之際,他才真正看透了“楊廣”的真面目,也知道了楊廣也不是那個將“大隋江山”託付的最佳人選,而讓楊廣成為儲君恰恰又是“獨孤伽羅”極力促成的。

所以,即便楊堅一生當中對獨孤伽羅極為愛重,但他的心中對獨孤伽羅也不可能沒有抱怨,畢竟“大隋政權”是由他一手建立起來的,他絕不希望“大隋基業”又親手毀在自己選擇的“接班人”手中,那麼,他又怎麼可能不對獨孤伽羅心存抱怨呢?

同時,獨孤伽羅的這個決策,也正好推到了隋朝“二世而亡”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自楊廣登基開始,隋朝便一步一步地走向了覆亡的盡頭。


冒牌東方朔


隋文帝楊堅在獨孤皇后死後終於可以納嬪妃了,他當時都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但還是納了宣華夫人陳氏和容華夫人蔡氏。楊堅在石榴裙下奮力拼搏,不久身體就被掏空了;沒有獨孤皇后的制約,楊堅又昏聵執政,濫殺無辜許多大臣,犯了不少的錯誤。躺在病床上的楊堅病體纏身,後悔不已,他不禁長嘆:要是獨孤皇后在,何止於此?



獨孤皇后是堅定的一夫一妻制實踐者,她跟楊堅約定不能異腹生子,獨孤家族勢力龐大,獨孤皇后又精於權術,楊堅對皇后又愛又敬。楊堅曾經偷偷寵幸過一位宮女,獨孤皇后知情後當著楊堅的面處死了那名宮女;楊堅龍顏大怒,憤而離家出走,幸虧群臣苦苦阻攔,獨孤皇后又及時服軟,楊堅才沒有出走成功。

太子楊勇性格寬厚,率意任情,無矯飾之行,說白了就是沒有城府。楊勇曾經把蜀人所做的精美的鎧甲,隆重裝飾,節儉的楊堅看了很不高興。獨孤皇后又因太子妃元氏無寵,遇心疾而死,懷疑是楊勇移情別戀逼死了髮妻,對此事頗為不平,於是派人羅織太子的過錯。晉王楊廣十分的矯情飾詐,內諂母后,外結朝士,特別是拉攏權臣楊素,積極進行奪取太子地位的活動。隋文帝先是軟禁三子秦王楊俊;接著在開皇二十年將長子太子楊勇貶為庶人,改立次子楊廣為太子。楊廣當太子,獨孤皇后居功至偉!


楊堅病體纏身期間在仁壽宮調養,楊素、楊廣居兩側伺候。楊廣考慮到如果楊堅去世,必須預先作好防備措施,他親手寫了一封信封好,派人送出來詢問楊素。楊素把情況一條條寫下來回復楊廣;宮人誤把回信送到了楊堅的寢宮,楊堅看後極為憤怒。不久宣華夫人被楊廣調戲,奮力拒絕方才脫身,她到楊堅面前哭訴。楊堅聽後憤恨不已:這個畜生!怎麼可以將國家大事交付給他!獨孤氏誤了我!在這裡楊堅埋怨獨孤皇后扶立楊廣當了太子。不久楊堅就駕崩了,楊廣當了皇帝,將宣華夫人據為己有!


大秦鐵鷹劍士


《資治通鑑》記載,公元604年7月,正在病榻上忍受病痛折磨的隋文帝楊堅,突然拍床大呼:“獨孤誤我!”

隋文帝所說的“獨孤”,就是他的皇后獨孤伽羅。那麼,獨孤伽羅究竟做了什麼,竟讓楊堅拍床大呼,說出這樣的話來呢?

(楊堅和獨孤伽羅)

說起來,獨孤伽羅和隋文帝還真是帝后中的模範夫妻,她不光和隋文帝伉儷情深,還輔佐隋文帝結束久戰不休的分裂局面,建立了大隋王朝。因此,二人情比金堅,立下“無異生之子,白頭偕老”的誓言。

在隋文帝登基稱帝后,37歲的獨孤伽羅也苦盡甘來,被冊封為皇后。

雖說獨孤伽羅已是芳華不再的年紀,但隋文帝對她依舊情深。兩人同寢共食,形影不離。

隋朝作為宗主國,那些依附的藩國,為了向隋文帝示好,紛紛向他敬獻美女,但都遭到楊堅拒絕,當時,隋文帝的後宮除了獨孤伽羅,再無二人。隋文帝因此很是得意,曾向大臣炫耀自己是“旁無姬侍,五子同母。”

確實,隋文帝一生有五個兒子,全部是獨孤伽羅所生,絕“無異生之子”。(當然了,隋文帝后來也還是納有其他嬪妃。)

隋文帝遵繼承製,把長子楊勇立為太子。

楊勇生得風度翩翩,好讀詩書,待人寬厚有禮,多與士人為友。

(楊勇劇照)

但楊勇也有兩個缺點:一是好奢;二是好色。

有一次,楊勇為自己做了一件華麗的蜀鎧,上面不僅用黃金做甲,還鑲滿了寶石,看上去非常華貴。隋文帝是崇尚儉樸的人,他看到後,唯恐楊勇染好奢,所以對他多有勸誡。

好奢並不會動搖楊勇的太子之位,動搖太子之位的是好色。

楊勇廣納美妾,唯獨對獨孤伽羅替他挑選的太子妃元氏冷若冰霜,不光如此,得到他寵愛的侍妾,在吃穿用度上居然和太子妃的待遇相差無二。

獨孤伽羅認為楊勇失德,對他非常不滿。再加上不久後,元氏病逝,楊勇又讓最得寵的侍妾打理後宮。因此,獨孤伽羅疑心元氏是被楊勇與他那個侍妾合謀毒害而死。於是,她不僅差人暗中調查此事,還在隋文帝面前多次數落楊勇的不是。

比起楊勇的率性而為,次子楊廣就工於心計得多。

楊廣“美姿儀,少聰慧”,年紀輕輕就立有諸多戰功。他崇尚簡樸,愛惜人才,待人又非常謙恭有禮,最難得的是,他和隋文帝一樣不好聲色,對蕭王妃重情重意。

獨孤伽羅因此很喜愛楊廣,多次在隋文帝面前誇讚他。

久而久之,楊廣得到了隋文帝的歡心。因此,楊堅廢黜了楊勇的太子之位,並改立楊廣為太子。

(楊廣劇照)

公元602年,58歲的獨孤伽羅病逝於永安宮。

隋文帝承受不住喪妻之痛,病倒在床。

公元604年,隋文帝的病勢已非常兇險,眼看就要不久於人世。

就在這時,隋文帝無意得知,楊廣已經迫不及待在同御史大夫商量如何登基的事情了。這自然讓隋文帝非常不高興,畢竟他還沒死,所以他馬上召楊廣進宮,準備當面質問楊廣。

誰知,才納不久的寵妃宣華夫人也向隋文帝哭訴,楊廣竟欲對她行非禮之舉。

隋文帝氣得火冒三丈,猛地從床上坐了起來,拍著床板大叫:“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誤我!”並召集大臣元巖和柳述,讓他們草擬詔書,準備廢掉楊廣的太子之位,並復立楊勇為太子。

楊廣得知後,立刻把元巖和柳述抓捕入獄,隨後又把隋文帝身邊侍奉的人全部撤走,換上了心腹張衡。

沒過兩日,本就病體奄奄的隋文帝竟駕崩了。

那麼,在立太子這件事上,真的是獨孤伽羅誤了楊堅嗎?

(隋文帝劇照)

我認為從三件事可以證明並非如此。

一是大臣朝拜太子。那年冬至,百官竟紛紛朝拜楊勇,而楊勇也欣然接受了他們的朝賀。這事讓隋文帝知道了,很不高興,認為楊勇違反禮制,並對他起了疑心。

二是削弱太子的勢力。一方面隋文帝不許百官親近楊勇,並在選拔侍衛官時,把勇武有力的人都選在身邊,宰相高熲勸說隋文帝,說這樣做,會削弱對太子的保護。結果隋文帝很不高興,認為他是因為他的兒子是楊勇的女婿,才會替楊勇說話。

三是隋文帝夢見天神降臨,說會降臨在他家。不久,隋文帝果然聽說楊廣的王妃蕭氏懷上了身孕,因此大喜,專門把蕭王妃接到宮中待產。

種種的跡像,無不影響楊勇的太子之位,隋文帝不管從哪方面而言,廢黜楊勇的太子之位,都是早晚的事。再加上獨孤伽羅推波助瀾,所以楊勇就悲催了。

因此,隋文帝說獨孤伽羅誤他,有失偏頗。

(參考史料:《資治通鑑》《隋書》)


張生全精彩歷史


雖然我很奇葩,但你們也不能亂甩鍋!

伽羅這個名字就很奇怪!因為,這是音譯。獨孤是少數民族,鮮卑人。

公元544年,西魏河內刺史獨孤信生了個女兒,很是疼愛,篤信佛教的他從佛經裡給女兒取了一個名字:伽羅,意思是沉香木。

小伽羅出身名門,他們獨孤家是大貴族,位列西魏八柱國,母親崔家是北魏首屈一指的大門閥。

557年,獨孤信看中了在北周“打工”的老友楊忠的兒子楊堅,將13週歲的伽羅嫁給了後來的開國皇帝。

楊堅小名“那羅延”,意思是金剛力士,“金剛”跟“沉香”,天作之合,正是“看先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一對璧人。

伽羅知書達理,而且有膽有識。她和楊堅的長女楊麗華嫁給了北周宣帝,做了皇后。

但宣帝是個二百五,行為乖張,把自己寵愛的四個女人全立為皇后。

三個女人一臺戲,四個女人更爭得不可開交。

一次宣帝發火,對楊麗華說:必族滅爾家,並要處死她。

此時,伽羅展示了她的強悍,居然闖進皇宮,“詣閣陳謝,叩頭流血”。

宣帝軟了,收回了成命,伽羅第一次挽救了楊家。

宣帝作了兩年,暴病而亡,繼位的小皇帝只有九歲,正是楊堅的外孫。

怎麼對待這個外孫皇帝呢?楊堅猶豫了很久。

此時,伽羅又挺身而出,說:大事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

你不弄他,將來他可是要弄你!

果敢善斷,女中豪傑!

楊堅最後一狠心,奪了外孫的江山,開基立隋。

伽羅是鮮卑人,他們有母系氏族社會的遺俗,叫做“婦持門戶”,漢人一般稱之為:牝雞司晨,說白了就是老孃們當家。

楊堅稱帝后,伽羅立為皇后,她這個皇后,有點像武則天,後宮的事管,朝廷的事也管,兩手抓,兩手都很硬,並稱為“二聖”。

楊堅和伽羅雖然夫唱婦隨,琴瑟和鳴,但楊堅畢竟是皇帝啊,他也有點男人的花花腸子。

但是,伽羅看得很嚴,楊堅所有的孩子,都是跟她生的!

伽羅擅寵,並且善妒。

有一次,楊堅和一個喜歡的小愛妃偷偷吃了頓飯,結果被伽羅知道了,楊堅前腳剛走,伽羅就去把這個“小三”給打死了。

楊堅很生氣,但他又是個妻管嚴,不敢對伽羅發脾氣,居然離家出走了!

貴為皇帝,自己生氣跑出宮去,等大臣們追上他,他還委屈的說:“吾貴為天子,不得自由!

伽羅要楊堅一夫一妻,對他們的兒子也是這樣要求的。

太子楊勇卻非常花心,對太子妃不鹹不淡,卻和小妾們打得火熱。這讓伽羅很失望。

除了男女感情,伽羅還有一層考慮:太子妃可不是選個漂亮女人就行,更重要的是兩個大家族聯姻。皇位穩不穩固,和婚姻有莫大關係。

而太子卻不能體會老孃的用心,依舊夜夜笙歌!最終,太子妃暴死,伽羅徹底心涼。

無論是個人感情,還是政治考慮,伽羅鐵了心要換個兒子當太子。結果……她選中的就是隋煬帝楊廣。

伽羅長袖善舞,玩政治,楊勇就是個雛兒,根本不是對手。很快,楊勇歇菜,楊廣上臺。

但,伽羅沒有想到的是,她看走了眼,這個她眼裡的好孩子,最終玩完了大隋。

因此,許多史學家都把隋朝滅亡的這個屎盆子扣在伽羅的頭上,但平心而論,實在有失公允,楊廣隱藏得太深,而伽羅手腕又太硬。

如果非要找個理由,那就是老天要亡大隋朝吧!


飲水君


獨孤伽羅,史稱文獻獨孤皇后,是隋文帝的原配正妻,隋煬帝的生母,是歷史上有名的母老虎,曾經把隋文帝楊堅逼到離家出走。

獨孤伽羅的孃家不簡單,他爹獨孤信是北朝西魏時期有名的八柱國之一,後來進入北周,也是朝廷重臣。獨孤信的家族裡,出了兩代帝王,隋文帝楊堅是他的女婿,唐高祖李淵是他的外孫。

本來楊氏家族和李氏家族在北周時代,也是大家族,因此獨孤家族跟楊氏家族和李氏家族就有了姻親關係,這叫強強聯合。

關於獨孤家族,更牛的是什麼你們知道嗎?獨孤信的女兒,是當時北周周明帝的皇后,獨孤信的外孫女,也就是楊堅和獨孤皇后的女兒,是下一代皇帝周宣帝的皇后。也就是說,楊堅的老丈人做了國丈,楊堅接著做國丈。國丈都讓他們一家子做了。可見獨孤家族和楊氏家族勢力之大。因此史書上說,歷朝歷代的外戚裡面,都沒有這兩家厲害。

獨孤伽羅十四歲嫁給楊堅,史書上說,是獨孤信看楊堅外表英俊,人又雄壯,其實說到底還不是為了政治聯姻?獨孤伽羅嫁給楊堅以後,為楊堅生了五個兒女,最著名的就是太子楊勇和隋煬帝楊廣。

孤獨伽羅剛嫁給楊堅的時候,溫柔賢惠,還很有主見,家裡的事讓她管理的井井有條,甚至她還幫助楊堅管理朝廷上的事。當時楊堅是北周的國丈,又是大司馬左丞相,朝廷上的事,都是楊堅獨攬大權一把抓,有獨孤伽羅這個賢內助,楊堅處理朝政更是得心應手。

楊堅的女婿周宣帝駕崩的時候,楊堅正在皇宮大內處理後事,什麼事都歸他管,可以說牢牢抓住了朝廷一切大權。

這時候,獨孤伽羅派人去跟楊堅送信說:“大事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意思是說,皇位就在眼前,搶也不是,不搶也不是,騎虎難下,我看以你的能力,一定可以做皇帝,你可要抓住這個機會啊。

於是,楊堅在獨孤伽羅的支持下,篡奪了北周的皇位,建立了隋朝。

由此也可以看出,獨孤伽羅很有政治眼光,也很有政治才幹,其實這也不奇怪,她出生在大家族,又嫁到大家族,天天面對的都是權力鬥爭這點破事,耳濡目染之下,也該學到點東西啊。

因此,隋朝建立後,獨孤伽羅做了皇后,也開始參與朝政。那時候,她跟楊堅還很恩愛,天天如膠似漆,楊堅去上朝,她就跟楊堅一起並排坐馬車去上朝,把楊堅送到上朝的大殿門口,然後在大殿外面的閣子裡坐著,等著楊堅下朝,楊堅處理完政務,她就從閣子裡出來,跟楊堅再一起坐馬車回後宮。

楊堅有什麼政務上的事,也參考獨孤伽羅的意見,說實在的,這跟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一起治理天下沒什麼兩樣。獨孤伽羅就這麼天天黏著楊堅。

可惜的是,獨孤伽羅當了皇后以後,少了一點他們少年夫妻時代的賢惠溫柔,多了很多吃醋和嫉妒。

當初,楊堅跟獨孤伽羅新婚燕爾,不免要海誓山盟一番,楊堅曾經說,除了獨孤伽羅,不再碰別的女人,還說,將來他們的兒女,必須得是獨孤伽羅親自生的。

俗話說的好,男人的嘴,騙人的鬼,這不,獨孤伽羅眼看著也四十啷噹歲了,半老徐娘了,沒有往日的容顏和身材了,畢竟她給楊堅生了五個兒女。於是,楊堅的色咪咪的眼睛不免會盯著皇宮裡有姿色的宮女多看兩眼。

這時候皇宮大內就遭了殃了,哪個宮女被楊堅多看一眼,就會被獨孤皇后一陣懲罰,非打即罵,甚至遣送出宮。

就這樣,後宮的宮女們本來還指望被楊堅看上,一步登天呢,全都化為了泡影。而楊堅天天被獨孤皇后跟著,黏著,監視者,想偷腥都沒機會。據說獨孤皇后安排了很多小太監監視楊堅的一言一行,不僅僅是後宮,甚至楊堅處理朝政的事,接見了哪些大臣,這些小太監都得向獨孤伽羅通報。

楊堅就這麼成了歷史上有名的怕老婆的皇帝,“懼內”的美名流芳百世。甚至楊堅還曾經被獨孤皇后搞得離家出走。一個皇帝,離家出走,怕老婆的最終極狀態莫過於此吧。

楊堅離家出走,是這麼回事,有一天,楊堅看到一個非常美麗的小宮女,立刻就喜歡上了,他趁獨孤伽羅不在,把這個小宮女給臨幸了。

這個小宮女呢,也不是外人,是楊堅的政敵尉遲迥的孫女,尉遲迥當年也是北周的重臣,還是皇親國戚,他向來反對楊堅獨攬朝政。而楊堅正想篡奪北周皇位,就設計奪了尉遲迥的兵權,尉遲迥便起兵造反,結果楊堅派大將韋孝寬帶兵平叛,尉遲迥兵敗自殺,或許因為這段家族恩怨,尉遲迥的孫女才流落皇宮做宮女的吧。

小宮女尉遲氏,年輕漂亮,皮膚嬌嫩,不是半老徐娘獨孤伽羅可以比的,因此楊堅就對她非常寵愛,然而,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何況皇宮裡到處都是獨孤伽羅的眼線呢?於是,楊堅跟尉遲氏的小秘密很快就被獨孤伽羅發現了。

獨孤伽羅當時想,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我治不了你這個皇帝,我還治不了你這個小小的宮女?於是,獨孤伽羅趁楊堅去上朝的時候,抓到這個宮女尉遲氏,把她殺了。

楊堅上朝回來,發現尋不到尉遲氏了,找人一問,才知道,尉遲氏已經被獨孤伽羅害死,香消玉殞了。

楊堅多年的妻管嚴爆發了,他氣的跑到皇宮的馬廄裡,牽出一匹御馬,跨上去,飛一般地衝出了皇宮,一口氣跑了幾十裡地,他終於放飛自我,享受到了飛一樣的感覺,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氣。

大臣高熲、楊素怕出意外,趕緊追了上去,像兩個好哥們一樣,勸解隋文帝,他們說,陛下,為了一個女人,你連皇帝都不幹了,天下都不要了,你至於嗎?啊?

隋文帝仰天長嘆曰:“吾貴為天子,而不得自由!”楊堅策馬奔騰,在山谷中游蕩駐足,半夜才回的皇宮。

能把皇帝逼得離家出走,獨孤伽羅,真有你的。你是千古一後,五千年獨一份。

孤獨伽羅做了皇后,母儀天下,她不但管皇帝的私生活,連王公大臣她也管,意思是,皇帝都不能納妾,你還想納妾?大臣裡面,她只有聽說誰家的小妾懷孕了,就告訴楊堅,讓楊堅斥責這個大臣。

當時太子楊勇的原配太子妃突然暴卒,更是觸怒了獨孤皇后,她認為,是太子的愛妾害死的太子妃,所以獨孤伽羅不喜歡楊勇,要求楊堅換掉楊勇,讓楊廣當太子。

為了換太子,獨孤伽羅一邊給楊堅吹枕邊風,一邊聯合大臣楊素給楊堅施壓。

楊堅也不傻,太子不是說換就換的,他總得觀察楊廣吧。結果楊廣也真是能裝,整天裝孝順,還把自己家的琴啊,絲竹管絃啊,弄得到處是一層灰塵,給楊堅看,意思是告訴楊堅,自己一點也不驕奢淫逸,一點也不喜歡遊玩遊樂。楊堅就這麼被矇騙了。

最後,楊堅終於下定決心,廢了太子楊勇,立楊廣為太子。

獨孤皇后五十歲時去世,大概是病死的。

她死之後,楊堅徹底自由了,沒人管了,於是開始沉迷於美色和肉慾,沒多久,身體被掏空,患了重病,朝政也沒法好好處理了。這時候,楊堅又想起了獨孤伽羅的好,他說,如果獨孤伽羅還在,自己不至於落到今天這副田地。

隋文帝楊堅病重之時,太子楊廣開始跟大臣楊素密謀篡位,結果他們的通信,被一個宮女誤打誤撞送到了楊堅手裡,楊堅一看之下心裡大驚,同時他還發現,自己的愛妃陳夫人竟然被楊廣姦汙。

楊堅氣的大吼: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誤我!

楊堅這是氣獨孤皇后讓他換太子的事。

氣不打一出來的楊堅立刻派人去傳廢太子楊勇,想重新讓楊勇當太子。

可是,此時,皇宮大內早已經被楊廣和楊素控制,消息怎麼可能傳出去?接著楊廣派自己的親信張衡進入楊堅寢宮,以服侍楊堅為名,把楊堅害死了。

楊堅說,獨孤誤我,這句話倒沒說錯!


西堤君


據《隋書》和《資治通鑑》所言,當時楊堅生了病,住在仁壽宮內,由楊廣和宣華夫人照顧。

這宣華夫人二十來歲,姿色絕佳,是楊堅的寵妃。

楊廣貪圖她的美色,便趁父親生病,竟然藉機對宣華夫人表白,想讓其在楊堅去世後嫁給自己。

宣華夫人是南朝陳宣帝之女,史書記載她“性聰慧,姿貌無雙”,雖然她曾在楊廣當太子這件事上出力不小“皇太子廢立之際,頗有力焉”,可這並不代表她想做楊廣的女人,於是,她便將這件事告訴了楊堅。

楊堅心想自己還未死,楊廣這逆子就打起他後媽的主意,這還了得?

憤怒之下,他當著群臣的面說出了:“畜生何足付大事,獨狐誠誤我!”

獨孤伽羅和隋文帝素來以情投意合,恩愛夫妻著稱,楊廣做的錯事,為何隋文帝反而說自己愛妻有錯,是何原因?

說起來,隋文帝吐槽的這件事,要廢太子楊廣和楊勇的爭位說起。

史書記載太子楊勇性寬厚,率意任情,無矯飾之行,他當皇帝妥妥的寬仁君主,像這樣的君子在封建王朝繼承人中真的屈指可數。

不過老實人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楊勇待人接物根本沒有心機,不知道人心險惡。

在楊廣的操作之下,隋文帝和獨孤皇后對於楊勇的印象不斷惡化,認為其奢侈無度、虐待妻子。

宣華夫人和獨孤皇后的枕邊風,加上寵臣楊素的誤導,隋文帝反而將楊廣當作了勤儉、克己、夫妻和睦的典範。

因而,在獨孤皇后的影響下,隋文帝廢掉了楊勇,封楊廣為太子。

也正因為有了這次冊封,才有了開頭髮生的“獨孤誤我”事件。

至於主角宣華夫人,《隋書·后妃傳》記載在楊堅死後,楊廣遣使者齎金合子,帖紙於際,親署封字,以賜夫人。

宣華夫人擔心裡面有毒藥,不敢打開,可使者卻不斷催促她,迫於無奈,她妥協了,打開了金盒中的東西。

這一看之下,原來所謂的禮物竟然是——同心結數枚。

都不是孩子了,宮廷裡殘酷的鬥爭使她明白,這意思非常明顯了:順者生,逆者亡。

宣華夫人在一旁非常惆悵,不敢輕易同意楊廣的求愛,可旁邊的宮人卻逼迫她,最終,她還是選擇了屈服。

當天晚上,楊廣便來到了宣華夫人的寢宮,將她變成了自己的女人。

只是這宣華夫人,許是對這樣的生活徹底失去了信念,《隋書》記載:尋召入,歲餘而終,時年二十九。帝深悼之,為制《神傷賦》。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1】《隋書》

【2】《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