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年後“復工”:不等不靠,不管不顧,不忘不助

文 | 栩先生

首發 | 栩先生(公眾號ID:superMr_xu)

1

疫情之下,春節已經結束了,但不想去上班了怎麼破?

對於一個工作多年的人,這樣的心態我再熟悉不過了。一般來說,你休假的時間越長,復工時內心的抗拒以及上班後的不適感就會越強烈。

而今年的春節假期,因為受疫情影響,絕大多數工作單位都延遲復工。

有的選在了這兩天,有的選在了2月中旬,還有的可能更晚。

這也就意味著,大家復工後的不適感可能更強烈。

但無論多晚,疫情總會過去,日子總要繼續,我們總是要重新回到工作崗位。

我自己平時是一個工作生活不太分得開的人,所以每次能脫開工作休假的時候往往都會放飛得比較徹底,中間幾乎完全忘了自己還要工作。

這也導致我每次休假結束回到公司,遲遲進入不了狀態。

看著大家忙忙碌碌,我自己就像個局外人一樣,不知從何著手,更難以克服內心那種對工作的抗拒感。

在多次面對這個問題後,我痛定思痛進行了一次徹底的分析和研究。

人在長假後難以一下子進入狀態,其實是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和工作內容、環境等產生了疏離感;二是原有節奏被打破後的慌亂感;三是短時間沒有目標產生的失落感。

很早之前,我曾經給大家分享過我一個獨門秘訣,那就是在長假結束前,提前去單位,能很好的幫助你在上班第一天快速“入軌”。

當然,考慮今年疫情的原因,這一招已不太可用了,所以我再和大家分享3招乾貨,分別對應解決上面所說的“疏離感”、“慌亂感”和“失落感”。

暫時在家辦公還不用去單位的人,也可以先收藏一下,臨復工前溫習一下,應該能很好地緩解焦慮和痛苦。

疫情下的年後“復工”:不等不靠,不管不顧,不忘不助


2


第一條:快速融入環境,找回熟悉的感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不太熟的親戚家做客,總感覺渾身不自在的感覺。

更明顯的是,男女朋友/小夫妻頭幾次去對方父母家。

你看到對方很隨意、很灑脫,該吃、該躺、該幹活,偏偏自己就是手足無措,乾坐著吧覺得不合禮,要做點啥吧又不知道從何入手。

這一點,男生可能還好一點,一頓酒下來,可能就跟老丈人稱兄道弟了;女生則更難投入進去。

早兩年我曾經給一個初次見公婆的學妹出過一些主意,據她反映效果不錯。

歸納一下主要是兩點:


一是找話說,一定要儘量參與對方家庭的交流嘮嗑兒,不用找所有人的共同話題來聊,而是儘量盯著其中一個比較有共同話題的人聊(一般是姐姐妹妹或者阿姨),有助於快速建立熟悉感,而這個人在接下來幾天都會照顧你。

二是找事做,不是什麼事都搶著幹,而是去做一些不費力的小事,比如洗水果、倒水、摘菜等,你手裡一旦有事做了,在一個陌生環境裡就不會顯得突兀了。

(順便,這裡跟大家也預告一下,我準備將原來的防失聯備用號“李栩然”(ID:superlixuran),利用起來,給大家解答情感問題,最近正在籌備中,有這方面需求的同學可以先提前關注,也可以留言相關的情感問題,我過一陣蒐集起來再解答)

這個方法可以完美移植到上班第一天來——從最容易的事情開始,將自己投入進去。

比如開會的時候積極發言(這不就是找話說嗎),最好提前準備兩三條關於應對當下疫情、改進工作的意見建議,就不用怕沒話說了。

比如先做一些複印資料、回覆郵件之類的小事(這不就是找事做嗎 ),我的一個小竅門是上班先配合同事,看看有沒有自己力所能及上手的小事。

切記不要一上來就幹大活。國家運動員上場還得要練幾個球熱身呢,你一上來就從最難最複雜的開始,很容易幹不動或者犯低級錯誤,也更容易導致心理沮喪。

疫情下的年後“復工”:不等不靠,不管不顧,不忘不助

3


第二條:來一場“斷舍離”,避免亂中打亂仗

唱歌跑調了,或者追劇一不留神錯過了一截,想要重新跟上節奏,一般都會倒著往回找一找。以前的TVB電視劇,下集有時候接上集的最後,能接出令人髮指的十幾分鍾來。

上班之後,最應該做的,是對之前的各種工作進行一次梳理。

看看年前因為忙著過節,還有哪些沒有收尾的活沒幹,還有哪些當時乾的匆忙留下一堆毛病的。

不妨利用上班後第一週裡的某個晚上或者週末,好好地梳理一下工作,慢慢一個人開始清理那些亂七八糟的文件材料文檔。

這個過程就像是按照“斷舍離”的理念清理房間一樣。

一件件地看,一件件地扔,冗餘的、瑣屑的、過期的文件材料全部毫不猶豫地扔進回收站或者碎紙機。

這個過程中,你才會重新梳理出真正值得你去做的,真正需要你去做的事情。

除此外,要想讓生活和工作不至於從一開始就很混亂,,一定要學會避免外在干擾。

我曾經無數次地去反思過,對個人而言,真正最浪費時間的,不僅在於你自己是否勤奮,還在於外來的干擾太多,和你面對干擾時的曖昧不清、猶豫不決。

新的一週,你上班路上就已經做好了今天要完成XX、XX的決定,結果早上例會時領導隨意的一個安排就能打亂一切計劃;週末原本是想好要學點什麼,朋友臨時的一個電話,晚上的一個約會,也很可能讓你功虧一簣。

很多人問過我,這樣的困境怎麼破。

我的答案其實很簡單:減少無效社交。尤其在當下,少出門、少聚會,更有實際的意義。

再難,也一定要能說“不”。

如果不懂拒絕,什麼活兒都接,什麼聚會都參加,你很可能永遠也沒時間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疫情下的年後“復工”:不等不靠,不管不顧,不忘不助


4


第三條:為實現你的目標,找幾個支撐

作為一個業餘長跑愛好者,我告訴大家,最不想跑步的時候不是颳風下雨、空氣汙染,也不是心情不好、身體不適。

而是,你因為某些原因停了一陣重新開始跑的時候。

真的是,巨!痛!苦!啊!

心理學裡有個巨輪效應,一個特別沉重的大輪子,我們剛開始推的時候十分費力和緩慢,但是,這輪子一旦推動起來,就會自己轉起來,此時我們只需要輕輕用力就可以。

但我發現,更難推的是這個巨輪因為某些原因停下來後,你再推的時候。

工作裡也一樣,在春節前,估計大部分人都已經制定了從工作到生活的新年計劃,並逐步地開始了執行。

結果被過節和疫情一耽擱,等到重新回到正軌,真的是碰都不想碰啊。

而根據我的經驗,有些年前定的目標,如果年後一段時間不去推進,十有八九都會黃了。

我曾經分析過,很多人之所以完不成目標。

原因大概有幾條:


一是這個目標本身就完不成,比如“1個億的小目標”,普通人一輩子都很難實現。

二是沒有明確的落實計劃,這個很正常,如果每件事都弄明白了想清楚了再幹,基本也就不用幹了,很多事情都是要幹中學、學中幹,不下水永遠學不會游泳,不去摸索吃虧也就永遠掌握不了真理。

但還有第三條原因,很隱蔽,大部分人都察覺不了。

你有合適的目標,你也有行動計劃,但你就是做不到。很可能是你缺乏實現它的其他輔助條件。

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較為重要或者遠大的目標背後,一定要同時考慮如何找到其他的支撐。

比如,我今年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對我們的社群進行迭代升級,在去年“大而全”、乾貨“多而範”的基礎上,打造一個主題更集中、成效更明顯、互動更深入的牛逼社群。

這需要非常嚴格的時間管理和充沛的體力準備。

我需要至少同時定下關於時間管理的目標,並細化到年度時間進度總表,到季度、月度時間安排,再到每週、每天的時間分配。

定下健身鍛鍊的目標,並細化到每週固定健身房鍛鍊幾次,每天冥想、有氧運動多久等等。

類似這樣能幫助自己實現“大目標”的計劃和行動,我稱之為“支撐目標”。

比如:

優化效能。將時間管理和任務目標結合起來,更精細化、科學化做好日程安排,否則如果時間管理不合格,要想在工作之餘完成如此多的任務,只是天方夜譚;

嚴格自律。從作息、飲食到閱讀學習等,都嚴格按照制定的計劃來執行,不給自己任意突破的空間和理由。

心態平和。這是要完成大目標一定要兼顧的方向,保持自己的精神狀態持續積極平和,而不會陷入大起大落之中;

家庭穩定。後院如果不穩定,前線是很難心無旁騖做事的。

還是那句話,如果你經常性地制定了大目標,卻無一完成,就應該去反思下:


可能不是目標出了問題,而是你完全沒有提前考慮到要完成這個目標需要投入多少精力、金錢,需要什麼樣的人際關係,還需要其他什麼資源等等。

目標難度越大,戰線越長,也就越需要同時兼顧到其他方面的需求,提前考慮需要準備的東西。

疫情下的年後“復工”:不等不靠,不管不顧,不忘不助


5


最後,多說一點。

關於精神狀態。

我發現,多數人都習慣於“情緒遷移”,而自己還不自知。

比如明明是因為當下這件事吵架,但卻翻舊賬到上次、上上次如何如何;比如明明是領導讓自己不爽了,回家卻對著養的寵物發脾氣。

還比如,把明明和自己關係不直接的事情,硬要扯上關係。

最近有很多人都告訴我,這段時間什麼事都不想做,因為疫情肆虐,看到的負面新聞也多,心情不好,很影響狀態。

但捫心自問一下,疫情也好、社會上的這些負面問題也罷,和你當下要完成的工作、要合作的同事、要面對的家人,真的有直接關係嗎?

不要把一件事的情緒,遷移到不相干的事和人身上。

對於疫情,我們絕大多數人只要做到聽招呼,少出門、勤洗手、戴口罩,幹好手頭的事,就是為國家做了大貢獻了。

國家全力投入抗擊疫情,很多利好消息也不斷出現,還是要堅定信心,不要焦慮和恐慌,更不要將這些情緒遷移到工作和生活上去。

疫情下的年後“復工”:不等不靠,不管不顧,不忘不助


6


這個春節長假,有可能是我們出生以來最漫長、最鬧心、最煎熬的一次。

但再漫長的日子也會過去。

我們最重要的還是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去年除夕夜,我曾經給大家講過我的“12字箴言”,很多人很喜歡。

面對疫情,我想和大家再分享一次。那就是:不等不靠,不管不顧,不忘不助。

不等不靠。

絕對不說:等我有空了我一定要XX,等今年結束我就XXX,等閨蜜/基友和我一起開始……

這種等,都叫做乾等。乾等的唯一結果就是,花兒都等謝了。

絕對不想著:自己的人生靠別人指導,甚至靠別人為生。

相信我,到最後你一定會發現,別人可以幫助你,但一切的前提都是:你能靠得住自己。

不管不顧。


不要管別人的風言風語。

什麼叫風言風語?就是那些從來不認真做事,還總喜歡指手畫腳的人說的話。就像在疫情中,我們應該關注去了一線的鐘南山等專家們怎麼說,而不聽那些無中生有的人瞎扯。

人生路上,根本不要在乎他們。努力做事、加速前進,讓他們遠遠跟不上你的腳步。

不忘不助。

這是孟子教我們的,原話是“心勿忘,勿助長也”。

心裡要一直想著這個事兒,但是,也不要去揠苗助長。

一方面要不忘,持之以恆;一方面又要不助,一步一個腳印。

成年人的每一次爆發式成長,背後都是沉默已久的醞釀。

這一點,其實我做得也不夠好。

去年體檢,身體上又多了幾處毛病。

沒什麼大問題。我知道,是自己有點著急了,身體和精神都有點超負荷,做事情效果也會打折扣。

今年,希望和大家一起,在這方面做得更好。

人生雖忙亂,但仍值得每個人認真對待。

一年之計在於春,既然已經復工了,就不要再給自己的拖延、焦慮找理由了,因為“開工”沒有回頭箭。

最好從現在起就開始做準備。

我無數次強調過的:


任何事,最怕就是議而不決,謀而不斷,光想不幹。


—— END ——


關注公眾號,在菜單欄可以直接讀我的更多成長乾貨、深度思考等全網熱文,和關於毛主席的精品文章。

後臺回覆“社群”,可加入栩先生唯一成長社群,已有2000餘人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