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疫面前的抉擇成就了一代醫聖


時疫面前的抉擇成就了一代醫聖


疫情的到來讓我們的生活、出行都變得極為不便。


從古至今,人類遭遇了無數的瘟疫,其中有些瘟疫特別嚴重,對人類後代的影響巨大的有:非典、鼠疫、天花、流感、霍亂、瘧疾等。


總的來說,瘟疫是由於一些強烈致病性物質,如細菌、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一般是自然災害後,環境衛生不好引起的。


“時疫”的分類,一般而言可以分類為:暴發型時疫,遷延型時疫,季節型時疫,地域型時疫,高毒型時疫,低毒型時疫,年齡型時疫,特異型時疫等等。


在疫病中,“暴發型時疫”中囊括了西醫急性流行傳染性疾病的學說。各種急性流行傳染性感冒,同樣歸屬於這一類之中。


“時疫”中的流感,是疫病中最典型的一種流行傳染病。20世紀以來,流感已經有五次造成世界性大爆發的記載,即1900年、1918年、1957年、1968年和1977年。其中,1918年的大流行中竟造成數千萬人死亡的大慘劇。這場流感在美國被稱為“西班牙女士”,但它卻首先起源於美國,有可能也是從豬流感異變而傳播的。在那一年,近1/4的美國人得了流感,導致50多萬人死亡,幾乎一半的死者是健康的年輕人。


猖獗一時的“薩斯SARS”流行暴發,以及當前正在世界範圍內廣泛擴散開來的“豬流感甲型H1N1流感”,都屬於“時疫”疾病中的“暴發型時疫”。



俗話說,“大兵之後,必有災年”。東漢末年,戰亂頻繁,不斷的戰爭導致瘟疫流行。建安年間,瘟疫大流行,前後達5次之多,使很多人喪生,一些市鎮變成了空城,其中尤以死於傷寒病的人最多。


東漢末年的張仲景曾經也面臨著和我們現在一樣的難題,但他在時疫面前他沒有退縮,不像一些庸醫趁火打劫賺取昧心錢,也不忘醫生本分,沒有去追逐權勢榮耀,而是精心鑽研醫術。


他“勤求古訓,博採眾方”,刻苦研讀古代醫書,繼承《黃帝內經》等古典醫籍的基本理論,廣泛借鑑其他醫家的治療方法,結合個人臨床診斷經驗,研究治療傷寒雜病的方法。


由於這時候,東漢王朝動盪不安,為了避亂,張仲景辭官來到嶺南隱居,專心研究醫學,撰寫醫書。到建安十五年,終於寫成了劃時代的臨床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共十六卷。經後人整理成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本書。



張仲景是我國曆史上最最傑出的醫學家之一。他為我國的醫學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也促進了我國醫學的發展。他創作的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也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


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這部著作在公元210年左右寫成而“大行於世”。到了晉代,名醫王叔和加以整理。到了宋代,才漸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二書。《金匱要略》就是該書的雜病部分。


《傷寒雜病論》的問世,使我國臨床醫學和方劑學,發展到較為成熟的階段,也讓張仲景成為了一代醫聖。

時疫面前的抉擇成就了一代醫聖


張仲景在當時是主流社會的一個異類,《傷寒論》的序中,也看到了他那憤世嫉俗的悲嘆。他撰寫了《傷寒雜病論》,被後世一致奉為經典著作。但在當時可能是名聲不彰,因此正史中沒有他的地位。


張仲景撰寫《傷寒論》的時候,參照了《湯液經法》等等前經方典籍,在陰陽學說的背景下移植和整理了方證辨證診治方法。仲景將蠻荒年代野性思維的結晶與當時最有力的思想武器——陰陽學說結合在一起。同時,他清醒地意識到方證辨證,這種另類思維的珍貴性。


《傷寒雜病論》系統地概括了“辨證施治”的理論,為我國中醫病因學說和方劑學說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後來該書被奉為“方書之祖”,張仲景也被譽為“經方大師”。




時疫面前的抉擇成就了一代醫聖

現在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國,嚴重危害到人們正常的生活與工作。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儘量減少外出,注意好個人衛生,保護好自己,同時也要保持頭腦的冷靜,不信謠,不傳謠。


等到疫情結束,去見那個你最想見的人去吧!


時疫面前的抉擇成就了一代醫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