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這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恰是最美的安排


《綠皮書》|這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恰是最美的安排


黑與白的琴鍵交織,孕育著各種不同的美妙音樂,這是一場聽覺的盛宴也是一場發人深省的巡迴演出。有人說,這一次並不是編劇的虛構,而是生活的真實。不曾想到,曾交織著戰火與血淚的種族問題,在這部影片中卻以一場輕鬆幽默又充滿意外的美國南部巡演娓娓道來。

《綠皮書》|這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恰是最美的安排


影片《綠皮書》是由彼得.法雷裡執導,獲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原創劇本獎,第76屆金球獎等。一位是活的像白人的黑人,一位是活的像黑人的白人,故事圍繞這兩者敘述開來。一本綠皮書並不是偶然出現的,它是美國曆史上真實存在的。《綠皮書》是一本專為美國黑人設計的小冊子,它告訴黑人任何可以享受的地方,看則讓黑人在白人主宰的世界裡暢通無阻,實際上,卻是一種禁止,是生而註定的膚色門禁,這部電影展示的的正是這樣一位受過良好教育的黑人鋼琴家唐•雪利博士的一段破冰之旅,他去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巡演,到最後只能獲得北方演出酬勞的三分之一,他所要獲得的並不是金錢,而是想要為這個世界更好而做出一點點努力,而他那句“成為一個天才還不夠,要改變人們的觀念是需要勇氣的”又是他所做的的一切的最好詮釋。

《綠皮書》|這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恰是最美的安排


一個是措辭俚俗、行為乖戾、粗魯圓滑的白人託尼,一個是風度翩翩,富有,時刻保持尊嚴和優雅的黑人音樂家博士雪利。這樣的差別讓人不由得聯想到瑪格麗特.杜拉斯的小說《情人》, 女孩是殖民者,但是貧窮;男孩中國人,但是富有。他們各自有著各自階級的心理優劣和世俗之擾,而在本部影片中這樣的一對奇妙的組合,卻是引人思考,在當時的種族歧視和刻板印象之下,他們的身份階級可能都是相反的,也是諷刺的。拋去膚色差別,雪利和託尼的人生軌跡則是平行的,而正是這場南方的巡迴演出,讓他們彼此從自己的出發點向對方的方向邁去,這是一段相互影響,相互改變的旅程。

《綠皮書》|這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恰是最美的安排


託尼,是一個意大利裔白人。他出自草根,有著“胡說藝術家”的頭銜;他沒有太多文化,甚至狂放不羈,在一開始對於妻子喊來的維修工黑人表示厭惡,不屑,在託尼主觀視角下展示兩名黑人維修工在使用支家中杯子時,已有眼中釘的寓意,而這是電影中第一次提及種族問題,那兩隻被扔到垃圾桶的杯子恰到好處的揭示其內心想法。影片中對人物身份地位的設定極具寓意,在託尼與雪利第一次見面時,雪利高高在上卻是黑人,導演給予他的視角是以仰拍,而託尼是位處雪利之下的白人,這便成了兩膚色種族之間的種族問題,託尼打心底不願與黑人待在一起,但迫於生活,他最終決定了與博士一同完成南方的巡迴演出。他雖如地痞般形象設定,卻也是善良具有責任心。

《綠皮書》|這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恰是最美的安排


雪利是黑人音樂家,極具才華和修養,其藝術造詣足以走入白人的上流社會,他也保持 著一種文質彬彬的優雅和審美,他對託尼的粗俗行為加以教導,隨著兩人相處時間的增多,雪利所帶來的感覺是一位睿智教導的師者。然而,因為他與生俱來的黑皮膚,縱使他西裝革履、才華橫溢卻仍然無法避免由於膚色的帶來的歧視。他被拒絕和白人共用一個廁所,被拒絕試穿高級禮服,被拒絕在演奏時用餐,種族之間的問題在這樣潤物無聲的情節中昭然若是。眾人面前文質彬彬的博士,也會在世俗所固有的文明禮儀面前默默隱忍,也會在在月色下獨酌,也會在酒吧裡放縱甚至在同性中尋找安慰。

《綠皮書》|這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恰是最美的安排


這兩者在角色塑造上達到了豐滿的設定,同時每個角色自身也有反差的存在,而這兩者角色之間也是反差的存在。這本就是一種寓意。黑人博士雪利,偏偏是藝術,文明與智慧的代表;白人託尼卻代表底層。雪利表面高貴,內心卻處處受傷。在他身上,光鮮與孤獨並存,強大與脆弱交織。託尼雖然行為魯莽言語鄙夷,卻一直保持著對藝術和美的尊重。在他這裡,卑微卻不乏善良,粗俗卻不乏細膩。

《綠皮書》|這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恰是最美的安排


這場南部巡演,是一次心靈奇妙的撞擊。路途中,人都從彼此身上找到了缺失的自己,雪利從託尼身上看到了正義,豁達。託尼在雪利身上也懂得了藝術,同時也明白了雪利背後的痛苦。從一開始並不是很融洽的雙方,在這段旅程中漸漸地成為了友人,甚至是親人的存在。

在黑人群體中,雪利身著西裝,文質彬彬的樣子似乎並不討人喜愛,在路邊的田野上,穿著粗服麻布勞作的黑人農民們,看到這樣一位穿著的同胞,同時擁有這著白人司機,紛紛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滿臉疑惑的看著這從未見過的場景。原本應該是與他們擁有相同境遇的黑人卻西裝革履,享受著白人的服務,生活在截然不同的上流社會里。田野中黑人的眼神,疑惑,真實卻又讓人充滿著憐意,在黑人旅館中也亦是如此,雪利的格格不入引起群體的反感,在同博士出獄的那晚,博士發洩了情緒“我一個人忍受著這一切因為我不被自己的同胞所接受,我跟他們也不一樣。我一個人住在城堡之中,既不夠白,也不夠黑。”

《綠皮書》|這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恰是最美的安排


高貴孤獨而又優雅的博士,在不為人所知的心底是寂寞的存在,從小受古典樂的培養,卻不得登臺演出,他擁有著良好的教養,雖然和白人得到了一樣的教育,卻沒有得到和白人一樣的尊重。渴望幫黑人發聲,卻又怕不被同伴理解,不被黑人群體接受,也不被白人群體接受,他的世界是寂寞的,他將尊嚴放在第一位,是因為他認為在旁人眼中他的夥伴是粗俗的,他要為夥伴們證明他們不是這樣的,他要樹立好自我形象,認識託尼後,他發覺,其實放下一部分戒備後的世界更為歡樂更為自由。在託尼的流水賬式的信件與雪利的文學情書又何嘗不是兩人又一互相影響的符號呢,他們的彼此靠近與懂得在這一次南部巡演中慢慢綻開花來結出果實。

《綠皮書》|這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恰是最美的安排


整部影片中感情最得以宣洩的地方便是結尾的鋼琴聲,自由,快樂這是在這場旅行中所沒有的,身為一名黑人音樂家,在場下是那樣的高貴,在臺上卻又不得不露出那不太熟練的笑容,那笑容與他是那樣的不相配合,只有在最後一次演奏中,他沒有拿出場費,沒有宏大的音樂廳,沒有高級的鋼琴,卻有著放飛自我的快樂。也許這時的雪利已與內心的自己做了和解,而臺下看著他的託尼,也理解了他王座上的孤獨,體會到了她他與熱鬧隔絕獨自飲酒的掙扎。

《綠皮書》|這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恰是最美的安排


這一路上帶著歡笑卻又伴著淚水,有酸楚卻也不乏溫情,兩個人的偏見慢慢變換成了理解,黑暗中也帶著暖光,皆因人的善良。總有一天,人們能放下所謂的世俗觀念,放下自命不凡的身段,去平視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也總有一天那些心中深埋著被歧視的陰暗角落也都能有人去照亮,這這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恰是最美的安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