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援助,美國如此糾結

“就像前幾年一樣,今年的預算報告也是在浪費打印紙。”就白宮2月10日提交的2021財年聯邦政府預算報告,美國國會眾議院外委會主席恩格爾作出如是點評。導致這種不滿的部分原因是,同前兩年一樣,白宮在編制新預算報告時,再次選擇了就對外援助資金開刀,計劃將相關開支縮減到441億美元,削減幅度達到了21%。

白宮新預算報告的封皮上,印著一行醒目標題——《一份為了美國未來的預算》。領會報告的內涵,從標題字面原意切入就可以了,即強調“美國”的未來。預算報告中,最能體現“美國優先”理念精髓的打算,或許就是在全球共同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挑戰的當下,白宮打算將提供給世界衛生組織的經費減半。

前兩年,白宮試圖縮減對外援助資金的做法始終沒有在國會過關,今年大概率也不會例外。2020年是美國總統大選年,本就處於白熱化的國會兩黨較量勢必更加激烈,以至於許多美國預算專家預測,真正的大規模預算報告可能需要在大選塵埃落定後才能敲定。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白宮拿出的這份預算報告真的是“一沓廢紙”——白宮預算報告從來不單純是以“通過”為目標而編制,其意義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在政治層面傳遞信息。

就數額看,對外援助資金佔美國聯邦政府總預算的比例不到1%,但在兩黨預算爭奪戰中,對外援助經費每年都備受公眾關注。在這1%的預算背後,濃縮著豐富的象徵意義。用國會民主黨人的話說,白宮選擇削減外援是拿給保守派選民的一塊政治“紅肉”。在許多保守派選民看來,美國面臨的一切問題,都可以歸結為被世界“賺了便宜”,解決問題的辦法是一走了之。近年來,人們對於華盛頓“退群”已經不再陌生。

這樣的“極簡版”外交政策解讀,並不符合全部現實。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喬治·英格拉姆在一份對外援助科普讀物中提醒美國公眾:發達國家每年拿出國民生產總值的0.7%作為官方發展援助,這是一項有幾十年歷史的國際承諾。從橫向對比看,美國也遠沒有一些人想象的那麼慷慨。美國拿出的對外援助金額通常低於其國民生產總值的0.2%,在發達國家中的排序是很靠後的。

當然,美國政府並不是在所有方面都“摳門”。在開展對外發展合作方面雖然一直襬出緊縮架勢,但在某些方面,華盛頓比任何時候都更捨得花錢。例如,在新預算中,白宮對現代化核武庫就很慷慨,負責平日照看美國核武器的國家核安全管理局預算大增19%。

與此同時,美國雖然實施對外援助的意願降低了,但對隨之而來的國際反應,卻又沒有做好坦然接受的心理準備。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美國選擇削減世衛組織經費,但在美國國務院的對外表述中,時常掛在嘴邊的是美國為抗擊疫情發揮“強有力的領導力”,還不時宣稱美國是對世界最慷慨的國家。近年來美國對非合作力度不夠也廣受詬病,但在抹黑其他國家與非洲的正常合作方面,華盛頓卻比任何時候都更賣力。

對今天的世界來說,真正值得憂慮的或許並不是美國試圖削減對外援助,而是美國既想少花錢,又想刷存在感。一個如此糾結的頭號大國,又該讓世界如何適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