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為樂安撫病友,武昌“方艙”裡有個熱心腸

助人為樂安撫病友,武昌“方艙”裡有個熱心腸

助人為樂安撫病友,武昌“方艙”裡有個熱心腸

(圖為張兵在打掃衛生 本人提供)

武漢晚報2月13日訊 48歲的張兵,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這個本命年會碰上這麼大的一個坎:2月5日,他被確診為新冠肺炎;2月6日進入設在洪山體育館的武昌“方艙醫院”。

“入艙”後,張兵很快成為醫生護士的得力助手。交警出身的他用自己的熱心和勤勞,一邊幫助醫護人員維護秩序,一邊安撫周邊病友的情緒。當醫院發起在病友中組建臨時黨支部時,有著20年黨齡的他很自然被大家推舉為支部書記。省腫瘤醫院醫療隊隊長鬍勝博士感慨地說:“每天看著張兵他們忙碌的身影我都十分感動。他們給醫護人員幫了很大的忙,有他們在,我們的工作順暢多了,戰勝疫情的信心也更加堅定。”

張羅吃喝拉撒,日行超萬步

剛進“方艙”,張兵和病友們吃了兩天的冷飯。他發現,由於“方艙”是個傳染病區,進出都有嚴格的限制,醫護人員交班時間較長。“他們又要忙治療,又要負責病友吃喝拉撒等生活瑣事,就算三頭六臂也忙不過來。”於是,張兵和一些病友主動站了出來,主動承擔起病區內各項日常生活瑣事等工作。很快,病友們的一日三餐就吃上了熱乎飯,方艙裡的秩序也逐漸恢復了正常,大家情緒也慢慢穩定了下來。

有熱飯吃了,新問題又來了。處理生活垃圾的環衛工人反映說,病友們的盒飯、水瓶、牛奶一股腦扔在垃圾桶裡,給後期的垃圾處理帶來極大困難。得知這一情況,張兵又組織幾位病友每天對生活垃圾提前進分類,減輕了環衛工人的工作強度。

“方艙”是臨時搶建起來的,條件不太完善。打開水的地方沒有下水通道,導致最初幾天病區總有水漬。張兵帶著大家想辦法,解決了下水問題,讓病區的環境變得乾淨清潔……一天忙下來,作為病人的他,手機上的步數都在一萬步以上。

“我是輕症,整天躺在床上無所事事反而不利於康復。所以,我寧願為病友做些事,讓醫護人員從瑣事中解放出來,專心做他們的專業事。”張兵說,“剛一開始,幾百名病友大家誰也不認識誰,出現混亂很正常。後來在醫院的組織下,病友成立了黨支部,並將病區按床分片,大家自己管理自己,相互幫助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攜手渡過這個難關。”

新冠肺炎不可怕,相信可以治癒

除了幫醫生和病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張兵還時不時擔任起“心理輔導員”,撫慰身邊一些心理包袱較大的病友。同病區有位80多歲的老奶奶一開始對進入“方艙”治療比較抗拒,認為自己病情不重應該在家裡隔離。因為家裡的生活條件要好一些,生活也方便。此外,老奶奶還擔心在“方艙”裡跟幾百名病人在一起,又會引起交叉感染,加重病情。

針對老奶奶的擔憂,張兵一有空就跟她談心聊天。張兵告訴老奶奶,認為“進方艙不如在家”是個認識誤區。因為方艙內有專業的醫護團隊,可以對患者的身體情況進行全面監控,病情有變化可以得到及時處理,加重了還可以轉院救治,這些都是在家裡做不到的。此外,方艙裡面都是確診患者,大家都已經被病毒感染,就不存在交叉感染了。如果待在家裡,反而有可能傳染給家人。再說在方艙裡,一切費用由國家兜底,吃喝拉撒都不用管,有利於放鬆身心,全身投入治療,更有利於康復。

經過談心,那位老奶奶的情緒明顯好轉。2月11日,“方艙”裡有28位病友康復出院,這給大家都帶來了信心和希望,老奶奶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我對康復很有信心。在我看來,這個病跟感冒差不多。可能平時感冒要一週才好,這個也許要兩週或三週。但一定會好。我也願意把信心傳遞給病友們。”張兵說。

難忘的本命年,一定要“渡劫”  

張兵覺得自己可能是年前在工作中被感染,大年初三突然發起了燒。當時正是疫情最緊張的時候。他趕快去省人民醫院做了核酸檢查,第一次:陰性;第二次:陽性。

助人為樂安撫病友,武昌“方艙”裡有個熱心腸

(圖為張兵在為病友分發盒飯 本人提供)

“拿到確診結果時心裡並不怕。因為我覺得自己身體素質還可以,有抵抗力就一定能扛過去。”張兵回憶說,“倒是中間有幾天體溫一直降不下去,心裡有那麼一絲動搖。當然現在我的情況很好,自信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康復回家了。”

張兵屬鼠,今年正是他的本命年。他笑著說:“沒想到本命年遇到這麼大一個劫。我也很感慨,這個本命年有這麼多人陪我一起度劫。聽說患病後體內就有抗體了,等我康復後我還願意回方艙裡為大家服務。”

最後他說:“我願意將我和病友的經歷說出來與大家分享。因為在疫情突然來臨時,許多人都很慌張迷茫。在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些真實而且正能量的東西。相信自己,相信醫生,相信國家,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記者張琳 通訊員羅俊華 胡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