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想要的,不過是“將心比心”

文周愛娜

一直覺得自己淚點挺高的,可這段時間,眼淚有點不值錢,為元宵夜的“將士遠行”哭,為武漢網友的抗疫日記哭,為“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哭……特殊時期,人似乎也變脆弱了,不經意間碰上某個字眼,就容易引爆淚點,昨天,我採寫的社區工作者“戰疫故事”在大連新聞傳媒集團各大新媒體陸續發佈後,一邊刷新著社區朋友們發來的反饋,一邊在他們哽咽的聲音中再次酸了鼻子……

是的,我寫的是“戰疫故事”,不是“戰疫事蹟”,一位相熟的社區書記說:事蹟這個詞太大了,相比那些奔赴武漢進行生命援救的醫護人員,我們做的事太普通,太瑣碎了。是挺瑣碎的,千頭萬緒,挺多時候還不討好,委屈嗎?我隨機採訪的這些社區工作者大多年輕,誰不是爸媽心裡的寶?

有個社區工作者,連續幾天加班到晚上十點多,有天挺晚媽媽給她打電話,聽她還在單位,當時就哭了,“晚上還挺好,哭完囑咐我別去危險的地方,注意保護自己,誰知第二天反過味來,又給我好頓罵,說我瞎逞能,當什麼逆行者,挨完罵我一看家裡監控,老媽又到我家收拾家做飯看孩子呢。”

還有個社區書記,從春節前接任務到現在就沒真正意義上休息過。她給我發過一個讓她哭笑不得的截圖,一位居民凌晨1點發來信息,說之前讓她幫著預訂的酒精不要了,要換成口罩。我都跟著鬧心,可她說:居民太焦慮了,能理解。就是這個書記,把孩子放在父母家已經20多天沒見到了,孩子白天給她發信息,她到晚上才有空看,晚上九點下了班,開著車在大街上漫無目的地轉,行到空曠處停車放聲大哭,也說不清具體因為什麼,就是覺得哭夠了,大腦放空了,人能輕鬆些。

我沒有提他們的具體名字,是因為提不過來,他們是太多太多社區工作者的縮影,他們的經歷,在每位社區工作者防疫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體驗。他們總說:絕大多數居民還是挺好的,感謝我們,表揚我們,還給我們送水果送口罩呢。就是這些點滴感動,撐起他們心底的堅強。

工作關係,和挺多社工成為朋友,昨天報道發佈出來,他們紛紛轉發,紛紛留言,“週記者,謝謝你,謝謝你們媒體,幫我們說出了心裡話。”“謝謝你們的理解,我的同事們真的太不容易了!”“看到報道都可憐自己,委屈不知跟誰說,謝謝!”……然後,很不爭氣的,我的鼻子又酸了。接觸得多,太知道他們的不易,他們太需要一個出口,宣洩壓力,傾訴委屈,然後擦乾眼淚,繼續奮戰。

令人欣慰的是,稿件發出後,網友們紛紛發來正能量的反饋,“真的不容易啊,都撇家舍業的,咱們無條件配合就好了嘛,別給工作人員添麻煩了……”“這場戰‘疫’,沒有人是局外人,都懂點兒事兒吧!”“走進他們辦公地點看到那麼多空方便麵盒,再看他們入夜了還在筋疲力盡工作,我也淚目了。”……

越發體會到,“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並非煽情的雞湯,而是由衷的感悟。社工們負重逆行,用腳步丈量防疫地圖,守護的是千家萬戶!將心比心,他們渴望的只是理解,只是配合,減少出門、減少聚會、戴好口罩、做好防範……而這些,本來就是眼下我們應該做的。化用一句詩:“待到濱城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這一日很快就會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