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多做一件就多做一件",北京多家企業"聯合車間"生產醫用防護服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一次性醫用防護服成為緊缺的防護資源。2月6日,本刊記者探訪了位於北京市平谷區的北京邦維特種紡織品有限責任公司,這是目前北京唯一一家醫用防護服生產廠。"我們現在撤下了其他所有產品的生產線,產能全部用來生產醫用防護服。"董事長王旭光介紹。醫用一次性防護服面料現已成為市場緊缺資源,價格較年前已翻倍,為確保生產供應,工廠已採購了60萬套醫用防護服面料。這是工人們正在丈量面料。

公司從大年初四開始復工,緊急購進的40套生產防護服急缺的熱封機已經全部運抵工廠,同時,公司緊急招募的30名熟練操作工人也已經到位,正在加緊培訓中。設備和人員到位後,工廠可實現24小時運轉,計劃5天后產能達到日產5000套,隨著工人操作熟練度的增加,未來還有望提高到日產10000套。這是從廣州購買的熱封機經過20多個小時的運輸運抵車間,技術工人正在調試機器。熱封機是生產一次性防護服的關鍵設備,也是制約產能的瓶頸。

“我們與北京市政府簽訂了30萬套防護服的訂單。”王旭光介紹說,接到北京市政府防控疫情的緊急任務後,公司用3天時間將生產軍用帳篷的3000多平米的生產車間進行了技術改造,該車間已於2月4日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公司兩個車間共計5000餘平米的生產車間,200名工人全力投入生產,並且,為保障200名工人安全出行,北京公交集團緊急調配了兩輛公交車負責接送工人。這是縫紉生產線的工人正在加緊生產。


感謝,感謝各級政府的緊急協調,感謝各個部門的大力支持,感謝兄弟工廠不計回報的馳援……採訪中,王旭光把“感謝”一直掛在嘴邊。接到緊急任務後,人員緊缺是擺在王旭光面前的最大難題。在北京市政府、平谷區政府緊急協調下,北京華陽服裝廠、北京市同樂制帽廠、北京日升製衣有限公司共計130名有經驗的一線工人馳援邦維,解決了燃眉之急。並且,公司所在的三羊毛紡園園區食堂為工人提供了工作餐,抗擊疫情,全民總動員模式開啟。

“我能去嗎?我要去做義工,我去了肯定有用。”57歲的饒春芝看到朋友圈有人要去做防護服,馬上給朋友發去微信主動請纓。“2003年SARS的時候我經營的服裝廠生產了1萬件防護服,現在國家需要防護服,技術工人肯定不好找,我有經驗,我想我應該有用。”很久沒有從事一線工作的饒春芝再次坐到了縫紉機前,從一名服裝廠廠長“變身”普通縫紉女工,面對一天十多個小時的工作強度,饒春芝表示“我能堅持”。

車間裡,工人們清點好數量,開始送往下一道工序。這裡生產完成的防護服,要經過Go60輻照消毒,達到無菌使用標準後才能正式出廠。據王旭光介紹,公司研發的“輻照”消毒技術可以縮短消毒時間至少15天,屬於公司的“商業機密”,為了應對防控疫情的需要,公司無償把這項技術分享給了同行。


“政府有什麼困難,我們第一時間就要支持。”北京市同樂制帽廠常務副廠長宋秋英告訴記者,北京市同樂制帽廠是一家1984年建廠的社會福利企業,目前有40餘名殘障人士在此就業。2003年SARS的時候,該廠參與了口罩生產,併為2019年國慶閱兵制作了維和方陣使用的貝雷帽。這是北京同樂制帽廠工人在對防護服進行檢查。

北京市同樂制帽廠的工人在分裝防護服。

接到平谷區政府的命令後,華陽服裝廠緊急召回員工,用15分鐘完成了工人團隊的組建。目前,華陽服裝廠72名援助工人被分成5個工作組投入生產。“大家爭分奪秒,一刻都不願意停下來,能多做一件就多做一件。”65歲的廠長見立榮每天來到車間“督戰”,在她的調動下,這個多廠工人協作生產的“聯合車間”迅速有序投入生產,她告訴記者,很關心工人們的健康,一上午時間,飲水機的桶裝水還剩大半,工人們怕上廁所耽誤時間,很少喝水。


多廠工人協作生產的“聯合車間”井然有序。

工人在剪裁案板旁剪裁面料。

工人對防護服進行技術檢測。2月6日,第一批大規模投入生產的防護服全部檢驗合格。

“2003年SARS的時候,我們公司是第一家進駐北京市防護服的企業,汶川地震、禽流感,國家每次遇到突發事件,我們都是緊急動員,積極做貢獻,這在我們公司已經形成了一個傳統。”採訪間歇,王旭光的電話響個不停。他告訴記者,這幾天電話被求購者“打爆”,但為確保政府的訂單按時交貨,他都一一婉拒了。並且之前簽訂的其他產品訂單無法生產,他只能向多年的老客戶解釋道歉,在這個舉國共克時艱的特殊時期,大家紛紛表示“能理解”。

“等疫情結束,咱們摘下口罩再拍一張照片。”北京邦維特種紡織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旭光、北京華陽服裝廠廠長見立榮、北京市同樂制帽廠常務副廠長宋秋英帶著口罩合影。他們表示:“面對國家的困難,企業義不容辭。”(文:張雪/人民畫報 | 攝影:陳建/人民畫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