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於思考,人生總有辦法的


樂於思考,人生總有辦法的

尼采說:“不會思想的人是白痴,不肯思想的人是懶漢,不敢思想的人是奴才。”

平時我們會發現,在學校中學習優秀的人是善於思考總結的人,在工作中能力出眾的人是善於思考創新的人。人生在世,大凡有所作為、有所成就都離不開思考,只有善於思考,才能比別人想得更深、看得更遠、做得更全,才能成為領路人。

有時只顧埋頭趕路了,卻沒有停下來想想怎樣把路走好


樂於思考,人生總有辦法的

有一段時間感覺工作壓力比較大,心情比較差,領導也不滿意。想請假休息幾天,又擔心耽誤工作,讓別人印象不好,於是在煩躁的心情影響下,感覺每日無所事事,根本不在狀態,甚至出現一些小的失誤,反而引起領導和同事更多的不滿。

在朋友的提醒下,我選擇休了年假,用一週時間來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在旅行途中,美麗的風景和全新的環境,讓我浮躁心情的慢慢沉澱了下來,開始思考一段時期的表現,才發現之所以沒有狀態,是因為缺乏目標性和條理性,看似努力,實則盲目,收效一定是甚微的。

生活中,何嘗不是這樣呢?每天忙碌的奔波,總想改變處境,追求好的生活。使忙碌的生活佔用了我們自己的內心,佔用了我們思考的空間,結果也就可想而知。沒有目標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人生。只有我們靜下心來,認真想一想內心的追求是什麼,自己該怎麼做,才能真正把路走好,找到生活的真諦。

跳出思維侷限,去發現另一個自己,找尋更廣闊的未來


樂於思考,人生總有辦法的

有一個名詞叫做“羊群效應”,意思是說,羊群裡的羊,只是滿足於順大流,隨波逐流,如果跟對了羊群還好,如果沒有跟對,一頭羊跳崖了,後面就都跟著全部跳入懸崖。強調的是人要有自己的主見,善於跳出思維的侷限。

魯迅曾經說過一句名言:“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會被生活所累。”在我看來,這句話還有另一層意思:如果你在一個環境中,時間久了,習以為常了,意志力就會慢慢消損,從而影響潛力的挖掘和發揮,最終成為一個普普通通的人。

生活中,阻止自己成功的往往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自己的思維方式會影響自己創造的可能性。每一個成功人士的成功之路都是用戰勝自我、超越自我鋪就的。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不斷創新思維,跳出思維侷限,以開放的、積極的、創新的心態去看待世間一切,從自我侷限性中解脫出來。

沒有人能隨便成功,成功總屬於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人


樂於思考,人生總有辦法的

巴爾扎克說:“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於逢事都問個為什麼。”許多偉大發明、偉大發現、偉大成就,最初都來源於為什麼。經歷告訴我們,成長和進步,也都是在一個個為什麼,一個個怎麼做中實現的。只有帶著問號不懈追尋,才能得到命運最豐碩的回饋。

善於發現問題,才能激發創造力,並在創新中,實現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一個人成大事的秘訣很簡單,那就是善於發現問題,向問題發出挑戰,最終破解問題的那個人。被蘋果砸著的人絕不止牛頓一個,但牛頓卻解決了為什麼掉下來的問題、發現了地球引力,成為了科學巨人。

一個人,只有敢於正視問題,才能成為一個謙遜的人、一個富有魅力、一個不同凡響的人。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在面對困境或希望突破時,做一個善於畫問號的人,每天睡前想想最得意的事情和有所遺憾的事,為什麼會做好、為什麼沒做好,時間久了,一切就會慢慢好起來,並且會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