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窮過,知道這救的不只是飯碗也是救命

摘要:以共享員工的方式激活了很多被疫情凍結的崗位。不要小看這些崗位,每一個崗位後面,都是一個家庭,寄託著一個家庭的希望。這幾天一篇網文很火,題目就讓人心酸:你沒窮過所以不懂,為什麼他們急著出門。中產可能樂見“假期延長”,而對那些指望著過完年趕緊開工賺錢養家的人來說,則是讓全家人沮喪的壞消息。我窮過,所以我更知道盒馬式共享就業的意義,復工和這個飯碗對很多家庭的重要。


我窮過,知道這救的不只是飯碗也是救命


 曹林|文


君問拐期未有期。都在焦慮地問疫情拐點,但沒有哪個專家敢確定地說拐點何時到,與其被動等“拐”,不如積極行動。抗疫的嚴峻形勢下,助中小微企業渡生死難關,也被中央和各地提上議程。從蘇州到上海,從南京到北京,都緊急推出了諸多措施助力企業應對沖擊,比如北京就提出了包括停徵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房租、延期納稅等16條措施。相比政府這種雪中送炭式救企,更讓我感動的是企業自身的抱團,比如受到輿論盛讚的盒馬吸納餐企員工就業,自發合作共渡難關。


好幾個朋友看到這條新聞時,都毫不吝嗇地給了一個大大的贊,有的甚至鼻子一酸,艱難時刻一起去扛的感動。受疫情影響,大多數餐廳停業,員工處於待崗狀態;而與此同時,零售商線上訂單暴增,出現人手短缺現象。盒馬與雲海餚、青年餐廳達成合作,即兩家餐企待崗工作人員到盒馬再“就業”,在此期間,部分員工將經面試、培訓、體檢、確認勞務合同後,分別入駐盒馬各地門店,參與打包、分揀、上架、餐飲等工作。所有員工需進行防護措施規範培訓,並佩戴口罩、測量體溫後,允許上崗。


知道那些因疫情而待業的人有多沮喪,就知道為什麼有人看到這種新聞時會感動得落淚。沃爾瑪等企業也開放了一些崗位,歡迎暫時歇業的員工到本企業“上班”,越來越多的企業在跟進,推出藍海就業共享平臺。能扛風險的大平臺,去幫受到巨大沖擊的中小企業的員工熬過這個關。


感謝想出這種合作模式的人,既以共贏的方式解決了當下企業的兩大問題,一方面讓缺人手的企業有了人,一方面讓閒著的企業員工有了收入,更提供了一種可複製的模式,讓公眾看到了企業抱團渡難關的巨大潛力,看到了中國經濟在面對疫情衝擊時的巨大彈性。疫情對有些企業可能是毀滅性的衝擊,山窮水路疑無路,但如果換一個思維、換一種模式、換一種合作方式,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政府式救企,無論是減負房租還是停徵收費,只是幫中小企業減少冰點時期的運營成本,降低負擔去止血。而像盒馬式抱團,則是市場自發式的多贏合作,是一種創造性的造血。


這種靈敏、高效、彈性度極高的方式,首先是創造了很多就業崗位,或者說,是以共享員工的方式激活了很多被疫情凍結的崗位。不要小看這些崗位,每一個崗位後面,都是一個家庭,寄託著一個家庭的希望。疫情威脅下,企業不得不集體推遲復工,在這個特殊時期創造了很多“零就業家庭”。有人可能會不屑地說,不就是一段時間嘛,不就是一兩個月不工作嗎?對中產家庭來說可能算不上什麼衝擊,只是一段休假,而對脆弱的底層民眾,一兩個月沒有收入,則是無法承受的。每個中小微企業背後,都有無數這樣的脆弱家庭,需要依靠每個月的收入支付日常生活成本。


前段時間一篇網文很火,題目就讓人心酸:你沒窮過所以不懂,為什麼他們急著出門。中產可能會樂見“假期延長”和復工推遲,而對那些指望著過完年趕緊開工賺錢養家的人來說,則是讓全家人沮喪的壞消息。我窮過,所以我更知道共享就業的意義,這個飯碗對很多家庭的重要。各地都在有序推進農民工返崗復工,暫時難以外出開發就地就近就業崗位,手中有飯碗,心中就不慌。


當下都提倡網上辦公,但有沒有想過,網絡本身就是一道鴻溝,能通過網上辦公維持正常運行的企業,多是一些有一定抗風險能力的大企業大平臺。能網上辦公的,多是一些中產白領,或者是一些高級崗位,工作金字塔底部的多數人並不能在線工作。尤其是那種勞動密集型產業,遠遠沒有互聯網化。越需要在線下工作的人,受到的衝擊越大。即使是線上的業務,最終也需要有線下的配合,線上數據在跑,線下物流也需要人去跑,線下成了線上的瓶勁,盒馬合作模式則創造性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這種共享員工的合作模式,給的不只是飯碗,不只是讓一些受到衝擊的企業“續命”,更讓很多陷於疫情焦慮的家庭看到了生活的亮光。雖然城市因為疫情隔離和網上辦公而降低到最低限度的運行,卻讓線上服務需求飆升,創造了很多崗位。疫情給企業和經濟關上了一扇門,又打開了一扇窗。


如此合作,需要像盒馬、沃爾瑪這樣的企業慷慨無私,雲海餚這樣的企業以員工為本位,更需要靈活的就業旋轉門機制。這種合作開啟了幫眾多企業渡難關的想象力,你正好缺,我正好有,你的長處在於有線上需求,我的長處在於線下有人。中國有一大批互聯網化程度很高的平臺企業,似乎都可以複製這種共享員工模式。這樣的模式,也是逼著一些傳統企業轉型,在面對這種危機時如何適應線上生存,這些臨時共享的員工,今後也許能夠成為轉型的主力。


靈活的企業合作模式,也見證了平臺級企業對經濟的重要性。這種平臺有一種生態自我修復的彈性功能,線下餐飲、零售受到衝擊,會轉移到線上,線上以某種方式反哺和助力線上,激活可能冰封的線下崗位。企業與企業不是孤立的,而形成一種互相依存的就業生態,具有共抗風險的能力。疫情對中國經濟會帶來多大沖擊,還無法估量,但這種企業互助的合作模式,讓悲觀的人們看到,情況也許並不會太糟糕。


病毒在變異,社會合作模式也在調整,這是一場社會治理、企業轉型與病毒的賽跑,我們輸不起。人們都在咬牙堅持,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這樣的抱團互助也讓公眾看到,我們不會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