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車投入“戰疫”

預防病毒“人傳人”的關鍵當口,無人車成了深孚眾望的重要角色。

貨運司機缺口大,田間的綠葉菜不能及時送到市內;醫護人員需頻繁進出隔離區進行配藥、測量體溫等基礎工作,感染風險較大。公開數據顯示,春節期間,京東到家全平臺銷售額同比去年春節增長540%;美團買菜北京地區日均訂單量為節前的2-3倍。全民網購的情況下,配送員也成了稀缺資源。

京東物流武漢青山分區經理周建斌透露,他在武漢青山分區管轄的8個快遞站點,快遞員到崗率僅60%,且很多小區採取了封閉措施,“大約80-90%的小區不讓進出”,對配送效率有很大影響,“拉出去一車貨,可能會帶半車貨回來”。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人們切實感受到了人力的瓶頸及無人化產業所蘊含的潛能。

疫情爆發後,京東物流仁和站點一直支撐第九醫院醫療及生活物資的配送工作。周建斌告訴未來汽車日報(ID:auto-time):“這種醫院一般人車都不讓進,快遞員(感染)風險比較大,無人車配送這種無接觸的方式,基本能避免感染的風險。”

無人車投入“戰疫”

事實上,部分無人車已悄悄開進了武漢及全國各地的市區和醫院。它們是街區中負責配送的快遞小車,是醫院病區的消毒能手,是隔離區裡的送餐者,也是協助醫護人員的問診員。

但大多數企業在部署無人車時表現得十分低調。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傅蔚岡在微博上質疑,平時宣傳鋪天蓋地的無人車為什麼在關鍵時刻沒了聲音,“無人車為啥不能上路送物資?”

對此,智行者CEO張德兆向未來汽車日報坦言,現在還沒有達到真正無人化,讓無人車在馬路上承擔運送人員的工作“肯定不現實”。


無人配送車“上前線”


2月6日,武漢市青山區吉林街上,一臺京東無人配送車以每小時15公里的速度,從京東物流仁和站出發,沿著街道一路前行,穿過建設二路路口,行駛600米後順利將醫療物資送到了武漢第九醫院。

它的目的地是武漢市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NCP)的定點醫院,院內收治了大批確診患者,包括不少重症及危重患者,是本次疫情的核心防疫站。

無人車投入“戰疫”

疫情爆發後,京東物流從北京緊急調配兩臺L4級無人配送車到武漢,技術人員在北京通過雲平臺進行遠程部署。京東物流X事業部自動駕駛研發部負責人孔旗表示,無人車到武漢後,現場調試全部依託於當地的快遞員,2-3天后便開始上路工作。

據京東物流統計,每天有10-20單來自武漢第九醫院的訂單,其中50%-70%是由無人車配送。據孔旗介紹,如果貨物體積較大或者批量特別大,每單有二三十件,超過無人配送車卡口尺寸,才需要配送小哥親自“出馬”。

無人車投入“戰疫”

京東物流武漢仁和站點快遞員與無人配送車開會 來源:京東物流

不只是武漢,全國各地都陸續出現了無人配送車的身影。

大年初二(1月26日),智行者CEO張德兆緊急召回了一批留在北京過年的員工,緊急改裝調配一批用於醫院內配送藥品、食品的無人配送車和無人清掃消毒車。

3天后,智行者捐贈的3臺無人配送車,在上海兩所醫院和北京的一個隔離點正式投放使用。這些無人配送車充滿電後可以連續工作6-8個小時,期間能以人類走路或慢跑的速度(每小時5-10公里)進行移動。

無人車投入“戰疫”

張德兆向未來汽車日報(ID:auto-time)透露,大年初二開始上班後,他組織成立了抗疫項目組,準備隨時給武漢的醫院提供無人化車輛。但根據當時的情況,無人化配送的落地與運營會佔用疫區的人力、物流資源。他覺得,相比其他更加急缺的醫療資源,現在的無人化更像是錦上添花,“就不給他們(武漢)添亂了”。更何況,任何無人化產品的投放和使用都需要當地工作人員及公司員工現場去採集和調配,對於雙方都有著巨大風險。

“我當時給員工發了一段話。”張德兆回憶道,他告訴員工,“公司一定是以大家的健康安全為第一,但是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我們不僅僅能在朋友圈點贊喊加油,每個人都應該儘自己之所能,為疫情作出一點貢獻”。

自2月7日開始,深圳一清科技的“夸父”無人配送車開始在山東工作,每車單趟可配送1500斤蔬菜瓜果。無人配送車“夸父”可以承擔後勤倉庫與病房、病房與垃圾站、超市與小區等地點之間的物資和物料運輸任務。目前,一清科技正與武漢方面進行對接。

無人車投入“戰疫”

一清“夸父”無人配送車 來源:一清科技

2月4日,無人車公司新石器將兩輛無人物流小車發往武漢,準備投入防疫工作。2月6日,新石器和智行者科技分別開發的無人物流車與無人清潔消毒車抵達北京的隔離點,可用於隔離區內的獨立清潔消毒及送餐服務。

無人車投入“戰疫”

青島悟牛智能科技從1月31日起,為青島、日照、濟南等地醫院捐贈了近30臺自動駕駛噴灑消毒機器人,減少醫護人員進出隔離區的次數。廣州賽特智能研發的服務機器人“平平”和“安安”在廣東省人民醫院,幫醫護人員完成送藥、送餐、回收醫療垃圾等工作。它們可以自主充電、開關門和搭乘電梯,還自帶消毒淨化功能。

2月12日一早,在高精準位置服務公司千尋位置“無人機戰疫平臺”的撮合下,3架無人機來到上海市楊浦區某小區,在1個小時內完成約1萬平方米的消毒工作,每架無人機每次噴灑10-15升藥液。

未來汽車日報(ID:auto-time)據公開資料整理發現,目前在一線工作的無人化設備,多為在室內輔助醫護人員工作的機器人,而低速無人配送車、消毒車較少。

無人車投入“戰疫”

未來汽車日報根據公開資料及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資料整理 製圖:未來汽車日報

雖然這支“無人戰隊”數量不多,但它們有效阻斷了“人傳人”的傳染鏈條,緩解了疫區的工作壓力,已成為“戰疫”前線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無人車投入“戰疫”

正在一線工作的機器人們 來源:普渡科技、鈦米機器人、創澤智能機器人 製圖:未來汽車日報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這並非無人化設備首次“征戰前線”。

2003年SARS疫情爆發時期,中科院自動化所研製的“愛姆”機器人已可完成簡單的病區運送任務,哈爾濱工程大學研製的“護士助手”機器人,則在當時執行病區消毒、運送醫療器械和設備等任務。

無人車投入“戰疫”

不過,當時機器人研製產出的時間較晚,到2003年5月才陸續開始投放使用,並未參與疫情爆發時期的工作,且在續航能力、智能化等方面還不太成熟。

在國外,機器人在疫情中也得到了廣泛運用。美國首例確診NCP患者目前已治癒出院,當時他是在特殊病原體病房,由醫生坐在病房外通過操作名為“Vici”的遠程醫療機器人進行治療。Vici的身上裝滿了攝像頭、麥克風和聽診器等設備,醫生在病房窗外遠程操作,量體溫、檢查體表病狀和與患者互動。

無人車投入“戰疫”

協助醫生治癒美國首例NCP患者的Vici 來源:heraldnet

“技術使我們減少了近距離與患者互動的次數。”普羅維登斯地區醫療中心首席臨床官艾米·康普頓·菲利普斯向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表示,因為目前尚未建立對這種新病毒的任何免疫機制,將其傳播減至最低尤為重要。據菲利普斯介紹,這套特殊的治療病房,本是為應對埃博拉病毒爆發而設立的。

丹麥的UVD醫用消毒機器人能夠在醫院自動行走,用紫外線對病區進行表面消毒。紫外線模塊工作2-2.5小時,大約能為9-10個房間進行消毒。

無人車投入“戰疫”

丹麥的UVD醫用消毒機器人 來源:丹麥Blue Ocean機器人

雖然經過17年發展,低速無人車及機器人性能已得到質的提升,功能也從簡單的醫護、配送增加至消毒、疫情監測等,但也有人對向疫區醫院投放機器人的做法提出了質疑。

“在沒有現場技術支持人員和用戶沒有接受培訓的情況下,哪家的機器人可以開箱即用?在醫院並不寬敞的走廊內,機器人的運動如何快速躲避健步如飛的醫務人員,以及需要快速運動的床邊急救設備?機器人自身的清潔消毒誰來做?雷達、超聲波、視覺,哪個可以隔著防護服運作,又有哪家機器人可以三防直接噴消毒水?”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未來汽車日報(ID:auto-time)採訪時表示。

上述業內人士認為,大部分機器人最終會成為擺設,最有用的場景是在隔離區和觀察區配送物品。

靈至科技總經理張克軍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以目前醫院的地面情況,機器人移動的跨障礙性並不是很理想。儘管機器人在實驗室、疾控中心等環境理想的狀況下效果不錯,但在醫院這樣人流擁擠的、變化和不規則的環境中,感知能力和適應性還有待提高。

張克軍補充道,原有的機器人設計中並沒有考慮疫情中的很多特殊情況,如機器人和人的交互、對特殊物品的防護等。“大家對無人車產生了很大的期待,但事實是還是差那麼一點點。”

缺席的無人出租車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人們深刻地意識到,無人駕駛車本應成為最安全的出行選擇。但時至今日,這一理想中的場景並未實現。

“載人無人車現階段還需要配備安全員,所以意義不大。”百度無人車資深研發人員林峰對未來汽車日報(ID:auto-time)表示,按照目前中國法律規定,自動駕駛汽車上路都需要有安全員在主駕駛位。此外,無人車上崗還需要經過採集地圖和適配調試的過程。

無人駕駛初創企業文遠知行首席運營官(COO)張力也向未來汽車日報表示,無人駕駛不是在實驗室做好研發,然後就可以拿出來用的產品。實現無人駕駛技術的最關鍵途徑是路測,即自動駕駛汽車在真實開放道路上累計行駛的里程越長、路測範圍越廣、遇到的場景越多,自動駕駛技術就能迭代得越快。

但目前,開放給自動駕駛企業路測的區域還非常有限,“完全無人的自動駕駛汽車在這個時候去接送病患或市民上路,存在一定風險”。

博世自動駕駛高級副總裁凱·斯特伯(Kay Stepper)也曾在北美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上公開表示,目前自動駕駛在技術和軟硬件層面完全可以實現,只是需要更多測試和驗證,法規才是大規模普及自動駕駛最大阻礙。全球各地區的相關法規的開放程度不同,歐洲相對保守。

“今天大家需要無人駕駛,但是企業不能第一時間給到,我們都覺得很遺憾。但我們今天不這樣做,是考慮到安全問題,考慮到合法合規的問題。”張力表示,確保安全始終是自動駕駛研發和測試的首要原則。

2月3月,武漢鐵路官方發佈消息,兩輛華為5G無人車從上海市北郊火車站出發,當天抵達武漢吳家山車站。這兩輛無人車已運達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在華為武漢分公司調試完畢後,由指揮部撥付給相關醫院使用,從車型來看可用於載人。據武漢鐵路介紹,該產品將用於隔離病房,後續還將陸續有更多5G無人車抵達武漢。

無人車投入“戰疫”

華為5G無人車抵達武漢 來源:武漢鐵路

“無法判斷後續是否能用上。”一位無人駕駛資深研發人士向未來汽車日報(ID:auto-time)表示,載人無人車能否真正投入使用,還需要長時間測試驗證,僅依據無人車運送到目的地的消息,無法判定後期一定會投入使用。

“機器代工”的需求提前了

無人配送和無人清掃並非新生概念。

2018年,時任美團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慧文,曾在無人配送開放平臺發佈會上展示自研的無人配送車“小袋”,稱其可以在室內外多個場景下靈活地配送外賣,並計劃在2019年實現片區規模化的運營。

但在今年1月的CES展上,美團推出的電動無人配送原型車——法雷奧eDeliver4U,仍在進行小規模片區測試(上海松江大學城、朝陽大悅城等)。亞馬遜的無人送貨機器人Scout和菜鳥末端無人車,現階段仍然需要人工提供保障。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的無人送餐車Kiwibot,遇到複雜路況也需要工作人員遠程協助操控。

無人車投入“戰疫”

右下角小車為美團“小袋” 來源:美團無人配送

在沒有剛需的情況下,無人駕駛及相關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問題並未浮出水面。這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催生了人們對“機器代工”的需求,還將技術研發與實際需求的斷層問題擺在了檯面上。

“大家認識到了自動駕駛及相關機器人的價值,也培養了相應的使用習慣。”張德兆向未來汽車日報表示(ID:auto-time),靠人工配送的快遞物流行業已較為成熟,改用機器人的需求並不迫切,這次疫情能讓公眾認識到其價值。在工廠延遲復工的情況下,企業主也會意識到部分工作可以用機器替代,從而規避部分不可抗風險。

高仙機器人合夥人兼CTO秦寶星在接受投中網“CV智識”採訪時表示,該公司原計劃在寫字樓和大型超市發力,醫院並非戰略重心,“但現在根據市場需求,我們看到了巨大的市場空間,也在調整往這方面發力”。

無人車投入“戰疫”

京東物流研製的無人配送車原本設想的場景也是寫字樓,目前因疫情需求擴展到了醫院場景。不僅如此,孔旗還對未來汽車日報(ID:auto-time)表示,會將此次異地部署無人物流車做成標準化的流程,未來部署無人車時,很可能會以此為基準進行快速部署,“這對行業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提升”。

林峰則告訴未來汽車日報,異地部署流程化可以理解為成熟產品的交付過程,即將整套無人車投放流程標準化,快速複製到不同地區。“現在有些公司還是用case by case的方式部署,速度比較慢。”在標準流程中,基站建設、地圖採集與製作、站點選取錄入和車輛上路調試,都可以做到流水線操作。

業內普遍認為,此次疫情的發生將“機器替人”的需求點提前了,疫情過後,行業可能會有所回落,但趨勢不可逆,仍將隨時間推進而逐漸完善並最終建立起整套“機器替人”生態。對於無人駕駛及相關領域企業,無人車走出實驗溫室,才能摸清真實需求,開始快速生長。

周建斌正在跟供應商洽談,計劃加快生產無人配送車,“我們儘量壓縮在兩三個月的時間裡出來一批”,方便後續增加配送路線。

“等春暖花開的時候,希望我們可以摘下面罩。”他希望到時能和辛苦了一個多月的同事們一起,去武漢大學看看櫻花。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林峰為化名)


作者 | 程瀟熠

無人車投入“戰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