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龍市人民醫院王亮:知難而上 堅守疫情第一線

並不是所有人,面對危難都會挺身而出,也並不是所有人面對生命的威脅,都會義無反顧。2020年新冠肺炎在武漢爆發,病毒進一步向全國迅速擴散。在病毒肆虐、高風險傳染的情況下,就有這麼一群人,他們不顧自身安危,逆流而上,手拉手圍剿病毒。他們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一份擔當,衝鋒在前,保百姓平安。他們的名字叫醫務工作者,而和龍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醫生王亮,就是其中一員。

王亮,2010年進入和龍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工作,至今已有10餘年的醫齡,2015年獲得長春中醫藥大學臨床碩士學位,多次榮獲醫院“優秀共產黨員”、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2017—2018榮獲了延邊州“青年崗位能手”稱號。

1月28日,和龍市發現首例疑似病例,男,29歲。患者是從武漢返鄉人員。作為和龍市唯一一家被指定新冠肺炎的定點醫療單位,和龍市人民醫院收治患者後,高度警惕,王亮作為呼吸內科的醫生,他知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即將開始了。

勇於擔責,知難而上

和龙市人民医院王亮:知难而上 坚守疫情第一线

1月28日早上,和龍市人民醫院收治了一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王亮接到通知,立刻做好防護,將患者帶進隔離病房,詳細詢問流行病學史及發病經過,並進行了細緻地查體,考慮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他立刻向崔副院長彙報了患者的基本情況。

崔副院長安排護士尚延飛作為王亮的搭檔,兩人進入隔離病房後,立即對患者進行了採血。王亮帶患者去CT室檢查,CT影像符合新冠肺炎的特徵性改變,立刻上報衛健局安排疾控中心人員進行了咽拭子採樣。

王亮沒有想到,和龍市這座寧靜的小城,人流出入並不算太大,這麼快就會有疑似病例出現,內心多少有些恐懼。王亮和尚延飛在隔離病房內待了5個小時,他們第一次長時間帶N95口罩,整個人都覺得呼吸困難、透不過氣來。院領導又立刻安排了第二組進行輪換。

崔副院長當時問王亮,由他擔任這次救治任務的組長,現在只有兩組進行輪換,能不能挺得住?

王亮毫不猶豫地回答:“沒問題,肯定能挺住!”

就這樣,兩個小組,每四個小時替換一次,觀察患者的體徵,詢問患者的感受,進行對症治療。

第一天半夜2點多,患者的咽拭子結果出來了,陽性,成為了首例確診病例。王亮看到結果後想,這將是一場硬仗、更是一場持久戰。王亮有過一絲動搖,他問自己,做這一切是否值得?自己是否能真的堅持到最後?可看到患者才29歲,王亮覺得他不能不管。

醫院領導十分關心王亮他們的防護問題,時常叮囑他們一定要做好自身的防護。為了確保他們可以休息好,醫院又調配了第三組加入到了抗疫小隊,至此,由王亮帶隊的6人抗疫小隊集結完畢。他們進入每4小時一次輪換班的工作狀態。

救治病患,盡職盡責

患者確診新冠肺炎後,需要轉至傳染病房區進行隔離治療。王亮他們把患者安全轉移到傳染病房後,脫下防護服的那一瞬間,感覺整個人都虛脫了。

王亮平時戴著300度的近視鏡,因為如果戴著近視鏡再戴護目鏡的話,鼻樑會很疼。所以他再進隔離病房的時候,就沒有戴近視鏡,直接戴著護目鏡。這樣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眼前的物體變得不如往日清晰,只能看到近距離的事物。他只能小心翼翼地操作,以免出現任何的紕漏。

晚上脫掉防護服回到寢室後,王亮覺得鼻樑和耳根有點疼,並沒有太在意,直到他洗完澡站在鏡子前,才發現鼻樑和耳根部已經紅了。為了留出更多的時間休息,他沒有吃晚飯,也沒有處置傷口,直接躺在床上睡覺了。

對於防護服的穿脫,王亮怕自己還不太熟練,穿好還要反覆檢查,所以他擔心耽誤時間,總是提前半個小時就起來去接應戰友,怕耽誤他們的休息時間。

王亮一直細心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徵變化,他知道肩上的責任重大,絲毫不敢鬆懈。每天詢問患者病情,患者有任何不舒服的表現,有任何問題,他都及時上報院領導,和院領導溝通,根據患者不同的病症反應,進行對症治療。

醫生的態度,對於病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好醫生,他不單能治患者的身,更能治患者的心。

患者入院後,住在封閉的隔離病房,他的內心十分恐慌,情緒一直很低落。

王亮發現患者一直不怎麼說話,他猜想,患者是對新冠肺炎不瞭解,而恐懼。但是如果因為恐懼,心態一直不好的話,對於恢復健康是很不利的。

王亮怕患者胡思亂想,就時常和患者聊天。他知道要想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就是要讓患者瞭解這個病是完全可以治癒的,給患者打氣。王亮告訴患者,不要擔心,這個病並不可怕,外面有很多專家正在關注你,幫助你。當有什麼好消息時,王亮也第一時間告訴患者,增強了患者對抗疾病的信心。

和龙市人民医院王亮:知难而上 坚守疫情第一线

患者的父母和舅舅因為和他密切接觸也被隔離了。王亮就時常關心地詢問一下患者家人的情況,讓患者覺得自己並不孤單,覺得很溫暖。漸漸地,患者對疾病也不懼怕了,心態也好起來。

王亮和搭檔承擔了寢室的消毒工作,包括衣物、地面及物品等。這樣就可以讓另外兩組戰友有更多的時間進行休息,調整狀態。

王亮是一個很細心的人,對防護這一塊特別謹慎小心,他會細心查找他們在操作過程中是否存在漏洞,對防護措施是否存在什麼隱患。他除了參考國家標準之外,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以最大程度減少感染的機會。每當發現問題時,王亮都會第一時間提出整改方案,與其他5位戰友討論,制定最合理更加可行的終極方案。

王亮時常關心戰友的情緒,關心他們的想法,鼓勵大家一定會打贏這場戰爭。

因為冬季,地面是冰冷的,涼意會從腳底傳上來,越涼越想上廁所,為了能更好地照顧病人,他們都穿著尿不溼。小組換班的時候,從隔離病房到寢室,風會吹透他們的衣服。交接輪換出來之後,要進行嚴格的手部消毒,王亮的手部皮膚出現了皸裂,每次消毒的時候,都會覺得很疼。因為戴N95口罩時間長,他的耳朵也被勒出血跡。王亮有著高鼻樑,戴護目鏡時間久,他的鼻樑出現了壓瘡,慢慢開始潰爛。對於這些疼痛,他都默默忍著。怕戰友們擔心,還開玩笑說:“咱6個人裡,就我一個高鼻樑,我原來都沒發現自己還有這個優點。”戰友:“是,現在這優點成了最大的缺點了。”大家都笑了。

戰友們從王亮身上看到了堅持、看到了不放棄。

戰友給他上藥,也開玩笑說:“我可不是外科醫生,你毀容了可別怨我,以後我可以改行幹外科了!”王亮說:“我的鼻子就交給你了,大膽幹吧,毀容了也不怨你。”

時刻提防被感染的一線,在救治護理患者工作之餘,戰友們之間的團結互助,總是那麼暖心。

王亮說,作為醫生,作為黨員,做為防疫小組組長,他有責任和義務承擔這一切,他要把他們6個人都平安帶出去。因為王亮知道,他們的背後是6個家庭啊。

6人防疫小組有一個群,王亮起的群名為:平安凱旋。

抗疫勇士,鐵骨柔腸

穿上防護服,他是醫生,脫下防護服,他是父親、也是丈夫。有著普通人有的所有情感。

當王亮第一次和家人視頻通話的時候,她的妻子因為擔心他一直在默默哭泣。王亮的眼睛也紅了。王亮怕家人擔心,一直說:“這裡吃得好,住得好,防護措施都很好,沒事兒的。你把家裡照顧好就行了。”

王亮知道妻子膽子小,所以在第一天接觸疑似患者的時候,並沒有告訴妻子,怕她擔心,只給妻子發微信謊稱同事家裡有事兒,替同事值班。可第二天患者確診後,王亮知道事情瞞不下去了,因為自從進入隔離病房,就只能等到患者治癒出院,他們的工作才能結束,還要再醫學隔離14天。想到這些,他只能和妻子說了實話,他進入了隔離病房。

王亮有一個可愛的兒子,還不到28個月。王亮9月到12月在寧波鄞州人民醫院進修。他和兒子視頻通話的時候,妻子問兒子:“你知道爸爸去哪了嗎?”兒子稚嫩地說:“去寧波了!爸爸,我想你了,你快回來吧!”王亮心裡十分難過,眼淚在眼眶裡打轉。他對兒子說:“爸爸很快就回去了,你在家聽媽媽的話,爸爸回去以後天天陪著你!”

王亮知道,就算回去了,也是每天要工作,加班,不會有多少時間陪兒子。但他還是騙了孩子,因為他想讓兒子開心。

沒想到,進修回來沒多久,就又進入了隔離病房,他陪兒子的心願又落空了。

和龙市人民医院王亮:知难而上 坚守疫情第一线

醫患情深,平安凱旋

2020年2月9日上午,經過治療,患者終於痊癒出院了。患者十分高興,對王亮及他的戰友們表示很大的感謝。

患者說,經過這次生病、痊癒之後,對生活改變了一些看法,他覺得健康是第一位的,以後要更加熱愛生活。

患者聽別的醫護人員說王亮鼻樑出現了壓瘡,知道是因為自己才這樣的,心裡十分內疚。他對王亮說,以後要以朋友的身份再見。

王亮知道患者去年剛登記結婚,婚禮還沒有舉辦,就說,結婚的時候邀請我們,我們一定去參加。

王亮沒有食言,他把他的團隊帶出來了。平安凱旋!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許家強 來源:和龍市融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