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體溫到底是5分鐘還是10分鐘?為什麼?

孤獨de昨天


醫生,這要量多久?

5分鐘,還是10分鐘?

這真的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以前就經常被患者問,現在隨著新型肺炎疫情出現,越來越多的人都要面臨量體溫這件事。但怎麼才能測量準確,及時發現自己是否出現體溫異常,對於防控新型肺炎,真的非常重要!

那麼什麼是體溫?有什麼作用?目前有哪些主要的測量部位?量體溫到底是5分鐘還是10分鐘到底指的又是什麼?

體溫,也叫做體核溫度,是指我們身體內部胸腔、腹腔和中樞神經的溫度,它的特點就是相對穩定而且較皮膚溫度高。測量體溫的目的是為了判斷我們一個人的體溫是否正常,分析熱型,像下一次新型肺炎疫情下,測量體溫的目的就是為了做一個普遍篩查可能的感染者。

(如圖:人不同部位溫度是不一樣的,而我們正常人體溫大約在(36.3~37.2)°C)

目前,大家比較常見的溫度計有傳統的水銀柱式體溫計、紅外耳溫計和紅外額溫計

而其中水銀柱式體溫計主要測量部位有直腸、口腔和腋窩,但以腋下測量體溫操作方便,應用更為廣泛,但存在的缺點就是相比肛溫、口腔溫度,腋下測溫是通過皮膚測量溫度,因此相比直腸、口腔這兩個部位測量要花費的測量時間要長

像直腸、口腔這兩個部位測量體溫,一般只需要3分鐘就可以了,但操作不變,有時候還會收到患者體位影響等等,而腋下測溫就要長一些,至少在5分鐘以上,但具體是5分鐘好,還是十分鐘更加適合,待會我們再來討論。所以,這裡面我們可以看出的是題目實際上問的是腋下測量到底是5分鐘還是10分鐘?

而不存在有人拿個紅外耳溫計或者額溫計,測好幾分鐘的事,用過上面那兩種溫度計的人,都知道,這基本上幾秒鐘就可以完成測量,而且還

可以減少像使用水銀柱式溫度計發生交叉感染!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外面看到的防疫人員用的都是紅外額溫計的原因,也提倡使用額溫計對普通人員進行體溫篩查!

(如圖:溫度計主要分為接觸式和非接觸式,從測量精準度來說,接觸式測溫計要比非接觸式測溫計準;但從這次防控疫情工作中用的最多最適宜的,依然是非接觸式紅外額溫計,可避免交叉感染)

那麼到底腋下量體溫是量5分鐘好還是10分鐘更好?

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得先對腋下測溫使用的水銀柱式體溫計測量原理有一定的瞭解!

大家先請看:

這是一支水銀柱式溫度計,它的末端為貯液槽,內盛水銀(即汞,上圖),這個汞有熱脹冷縮的物理性質,當我們這個末端水銀槽受熱以後,會使水銀膨脹而沿毛細管上升,其上升的高度與受熱高低成正比!

這時候如果我們測量時間不夠,就會導致水銀受熱時間不足,使水銀上升到與實際體溫不一致,造成體溫測量偏低!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盲目減少體溫的測量時間,是有可能會對最後所得的結果產生顯著影響的,使得數值不能正確反應被測量者正確的體溫。而且這對於目前疫情防控來說,漏診一個,會造成嚴重危害的。因此,不建議將體溫縮短測量至5分鐘,尤其是對於現在這樣特殊時期測量長一點總會比較好

尤其是對於以下三類人員,我們建議一定要量10分鐘!

第一,有密切接觸史或疫區旅遊史的;

第二,年老體弱,自身免疫力就比較差的,如果縮短測量時間,是不能正確反映體溫的;

第三,對於已經發熱的患者,更應該量10分鐘,不然盲目縮短體溫測量時間,可能會誤認為體溫已經正常或者已經降到正常水平;

怎麼測腋溫,才能保證測量更加準確?

第一步,選擇合格體溫計,然後將體溫計的水銀柱甩到35℃以下,用幹紗布將它擦乾;

第二步,用乾毛巾將自己腋下擦乾,在測量前半個小時內必須保持安靜狀態、避免活動以及飲用熱水等。因為這些都可能導致體溫改變!

第三步,將體溫計的水銀端放到自己的腋窩深處,緊貼皮夾緊,測量端的手放置對側肩部。

第四步,測量10分鐘後,平穩取出溫度計,放平讀取溫度值,即為你的準確體溫!

注意,使用的溫度計一定要進行酒精消毒,再放好,避免發生汙染!

最後,根據這次新型肺炎,延伸一個重要事項供大家要注意!

根據鍾南山院士團隊最新的關於一千多名2019-nCoV感染者的臨床特徵數據統計分析結果顯示:

只有43.8%的感染者,會在早期表現出了發熱症狀。但住院後出現發熱症狀佔了87.9%,還有相繼有67.7%的人住院後出現咳嗽症狀,因此從住院病人角度來看,確實是以發熱和咳嗽為主要症狀,但早期就未必了!

但不管感染者是在早期還是住院後,與之前感染SARS-CoV(1%)和MERS-CoV(2%)相比,感染2019-nCoV不發熱的佔比更高

所以,不管是個人還是醫務人員,在監測篩查的時候,不要完全集中在單純的體溫測量,因為這樣很可能會導致一部分感染漏診者,流行病學史詢問採集依然非常重要!


醫學小偵探


我有一段生病天天量體溫問好多個醫生基本答案都不太一樣,基本都是時間不允許就測量5分鐘,如果時間允許測量10分鐘,7分鐘8分鐘都可以的,五分鐘確實沒十分鐘溫度高,過渡緊張,激動和運動過後,吃飯後體溫都會偏高,可以平靜後在測量,運動飯後是30分鐘後再測,


舞風也舞晴


量體溫有三種方式,不同的方式,量的體溫的時間是不一樣的。首先,口腔測體溫,把體溫計放在舌下來測體溫,一般放3分鐘就可以取出來讀裡面的值;第二種方法,肛門測體溫。肛門測體溫就是把體溫計插到肛門裡面,3分鐘之後就可以取出來讀出體溫值;還有一種方法是最常見的,也是最方便的一種方法,就是把體溫計放在腋窩下,一般測5分鐘就可以取出來讀取體溫值。


午後陽光775


5分鐘,親測發現長時間溫度會變高,非常時期,沒必要自己給自己添堵。


西瓜糖鳳九


您好,體溫測量是醫學上明確患者是否發熱的主要方式。

體溫測量的方式、部位不同以及所用的測量體溫的儀器不同,再測量時間上都會有差異。

首先,臨床上比較常用的是水銀體溫計,它的優點是比較準確,可以選擇在腋窩、口腔等部位,但是常用部位為腋窩,因為像口腔等其他部位受限比較多。選擇水銀體溫計在腋窩測量時,把腋窩擦乾,體溫計金屬端放置腋窩5~10分鐘即可讀數,一般超過5分鐘即可。

其次,現在家庭重用的比較多的是電子體溫計,它是電子儀器,設有響鳴裝置,測量達到一定時間就會響鳴,然後繼續測量5~10秒即可讀數,優點是比較安全,適合嬰幼兒。

最後,大量人員體溫檢測多用體溫槍,手持體溫槍對準被測量者額頭部位,點擊按鈕,即可讀數,優點是節省時間。

所以體溫測量的時間要根據具體的儀器和測量部位來確定。

以上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王先生走在路上


如要準確測量體溫,用體溫計測量腋窩體溫的時間,一定要不小於5分鐘,這樣測量出來的體溫才能準確。不過也沒必要測量10分鐘,5分鐘就足夠啦!


英朗小滿


測體溫的方法有腋測法、口測法、肛測法等,而我們臨床上常用的還是測腋溫,受個體差異及體內、外因素影響稍有波動,但一般不會超過1℃,正常值為36℃~37℃,時間是5~10分鐘,如果體溫高的話,溫度很快就會升上去,5分鐘也就足夠,同時測體溫前要擦乾腋窩,過溼也會影響測量結果。


蝸牛兒愛吃肉


看拿什麼測量,水銀體溫計3分鐘夠了,電子額溫儀只需1秒鐘,當然最好測3次,取平均值。水銀體溫計比電子的測量準確度高。



詩意飛翔8


你好,測量體溫應該是在5-10分鐘,正常體溫是36-37度,如果超過37.3度,不超過38度,就屬於低熱的情況。



你應該是指用水銀體溫計測量。一般如果是測腋溫,一般5-10分鐘就行。如果是測口溫或者是肛溫,一般3-5分鐘就行。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影響測量的準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