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實名“舉例”的最美逆行者

有人將可能發生的感染都集中在了自己身上;有人含淚剪髮,穿上防護服形似“大白”……


文 | 陳 冰


從2月1日開始,上海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員之一、

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張益輝就在武漢三院17樓病區開始了緊張的工作。

被實名“舉例”的最美逆行者

張益輝在給武漢患者進行咽拭子採集

最近,他被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消化科護士長洪豔實名“舉例”了!

被實名“舉例”的最美逆行者

這是什麼操作?

“驗霸”橫空出世


行醫30年的張益輝今年52歲了。常年奮鬥在一線崗位,他敏感地發現了這場疫情的不同一般。

被實名“舉例”的最美逆行者

臘月二十九,就在春節假期的前一天,第四人民醫院接到了援鄂的任務,張益輝沒有一分鐘的猶豫,一邊立即向院方報名,要求去往戰鬥最前線——武漢,一邊就收拾起了行李。

經過緊急培訓後,張益輝帶領15名醫護人員組成的援鄂醫療隊於1月28日奔赴前線支援武漢三院的工作。作為武漢三院17病區的負責人,張益輝帶領了一支由上海和武漢醫生組成的混合組,共同搶救武漢新冠肺炎患者。

這位17病區的老大,上任的第一個舉措就是把自己安排在了病區裡最危險的崗位:為所有新冠患者進行核酸檢測的咽拭子操作,成了病區里名副其實的“驗霸”!

張益輝說,武漢三院17樓病區是普通病區,收治的患者普遍不重,屬於輕症。但是,核酸檢測咽拭子的操作至關重要,也是最危險的。

每天,病區裡需要採集的患者數在10人次左右,最多的一天達到17人次。每採集一次,張益輝都格外小心。因為在檢測咽拭子操作的時候,患者的飛沫容易噴出,十分危險。

張益輝這麼做,實際上是將可能發生的感染都集中在了自己身上。

“因為採集部位在咽喉壁需要一定的經驗才能採得準,我這個做了近30年的呼吸科老醫生最有經驗了,能夠提高採集正確率,也能節約核酸檢測試劑。”張益輝坦言並沒有想太多,畢竟自己是專業的呼吸科醫生,更懂得防護措施。

截至2月12日,張益輝已經在武漢參與救治患者11天了。每次進隔離病房的四個小時,都要穿好防護服、戴兩層口罩和護目鏡,張益輝坦言,最大的挑戰來自體力透支:進行核酸檢測咽拭子操作的時候還要戴上面罩,牢牢包裹下工作,呼吸也有些困難,護目鏡經常會起霧。

和上海部分援鄂醫療隊不同,張益輝帶領的團隊是由上海醫生和武漢醫生組成的“混合”團隊。團隊克服了初期的磨合困難,在並肩抗疫中越來越默契。穿上了防護服,戴上了口罩,武漢醫生和上海醫生們就是共同的戰友,共同面對新冠病毒的挑戰,大家互相取長補短,提高工作效率。

被實名“舉例”的最美逆行者

在病區,上海和武漢的醫生們並肩戰鬥,成了最親密的“戰友”,他們集體比心,在最艱難的地方,傳播著最炙熱的愛

可喜的是,不少患者在兩地醫生們的共同努力下,都在恢復中。

SARS“老兵”再戰武漢“新冠”


另一位被實名“舉例”的是上海市楊浦區中心醫院內科一片區科護士長兼腎內科護士長劉紅。

2020年1月28日年初四,她隨上海市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出征,目前擔任武漢市第三醫院重症護理組第4組組長。

被實名“舉例”的最美逆行者

上海市楊浦區中心醫院內科一片區科護士長兼腎內科護士長劉紅

十七年前,她隨楊浦區中心醫院第一批醫療隊踏進“非典”隔離病房,用22個日夜完成了從白衣護士到白衣戰士的蛻變。

在劉紅請纓出征的第二天,她的母親拿出珍藏十七年的8篇“抗非日記”,上面記載了劉紅與戰友同事們奮戰在抗擊非典第一線的22個日夜。他們克服了臉部過敏滿是紅斑、雙手起疙瘩的不適,也克服了從最初防護服穿上半小時就透不過氣來到每次連續工作四小時,後背“溼了又幹,幹了又溼”的無感,以及身處隔離病房的焦慮、對親人的思念......

劉紅和戰友們一起,用愛心、信念、智慧和勇氣在第一線築起了一道堅固的鋼鐵長城。那一年,她才只有23歲。

被實名“舉例”的最美逆行者

8篇日記見證“抗非”歷程

十七年後的春節,她以SARS“老兵”的身份請願出征,化身沉穩的鬥士,義無反顧投身抗擊新冠肺炎的硬仗!

這次,愛美的她將原本的齊耳短髮剪得更短了,鬢角剃光,宛如英姿颯爽的女兵。她說,“這樣用不著每次把耳後的頭髮用夾子別住控制在帽子裡,節省不少時間!”隔離病房的自我防護要求非常嚴格,幾乎每位護士都剃成了短髮“標配”。愛美的姑娘們含淚剪髮,卻又淚中帶笑相互打趣“等疫情結束買幾個假髮天天換造型”。


被實名“舉例”的最美逆行者


被實名“舉例”的最美逆行者


劉紅說:“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

援助武漢市第三醫院的上海醫療隊護理組分為普通組和重症組,劉紅擔任了重症護理組第4組組長,組員是來自不同醫院的8名年輕護士。劉紅在組裡既是組長也是大姐,每次上班前穿戴好防護服總是叮囑大家互相仔細檢查各自的防護是否嚴密,彼此間既是戰友也是親人。

出發之前,第二、三批上海醫療隊全體隊員在中山醫院行前培訓,因為知道出發的目的地是疫區,接觸的都是確診病人,所以防護要求非常高,穿脫防護用品步驟繁多。這與她在SARS隔離病房工作的防護要求完全不同。培訓結束後,從不擔心操作的她把自己關在房間,用借來的手術衣代替防護服反覆操練,她笑稱“做夢都在穿脫防護服”。

被實名“舉例”的最美逆行者

在隔離病房裡,大家打招呼的方式不再是問候,而是互相噴撒酒精,這也是隔離病房裡的一道別樣的風景線

凌晨4點,萬籟俱寂,整座城市正在酣睡中。而隔離病房裡,新的一班夜班護士到崗,穿上防護服的她們形似“大白”在病房穿梭忙碌。病房裡有24個重症病人,護理組實行分組管理,每位護士護理4個病人。由於是隔離病房,這裡沒有護工及家屬,重症患者除了每兩小時一次測量體溫和翻身,餵食喂水、清理排洩物、更換尿布等生活護理全部由護士完成。

厚厚的防護服和口罩、眼罩帶來的缺氧,讓原本簡單的操作變成要耗費幾倍的體力和時間來完成,一次簡單的操作,就能把防護服裡的工作衣溼透。穿脫全套防護裝備需要花費近一個小時的時間,為了節省物資,護理組上班前2小時自覺斷食斷水,6小時不吃不喝不拉,裡面的工作衣溼了又幹,幹了又溼,這裡是磨練體力和毅力的地方。


被實名“舉例”的最美逆行者


被實名“舉例”的最美逆行者


重症護理組的病患都是用無創呼吸機或用高流量氧氣治療,劉紅經常鼓勵和提醒他們“順著呼吸機的節奏進行吸氣呼氣,面罩不要輕易拿下來,不能漏氣,這樣才能保證供氧,才能快快好起來”。

由於長時間的與親人隔離,這些病人顯得特別不安、無助,護士們一邊操作一邊也會跟他們聊聊家常,緩解他們的焦慮,病人用手勢表達他們的感謝。在這陰鬱的日子裡,護士和病人的守望相助是最溫暖的陽光。

從病房回到醫護人員統一居住的賓館,工作還沒有結束,劉紅和同事們把房間設置成汙染區、半汙染區和清潔區,外出的衣褲和鞋子都放在汙染區,完成手消毒、更換清潔衣褲後才進入室內的清潔區。在就餐點領取飯盒後,帶著口罩的大家彼此點點頭,就默契地回到房間就餐、自我隔離。

被實名“舉例”的最美逆行者

被實名“舉例”的最美逆行者還有很多,他們的從容、堅定感染著每一個患者,他們的積極、樂觀感動著屏幕前的你我他。

被實名“舉例”的最美逆行者

有全國人民的眾志成城,疫情一定會過去。

加油!!!



新民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