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水不解近渴:一“罩”難求

“你買到口罩了嗎?”這句話估計是今年春節問的最多的一句話。因為疫情的影響,口罩賣斷貨,線上、線下都“一罩難求”,對於疫情嚴重的災區而講,口罩、消毒液等更是緊缺的醫療物資。


遠水不解近渴:一“罩”難求

即便現在各地面臨復工,實際上最大的一個問題也就在於有沒有口罩。因為你沒有口罩,就不讓你復工,如果你口罩多了,又面臨著被徵用的風險,所以企業更是兩頭為難。

共同戰“疫”

針對這個問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關於發揮政府儲備作用 支持應對疫情緊缺物資增產增供的通知》,鼓勵企業跨行業擴大醫療保障物資的供應。

在這個號召之下,很多企業都宣佈轉產。比如富士康宣佈試產口罩,它可以一天產10萬個;比亞迪也宣佈援產口罩和消毒液,其中口罩產能本月底就可以達到500萬隻/天,消毒液5萬瓶/天,預計2月17日開始出貨。


遠水不解近渴:一“罩”難求

那麼,500萬隻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佔春節期間開工的800萬隻產能的60%左右。所以比亞迪的產能的確是超乎我們的想象。

我們都知道,比亞迪是汽車製造商,但實際上,它還是目前全球第二大手機代工廠,僅次於富士康。比亞迪下面的很多子公司能夠完成手機的全程配套,換句話來講,它標準的通用生產線只要做一些改造,馬上就能形成口罩、防護服這種生產能力。

除了比亞迪、富士康,還有中石化、中石油、廣汽等很多公司也宣佈要做口罩。截止到目前為止,有2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在經營範圍中間新增了“口罩、防護服、消毒液”等這些醫藥器械業務。

口罩生產大國,為何出現“口罩荒”?

這次出現“口罩荒”很多人都好奇: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產國和出口國,年產量約佔全球一半,最大產能約2000多萬隻/天,為什麼還會出現口罩緊缺的現象呢?

一方面是因為春節期間許多口罩企業都放假了,產能無法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受疫情的影響,很多口罩企業無法開工。恰好在產能跟不上的時候,又是口罩需求最大的時候,所以出現“一罩難求”的現象。


遠水不解近渴:一“罩”難求

我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湖北的仙桃市就是國內最大的口罩生產基地,但恰恰因為仙桃市也在災區,所以它復工到現在,產能只有最大產能的60%-70%。為什麼呢?因為很多員工受各種各樣的限制到不了崗。

那麼我們現在來看看,正常情況下,生產一隻口罩需要多少時間?

其實,我們最快的速度一隻口罩下生產線只要0.5秒。但是,口罩並不是一生產出來,就可以供使用。從生產完到上市,還有一個過程。

據瞭解,這個過程一般需要7-15天。為什麼呢?因為它需要一個解析和消毒的時間。具體流程就是,口罩在上市之前要經過環氧乙烷滅菌處理,滅菌之後,環氧乙烷會殘留一些在口罩上,而環氧乙烷又是一種有毒的致癌物質,所以必須通過解析方式釋放出來,達到安全含量標準,經檢測合格之後,才能出廠上市。再加上物流環節的話,所以到消費者手上會有一個時間差。

雖然口罩上市需要一個過程,但是關鍵時刻,只要大家齊心協力“戰役”,那麼戰勝病毒的時間只會越來越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