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裡有本小區的業主撿垃圾,關鍵是其家庭條件不錯,你怎麼看?

六月她爹地


雖然我不能理解,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只要喜歡,不違法,撿垃圾也是不錯的休閒活動,三毛小時候的作文不是也寫著長大後希望做一個撿垃圾的人,一舉倆得嗎。



XY纖雲


這種現象在許多住宅小區中,或多或少的都存在。

這些老人這樣做,其出發點也各不相同,可以認為是勤儉節約,也可以認為是以前在老家養成習慣的延續,還有的純屬個人愛好;說好聽點的是熱心環保,說難聽點的是難改陋習。

不管怎樣,他們撿拾的垃圾最終都是換成了貨幣,或者補貼家用,每日的菜錢就夠了;

或者積攢起來,積少成多,用於其他消費,不用跟子女們伸手要錢。

用老百姓的話說:爹有娘有也不如自己有。


但從小區管理的角度來看,這些行為確實會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一、對環境的影響,有可能造成隱患。

某些老人的做法比較有度,撿拾垃圾後直接拿出小區換錢,或者先放置於自己家樓下儲物間內積攢再統一出售。這樣做的影響較小,問題不大。

而某些人往往將撿拾的垃圾堆放於樓道及其他公共區域,這樣做就會侵犯其他業主的合法權益;

這些垃圾會影響環境衛生,堵塞通道,尤其是紙殼類垃圾極易引發火災,夏季也易滋生蚊蠅等。

說不好聽的,不能你掙了錢,卻讓周邊鄰居跟著受害,出了事情你能負責?


二、對子女的影響都是負面的。

可能這些老人感覺撿拾垃圾是他們的自由,外人無權干涉。但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心中也都有桿秤。人家嘴上不說,心裡面都是各種的鄙視。

當這些行為影響到相鄰業主的正常生活時,人家會去與你的子女溝通規勸,這讓孩子情何以堪?

畢竟這個事情上不了檯面。


三、容易與物業尤其是保潔人員引發矛盾甚至衝突。

物業小區的保潔員多數是農村進城的務工人員,他們的日常工作又髒又累,非常辛苦,待遇卻又非常的低。物業公司給他們的工資在除去日常必需後基本剩不下多少,那麼為什麼能幹得住呢?

其主要收入來源就是這些區內垃圾廢品等等;因此,凡是封閉管理的小區,物業會嚴禁外來拾荒者入區撿拾廢品垃圾,但對於這些老年“業主”的行為卻又無可奈何,因為你也不敢管,你也不好勸。


當然,也有某些業主,他們會主動將日常生活產生的各類紙殼瓶子廢品等等,免費送給小區保潔員,這是對務工人員辛勤工作付出的肯定。

兩相對比,高下立判!


海風116067626


如你所說,這些家庭條件不錯的老人為什麼還要撿垃圾?觀察君認為,其實現在的生活條件也可以,他們撿垃圾並不是因為手裡缺錢,而是估計養成了一種習慣。老一輩人吃過很多苦,遇到過大饑荒,缺乏安全感,所以他們一直保持著勤儉節約的習慣,這種觀念根深蒂固,而撿垃圾換錢是相對容易而可持續,而且不浪費多少時間,心裡也很開心。另外,隨著老人年齡的增長,他們對歲月的逝去有一種本能的恐懼感,若再缺少家人的陪伴,這種感覺就更加明顯,所以他們希望通過撿垃圾的方式來打發時間。其實,觀察君認為做兒女要孝順父母,多陪伴父母,如果兒女陪伴在身邊,那位老人又願意出去撿垃圾呢?不要等到失去才後悔莫及啊!



射洪觀察


其實他們更多是洗腳上田的人,或者是老家過來的,基本上保持著一種樸素的生活方式。無需特殊看待,我們做到不亂丟垃圾就是對家園最好的愛護。

很多老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樣,看圖,這80多歲老奶奶還開直播呢



音樂更懂你


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變廢為寶,老人會覺得自己還有用,能為家庭出份力,有成就感。子女也許不同意,但撿廢品這也不是壞事,順著老人,也是孝心一片。


歲月不惑之


有什麼奇怪,撿垃圾是老太婆的愛好,特顯擺,嘴上還要說年輕人太浪費,這算是艱苦樸素的後遺症。


往事不要再提207


廢去的物品看到就撿都是老人家喜歡的一件事。


我是八爪


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美德,


小母指風水師


因為如此節省經濟條件才好 ,也因為習慣丟棄慢慢才會.…


TAClT2159471478


變費為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