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逆行,互道珍重!有一種浪漫叫“並肩戰疫”


是戰“疫”路上的並肩作戰;

有一種牽掛,

是工作之餘互道一聲平安。


“戰疫”大軍中有這樣一些小家庭,

夫妻相約逆行,同在一線忙碌,

不同的陣地,共同的使命。


2月14日,在這個特別的日子,

讓我們一起來看他們的故事

向他們致敬!

相約逆行,互道珍重!有一種浪漫叫“並肩戰疫”

01

“全副武裝”忙防疫 夫妻“相見不相識”


相約逆行,互道珍重!有一種浪漫叫“並肩戰疫”

陶文彬正忙著與唐曉芬對接外來車輛排查工作。徐程 攝


上午10時,浦東新區陽明花園二期門衛處,陶文彬正忙著與唐曉芬對接外來車輛排查工作。這是一對平凡的夫妻:陶文彬是浦東公安分局交警支隊民警,妻子唐曉芬是高橋鎮永久新村的居委幹部。從1月23日小年夜開始,兩人便奮戰在抗疫一線,至今沒有休息過一天。


簡單交談幾句後,陶文彬還要趕往下一個村居——如果不是記者問起,忙於工作的兩人都沒有意識到今天原來是西方的情人節。“現在想到日期,滿腦子都是某某戶居家隔離人員幾號返滬,還有幾天解除隔離。”唐曉芬說,回頭空下來時,會給陶文彬發一條表白短信。


陶文彬負責的轄區就是高橋鎮,疫情期間他與同事們全力保障各醫療點位的進出交通,並配合各居村委開展社區內重點地區車主登記排查。近日,許多開放式小區開始封閉管理,在一些村級路口設置臨時物理隔離。出入口減少後,指路標識有沒有掛上?會不會引發交通擁堵?這些都是陶文彬關心考慮的問題,時常忙到深夜。


唐曉芬則悉心做好社區防疫工作,1月17日,她剛剛做完甲狀腺手術出院,才休息沒幾天就與同事一起爬樓串戶,統計排摸居民的出省返滬以及身體情況。


相約逆行,互道珍重!有一種浪漫叫“並肩戰疫”

陶文彬(左)是浦東公安分局交警支隊民警。浦東公安 供圖


由於兩人工作時間不固定,陶文彬只能將10歲的兒子委託給岳父岳母照顧,每天通過手機和兒子視頻交流。他倆買了整箱的方便麵和速凍食品,誰先回家誰就自己煮著吃,換洗衣物也是自洗自晾,彷彿又過起了單身生活。忙碌起來,兩人甚至還鬧出過“相見不相識”的笑話。


“你好,請問你們書記在嗎?”前不久,陶文彬來小區對接外來車輛排查工作,見到有位身披一次性雨衣的工作人員正在一樓辦公,便出聲詢問。聽到熟悉的聲音,原本正忙著為居民登記預約口罩的唐曉芬抬起頭來:“……老公,是我呀。”


陶文彬一愣,沒反應過來。待唐曉芬又重複了一遍,他湊近仔細一瞧,這才認出了自己的妻子,樂了:“怎麼是你?”


原來,唐曉芬與同事來不及配齊防疫物資,就開始了七拼八湊的“土味防護”:這個帶來帽子,那個找來眼鏡……以前唐曉芬從不戴帽子眼鏡,這一下全副武裝包裹得嚴嚴實實,也難怪陶文彬一下子認不出來。


“我一連跑了十五六家村居,壓根沒反應過來這就是你工作的地方。”陶文彬不好意思地笑了。這一天,同樣是匆匆叮囑幾句後,兩人又各自忙碌起來。分別前,唐曉芬不忘多關照一句:“要是我今天回去早,幫你電飯煲裡熱口吃的,回來記得吃。”

記者 楊潔


02

援鄂女軍護與丈夫互贈“加油,保重!”


相約逆行,互道珍重!有一種浪漫叫“並肩戰疫”

“全副武裝”的陳莉在抗疫一線開展醫療活動。長征鎮 供圖


“今天情況如何,吃飯如何”,“你不要在外面瞎溜達,沒事情不要出門”……這互相的問候,發生在相距860公里的上海和武漢。一個是妻子陳莉,作為海軍軍醫大學醫療隊軍人護士的她,正在武漢漢口醫院支援醫療新冠肺炎患者;一個是丈夫丁華傑,作為普陀區長征鎮機關幹部的他,正在社區一線排摸疫情。夫妻倆身處不同的陣地,擔負的卻是共同的使命:守護群眾的健康和安全。


除夕夜的凌晨4時,急促的電話鈴聲吵醒了全家的休息,丁華傑從陳莉的口中聽見:“是,8時30分準時向部隊報到,隨時準備出發。”他心裡一緊,兩天前的預測成了現實。


接到電話的那一刻,註定這個家,在這個春節不再寧靜,陳莉上午8時趕到海軍軍醫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參加動員,下午3時回來簡單地拍了張全家照,連家中大年夜的團圓飯未顧得上吃,就跟隨部隊的軍機,飛往了武漢。


相約逆行,互道珍重!有一種浪漫叫“並肩戰疫”

全家福


臨行前,為了給陳莉打氣,丁華傑寫了一首小詩送給妻子,“身為軍中綠花,必要有所擔當。無畏毒區疫情,只要部隊令下。頭頂軍徽至上,身披深藍霞光。紅十精神召喚,小家年聚放下。待到開春之時,企盼平安迴歸。何為當代軍醫,冒著身心之險。軍中建功立業,戰時逆行迎檢。”


在牽掛妻子的同時,作為長征鎮機關聯絡組成員和黨員突擊隊的一員,丁華傑也投入到了基層一線的社區裡牽頭抗疫戰鬥,協助社區織起一張張平安網。按照鎮政府的工作佈置,他在居委會、物業現場實地協調,走進一幢幢樓組,敲開居民家門,送上《告知書》,叮囑居民注意防範疫情。


相約逆行,互道珍重!有一種浪漫叫“並肩戰疫”

女兒丁奕淼給媽媽畫了一幅畫


他們的女兒丁奕淼也給媽媽畫了一幅畫,上面寫著“致最美逆行者——我的媽媽”。1月31日晚上,身為增援武漢漢口醫院第一批海軍醫療隊的軍隊醫護人員,陳莉即將進入疫區的重症病房,按照分別時的約定,每日她都要和丈夫丁華傑互相鼓勁。突然,通過視頻,陳莉看到了女兒畫的畫,頓時淚水奪眶而出,深深感覺到肩負的責任,父女倆送的詩畫,也成為陳莉別樣的“靠山”。這些天來,她在病房裡工作累得不行時,總會想起丈夫的詩、女兒的畫……


如今,愛的思念在持續,抗疫戰鬥更到了關鍵時刻,夫妻倆互贈對方的只有4個字:加油、保重!

記者 江躍中


03

“你守護居民,我去守護道口”


“你守護居民,我去守護道口。”上海疫情防控一級響應啟動後,長寧區華陽路街道西一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徐煜就投入了緊張的工作,他的妻子胡亞萍,平涼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口腔科的一名護士,也積極響應單位號召,主動請纓要求參戰。

相約逆行,互道珍重!有一種浪漫叫“並肩戰疫”

徐煜在社區排查信息。長寧區 供圖


這個春節對這個小家庭來說格外難忘,丈夫徐煜沒日沒夜地撲在抗疫第一線,確認當天的排查人員,排摸信息,彙總數據上報,返滬人員健康登記......妻子胡亞萍則身穿防護服,站在寒風凜冽的高速公路匝道口,為每一部駛入上海的車輛做好人員登記、健康檢測和信息上報。


“我報名參加了志願者,2月2日就要到申嘉湖高速公路上崗,你早上6點先送我到單位集合。”這是1月31日胡亞萍在單位報名參加“檢測站道口疫情保障”志願崗位以後,回家和徐煜說的話。妻子的話讓徐煜愣住了,“我已經在社區一線了,你再去道口,家裡兩個人都在第一線,女兒怎麼辦?”徐煜還是有點擔心。胡亞萍說:“你是黨員,我雖然是名群眾,但是這次看到那麼多人上前線,我也要出點力。我和女兒談過心,她支持我的,我們父母應該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妻子的話讓徐煜語塞,從糾結的情緒中抽離出來,轉而囑咐妻子要注意的事項。

相約逆行,互道珍重!有一種浪漫叫“並肩戰疫”

徐煜家庭合影


這是他們第一次詳談社區防控的細節,在此之前,很多社區工作的辛酸,他並不想讓家人知曉。他記憶猶新,就在1月23日社區全面進入疫情排查的第一天,在只有一個口罩防護的情況下,接到了需要協助醫護人員上門排查疑似人員的通知,這是第一次需要真正面對“未知的可能”。徐煜說心裡不擔心是不可能的,但他很快調整好情緒。也就在那一天,徐煜開始了“連軸轉”的節奏,1月30日必須當日上報的排查人數已經達到了28人,一通通電話核實,每個人的數據項目達12個,從上午10點到晚上9點,整整11個小時,才算完整收集了28個人的所有信息。到了2月1日,徐煜又接到了“預約登記購買口罩”的新任務,他帶著居民區團隊,設計好登記流程,佈置好登記點,仔仔細細消毒,一遍一遍預演現場……直到深夜10點才放心離開回家。當然,他也沒有忘記,第二天還要送一位“戰友”去她的戰場。


2月2日早上6時,徐煜把胡亞萍送到單位門口,目送妻子坐上了大巴,千言萬語只化作一句“儂自己當心”便揮手作別,驅車匆匆返回自己的工作崗位。這一天,也正值上海市民登記預約購買口罩的首日,他戴好口罩又開始了一天緊張的戰鬥。忙忙碌碌的一天,徐煜都忘了和妻子通話,殊不知,那一刻的胡亞萍,穿著防護服也在忙碌著。為了節約防護服,她們都是一口水都不喝,一天都不上廁所,除了中午一刻鐘的吃飯時間。來滬車輛絡繹不絕,稍有停頓可能就是幾十輛車的等待。連續作戰12個小時以後,胡亞萍在返程的路上,給徐煜發了工作照,穿著防護服的她和夥伴們拍了集體照,衣服上寫著“加油武漢,守護上海”,雖然她帶著口罩,卻是滿眼的笑意。


相約逆行,互道珍重!有一種浪漫叫“並肩戰疫”

胡亞萍(左三)和同事合影


2月4日,完成幾天道口工作的胡亞萍已重返護士崗位,也在隨時待命再次前往志願崗位,而徐煜依然奮戰在防控疫情的社區一線,因為他深知肩頭所負的重任。

記者 袁瑋 通訊員 樂燕娜


04

和哺乳期妻子奔赴各自“戰場”


“我的妻子是一名普通的護士,在哺乳期間毅然放棄休假,全身心投入到抗擊疫情的一線中……”大年初三,公安金山分局交警支隊亭楓檢查站民警張碧峰“再次鼓起勇氣”,鄭重地向黨組織遞交了自己入黨申請,這份勇氣一定程度上來自妻子沈梅。


相約逆行,互道珍重!有一種浪漫叫“並肩戰疫”

張碧峰在道口執勤


除夕吃過年夜飯,兩個孩子被送到爺爺奶奶家,張碧峰和沈梅奔赴各自的“戰場”。張碧峰的“戰場”在道口,日夜翻班,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入滬車輛、人員的篩查,上崗就是12小時;沈梅的“戰場”在醫院,作為金山區眾仁老年護理醫院的一名護士,疫情發生後,她和同事們一道,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為院裡的老人們提供相應的檢查、護理服務。


結婚12年,他們在彼此眼中都是不善言辭的人。但在張碧峰看來,沈梅其實是個各方面喜歡衝在前面,是個在工作上很拼的人,這次疫情突發,還在哺乳期間的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一線。而沈梅卻說,自己以前是金山醫院的一名護士,很多同事這次都在武漢。“確診人數不斷上升,在武漢的同事們工作非常辛苦,心理壓力也很大,跟他們相比,我做的根本不算什麼。”沈梅有些哽咽地說。


相約逆行,互道珍重!有一種浪漫叫“並肩戰疫”

工作中的沈梅


醫院招募志願者去道口執勤,沈梅主動報名。這也是她第一次在張碧峰工作的崗位上“體驗”他的工作,雖然沒有在同一個道口,看著入滬車輛一刻不停地從道口通過,協助核查入滬人員信息的沈梅明白了張碧峰肩上的責任。“我們都要盡力守好上海的大門。”


“以前我上夜班,她一個人要帶寶寶、要工作,蠻累的。現在孩子送到父母家,沒有後顧之憂,但我還是蠻心疼她的。老婆,你辛苦了。”二寶才8個月,看著妻子工作之餘還要抽空擠奶給兒子備口糧,張碧峰這樣說。而當11歲的兒子告訴沈梅,他覺得醫生戴著口罩的樣子很帥,自己長大也想當醫生時,她心裡有那麼一刻,滿是自豪和光榮。


“每次他出門,我都會跟他說,記得戴好口罩,不要把嘴巴、鼻子露出來,記得要勤洗手。其實,他抵抗力不咋地,容易感冒,我就希望他多注意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因為各自忙碌,張碧峰和沈梅日常能碰到的時間更少了。生活中並不是那麼有儀式感的兩個人,把對彼此的牽掛都化作了最日常的叮嚀。

記者 毛麗君


05

相距不足100米卻無法見面


相約逆行,互道珍重!有一種浪漫叫“並肩戰疫”

丈夫楊彥駿


他,是松江公安分局泗涇派出所第四責任區警長楊彥駿;她,是泗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護理科護士朱雯蓮。疫情發生後,泗涇鎮G60人才公寓被松江區選定作為集中隔離點,亟需大批醫護人員。朱雯蓮第一時間寫了請願書,申請加入到一線抗疫工作中。巧的是,這裡也是泗涇派出所民警負責的固守點之一,愛人楊彥駿也來到了這裡上崗。


相約逆行,互道珍重!有一種浪漫叫“並肩戰疫”

妻子朱雯蓮


不過,由於職責不同,兩人的工作崗位相距不足100米距離,卻無法見面。一天,駐守在公寓門口的楊彥駿,突然接到妻子打來的微信視頻:“你轉過身抬頭看看。”楊彥駿回頭看到,三樓窗邊有個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的“白衣天使”對著自己招手。由於包裹嚴實,楊彥駿看不清對方長相,但憑著多年的默契,楊彥駿知道這就是她的妻子,揮手回應。原來,恰好朱雯蓮這天工作中來到窗邊,看見了樓下的愛人,忍不住問問他:“站在外面冷不冷啊?明天要多穿一點了。”“我不冷,放心。你要注意安全,做好防護。”“你也是。”簡短几句問候後,兩人掛斷視頻,又再次投入到工作中。

記者 孫雲 通訊員 黃孟陬


相約逆行,互道珍重!有一種浪漫叫“並肩戰疫”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

這些雙雙奮戰在

抗疫一線的夫妻檔,

他們迎難而上,負重前行,

只為掃除陰霾,共迎春來。

相約逆行,互道珍重!有一種浪漫叫“並肩戰疫”


新民眼工作室

圖片 | 除署名外均為受訪者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